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送瘟神_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0章 送瘟神(1 / 1)

現代時空的某個機密剪輯室內,氣氛緊張而壓抑,仿佛連空氣都凝固了。王卓和譚明正全神貫注地工作著,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執著。窗外,夜幕深沉,城市的喧囂早已沉寂,隻有偶爾傳來的汽車喇叭聲打破這夜的寧靜。但剪輯室內依然燈火通明,那明亮的燈光如同希望的燈塔,照亮了他們前行的道路。

“這裡要加上特寫鏡頭,”譚明指著屏幕上一組黑白照片,聲音低沉而有力,“這些建國初期血吸蟲病患者的影像很有衝擊力,一定要讓朱元璋直觀感受到疫病的可怕。你看這張照片,患者的肚子大得像鼓一樣,身體卻瘦得皮包骨頭,眼神中充滿了痛苦和絕望。這種強烈的視覺衝擊,能讓朱元璋深刻認識到疫病對百姓的危害。”

王卓熟練地操作著剪輯軟件,手指在鍵盤上快速敲擊著:“我已經把主席的《送瘟神》做成水墨動畫效果,配上朗讀,這樣更有感染力。那激昂的詩句,配合著水墨動畫的意境,能營造出一種大氣磅礴的氛圍。我還特意找了一些大明當前疫病流行的數據作對比,讓朱元璋更清楚地了解現狀。”

兩人精心挑選著素材,仿佛在挑選一件珍貴的藝術品。從檔案館調取的新中國成立初期疫病流行的珍貴影像,那些泛黃的畫麵記錄著那個時代的苦難與掙紮;醫務人員深入農村開展防治工作的紀實畫麵,展現了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再到轟轟烈烈的愛國衛生運動場景,全民動員,齊心協力,共同對抗疫病。每一段素材都經過精心編排,配上了淺顯易懂的解說,就像一部生動的曆史教科書。

“要突出表現三個重點,”譚明再次強調,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工作的嚴謹和認真,“一是疫病的危害性,讓朱元璋看到疫病給百姓帶來的痛苦和災難;二是防治的科學性,展示我們現代醫學的先進技術和方法;三是成效的顯著性,讓他知道通過科學的防治,是可以戰勝疫病的。”

他們還特意準備了一些對比數據,那些精確的數字就像一把把利劍,能直擊問題的核心。新中國成立初期各種傳染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以及經過係統防治後的變化曲線,清晰地展示了防治工作的巨大成效。

準備好充足的天花疫苗、吡喹酮、青蒿素等藥品後,兩人帶著這些“利器”返回了明朝。這些藥品就像一顆顆希望的種子,承載著拯救無數生命的使命。

謹身殿內,氣氛莊嚴肅穆。朱元璋屏退左右,隻留下幾個心腹太監。當王卓打開筆平板電腦時,老朱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住了。

“陛下,這是東大特意為您準備的影像資料,記錄了防治疫病的經驗。”王卓點下播放鍵,聲音沉穩而自信。

片頭是一幅江南水鄉的水墨畫,那淡雅的色彩,勾勒出了江南的秀麗風光。伴隨著朗朗誦詩聲:“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那激昂的詩句,仿佛是曆史的回響,讓人感受到了疫病的無情和人類的無奈。畫麵隨即轉入真實影像——血吸蟲病晚期患者腹大如鼓、骨瘦如柴的慘狀;天花患者滿臉膿皰的痛苦表情;瘧疾患者高燒不退的虛弱身影......每一個畫麵都讓人觸目驚心,仿佛能感受到患者的痛苦和絕望。

朱元璋看著畫麵中那些痛苦的麵容,不禁想起洪武初年江南瘟疫的慘狀。那時他剛登基不久,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死亡奏報從各地傳來,讓他寢食難安。他的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憂慮和沉思。

“陛下,”王卓暫停視頻,神情凝重,就像一位肩負重任的使者,“據東大統計,在大明當前,僅血吸蟲病就影響著江南數百萬百姓。每年因天花死亡的孩童數以萬計,瘧疾更是讓許多富庶之地變成‘瘴癘之鄉’。這些數據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經過我們深入調查和分析得出的。”

影片繼續播放,展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情況:“東大建國之初,情況與大明現在頗為相似。全國血吸蟲病患者約1000萬人,每年因天花死亡的人數以十萬計。”那一個個驚人的數字,就像沉重的巨石,壓在人們的心頭。

接著畫麵轉向防治工作。王卓適時解說,聲音清晰而有力:“陛下請看,這是東大研製的天花疫苗。通過接種,可以讓人們獲得終身免疫。在東大,天花已經被徹底消滅。就像一場戰爭,我們用科學的武器戰勝了疫病這個敵人。”

影片展示了疫苗接種的全過程,從疫苗生產到接種操作,每一個環節都清晰可見。那嚴謹的生產流程,規範的接種操作,讓人感受到了現代醫學的嚴謹和科學。

“這是治療血吸蟲病的特效藥吡喹酮,”王卓拿起一個藥瓶,就像展示一件珍貴的寶物,“隻需服用一次,就能殺死體內的血吸蟲。配合滅螺工作,可以徹底控製疫情。”

