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帶著東大精心遴選的一百名外交、經貿領域的專業人才,再次踏上了明朝的土地。
這一次,他感覺肩上的擔子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沉重,因為這不再是單一的技術或產品引進,而是關乎整個文明未來走向的係統性工程。
謹身殿內,朱元璋端坐於上,太孫朱高熾侍候在側。
王卓將一份厚厚的計劃綱要呈上,並簡要說明了引入百名專業人才的用意,以及構建一個“以大明為核心的經濟貿易體係”的初步構想。
果然,如同王卓所預料的那樣,朱元璋聽完“經濟貿易體係”這個陌生詞彙後,眉頭微蹙,臉上露出了困惑的神情。
他習慣於征戰、屯田、征收賦稅這些具體而微的治國手段,對於這種宏觀的、抽象的係統性概念,一時難以把握其精髓。
“王卓啊,你說的這個‘體係’,具體是個什麼章程?咱聽著,有些雲山霧罩的。”朱元璋直接發問,目光銳利,不放過任何模糊之處。
還沒等王卓組織好語言,用更符合明代語境的方式解釋,站在一旁的朱高熾眼中卻閃過一道了然的光芒。他向前半步,對著朱元璋躬身一禮,隨即用一種清晰而篤定的語氣,將自己從東大留學中汲取並結合自身理解的觀點闡述了出來:
“皇祖父,孫兒或許明白姑父之意。姑父所言的‘以大明為核心的經濟貿易體係’,是否可作此解——”
他微微停頓,似乎在斟酌用詞,但說出的內容卻石破天驚,“即我大明,依托東大無與倫比的科技、信息優勢為後盾,憑借自身日益強大的軍事力量為保障,再行推動我大明銀元寶鈔成為域外貿易之基準……以此三者,亦即科技霸權、軍事霸權、貨幣霸權為基礎,構建一張籠罩全球的貿易網絡。”
朱高熾的聲音不高,卻在安靜的殿內顯得格外清晰:“再輔以皇爺爺您高瞻遠矚的藩王分封之策,令我朱家子孫、大明菁英,如星辰般散布於寰宇各處關鍵節點,掌控貿易通道與資源產地。如此,方能將四海八荒真正納入掌控,令大明基業萬世永昌,建立遠超漢唐的、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
這一番話,將王卓心中那套基於現代地緣經濟學和資源整合理論的構想,用最直白、最富侵略性的帝國霸權語言詮釋了出來。
王卓在一旁聽得默然無語,心中暗道:“我的太孫殿下,您這可真是……把約翰牛和白頭鷹的那套精髓學了個明明白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他偷偷瞥了一眼朱元璋,擔心這番過於直白的對外擴張論述會引發老皇帝的反感。
見朱元璋陷入沉思,王卓趕緊接過話頭,用相對溫和且更具說服力的方式進一步解釋道:“陛下,太孫殿下所言,是從戰略結果上描繪了藍圖。”
接著王卓斟酌用詞,“若從實際運作來看,隨著我大明鋼鐵廠、機械廠、乃至未來的自行車廠等陸續投產,工業化進程日益推進,我們必將擁有越來越強的自主生產能力。長此以往,與東大的貿易中,我們不僅不能再有效消耗東大的工業剩餘產能,我們大明自身生產出的商品,也將麵臨國內市場飽和、產能過剩的風險。”
他環視殿內眾人,語氣懇切:“因此,未雨綢繆,我們必須為大明、也為東大,找到更廣闊的市場和更穩定的原材料來源。逐步將全世界的市場與原料產地,通過貿易、合作、乃至必要的分封治理,納入一個以大明為主導的體係內,進行有序的全球貿易。此舉,絕非單純為了掠奪,更是為了帶動兩個時空的華夏民族共同發展,實現真正的民族共興。”
王卓覺得應該再適時地捧朱元璋一句,並披上了一層“文明使命”的外衣:“再者,陛下仁德,澤被蒼生,想必也見不得這世間仍有諸多地域族群,尚處於蒙昧落後、生計艱難之狀態。我大明作為天朝上國,有責任、有義務,通過貿易往來與文明輸出,將先進的農技、工術、醫道乃至禮法教化傳播出去,開發那些落後地區,引領他們走向文明開化。這既是仁政之體現,亦是天命之所歸。”
站在一旁的朱高熾忍不住微微側頭,用一種極其微妙的眼神瞥了王卓一眼,那眼神裡分明寫著:“姑父,還是您不要臉!這‘殖民全球、經濟吸血’的本質,竟能被您包裝得如此冠冕堂皇、充滿使命感?小子受教了!”
王卓麵不改色,完全無視了朱高熾那充滿嘲諷意味的目光,繼續陳述核心舉措:“故此,臣此次從東大請來這一百名精通外交、經貿、律法的專業人才。”
“其用意有二:其一,在於教學授徒,儘快為我大明培養出第一批懂得處理對外事務、管理國際貿易、熟悉現代商事律法的新式人才;其二,便是協助我大明,具體設計並搭建起這套全球貿易體係的初步框架,包括製定規則、建立渠道、談判條約等。”
殿內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朱元璋臉色變換不定,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禦案。他顯然被“日不落帝國”和“萬世永昌”的宏偉前景深深吸引,那是一個帝王極致的夢想。
但與此同時,這套完全超乎他過往認知的、涉及全球的龐大而複雜的體係,也讓他本能地感到一絲對未知領域的擔憂和掌控力可能被稀釋的恐懼。這不再是派兵征伐、設置郡縣那般直接明了。
良久,朱元璋長長地、仿佛帶著一絲疲憊地歎了口氣。他抬起眼,目光掃過年輕銳利的朱棣,聰慧早熟的朱高熾,以及帶來這一切變革核心的王卓,語氣複雜地緩緩說道:
“罷了,罷了……你們說的這些,什麼霸權,什麼體係,什麼全球貿易……咱老了,聽著都覺著腦子嗡嗡響,有些跟不上了。”他擺了擺手,那姿態仿佛卸下了一副千斤重擔,又帶著幾分英雄遲暮的落寞。
“這天下,終究是你們年輕人的天下。這些新事務,你們覺得對大明好,對子孫後代好,那就……你們看著辦吧。”
這句話,聲音不高,卻仿佛一道無聲的驚雷,在謹身殿中回蕩。
它不僅僅是對王卓計劃的默許,更像是一種象征性的權力交接。
意味著帝國未來發展的方向盤,正在悄然滑向新一代的手中,滑向一個更加波瀾壯闊也更具不確定性的未知海洋。
喜歡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請大家收藏:()誰讓你帶著工業邪神來大明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