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六年,三月初九,鬆江港。
隨著王卓與安慶公主的婚禮圓滿落幕,一場宏大的遠洋開拓計劃正式啟動。鬆江港,今日人聲鼎沸,旌旗招展。四艘鋼鐵巨輪——兩艘萬噸級貨輪與兩艘千噸級海警船,正靜靜地停泊在碼頭上,等待著它們的首次遠航。
不知是哪個大聰明的提議,這兩艘貨輪被分彆命名為"親王號"與"公主號",兩艘海警船分彆被命名為“鎮海號”、“靖海號”,寓意著大明皇室開拓海疆的決心。令人意外的是,朱元璋竟欣然應允了這個命名。
這支船隊的組成堪稱史無前例:
·核心力量來自"東大"援建教導隊,包括經驗豐富的軍官、工程師和技術工人;
·大明方麵選拔了經過嚴格培訓的年輕礦工、匠戶子弟和熟練漁民;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不甘寂寞的勳貴子弟——魏國公府徐增壽、曹國公家次子、宋國公侄孫等;
·而晉世子朱濟熺的加入,更是彰顯了朝廷對此次遠航的重視。
麵對眾人的疑慮,晉王朱棡豪邁地表示:“世人皆言海外險惡!若本王的世子,都不敢身先士卒,乘風破浪,試問其他勳貴同僚,又怎會放心讓自家的子弟投身遠洋?以身作則,方顯誠意!濟熺此行,正是要為天下勳貴子弟,闖出一條海外建功立業的光明大道!”這番話擲地有聲,瞬間壓下了所有雜音,更點燃了許多勳貴子弟胸中的熱血。
為了激勵這些開拓者,朝廷特彆頒布詔令:所有通過選拔的礦工、匠戶、漁民,一律授予從九品官身。這對世代操持賤業或掙紮於溫飽的底層家庭子弟而言,無疑是一步登天的龍門。正如王卓私下感歎:"國人對"上岸"的渴望,足以壓倒對未知的恐懼。"
船隊攜帶了足以支撐半年消耗的食物、淡水、藥品等補給物資,以及最為關鍵的大功率電台。按照計劃,船隊抵達大洋洲後,將立即發電報回金陵,屆時王卓將乘坐運—20前往建立臨時坐標,開啟後續的大規模物資傳送。
...
茫茫大海,無垠蔚藍。
“親王號”乘風破浪,鋼鐵身軀沉穩地切開墨綠色的深海水體,留下兩道長長的、翻滾著白色泡沫的航跡。在裝飾相對考究的上層某間艙室內,年僅十八歲的晉王世子朱濟熺憑窗而立。窗外是幾乎靜止的海天一色,廣闊得令人心慌。他年輕的臉上,興奮褪去後,不自覺流露出幾分對未來的迷茫與不安。遠離熟悉的陸地、宮廷的喧囂,置身於這單調而永恒的波濤之上,世子之位帶來的責任與隱隱的威脅感,此刻變得格外清晰。
同艙的徐增壽,這位魏國公府的三公子,雖年輕卻顯得沉穩許多。他放下手中的《海圖紀要》,注意到朱濟熺的神色,溫聲開口:“世子可是有些暈船?或是思慮過重?”他走到朱濟熺身邊,一同望向那吞噬一切的地平線。“莫要太過憂心。我聽此次帶隊的‘東大’海軍教官言道,這種新式鐵甲輪船,內燃機驅動,航速遠非舊式帆船可比。風帆船需數月航程,此船日夜兼程,二十日內必可抵達大洋洲。其平穩迅捷,實乃航海史上前所未有。”
朱濟熺收回目光,輕歎一聲,言語間帶著少年人特有的憂慮:“讓三叔徐增壽行三)見笑了。倒非暈船……隻是這離岸越遠,心頭越是空落。徐三叔,你說……我們這一行人,浩浩蕩蕩遠赴那化外之地,會不會……會不會有些像是被朝廷……流放了?”他頓了頓,聲音更低,“我在京師時便聽聞,我那二弟濟潢,近來在父王麵前頗為殷勤……他素來……素來是有些心思的。”
徐增壽聞言,先是微微一怔,隨即爽朗地笑了起來,笑聲衝淡了艙內略顯凝重的氣氛:“世子啊世子,你多慮了!大大的多慮了!”他拍了拍朱濟熺的肩膀,眼神篤定,“朝廷早有明文頒布,所有參與此次海外開拓的人員,無論出身貴賤,隻要能恪儘職守,達到規定的年限,皆可依其意願申請調回大明本土,朝廷還將論功行賞!晉王讓你這位世子跟隨船隊,正是要你立下這開疆拓土的頭功,向天下、向陛下、也向晉藩上下,證明你才是當之無愧的繼承人!
