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四維不張申時行_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35章 四維不張申時行(1 / 1)

天幕再啟,朱及第的麵容帶著一絲顯而易見的疲憊與感慨。背景畫麵不再是張居正時代那銳意進取、雷厲風行的景象,而是變得有些晦暗、混亂,充滿了各種勢力的拉扯與角力。

"兄弟們,張居正這棵參天大樹倒了。"朱及第開門見山,語氣沉重,"他死後不到一年,那位被他嚴格教導、壓抑已久的萬曆皇帝,就開始了瘋狂的清算。張府被抄,子孫罹難,改革措施大多被廢。而接替張居正坐上首輔之位的,是他在病重期間推薦的——張四維。"

天幕上出現了張四維的畫像,其麵容帶著幾分精明與世故。

"這張四維,山西蒲州人,出身鹽商世家,背後是龐大的晉商集團。"朱及第介紹道,"他能在張居正之後上位,一方麵是因為張居正的推薦或許是為了平衡朝局),另一方麵,也標誌著以晉商為背景的山西籍官員,開始作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大明王朝的核心舞台。"

"但問題是,"朱及第話鋒一轉,帶著明顯的貶義,"這張四維,有張居正攬權、整人的心思和手段,卻遠遠沒有張居正那份匡扶社稷的才能與魄力!他是典型的"無其能而學其術"。"

畫麵展示了張四維如何利用言官,羅織罪名,打擊張居正餘黨,以及如何巧妙地迎合萬曆皇帝對張居正的怨恨,以此鞏固自己的地位。

"他學到了徐階的隱忍和張居正的權謀,用來清除異己,穩固權位。但他看不到,或者說不在乎,張居正那些酷烈手段背後,是為了推行改革,是為了給大明續命。張四維的目的,更多是為了他個人和他所代表的晉商集團的利益。"

就在此時,奉天殿內響起朱元璋冰冷的聲音:

"嗬,又是一個徐階!這等人物上位,非國家之福。權術學得十足,胸中卻無半點社稷。標兒,你看到了嗎?這就是為何咱要嚴查官員出身,特彆是這些與商賈牽扯過深之人!"

"晉商集團的崛起,在當時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信號。"朱及第背後的畫麵切換到山西地圖,以及蜿蜒的商路,一直延伸到蒙古草原。"這意味著,在朝堂之上,出現了一個足以與傳統的江南文官集團相抗衡的北方勢力。朝局從某種程度上,形成了南北製衡。"

"但是!"朱及第的聲音陡然提高,帶著警示的意味,"晉商與蒙古有著千絲萬縷的貿易聯係,他們的利益,有時並不完全與大明國家的利益一致!在邊貿中走私違禁品如鐵器、糧食),甚至為了商業利益泄露邊情、左右邊防政策,這些事情在曆史上並非沒有先例。讓一個與境外勢力有如此緊密經濟聯係的集團代表人物執掌中樞,無異於將一把可能隨時賣掉大明的鑰匙,交給了他們!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政治變量。"

宋濂忍不住對身旁的劉三吾低語:

"可怕啊!原以為壓製住江南文官便可高枕無憂,誰知北方又起商賈之禍。這些晉商,手握重金,結交權貴,如今更要染指朝綱!"

劉三吾麵色凝重地點頭:

"宋公所言極是。看來權力終究難逃被財富侵蝕的命運。今日是晉商,明日又不知是何方商賈。長此以往,我大明官員,豈不都成了為商賈代言的傀儡?"

"而在朝堂的另一端,"畫麵轉向以江南士大夫為代表的文官集團,"那些在張居正改革中利益受損的官員,尤其是江南的官紳地主們,趁著張居正倒台,開始了瘋狂的反撲。"

天幕上出現了"考成法"被廢止,"一條鞭法"在各地執行中被刻意扭曲、陽奉陰違的景象。張居正辛苦建立的行政效率和財政體係,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崩塌、瓦解。

