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山河》的最後一站,回歸到了溫暖的南方海濱,陽光、沙灘、海浪,充滿了度假般的愜意氛圍。然而,節目組在收官之際,卻請來了一位以毒舌和特立獨行聞名樂壇的飛行嘉賓——才女音樂人,孟菁。
孟菁一出場,就帶著她那標誌性的、仿佛誰都欠她錢的表情,簡單的白t恤配破洞牛仔褲,背著一把吉他,與周圍輕鬆的度假風格格不入。她掃了一眼迎接她的沈清梧、寧惠馨和白思亓,扯了扯嘴角:“喲,陣容挺豪華啊,希望彆隻是花瓶,耽誤我時間。”
寧惠馨臉上的笑容瞬間淡了些,白思亓微微蹙眉,沈清梧則依舊保持著得體的微笑,但眼神已然微冷。
節目組安排了一個環節,體驗當地的漁歌號子,並嘗試改編。
當地的老漁民唱起粗獷原始的號子,充滿了力量與生活氣息。孟菁聽完,挑了挑眉,毫不客氣地點評:“調式單一,節奏重複,缺乏藝術性,也就是個勞動時的吆喝。”
老漁民有些尷尬地搓著手。
寧惠馨忍不住了,嗆聲道:“孟老師,這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不是給你開音樂會用的!”
孟菁嗤笑一聲:“智慧結晶也得跟上時代,不然就是老古董。”
這時,沈清梧卻平靜地開口:“孟老師,我記得您三年前那首獲獎的《歸航》,主歌部分似乎借鑒了膠東半島漁民號子的‘趕浪調’變體?當時您還說,民間音樂是創作的活水源頭。”
孟菁臉色一僵,她沒想到沈清梧連這個冷門的知識點都知道。
白思亓立刻跟上,扶了扶眼鏡,數據化補充:“是的,根據音樂分析軟件比對,《歸航》主歌前四小節的旋律走向和節奏型,與‘趕浪調’核心樂句相似度高達78.3。孟老師看來是‘師古而化之’的典範。”
孟菁被這兩人一唱一和噎得說不出話,臉色一陣青白。寧惠馨在一旁差點笑出聲,偷偷給沈清梧和白思亓豎了個大拇指。
晚上,節目組安排大家用白天捕撈的海鮮自己動手做飯。
孟菁抱著胳膊站在一邊,看著寧惠馨大刀闊斧地處理魚,又開始挑刺:“這魚腮都沒去乾淨,腥氣!蒸魚要講究火候,你們這大鍋灶,能控製好?”
寧惠馨頭也不抬:“咱勞動人民吃飯,講究的是個痛快和原汁原味,不像有些人,吃個飯還吃出優越感了。”
沈清梧正在耐心地剔除蝦線,動作優雅熟練,她淡淡接話:“孟老師若覺得我們做得不好,不如親自示範一下?也讓我們學習學習‘有藝術性’的烹飪。”
孟菁哪裡會做飯,她向來是十指不沾陽春水,被將了一軍,頓時語塞,隻能哼了一聲,轉身走開。
白思亓小聲對沈清梧說:“根據營養學,過度烹飪反而會破壞海鮮中的優質蛋白和……”沈清梧笑著拍了拍她,示意她不用再說。
篝火晚會上,大家輪流表演節目。孟菁抱著吉他,唱了一首自己創作、旋律晦澀、歌詞充滿個人情緒的新歌。唱完後,現場有些冷場,畢竟這歌實在不怎麼“下飯”。
輪到沈清梧她們時,三人相視一笑。寧惠馨率先用她那頗具穿透力的嗓音,清唱了一段在苗寨學的古歌開頭,蒼涼悠遠;白思亓則用手機軟件模擬出簡單的鼓點伴奏,竟然意外地貼合;沈清梧則站起身,伴隨著歌聲和鼓點,即興跳了一段融合了現代舞元素的、表現山河壯闊與生命堅韌的舞蹈,身姿舒展,情感充沛!
沒有華麗的舞台,沒有複雜的編排,但三種截然不同的元素在篝火旁奇妙融合,那份真摯的情感、對旅途的回望與對文化的尊重,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包括節目組工作人員。掌聲比孟菁表演時熱烈了不知多少倍。
孟菁看著被眾人圍在中間、笑容燦爛的三人,臉色難看至極。她意識到,自己那套恃才傲物、貶低他人的做法,在這三個真正有實力、有內涵、且團結一心的女人麵前,根本不堪一擊。
旅程的最後一天清晨,大家在海邊看日出。
絢爛的朝霞染紅海麵,預示著新的一天,也預示著分彆的時刻即將到來。
寧惠馨大大咧咧地摟住沈清梧和白思亓的肩膀,聲音有些沙啞:“這兩個月,姐姐我過得特彆開心!以後誰欺負你們,報我名字!”
白思亓眼睛紅紅的,努力維持著鎮定,但聲音帶著哽咽:“我記錄了37g的影像和文字資料,分析了沿途68種動植物和23種傳統技藝……這是我參加過最有意義的節目。”
沈清梧看著她們,眼眶也濕潤了,她用力回抱住她們:“惠馨姐,思亓,謝謝你們。這段旅程,我會永遠記得。”
孟菁站在稍遠的地方,看著這一幕,第一次沒有說出嘲諷的話。她默默地轉過身,背對著她們,望著大海,不知道在想什麼。
節目組的車來了。寧惠馨率先跳上車,豪爽地揮手:“走了!下次約飯!我請客!”但轉身的瞬間,還是偷偷抹了下眼角。
白思亓抱了抱沈清梧,小聲說:“清梧姐,保持聯係,我的數據庫隨時為你開放。”然後低著頭,快步上了車。
沈清梧站在車下,看著車窗內兩張不舍的臉,微笑著,用力地揮手,直到車子消失在視野儘頭。
笑容還掛在臉上,眼淚卻終於忍不住滑落。是離彆的不舍,更是對這段珍貴情誼的感動與珍惜。
曉芸在一旁也哭成了淚人。冷五沉默地遞過紙巾,看著沈清梧又哭又笑的樣子,冰冷的眸子裡,似乎也掠過一絲極淡的、難以理解的波動。
喜歡滿級嬤嬤穿成黑料網紅後請大家收藏:()滿級嬤嬤穿成黑料網紅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