朱元璋仔細觀看著影片中患者服藥前後的對比畫麵,眼中露出驚訝之色。那前後鮮明的對比,就像黑夜與白晝的交替,讓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影片接著展示了瘧疾防治:“這是從植物中提取的青蒿素,治療瘧疾有奇效。配合防蚊滅蚊,可以大大降低發病率。就像一場綜合的戰役,我們從多個方麵入手,共同對抗瘧疾。”

王卓重點強調:“但是,單靠藥物是遠遠不夠的。東大的經驗表明,必須建立完善的公共衛生體係。就像建造一座大廈,藥物隻是其中的一塊磚,而公共衛生體係才是大廈的根基。”

畫麵轉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這是東大在各縣、鄉設立的衛生院、衛生所,形成了覆蓋全國的醫療網絡。任何地方發生疫情,都能及時處置。就像一張巨大的安全網,守護著人民的健康。”

隨後是愛國衛生運動的壯觀場麵:全民動員清掃街道,清理積水,消滅蚊蠅孳生地;改水改廁,改善環境衛生;普及衛生知識,改變不良習慣......那熱鬨的場景,就像一場盛大的節日,人們齊心協力,為了健康而努力。

“陛下,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王卓認真解釋,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師,“需要持續投入,更需要全民參與。東大用了十餘年時間,才基本控製住這些疫病。就像一場漫長的馬拉鬆,我們需要堅持不懈,才能到達勝利的終點。”

影片展示了令人振奮的成果:曾經蕭條的山村重現生機,康複的農民在田間勞作,孩子們在陽光下奔跑嬉戲。一組數據清晰地顯示:天花發病率下降99,血吸蟲病患病率下降95,瘧疾發病率下降90。那一個個下降的數字,就像跳動的音符,奏響了一曲勝利的樂章。

“這些成果,靠的是科學的防治方法,完善的組織體係,以及全民的共同努力。”王卓總結道,聲音堅定而有力。

朱元璋沉思良久,目光在筆記本電腦和藥品之間來回移動,仿佛在思考著什麼重大的問題。最終,他緩緩開口:“朕觀此影像,深感震撼。東大之法,確實行之有效。”那低沉的聲音,在殿內回蕩,仿佛是一聲堅定的宣言。

他指著疫苗問道:“此物果真安全?”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疑慮。

“萬分安全,”王卓肯定地回答,就像一顆定心丸,“在東大,所有孩童都要接種。影片中您也看到了,接種過程簡單安全。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平常,不會給人體帶來任何傷害。”

“既如此,”朱元璋做出了一個讓王卓意外的決定,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果斷和決心,“就讓宮中的皇子皇孫先接種。皇家當為天下表率。”

看著王卓詫異的表情,朱元璋意味深長地解釋道:“若皇家都不敢用,如何讓百姓相信?先皇家,再軍隊,逐步推廣,方是穩妥之道。就像一場戰役,我們先以皇家為先鋒,打開局麵,然後再向全國推廣。”

朱元璋這一決定背後,既有為天下先的擔當,也藏著深遠的政治考量——此舉既能取信於民,又能讓皇室率先受益。他就像一位高明的棋手,每一步都經過深思熟慮。

“你們的破局手段,果然特彆。”朱元璋忽然轉移話題,眼中閃著精光,就像兩顆閃爍的星星。

王卓內心不禁小小得意:【你以為我們會像傳統士大夫那樣在朝堂上打口水仗?我們直接跳出這個維度,用實實在在的民生改善來破局。當千萬百姓因我們而重獲健康,那些反對聲音在民意麵前根本不值一提。這就是時代和技術的碾壓!就像一場巨大的風暴,任何阻擋的力量都將被吹得無影無蹤。】

“陛下明鑒,”王卓恭敬回應,聲音中透露出謙遜和誠懇,“民生安康才是社稷根本。隻有百姓健康了,國家才能穩定,社會才能發展。”

朱元璋緩緩起身,在殿內踱步,他的腳步沉穩而有力,仿佛在丈量著大明的未來。最後停在王卓麵前:“名不正則言不順。咱決定成立工業發展部,與六部並列,專司與東大合作諸事。老四任尚書,你為侍郎。”

這個決定讓王卓心中一震。工業發展部與六部並列,可見朱元璋對其重視程度。而讓朱棣主管,自己輔佐,更是意味深長。這就像一場重大的戰略布局,朱元璋在為大明的未來謀劃著。

“臣,領旨謝恩。”王卓恭敬地跪下,接受這重大的使命。

走出謹身殿,王卓知道,一場以民生為突破口、以工業化為目標的深刻變革,即將在大明全麵展開。而疫病防治,將是這場變革最好的開路先鋒。它就像一把鋒利的劍,將斬斷阻礙大明發展的荊棘,為大明的繁榮開辟一條光明的道路。

喜歡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請大家收藏:()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半夜起床彆開燈 斬因果,斷百災,我是紅塵半鬼仙 暴雨天,撿了個瘋道士我點化萬物 陰陽詭道行:懸案解碼者 盜墓世界短故事 靜心齋誌異新篇 一家老茶館,民國三代人 皇帝:朕的九皇子帶兵,天下無敵 特種兵重生古代,開局五個拖油瓶 大宋閒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