當初平二年的寒風開始席卷幽燕大地時,曾經不可一世、白馬嘯西風的公孫瓚,已然走到了命運的儘頭。他像一頭受傷的困獸,蜷縮在薊城這座日益冰冷的囚籠裡。城外,是望不到邊的敵軍連營,旌旗招展,刀槍如林,將這座幽州治所圍得水泄不通;城內,是日漸枯竭的糧草、惶惶不可終日的士卒,以及一種名為“絕望”的瘟疫,在每一個角落無聲蔓延。
易水再捷的消息傳來,如同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薊城守軍殘存的士氣。公孫瓚寄予厚望的烏桓援軍被打得灰飛煙滅,意味著他再也等不到任何外援。袁紹在穩定並州南部、敲打黑山軍的同時,已經將戰略重心徹底轉向北方,誓要拔掉這顆卡在喉嚨裡多年的釘子。
薊城,昔日繁華的州府,如今街道冷清,商鋪緊閉,隻有一隊隊麵帶菜色、眼神麻木的巡邏兵卒踏著沉重的步伐走過。將軍府內,往日的喧囂與驕狂早已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死寂。公孫瓚獨自坐在昏暗的大堂中,昔日筆挺的身姿如今微微佝僂,銳利的眼神也變得渾濁而布滿血絲,緊緊攥著腰間的劍柄,仿佛那是他唯一能抓住的東西。
“主公……”謀士關靖腳步虛浮地走進來,聲音乾澀,“城中存糧……僅夠半月之需。士卒逃亡日眾,昨日又有三名軍侯帶著部下試圖縋城投降,被……被田將軍及時發現,已全部處決。”
公孫瓚猛地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暴戾:“殺!都該殺!叛我者,死!”他的聲音嘶啞,帶著一種歇斯底裡的味道。曾經的“白馬將軍”,如今隻剩下偏執與多疑。
關靖心中一片冰涼,他知道,薊城守不住了。他甚至不敢告訴公孫瓚,就連一直鎮守右北平的心腹大將田豫,近來與城外的書信往來也似乎過於頻繁了。
與此同時,薊城外的袁軍大營,卻是另一番景象。中軍帳內,炭火熊熊,溫暖如春。總攬北方戰事的審配與坐鎮後方統籌的沮授已然定下了最後的總攻方略。
“薊城已成孤城,外無援兵,內無鬥誌。”審配指著沙盤,語氣冷硬,“顏良、文醜二位將軍麾下精銳休整已畢,攻城器械齊備。劉幽州劉虞)亦派遣嫡係部隊卡住了公孫瓚可能北竄的路線。時機已至,當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而下!”
“正南審配字)兄所言極是。”沮授的聲音通過信使傳達,沉穩而有力,“然困獸猶鬥,公孫瓚性情剛烈,必不會束手就擒。總攻之前,還需攻心為上。可將易水大捷、烏桓潰散的消息,以及我軍優撫降卒的政策,大量書寫成箭書,射入城中。同時,暗中聯絡城內尚有忠義之心的將校,許以高官厚祿,令其作為內應。”
“授已請示主公,主公鈞令:薊城一下,北疆可定。望二位將軍奮勇爭先,早日克竟全功!”
帥令已下,戰鼓即將擂響。
總攻在一個天色陰沉的拂曉展開。
“咚!咚!咚!”
低沉而雄渾的戰鼓聲如同來自地底的雷鳴,打破了黎明的寂靜。緊接著,是成千上萬袁軍士卒山呼海嘯般的呐喊!
“殺!殺!殺!”
薊城四麵,如同瞬間湧起的黑色潮水,無數的袁軍將士,扛著雲梯,推著衝車、井闌,如同鋼鐵的洪流,向著古老的城牆發起了決死的衝擊!
顏良負責主攻南門,他身先士卒,手持大刀,冒著城頭傾瀉而下的箭雨擂石,怒吼著督促部下登城。文醜則猛攻東門,其悍勇絲毫不遜,長槍所指,必有守軍中槍墜城。
戰鬥從一開始就進入了白熱化。守軍在公孫瓚的嚴令和求生本能下,也進行了頑強的抵抗。箭矢如蝗,滾木礌石如雨,沸油金汁順著城牆潑下,帶起一片淒厲的慘嚎。城上城下,每一刻都有人倒下,鮮血很快染紅了城牆根部的土地。
然而,實力的差距和士氣的低迷,並非個人勇武所能彌補。在袁軍不計代價的猛攻下,守軍的防線開始出現鬆動。
關鍵時刻,審配的“攻心”之策發揮了作用。
先是西門守將,一名早已對公孫瓚失去信心的中級軍官,在看到顏良部隊即將突破南門,又接連收到城內家人被袁軍細作保護的密信後,終於下定決心,率領本部人馬突然倒戈,打開了西門!
“西門已破!袁公仁德,降者不殺!”巨大的歡呼聲和呐喊聲瞬間動搖了整個守軍的意誌。
緊接著,更致命的一擊來自內部。一直備受公孫瓚信任,鎮守薊城糧倉和府庫的將領王門,在審配派出的說客和巨額金帛的誘惑下,竟然在戰鬥最激烈時,縱火焚燒了糧倉,並帶領親兵直撲公孫瓚的將軍府,意圖擒賊擒王,作為投誠的晉身之禮!
