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科舉取士,英才雲集_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99章 科舉取士,英才雲集(1 / 2)

建安九年冬,第一場雪悄然落下,將許都覆蓋在一片銀裝素裹之中。然而,晉王府書房內的氣氛卻與屋外的靜謐寒冷截然不同,炭火盆燒得正旺,映照著袁紹與尚書陳群嚴肅而專注的麵龐。

“王爺,關於選官製度的革新草案,臣已初步擬定,請王爺過目。”陳群將一份縝密的文書呈上,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自信。他深受袁紹信重,被委以厘定新製之責,數月來嘔心瀝血,終於有了成果。

袁紹接過,仔細翻閱。文書開篇便直指當下察舉製的弊端——門閥壟斷、請托成風、寒路壅塞。隨即,陳群提出了他的核心方案:“臣借鑒兩漢察舉,並參酌時宜,構想‘九品官人法’:於各州郡設‘中正官’,品評本地人才,依其家世、德行、才能,定為九品,作為吏部銓選之依據。如此,或可稍抑請托之風,使評鑒有所依循。”

袁紹看完,並未立即表態,而是將文書輕輕放在案上,目光深邃地看向陳群:“長文啊,此法定然耗費了你不少心血。中正品評,確比漫無標準之察舉更進一步。然,孤有一問:這中正官,由何人擔任?其所品評之‘家世’,最終是否會成為唯一標準?數年之後,是否會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之新局麵?彼時,豪門望族憑借此製,便可世代官宦,與昔日之察舉,豈非換湯不換藥?”

陳群聞言,如遭雷擊,怔在當場。他精心設計的製度,竟被袁紹一眼看穿了其核心隱患。他試圖辯解:“王爺,中正官必選賢能清正之輩……”

“人心易變,製度方能長久。”袁紹打斷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窗外紛飛的雪花,“孤要的,不是從一個泥潭,跳入另一個看似光鮮,實則更深之泥潭。孤要的,是打破這數百年來盤根錯節之桎梏!讓真正有才學之人,無論其出身如何,皆能為孤所用,為這天下所用!”

他轉過身,目光灼灼地盯著陳群:“長文,你的才能,在於製定規範,但眼光需更長遠。我們何不做得更徹底一些?為何一定要假手‘中正’?為何不能讓人人皆可自薦,通過統一、公正之考試,以筆墨文章、經世策論來一決高下?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便知!如此,豪門子弟若無真才實學,亦將無所遁形;寒門士子若胸有丘壑,便可魚躍龍門!”

“統一……考試?”陳群喃喃自語,袁紹的話如同在他腦海中劈開一道閃電,一個前所未有的、更加激進卻也更加公平的選官藍圖緩緩展開。他瞬間明白了袁紹的宏大意圖——這不僅是選官,更是要與天下士子建立一條直接、不受門閥乾擾的通道,徹底重塑權力來源。

“王爺……此舉,恐將震動天下,反對之聲……”陳群已然心動,但仍不免憂慮。

“孤豈不知?”袁紹傲然一笑,“正因如此,才更要做!此事,孤意已決。長文,你即刻以此思路,重新擬定章程,名曰‘科舉’!明春,便在許都試行!你來做這個總指揮!”

一股前所未有的使命感湧上陳心頭,他深深一揖,聲音堅定:“臣……領命!必不負王爺重托!”

冬去春來,建安十年三月,關於開設科舉的詔令正式頒行天下,果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終於,在朔方大捷、軍製革新等一係列大事塵埃落定後的大朝會上,這場新舊觀念的交鋒被擺上了台麵。

朝堂之上,以太中大夫孔融為首的幾位老臣率先發難。孔融手持玉笏,言辭懇切卻鋒芒畢露:“王爺!科舉之製,聞所未聞!選官之道,首重德行操守,需鄉評裡選,日久見人心。如今竟以數日考試定人前程,此與商人市賈交易何異?若讓隻會紙上談兵、德行有虧之徒位列朝堂,豈非誤國殃民?長此以往,禮崩樂壞,國將不國啊!”

