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元四年的深秋,當蕭瑟的北風開始掠過長安城的飛簷鬥拱時,一支風塵仆仆、人馬皆疲,卻人人眼中燃燒著激動與榮耀火焰的隊伍,出現在了金光門外。正是以郭鍛為正使的大唐西行使團!
他們離開了將近三年。去時百餘人,歸來時,人數並未減少太多,但每個人的麵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臉龐被西亞的烈日與風沙刻上了深深的痕跡,衣袍雖經整理,仍掩不住長途跋涉的磨損與異域風塵,眼眸深處卻沉澱下了超越年齡的滄桑與見識過廣闊天地的豁達。與他們一同歸來的,還有數十匹滿載的駱駝和騾馬,馱負著沉甸甸的行囊,裡麵裝的不僅是獻給天子的禮物,更是囊括了半個世界見聞的無價之寶。
他們的歸來,瞬間點燃了整個長安!消息像野火般蔓延,從市井街坊到朱門高戶,從東市西市到皇城宮闕,所有人都在翹首以盼,渴望知曉這些勇士帶回了何等驚人的故事與物產。
郭鍛未及歸家沐浴更衣,便與幾位核心成員,押送著最重要的幾隻密封鐵箱,直入宮城,請求即刻覲見。
紫宸殿內,監國太子李適高坐,杜豐坐於旁側,劉晏、淩素雪等重臣悉數在列。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殿下那位雖然疲憊不堪,卻腰杆挺得筆直、眼神熠熠生輝的年輕正使身上。
“臣,郭鍛,奉旨西行,今幸不辱命,歸國複旨!”郭鍛聲音洪亮,帶著穿越萬裡風沙的沙啞與堅定。他雙手高高舉起使節旌節,雖然旌節上的犛牛尾已脫落大半,旗麵也破損不堪,卻更顯其曆經的艱辛與象征的尊嚴。
“郭愛卿辛苦了!快快平身,賜座!”李適難掩激動,連忙說道。
郭鍛謝恩坐下,深吸一口氣,開始彙報這曆時近三載、行程數萬裡的壯闊征程。他講述了穿越河西走廊的蒼茫,翻越帕米爾高原蔥嶺)的艱險,描述了薩曼王朝在波斯故地的苦苦支撐與大食阿拔斯王朝的無形壓力,詳述了如何憑借大唐國威與靈活手腕,與薩曼埃米爾締結了旨在牽製大食的盟約。
接著,他的話語將滿殿君臣帶向了更遙遠的西方。他描述了渡過烏濘水阿姆河)、藥殺水錫爾河)後的見聞,講述了在呼羅珊地區遭遇的各方勢力角逐,如何巧妙地避開大食的直接阻撓,穿越裡海與黑海之間的廣袤區域。
最終,他提到了那個與大唐並立於世、傳說中的強大帝國——“拂林”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
“殿下,尚父,諸位大人,”郭鍛的語氣帶著一種見證曆史的莊重,“臣等抵達了拂林人的都城,君士坦丁堡。那是一座……巨大無比、繁華遠超想象的城市!石頭建造的城牆高聳入雲,巨大的圓頂建築聖索菲亞大教堂)令人驚歎,海港中停泊著來自四麵八方的船隻,其市集之繁華,幾不亞於長安!”
他詳細描述了與拂林皇帝巴西爾一世?或當時在位的君主)及其大臣的會談過程。“拂林人對我大唐亦久有耳聞,他們對絲綢、瓷器的渴望,絲毫不亞於我們對西方知識的渴求。經過反複磋商,臣已與拂林帝國正式締結友好盟約,約定互派使臣,開放貿易,共同維護通往西方的商路安全!”
此言一出,滿殿皆驚!與一個遠在數萬裡之外、實力相當的西方帝國正式建交,這是自漢朝打通西域以來,華夏王朝對外交往史上空前的大事!
