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又見皇太孫_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10章 又見皇太孫(1 / 1)

天幕上,朱及第的分析切入了北征更深層次的影響:“老鐵們,永樂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北征,無論漢王朱高煦是否親身參與、立下多少戰功,一個諷刺的事實是:他距離大明的皇位,反而因此越來越遠了。”

畫麵從金戈鐵馬的廝殺戰場,緩緩轉向了後方的運河、官道與繁忙的倉庫。呈現的不再是單一的武將衝鋒,而是無數文吏在燈下核算賬目、民夫隊伍蜿蜒如龍運送糧草、漕船在河道中穿梭不停的宏大景象。

“原因在於,”朱及第的聲音變得沉穩而深刻,“永樂大帝通過這兩次耗資巨萬、傾舉國之力的遠程軍事行動,清晰地認識到一個關乎成敗的關鍵問題:他或許可以暫時缺少朱高煦這員能打敢拚的勇將——因為衝鋒陷陣、斬將奪旗的猛將雖然難得,但在龐大的帝國軍隊中,總能找到替代者或通過戰術調整來彌補。然而,整個帝國戰爭機器的高效運轉,卻絕不能缺少太子朱高熾!”

“正是這位身體肥胖、行動不便,甚至被許多武將暗中輕視的太子,在皇帝遠離京城、專注於前方戰事時,默默地、卻是極其出色地履行著‘監國’這一看似無形、實則重如泰山的職責。”天幕上浮現出朱高熾在文華殿批閱奏章、召見大臣、處理政務的場景。

“他的工作遠不止是‘看守’朝廷那麼簡單。他需要以驚人的耐心和細致,處理帝國日常運行中產生的所有繁雜政務,維持中樞的絕對穩定,避免給前線帶來任何政治上的乾擾和後方動蕩。但這僅僅是基礎。”

朱及第的語氣加重:“更艱巨的任務是,他必須傾儘全力,為遠在數千裡之外、隨時可能因補給斷絕而陷入險境的父親和數十萬大軍,籌措、調度、轉運天文數字般的糧草、軍械、軍餉和各類物資。這需要協調戶部、工部、兵部以及地方各省的龐大官僚體係,應對途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狀況如河道淤塞、天氣異常、民夫調度),其複雜和艱難程度,絲毫不亞於指揮一場大戰役。可以說,沒有朱高熾在後方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後勤支撐與行政保障,永樂帝的北伐宏圖根本無從談起,甚至極有可能重蹈諸葛武候因後勤而六出祁山失敗的覆轍。”

“這場本應以軍人榮譽和戰場功績為主的戰爭,反而以一種無可辯駁的方式,極大地凸顯和增強了文治型太子朱高熾那不可或缺、無法替代的地位和價值。永樂帝再能征善戰,他也需要一個能讓他毫無後顧之憂地去打仗的‘家’。朱高熾,就是那個為他牢牢守住‘家’,並源源不斷輸送養分的人。”

朱及第總結道:“因此,北征的勝利,不僅是朱棣的勝利,同樣也是朱高熾的勝利。它用最現實的方式告訴所有人,誰才是維持這個龐大帝國平穩運行的真正基石。”

這時,一條網友留言被放出,提出了一個尖銳的觀點:

【用戶‘陰謀論者’:得了吧!永樂要是真那麼信任太子,乾嘛每次北征都把皇太孫朱瞻基帶在身邊?這明明就是把孫子當人質,用來牽製和警告太子不要有異動!】

天幕下的朱元璋看到這條,忍不住撇了撇嘴,帶著一絲嘲諷對身邊的朱標說:“拿親孫子當人質要挾親兒子?這幫後世之人想法真是清奇。老大,咱要是把雄英朱標嫡長子朱雄英)帶在身邊當人質來要挾你,你會咋辦?”

