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外的院子裡,早就擺開了幾十張大圓桌。
桌上鋪著嶄新的紅色桌布,陽光灑下,喜氣洋洋。
吉時一到,賓客們便從四麵八方湧了過來,一時間,整個院子都沸騰了。
“顧叔,武嬸,恭喜恭喜!”
“這是我們家的一點心意,您二老可千萬要收下!”
一個西裝革履的中年人遞上一個厚厚的紅包。
“哎喲,人來就行了,還帶什麼東西!”
顧世昌嘴上客氣著,臉上卻樂得不行。
他今天穿著一身暗紅色的唐裝,精神矍鑠,紅光滿麵。
老伴武錦則是一身寶藍色的旗袍,襯得她雍容華貴。
老兩口並肩站著,接受著眾人的祝福。
那份相濡以沫的恩愛,看得不少年輕人都心生羨慕。
“瞧瞧顧叔跟武嬸,這才是白頭到老,天倫之樂啊!”
“可不是嘛,咱們青州,要論福氣,誰家比得上顧叔家!”
顧世昌的兒子站在一旁,幫著招呼客人,引著他們入座。
他約莫四十來歲,身材挺拔,在一家國企當著二把手。
他的身上既有讀書人的儒雅,又有常年身居上位的沉穩氣度。
看著後院那支配合默契的廚師團隊,他湊到顧世昌身邊,低聲問。
“爸,這廚子是哪兒請的?”
顧世昌看了一眼後院的方向,眼神裡帶著得意。
“我的一個學生推薦的,他在複旦教國際關係。”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那孩子說,這師傅輕易不出手,能請到,是咱們家的福氣。”
兒子聽得一愣一愣的,一個教國際關係的學生,推薦一個大席菜廚子?
這關係怎麼聽怎麼不搭邊。
但他看自家老爺子那副“天機不可泄露”的模樣,也識趣地沒再多問。
來的賓客裡,有不少是特地從外地趕回來的生意人。
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青州人,早年受過顧家的恩惠。
如今在外麵發了家,但對顧老爺子,那份敬重是刻在骨子裡的。
“顧叔當年在位的時候,那是真正為國效力的大人物。”
“退下來了還心心念念著家鄉,咱們村口那條水泥路,就是顧叔掏錢修的!”一個大腹便便的老板感慨道。
“是啊,按顧叔的級彆,退休了也該是廳級接待的標準。”
“可你看他,低調得很,從來不給地方添麻煩。”
……
時間一晃就到了上午十一點。
院子裡已經坐得滿滿當當,熱鬨非凡。
顧世昌的兒子看了看手表,走到父母身邊。
“爸,媽,十一點了,時辰差不多了,讓客人們開席吧?”
顧世昌點了點頭,朗聲對院子裡的鄉親們喊道:“準備開席咯!大家吃好喝好!”
一聲令下,後院裡,一直閉目養神的張遠猛地睜開了眼睛。
他對著身旁一個“工仔”沉聲下令。
“上!”
一聲令下,那群壯漢立刻行動起來,一盤盤早就備好的涼菜和熱菜被端了出去。
最先上桌的,是幾道開胃的硬菜。
一盤白切雞,雞皮金黃油亮,雞肉白嫩細膩。
還有一盤鍋包肉,跟彆處不同,這盤菜裡分了兩種。
一半是老式的甜口,用白糖和白醋調汁,色澤金黃。
另一半是新式的酸甜口,加了番茄醬,色澤橘紅。
主家那七八桌親戚,由顧世昌的兒子領頭,開始挨桌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