然而,郭鍛帶來的震撼遠不止於此。他命人抬上那幾隻沉重的鐵箱,親自打開。
第一隻箱子,裡麵是層層包裹的羊皮紙、莎草紙卷軸,以及一些裝訂粗糙但內容珍貴的書籍。“此乃臣等竭儘所能,在拂林及沿途搜集、抄錄的西方典籍。”郭鍛鄭重介紹,“其中有古希臘先賢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殘卷,有阿基米德關於杠杆、浮力的論述,有托勒密的天文學著作,還有拂林人保存和發展的醫學、建築學、工程學手稿,乃至一些關於數學、煉金術早期化學)的記載!”
格物院的陳博士幾乎是撲到了箱子前,顫抖著拿起一卷羊皮紙,看著上麵陌生的文字與奇異的幾何圖形,激動得老淚縱橫:“寶庫!此乃無價之寶啊!尚父!”
第二隻箱子,則裝滿了各種實物。有做工精巧、帶有齒輪結構的拂林機械模型如簡易的起重裝置),有色彩斑斕的玻璃器皿,有質地優良的拂林錦緞,有各種奇特的植物種子如藏紅花、某些藥用植物),甚至還有幾幅描繪西方城市、港口與風土人情的精細畫作。
第三隻箱子,則是使團成員沿途繪製的、前所未有的詳儘地圖和撰寫的浩繁見聞錄。地圖不僅修正了以往對西域、波斯的模糊認知,更清晰地勾勒出了從小亞細亞到地中海,直至歐洲部分區域、北非海岸的地理輪廓!見聞錄則詳細記載了沿途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宗教、物產、風俗,其信息量之大,前所未有。
郭鍛沉聲道:“殿下,尚父,據臣等觀察探聽,西方世界並非鐵板一塊。拂林與西邊另一股被稱為‘法蘭克’的勢力,以及南方的‘大食’此處指阿拉伯帝國),關係錯綜複雜。其技藝亦有獨到之處,尤其在石質建築、機械製造、玻璃工藝等方麵。寰宇之廣闊,文明之多樣,遠超我等昔日坐井觀天之想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整個紫宸殿陷入了長久的寂靜。所有人都被這浩如煙海的信息、被這真正意義上的“寰宇見聞”衝擊得心神激蕩。
李適深吸了好幾口氣,才勉強平複心緒,他看向杜豐,發現杜豐雖然麵色依舊平靜,但那雙深邃的眼眸中,卻閃爍著如同發現新大陸般的光芒。
“郭愛卿,爾等此行,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李適的聲音帶著無比的鄭重,“不僅締結了遠邦盟約,更為我大唐帶回了認識世界的眼睛!此乃不世之功!朕……孤定當稟明父皇,為爾等及使團全體成員,敘功重賞!”
杜豐終於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感慨與滿足:“將這些典籍、實物、地圖、見聞錄,全部移交格物院,組織精通胡語、學貫中西之士,全力翻譯、整理、研究。我們要將這些知識,徹底消化,融入我華夏文明之軀。”
他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世界地圖前,目光從長安出發,沿著使團歸來的路線,一直看到君士坦丁堡,看到更遙遠的歐洲與非洲。
“昔日張騫鑿空西域,帶回了葡萄、苜蓿。今日郭鍛西行萬裡,帶回了更為寶貴的知識與世界圖景。”杜豐轉過身,麵對眾人,語氣堅定而昂揚,“這意味著,我大唐不再是東亞的巨擘,而是真正站在了與世界其他偉大文明對話的前沿!一個更加波瀾壯闊的時代,即將來臨!”
西使的歸來,如同在帝國封閉的認知體係中投入了一顆重磅炸彈,其所帶來的“寰宇見聞”,必將引發一場深刻的知識革命與思想風暴,將大唐推向一個前所未有的、真正意義上的全球視野。
喜歡乃翁,大唐中興了!請大家收藏:()乃翁,大唐中興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