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兩馬交錯,隻聽“當”的一聲巨響,伴隨著一聲淒厲的慘嚎!眾人隻見一道銀光閃過,那不可一世的鮮卑首領闕居,竟已被趙雲一槍刺穿咽喉,挑於馬下!
“將軍神威!”漢軍騎兵見狀,士氣大振,爆發出震天動地的歡呼!
主將瞬間被殺,胡騎衝鋒的勢頭為之一滯,陣型出現混亂。
趙雲豈會放過這等良機?長槍一揮:“殺!”
兩千漢騎如同猛虎下山,緊隨著他們的主將,狠狠地撞入了混亂的胡騎陣中!趙雲一馬當先,長槍舞動如龍,所過之處,胡人紛紛落馬,竟無人能擋其一合!
胡騎本就軍紀渙散,全靠首領凶悍維係,如今首領被殺,又遭此猛衝,頓時崩潰,哭爹喊娘地向後逃竄。
而他們的噩夢,才剛剛開始。
就在敗兵倉皇逃向野狐嶺大營方向時,側麵山林中突然響起一片令人牙酸的機括聲!
“嗡——!”
麴義冷酷地下達了命令,數千支弩箭如同死亡的暴雨,從林間傾瀉而出,覆蓋了胡騎敗兵最密集的區域!
人仰馬翻!血光迸現!
強弩的恐怖穿透力,在如此近距離下展現得淋漓儘致,胡騎身上簡陋的皮甲如同紙糊一般,連人帶馬被射穿者不計其數!
前有趙雲追殺,後有弩箭覆蓋,胡騎徹底陷入了絕望。部分人試圖反抗,卻被徐晃親率的主力大軍團團圍住。戰鬥變成了一場單方麵的屠殺。
最終,五千南下的胡騎,除了少數機警者提前逃竄外,大部分被殲滅於野狐嶺下,被俘者亦超過千人。繳獲戰馬、牛羊無數。
野狐嶺大捷的消息,如同草原上的朔風,迅速傳遍了塞外各個部落。尤其是趙雲陣斬闕居、單騎破陣的事跡,更是被傳得神乎其神,漢軍中有一位“白袍神將”的說法不脛而走,令胡人聞之色變。
徐晃、麴義、趙雲馬不停蹄,挾大勝之威,兵分兩路。徐晃、趙雲率騎兵主力,出塞二百裡,掃蕩參與此次南寇的幾個部落的草場,焚其積聚,以示懲戒;麴義則率步兵鞏固防線,清理戰場。
漢軍鐵騎出現在草原深處,這對於周邊所有部落都是一個強烈的震懾。許多原本蠢蠢欲動或持觀望態度的部落首領,紛紛派遣使者,攜帶禮物,來到漢軍大營表示臣服,發誓不再南犯。
許攸認為時機已到,向徐晃建議:“徐將軍,兵威已立,當施以懷柔。可召集附近各部首領,於邊境會盟,重申規矩,並賜予些許布帛鹽茶,使其感念天朝恩德,則北疆可暫安。”
徐晃從善如流,一邊將情況飛馬報予鄴城,一邊在許攸的安排下,於代郡邊境舉行了一場規模不小的會盟。數十個烏桓、鮮卑部落的首領戰戰兢兢地前來與會。
會上,徐晃代表袁紹,嚴厲申明了不得擅自南下的禁令,劃定了雙方的大致活動範圍。同時,也按照袁紹後續批準的方略,將部分繳獲的牛羊和大量袁紹賜下的布帛、糧食、鹽巴分賞給這些部落,尤其是那些未曾參與南寇、太度恭順的部落。
一手大棒,一手甜棗。這些部落首領見袁紹並非一味強硬,既畏懼其兵鋒,又感念其賞賜,紛紛表示願遵袁大將軍號令,保塞安民。
經此一役,並州北部的邊境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寧。袁紹的威名,真正遠播塞外。而趙雲“白袍神將”的威名,也自此在北疆傳揚開來。
當徐晃、趙雲、麴義、許攸凱旋回到鄴城時,袁紹親自出城勞軍。他尤其看著英姿勃發、更顯沉穩的趙雲,眼中滿是讚賞。
“子龍真乃孤之霍去病也!”他拍著趙雲的肩膀,對眾人道,“此戰,揚我軍威,靖我北疆,諸將皆有大功!重重有賞!”
北疆的烽火暫時熄滅,胡塵暫退。袁紹以一次乾淨利落的威懾性打擊和後續的政治懷柔,成功穩定了並州漫長的北部邊境,為他接下來全力向南經略,解除了後顧之憂。而趙雲,也憑借此戰的驚豔表現,徹底在袁紹集團中站穩了腳跟,贏得了所有人的認可。
喜歡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請大家收藏:()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