他的話語引來了不少保守派臣子的附和,朝堂之上議論紛紛。

袁紹尚未開口,曹操已率先出列,聲音沉渾有力:“文舉公此言差矣!察舉之製,行之數百年,‘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彆居’之弊,猶在眼前!所謂鄉評裡選,多少已成門閥私相授受之遮羞布!王爺開科舉,正是要撕破這層遮羞布,讓天下才俊,站在同一尺規之下!至於德行,豈是幾次察舉便能看透?可在其入仕之後,觀其政績,察其言行,長期考核,優勝劣汰,方是務實之道!”

荀彧也緊隨其後,他的聲音清越,邏輯縝密:“曹公所言,乃破局之論。如今王爺奉天子以令不臣,誌在混一寰宇,開創不世之功業。若不能打破門第之限,廣納天下英才,何以成事?科舉,正為此設!它不僅是為國選才,更是向天下寒士昭示:在王爺治下,進取有門,功名可期!此乃收天下士子之心之上策,亦是強固國本之良方!”

袁紹靜聽雙方激辯,見火候已到,這才緩緩起身,一股無形的威壓彌漫整個大殿,嘈雜之聲瞬間平息。

“文舉公之憂,孤知之。”他先肯定了孔融的出發點,隨即語氣轉為不容置疑的決斷,“然,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舊製已朽,不足以承載孤與陛下重振漢室之宏願!科舉之製,勢在必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目光掃過陳群、孔融、王朗、賈逵、趙儼等人,命令如山:“陳群!”

“臣在!”

“孤命你為此次科舉總指揮,全權負責!孔融、王朗為副,協理考務!賈逵、趙儼,為監臨官,執掌考場紀律,有舞弊違紀者,嚴懲不貸!”

“臣等領命!”五人齊聲應諾,聲震屋瓦。

一場席卷天下的風暴,自此正式從廟堂之上,向四海席卷而去。

詔令既下,天下震動。建安十年春,許都仿佛成了一個巨大的磁石,吸引著四麵八方的士子。貢院之外,人頭攢動,盛況空前。有錦衣華服、前呼後擁的世家子弟;有青衫布鞋、風塵仆仆的寒門書生;甚至還有幾位來自邊郡,相貌服飾迥異的青年。

人群中,一個身著粗布長袍,麵容清臒,眼神沉靜如水的青年,正安靜地觀察著一切。他便是河內司馬懿,因其家世與才學早已聲名在外,雖低調,仍引得不少人側目。他心中冷靜地評估著這場考試,這不僅是晉王的選官,更是窺探未來權力格局的窗口。

不遠處,弘農楊修的楊修則是另一番景象。他器宇軒昂,談笑風生,與周圍士子吟詩作對,揮灑自如,儼然是人群中的明星,對即將到來的考試充滿了自信。

而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一個年紀稍輕,麵容敦厚,甚至帶著幾分土氣的青年,正有些緊張地攥著自己的身份文書。他叫鄧艾,字士載,來自荊州南陽,因戰亂流離,以屯田民身份被地方官發現其才,薦來應試。他說話略帶口吃,在此群英薈萃之地,更顯局促。

“肅靜!驗明正身,依次入場!”監臨官賈逵聲如洪鐘,南軍士卒肅立,氣氛瞬間森嚴。搜查考籃,核驗文書,一切井然有序,無人敢在此刻造次。

司馬懿平靜入場,找到自己的號舍安坐。鄧艾則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激動的心情,走入這決定他命運的場所。

鐘聲響起,貢院大門轟然關閉。陳群率眾考官焚香告天,以示至公。試卷下發,當司馬懿看到那關乎天下大勢的策論題時,眼中精光一閃,並未急於動筆,而是閉目沉思,謀定後動。鄧艾看到題目,先是心頭一緊,隨即想到自己在屯田時對農政、水利的觀察,以及對時局的思考,慢慢沉下心來,開始研磨構思。


最新小说: 我靠雙眼!從寒門到權傾天下 每天百年修為,開局搶我築基丹? 大明熥仔 紅樓之百變奇瑛 楚國一統華夏 雪月大明 碧血大明:穿越係統改寫江山 寒門崛起我靠科技顛覆曆史 超古代:神明紀元 回到80年代,鄉村幸福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