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的意誌以驚人的效率轉化為行動。不過數日,兩份蓋有皇帝玉璽實為袁紹掌控)的敕令便已擬就,由精銳騎手和使者分彆送往襄陽和江東。
送往襄陽的敕令,果然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當使者宣讀完冊封劉琮為列侯,並令其即刻奉母入朝“覲見”,以及賞賜蔡瑁、蒯越等人金帛,令其隨後亦赴許都“聽封”時,蔡瑁、蒯越等人心中雖有一絲失落未能即刻獲得實權州郡官職),但見晉王如此“厚待”,且安排“入朝”,也不敢多言,隻能跪地謝恩,表示遵命。劉琮更是唯唯諾諾,不敢有違。襄陽城內,新的秩序在晉王的意誌下迅速建立。而被軟禁的劉備,聞聽此訊,已知最後一點憑借漢室宗親身份在荊州立足的希望也已破滅,心中的絕望更甚,求生的欲望促使他必須儘快逃離。
而送往江東的敕令,則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了一塊巨石,激起了滔天波瀾。
吳郡,孫策府邸。
孫策接到敕令,初時聽聞表彰,尚且麵露得色,但聽到後麵要求其退出江夏,交還防務時,臉色瞬間陰沉下來,一股勃然怒氣幾乎要衝破胸膛。“袁本初!安敢如此!”他猛地將敕令擲於地上,怒喝道,“江夏乃我江東將士血戰所得,豈是他一紙空文便可奪去!他這是在羞辱於我!”
周瑜拾起敕令,仔細看了一遍,俊朗的臉上亦是籠罩了一層寒霜,但他比孫策更為冷靜:“伯符息怒。此乃袁紹賈詡之流的毒計!名為敕令,實為戰書。我若遵令,則前功儘棄,士氣受損,且將江夏門戶拱手讓人,日後必被其步步緊逼;我若不遵,則彼有借口,可名正言順興兵來犯。”
“那便戰!”孫策梗著脖子,霸烈之氣儘顯,“我江東兒郎,何懼北兵!公瑾,你即刻整軍,我要親征,與袁本初決一死戰!”
“伯符!”周瑜按住孫策的手臂,沉聲道,“此時決戰,正中其下懷!我軍雖得江夏大部,然西麵劉琦殘部未滅,水寨未完全掌控,荊州降卒心思各異,且水軍雖利,然陸戰與北軍鐵騎相比,尚有差距。袁紹勢大,挾中原之眾,實不宜硬拚。”
張昭、顧雍等文臣也紛紛勸諫,認為當暫避鋒芒,從長計議。孫策雖怒,卻也非全然無智,強壓怒火,問道:“然則,難道真要退出江夏?”
周瑜沉吟良久,眼中閃過一絲決斷:“不!江夏絕不能退!此乃我江東西進之基石。然,亦不可公然抗旨。需行緩兵之策,並示弱以驕其心。”他詳細說道,“可回書朝廷,言辭恭順,言江夏初定,黃祖餘孽及劉琦殘部尚未肅清,水道不清,恐生反複,懇請寬限時日,待徹底平定後,再行交割事宜,以示江東絕無違逆之心。此為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其二,”周瑜目光銳利,“可將擒獲的黃祖舊部,如那甘寧及其麾下主要將領,作為‘誠意’,‘獻’於晉王。言此輩皆荊州悍匪,不服王化,江東不敢擅專,交由朝廷處置。如此,既可暫時應付敕令,化解淩統等將領的複仇之請殺甘寧恐寒降卒之心,不殺則淩統不滿),又可向袁紹示弱,使其以為我江東畏懼,從而放鬆警惕,為我整軍備武爭取時間!”
孫策聞言,權衡再三,雖覺憋屈,但也知此乃當前最穩妥之策,重重一拳砸在案幾上:“便依公瑾!速去安排!”
