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淳於瓊為加快兵器製造,要求增加鐵料供應,而耿武堅持要按預算執行。兩人各執一詞,爭執不下。
這時,剛從青州趕回的徐晃正好在場,他沉穩進言:末將有一建議。青州沿海多產鐵砂,若能加大開采,既可滿足軍械監所需,又不影響度支司預算。
這個建議讓眾人都眼前一亮。田豐立即接話:徐將軍此議甚好。既可解燃眉之急,又能開辟新的財源。
袁紹讚許地看向徐晃:公明不僅善於治軍,還通曉經濟,真乃全才。
他隨即下令:就依公明之議。命青州立即勘測鐵礦,加大開采。淳於將軍可先領八成用度,待青州鐵料運到後再行補足。
這個折中方案,既滿足了淳於瓊的需求,又維護了耿武的原則。二人對視一眼,齊齊躬身領命。
待二人退下後,袁紹特意留下徐晃:公明在青州整軍,可有什麼難處?
徐晃稟報道:青州新軍已初具規模,隻是缺乏戰馬。若能得到並州戰馬補充,必能練就一支精銳騎兵。
袁紹當即拍板:此事易爾。命張合從繳獲的胡馬中撥出三千匹,送往青州。
這個消息很快傳遍鄴城。當晚,程昱在拜訪荀諶時感歎:主公善用徐公明這樣的人才,既能治軍,又能建言,這才是真正的王者氣象。
更讓人意外的是,次日淳於瓊和耿武竟聯袂求見,共同呈上一份改進軍械製造和財政預算的詳細方案。原來二人經過昨夜長談,已經化解前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月之後,河北新政架構已然成型。各州政務井井有條,軍政配合默契。更讓人欣喜的是,來自各地的戰報頻傳:
並州張合奏報,胡漢共治成效顯著,邊境安寧;
青州麴義來報,徐晃練軍有方,新軍已具戰力,海上貿易興旺,稅收大增;
幽州審配上報,邊貿繁榮,水軍初具規模。
這一日,袁紹在招賢館設宴,款待各級官員。席間,徐晃與太史慈、趙雲等將領相談甚歡,交流練兵心得。
聽聞公明在青州以法度治軍,成效卓著。趙雲舉杯相敬。
徐晃謙遜回應:子龍過獎。晃隻是恪儘職守,不敢有負主公重托。
年邁的鄭玄舉杯讚道:老朽遊曆天下,未見有如今日河北之氣象。文武和睦,政通人和,此誠霸業之基也。
袁紹望著這派和諧景象,對身旁的沮授低聲道:記得去歲此時,我們還在為黑山賊患憂心。如今不過一年光景,河北已然氣象一新。
沮授含笑回應:此皆主公善用人才之功。新舊並用,各得其所,方有今日之盛。特彆是徐公明這樣的人才,既能治軍,又能建言,實為難得。
宴至深夜,袁紹命人取來筆墨,當場揮毫寫下將相和三個大字,命人裝裱後懸掛於大將軍府正堂。
這一刻,河北的軍政架構終於穩固。一個集四州之力、融各方之才的強大政權,已然成型。而在不遠處的驛館中,來自荊州的使者正在疾書,將河北見聞快馬報與劉表:
袁本初善禦群下,徐晃等新晉將領各展其才,河北將相和睦,文武並用。他日若南下中原,恐難有敵手......
北方的星空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霸業之基,正在這個夏夜悄然成型。徐晃在青州的整軍經武,將成為未來南征的重要力量。
喜歡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請大家收藏:()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