“王門狗賊!安敢叛我!”將軍府內,公孫瓚得到消息,氣得幾乎吐血,拔劍親手斬殺了兩個驚慌失措前來報信的侍從。他知道,大勢已去了。
城外的顏良、文醜見西門火起,城內大亂,知是內應成功,更是精神大振,攻勢如潮。南門、東門相繼被悍不畏死的先登死士突破,巨大的城門在衝車的撞擊下轟然洞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兒郎們!隨我殺進去!活捉公孫瓚!”顏良一揮大刀,率先衝入城內。文醜也不甘落後,挺槍躍馬,從東門殺人。
袁軍如同決堤的洪水,洶湧地灌入薊城。巷戰爆發,但更多的守軍選擇了放下武器,跪地請降。“袁公仁德,降者不殺”的口號響徹全城。
公孫瓚在僅存的數百名白馬義從和親衛的死命保護下,且戰且退,最後退守到了城內最高、也是最堅固的建築——薊城望樓之上。這座高樓,原本用於觀測星象、了望敵情,此刻成了他最後的堡壘。
顏良、文醜迅速率軍將望樓圍得水泄不通。樓下,是密密麻麻的袁軍弓箭手,鋒芒直指樓上;樓上,公孫瓚及其殘部依托門窗,做困獸之鬥。
“公孫瓚!大勢已去,還不速速投降!”文醜在樓下高聲大喝。
“我公孫伯圭縱橫北疆,豈能向袁本初搖尾乞憐!”樓上傳來公孫瓚嘶啞而決絕的回應,伴隨著幾聲垂死的慘叫,顯然又有試圖靠近的袁軍士卒被射殺。
顏良眉頭緊鎖,強攻這座高樓,必然傷亡慘重。他下令士兵收集柴草,準備火攻。
就在這時,審配在護衛簇擁下趕到。“且慢!”他製止了顏良,“主公有意生擒公孫瓚,押赴鄴城,明正典刑,以告天下。”
然而,樓上的公孫瓚似乎聽到了審配的話語,他發出一陣淒厲而瘋狂的大笑:“哈哈哈!袁本初想生擒我?做夢!我公孫瓚就是死,也要死在自己手裡!”
他猛地轉身,看向身邊僅存的幾十名傷痕累累、麵帶悲愴的親衛,這些都是跟隨他多年的白馬舊部。“諸位,可願隨我同赴黃泉?”
“願隨將軍!”殘存的白馬義從發出最後的怒吼。
公孫瓚眼中閃過一絲複雜難明的情緒,有悲涼,有不甘,也有一絲解脫。他猛地將手中的火把,投向了樓內早已準備好的、浸滿火油的帷幔、木料之上!
“轟——!”
烈焰瞬間升騰而起!火舌貪婪地舔舐著木質結構的望樓,濃煙滾滾,直衝雲霄!
“將軍!”樓下的袁軍發出一片驚呼。
顏良、文醜、審配皆臉色一變,沒想到公孫瓚如此剛烈。
火光中,隱約可見公孫瓚的身影挺立在窗口,他卸下了沾滿血汙的甲胄,換上了一塵不染的白色戰袍,仿佛回到了當年白馬銀槍、縱橫塞外的時光。他望著樓下如林的敵軍,望著北方他曾馳騁過的遼闊土地,發出一聲悠長而悲愴的歎息,最終被熊熊烈焰徹底吞沒。
曾經威震北疆,令胡人膽寒的“白馬將軍”,就此化作薊城上空一縷青煙,徹底成為了曆史。
大火燒了整整一夜,方才漸漸熄滅。曾經巍峨的望樓,隻剩下一片焦黑的斷壁殘垣。
隨著公孫瓚的自焚,薊城內最後的抵抗也徹底停止。審配、顏良、文醜迅速接管城防,安撫百姓,清點府庫。袁紹的旗幟,終於徹底插上了薊城的城頭。
數日後,捷報與公孫瓚的死訊一同傳回鄴城。袁紹下令,妥善安葬公孫瓚儘管隻剩殘骸),並厚待其願意歸降的部屬,如田豫等人,皆量才錄用,以示寬宏。
幽州牧劉虞也第一時間遣使祝賀,並明確表示將遵從袁紹這位“大將軍”的號令,共同安撫幽州。至此,袁紹名義上完成了對河北四州冀、幽、並、青州大部)的整合,北疆的烽煙,暫時平息。
站在鄴城大將軍府的閣樓上,袁紹北望幽州,心中豪情與感慨交織。一個糾纏多年的強敵終於煙消雲散,一片廣袤的土地儘入囊中。然而,他深知,北方的平定隻是一個新的開始,南方的中原,還有更多的挑戰與機遇,在等待著他。薊城的易幟,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也預示著另一個更加波瀾壯闊的時代,即將來臨。
喜歡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請大家收藏:()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