況且,”他靠近一步,壓低聲音,帶著一絲分享秘聞的意味,“前些日子在太子府議事,我聽世子朱高熾私下提及,朝中對海外藩國已有通盤考慮。即便將來王爺或世子需長期駐守海外藩國,亦定有章程,可定期回朝述職麵聖。百年之後,亦當落葉歸根,歸葬孝陵之側。這怎麼會是流放?”
朱濟熺聽著徐增壽條分縷析的解釋,緊蹙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眼中的陰霾被一絲光亮取代。徐增壽見狀,知道心結已解大半,話鋒適時一轉,語調中充滿了引導性的振奮:“況且世子,你可知曉,我們此番遠航,肩負的使命,遠不止於尋找礦藏、開拓幾片荒地那般簡單?”
“哦?”朱濟熺的好奇心被勾起,“三叔所指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朝貢體係!”徐增壽斬釘截鐵地吐出四個字。
“朝貢體係?”朱濟熺有些困惑,這似乎是個熟悉卻又遙遠的概念。
“正是!”徐增壽點頭,走到舷窗邊,手指有力地指向窗外浩瀚的海洋,仿佛指點江山,“世子想必知曉,我大明立國以來,依照古禮,厚待四方來朝的藩屬。然而,舊製之下,‘厚往薄來’幾成定例。藩屬小國進貢些許珍禽異獸、土產方物,朝廷為了彰顯天朝上國的氣度,回賜的絲綢、瓷器、金銀珠寶,價值往往遠超貢品數倍乃至十倍!長此以往,縱有金山銀海,也經不起這般耗費,實乃國庫難以承受之重負!此非長久治國之道!”
朱濟熺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作為藩王世子,他對藩國朝貢的耗費深有感觸。
徐增壽的語氣陡然變得激昂:“王侍郎洞悉此弊,向陛下與太子提出了‘新朝貢貿易體係’的宏圖!我們要做的,絕非延續那種賠本賺吆喝的舊禮!我們要在這萬裡海疆之外,在那些富饒而尚未開化的土地上,建立起屬於大明的永久商站、港口與補給據點!我們要用大明精美絕倫的絲綢、瓷器、茶葉,去交換當地埋藏的豐富礦產——那足以支撐我大明工業崛起的鐵、煤、銅……去換取那裡廣袤土地上產出的糧食、珍奇特產!讓每一次‘朝貢’,不再是大明單方麵的恩賜,而是建立在互通有無、互利共贏基礎上的真正貿易!讓藩屬國真正感受到依附大明的甜頭,也讓大明的國庫在此過程中愈發充盈!這才是‘萬國來朝’氣象之下,堅實不墜的根基!”
朱濟熺的眼睛亮了起來,他仿佛看到了一幅全新的圖景:“所以,我們此番遠渡重洋,在大洋洲建立立足點,便是這宏大計劃的第一步?”
“世子明鑒!”徐增壽讚許道,“然而大洋洲遠非終點!據王侍郎所言,那片大陸,不僅蘊藏著儲量驚世、品質上乘的露天鐵礦,更有廣袤無垠、雨水豐沛、近乎無主的肥沃土地!我們要在那裡建立港口碼頭,讓大明的商船艦隊縱橫四海時,有了可靠的中途補給和避風港灣;我們要開采礦山,將源源不斷的礦石運回大明,化作支撐工業的筋骨;我們要開墾農場牧場,讓那片土地成為大明的海外糧倉、肉庫!更要以此為跳板,”讓大明的商船,裝載著大明的物產,抵達更遠的國度,同時將異域的珍寶源源不斷地帶回!我們所建立的,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真正以大明為核心樞紐、連接寰宇四海的世界貿易網絡!藩屬國不再是徒有虛名的羈縻之地,而是真正融入大明經濟命脈的組成部分。他們的資源滋養我們的工業,我們的商品提升他們的生活,彼此依存,血脈相連。這才是陛下所期許的、超越漢唐的‘萬國衣冠拜冕旒’之盛世景象!”
朱濟熺聽著徐增壽描繪的壯闊藍圖,胸中那點殘留的不安早已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油然而生的豪情與使命感,年輕的血液仿佛也隨之沸騰。他深吸一口帶著鹹腥氣息的海風,目光變得堅定而明亮:“三叔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濟熺明白了。既然身負皇命,遠涉重洋,正當男兒立誌之時!豈能效小兒女態,踟躕不前?定當竭儘全力,不負此行!”
艙窗外,海天相接,碧波浩渺,仿佛延伸至宇宙的儘頭。四艘鋼鐵巨輪如同深海巨鯤,堅定地破開萬頃碧濤,在廣袤無垠的蔚藍畫布上,犁出四道筆直而壯麗的白色航跡。這支承載著大明帝國海洋夢想與未來國運的艦隊,正以無可阻擋之勢,朝著傳說中富饒而神秘的大陸,劈波斬浪,勇毅前行!
喜歡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請大家收藏:()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