朱標聞言,頓時一臉尷尬和無奈,張了張嘴,最終隻能化為一聲無語的歎息:“……”這種問題,讓他如何回答是好。

朱及第似乎看到了類似的爭論,繼續說道:“無論朱棣帶走朱瞻基是出於培養繼承人的目的,還是真有那麼一絲牽製的考慮,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從永樂十二年開始,漢王朱高煦的處境開始急轉直下。”

“他遭到了一係列的政治打擊,”天幕上列出時間線,“其封地也從相對富庶、戰略位置重要的青州,被改遷到了小小的樂安州今山東惠民)。並在永樂十五年,被強製要求離開政治中心南京,前往樂安就藩。這幾乎等同於宣告了他奪嫡努力的徹底失敗,被排除出了核心權力圈。”

另一條彈幕補充了關鍵因素:

【用戶‘關鍵變量’:說到底,太子地位穩固,不僅僅因為他自己能乾,更因為他有個好兒子朱瞻基啊!那孩子可是從小就展現出不凡,據說一歲時就被他爹抱著上了北平城牆感受守城戰的氛圍雖可能是後世附會,但象征意義很強)。深得永樂帝喜愛,很早就被冊立為皇太孫,這才是真正的隔代指定,斷了漢王最大的念想!】

【用戶‘曆史輪回’:嘖嘖,真是諷刺。永樂爺以反對建文帝削藩、最終取代侄子上位,沒想到自己到頭來也早早立了太孫,重複了他父親朱元璋的操作。曆史有時候就是個圈兒。】

朱及第最後總結道:“雖然曆史看似重複,但不得不承認,這位皇太孫朱瞻基,可比他的堂叔朱允炆要厲害多了。他不僅在未來成功平定了自己二叔朱高煦的叛亂,並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指烤殺),其在位期間的文治武功也堪稱出色,開創了‘仁宣之治’的良好局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在分析完北征對太子地位的鞏固作用後,朱及第臉上露出了慣有的調侃笑容,用一種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語氣說道:

“老鐵們,正因為太子朱高熾在後方的支撐作用如此關鍵,後世網絡上甚至流行起一種非常有趣的說法:雖然名義上朱高熾是太子,但在永樂朝的大部分時間裡,真正的權力分工更像是——監國太子朱高熾坐鎮中央,而永樂大帝朱棣本人,則扮演了替太子出征掃蕩漠北的‘征北大將軍’的角色!”

此論一出,天幕上的彈幕瞬間被各種“哈哈哈”和戲謔的言論刷屏:

【用戶“職位互換”】:“沒毛病!太子:父皇,給你撥十萬精兵,去把北邊的業務瓦剌)談下來。皇帝:得令!保證完成任務!狗頭)”

【用戶“最佳員工”】:“朱棣:報告太子殿下,本次北征業務拓展順利,擊潰競爭對手瓦剌部,繳獲牛羊馬匹無數,申請報銷軍費白銀xxx萬兩!朱高熾:……準了。捂臉)”

【用戶“家庭分工”】:“典型嚴父孝子版‘你安心在家搞內政,爹出去給你打江山’!隻不過這爹是皇帝,兒子是太子。”

【用戶“大將軍朱棣”】:“那麼問題來了,‘征北大將軍’這個職位,在永樂朝算幾品官?工資比太子少多少?滑稽)”

朱及第看著這些充滿現代網感的戲言,笑著總結道:“雖然這隻是網友們的玩笑和誇張,但確實生動地揭示了永樂朝中後期一個獨特的政治現象:皇帝長期在外從事軍事活動,而太子深度介入並主導國內政務,父子之間形成了一種罕見而高效的權力協作模式。可以說,永樂大帝五次北征的豐功偉績,是這對父子一個在前方衝鋒陷陣、一個在後方保障支援,共同創造的。”

“而通過這一係列成功的實踐,”朱及第的語氣回歸嚴肅,“太子朱高熾的地位已經變得前所未有的穩固。他的能力得到了證明,他的班底得到了鍛煉,他的威望在朝野內外牢固樹立。甚至可以說,到了這個階段,即便太子朱高熾不幸重蹈其伯父朱標的覆轍,走在了父親朱棣的前麵,那麼早已被確立為皇太孫、並且深受朱棣喜愛和栽培的朱瞻基,也完全有能力直接接過重擔。漢王朱高煦的奪嫡之夢,至此已經徹底破滅,再無任何現實的可能性。”

天幕下的朱元璋聽到這裡,目光複雜地瞥了一眼身旁的朱標,雖然沒有說話,但那眼神裡的意思卻明明白白:“看看,傳位給孫子本身並沒錯,關鍵是孫子得選對!咱隻是當初選錯了人,不該傳給朱允炆那個傻小子罷了。”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萬億冥幣開局,頂級女鬼求包養 重生之最強散人 重生之盜墓至尊我為神 在造大明 穿越之侯府千金外傳 全族扶我青雲誌,我贈族人朱紫袍 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 龍門戰神贅婿 都市仙主 聽風雲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