就在孫策與周瑜為敕令之事憤懣難平,行此韜晦之策時,賈詡的“驅虎”之策也開始悄然生效。
流言在荊南一帶迅速傳播開來:“周瑜欲乘勝席卷荊南,擒殺劉備以獻晉王!”“江東軍所到之處,抵抗者儘屠之!”這些消息,如同野火般蔓延,不僅讓荊南零星的抵抗力量更加恐慌,也精準地傳到了正試圖向南逃竄的劉備耳中。
此時的劉備,在關羽、簡雍、孫乾等人的拚死護衛下,曆經千辛萬苦,終於僥幸擺脫了襄陽的軟禁,一路向南逃亡。然而,身邊僅剩不足百騎,糧草匱乏,後有傳聞中的追兵,前有未知的險阻,更有這“周瑜欲擒殺”的可怕流言,可謂窮途末路。軍師徐庶不在,無人為他籌劃全局,指明方向,他隻能憑借本能和關羽等人的勇武,在絕境中掙紮。
這一日,劉備殘部逃至長沙郡北部一處荒僻山嶺,人困馬乏,正準備稍作休整。突然之間,兩側山林中響起震天的鼓聲與喊殺聲!無數兵馬湧出,旗號雜亂,但攻勢凶猛,赫然是荊南本地的豪強武裝以及部分聽聞流言、欲擒劉備討好周瑜或晉王)的地方勢力!
“保護主公!”關羽目眥欲裂,揮動青龍偃月刀,率先迎敵。雖奮力砍殺,連斬數名敵將,但敵軍人數眾多,且熟悉地形,將劉備殘部團團圍住。劉備手持雙股劍,與簡雍、孫乾等人奮力抵抗,身邊士卒不斷倒下,情況危急萬分!
眼看就要陷入絕境,突然,敵陣後方一陣大亂!一支不知從何而來的騎兵,人數不多,但極其驍勇,如同一把尖刀直插敵軍側翼,為首一將黑甲黑袍,勢若瘋虎,手中丈八蛇矛揮舞,所向披靡,正是失蹤已久的張飛!
“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傷我大哥!”張飛如同霹靂般的怒吼震撼戰場!他的突然出現,極大地鼓舞了劉備殘部的士氣,也徹底打亂了敵軍的部署。
“三弟!”劉備驚喜交加。
“翼德!”關羽精神大振,刀勢更猛。
趁著敵軍混亂之際,張飛率部與關羽裡應外合,硬生生殺開一條血路!“大哥,二哥,快走!此地不宜久留!”張飛大吼道。
劉備知此時不是敘舊之時,在關、張二人的拚死護衛下,率領殘存的數十騎,再次衝破重圍,隱入茫茫山林之中,暫時擺脫了追殺。然而,經此一戰,他們更加狼狽,前途也更加渺茫。
劉備身陷重圍又驚險脫困的消息,很快便由各路探馬傳遍四方。襄陽的晉王使者聞之,微微皺眉;江夏的周瑜得知,雖覺遺憾,但注意力已更多地被北麵的敕令和西麵劉琦的殘軍所牽製;而晉王袁紹在樊城接到此報時,對劉備的韌性有了新的認識,同時也收到了江東孫策“恭順”的回書以及被押送而來的甘寧等江夏降將。
看著階下被捆縛卻依舊昂首的甘寧,袁紹對賈詡、程昱等人笑道:“周郎此計,倒是乖巧。送人來表‘誠意’,行緩兵之策。然,孤豈是易欺之輩?”他下令將甘寧等人暫且收監,好生看管,日後或有用處。
“驅虎吞狼”之策,雖未竟全功,未能借刀殺掉劉備,卻也讓其元氣大傷,狼狽南竄,同時成功地給孫策周瑜套上了枷鎖,為晉王整合荊州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敕令止戈,未能真正止戈,反而讓暗流更加洶湧。下一步,是繼續逼迫江東,還是先行消化荊州,掃清劉備等殘餘?晉王的中軍大帳內,戰略的權衡仍在繼續。
喜歡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請大家收藏:()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