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補充道:根據仲德先生來信,曹操在徐州的心腹主要是車胄和蔡陽。車胄駐彭城,蔡陽駐下邳,二人兵力相當,各約萬人。
袁譚沉思片刻,問道:以二位先生之見,該從何處著手?
陳宮與荀攸對視一眼,齊聲道:開陽!
理由有三。陳宮分析道,其一,孫觀與宮有舊,可說之;其二,開陽乃臧霸根本,若生變,臧霸必亂;其三,開陽地處徐州北部,與我青州接壤,進退皆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郭圖忽然道:圖有一計。可偽造一封曹操給車胄的密信,信中提及欲調臧霸南下,奪其兵權。此信要落入孫觀手中。
荀攸撫掌笑道:公則此計大妙!再加上公台先生親自修書給孫觀,陳說利害,雙管齊下,必能奏效。
計策既定,接下來便是完善細節。陳宮親自執筆,給孫觀寫信。他不僅回憶舊誼,更詳細分析了當前局勢。
...當今之勢,曹操困守官渡,敗象已顯。袁公四世三公,天下歸心。將軍若此時來投,必得重用。若執迷不悟,待天兵南下,悔之晚矣...
與此同時,郭圖則負責偽造曹操的密信。他特意找來熟悉曹操筆跡的文吏,模仿其字體風格,信中語氣傲慢,正合曹操對待部將的態度。
...臧霸狼子野心,不可不防。待其南下,可令蔡陽伺機奪其兵權。若敢反抗,格殺勿論...
袁譚看著這兩封信,不禁歎道:若非深知內情,連我都要信以為真了。
太史慈問道:但如何讓這封信落入孫觀手中?
陳宮成竹在胸:孫觀有一親信部將,每旬必至邊境巡視。可令一精細之人扮作商旅,在其必經之路上此信。
徐晃點頭:此計可行。末將願親自安排人手。
就在計策即將施行之際,袁譚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
此戰關係重大,我欲親往開陽。袁譚環視眾將,一則顯示誠意,二則隨機應變。
荀攸立即反對:公子萬金之軀,豈可輕涉險地?
陳宮卻道:公子親往,確實能增加勝算。孫觀見公子如此誠意,必更易說動。
經過激烈討論,最終定下方案:袁譚率一千精兵在邊境接應,陳宮、太史慈攜二十輕騎深入開陽,徐晃、高順各率大軍在後策應。
臨行前,袁譚特意召見紀靈:紀將軍,你與高順將軍留守北海,務必保證糧道暢通。
又對荀攸道:公達先生,青州政務就拜托您了。
最後,他對郭圖說:公則先生,黎陽方麵的聯絡,還要勞煩您多費心。
一切安排妥當,已是深夜。袁譚獨自登上城樓,望著南方星空,心潮澎湃。
公子可是在擔心明日之行?不知何時,陳宮已來到身後。
袁譚輕聲道:非是擔心,而是在想,這一去,不知有多少將士要血灑沙場。
陳宮肅然道:公子仁心,實乃萬民之福。然亂世用兵,難免傷亡。若能以一戰止乾戈,便是大仁大義。
次日拂曉,一支精乾的小隊悄悄出了都昌城南門。陳宮、太史慈一文一武,並轡而行。身後二十輕騎,個個都是百戰精銳。
袁譚親自送至十裡長亭,臨彆舉杯:預祝先生馬到成功!
陳宮飲儘杯中酒,慨然道:公子靜候佳音便是!
與此同時,在黎陽前線,袁紹接到了青州來的戰報。閱罷大喜,對眾將道:譚兒已定青州,不日將南下徐州。諸位也要加緊準備,待徐州捷報傳來,便是我們渡河之時!
而對岸的曹操,似乎也嗅到了危險的氣息,連續派出三路細作前往徐州打探。
一場圍繞徐州的大戰,即將拉開序幕。而這一切的關鍵,都係於陳宮那二十輕騎能否說動孫觀。青徐大地的命運,在這一刻,懸於一線。
喜歡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請大家收藏:()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