"他們包圍了親政後的萬曆皇帝,"朱及第描述著當時的場景,"不斷地上書,告訴皇帝,張居正是如何的"奸佞",他的改革是如何的"苛政擾民"。他們迎合皇帝想要擺脫張居正陰影、儘情享樂的心理,鼓勵皇帝"垂拱而治",實際上是將權力重新分散到他們這些文官集團手中。"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幅極具諷刺意味的畫麵:張四維為首的晉係官員忙著爭權奪利、清算異己;江南文官集團忙著推翻張居正的政策,恢複舊日的"美好時光";而被他們包圍的萬曆皇帝,在經曆了初期的清算快感後,很快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更加龐大、更加難以駕馭的官僚泥潭,並逐漸走向了怠政的深淵。"

朱元璋冷哼一聲,對朱標說道:

"看到了嗎?這就是為何咱要時刻提防這些文官集團!江南的,山西的,沒一個讓人省心!他們今日能聯手扳倒張居正,明日就能架空皇帝!標兒,你要記住,帝王之道,就在於不能讓任何一方坐大!"

朱及第最後總結,充滿了惋惜:"張居正十年的心血,那曇花一現的"萬曆中興",就在這種各方勢力的傾軋與反攻倒算中,迅速風流雲散。大明這艘巨輪,在經過短暫的修正後,不僅沒有駛向新的航向,反而以更快的速度,衝回了原來那片布滿礁石的淺灘,甚至...滑向更深的漩渦。曆史學家評價這段曆史,經常用四維不張這個標題,既指張四維無力維係張居正開創的局麵,也隱喻了大明王朝在關鍵時刻,禮、義、廉、恥這"四維"的鬆弛與崩壞,國勢由此急轉直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四維的匆匆離去,如同一個倉促的休止符,短暫中斷了張居正死後混亂的政治樂章。而當這首關乎帝國命運的曲子再次響起時,站在指揮席上的,已換成了另一位樂師——來自於江南文官集團的申時行。天幕之上,朱及第的麵容帶著一種複雜的惋惜,背景畫麵也從張四維時期的躁動轉向了一種看似平和、實則更顯沉悶的基調。

“兄弟們,張四維回家丁憂,沒過多久自己也病死了。大明首輔的接力棒,交到了一個與張居正、張四維風格都截然不同的人手中——申時行。”朱及第介紹道,“他是蘇州長洲人,嘉靖四十年的狀元,真正的科舉頂尖人才。因為文采斐然,曾被張居正賞識並提拔入閣。但他沒有張居正的鐵腕,也缺乏力挽狂瀾的魄力,他上任後的核心執政理念,隻有一個字——‘穩’。”

畫麵呈現出申時行溫和乃至有些模糊的麵容。

“張居正時代,是雷霆萬鈞,用‘考成法’這把鞭子抽著整個官僚體係往前跑。結果呢?他死後,反彈的力量幾乎掀翻了屋頂。”朱及第分析道,“申時行深刻吸取了這個教訓,他一上台,就‘務為寬大’,廢除了嚴厲的考成法,努力營造一種寬鬆的政治氛圍,大量起用那些在張居正時期被壓製、罷黜的老成官員。他想當個‘和事佬’,彌合張居正時代留下的巨大裂痕,緩和皇帝與文官集團之間、以及文官集團內部日益尖銳的矛盾。”

“他的為官之道,講究的是‘蘊藉不立崖異’,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為人含蓄,不標新立異,不搞尖銳對立。他試圖在皇帝和群臣之間‘調和陰陽’。”然而,這種努力在洪武君臣看來,卻顯得有些無力。

朱元璋看著天幕,冷哼一聲:

“調和?哼!朝堂如戰場,一味求和,便是示弱!這張居正雖然後果慘烈,但至少敢作敢為。這申時行,怕是連做咱洪武年間一個知縣的魄力都沒有!”

宋濂則輕聲對劉三吾感歎:

“或許……此人也有其難處。張居正那般強勢尚且如此,他若再行嚴苛之舉,恐怕立遭反噬。為政寬猛相濟,過剛易折,過柔則弛,難啊……”

然而,申時行追求的“穩定”,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無所作為”。

“申時行在任近九年,除了調和矛盾,在重大的製度性改革上,幾乎沒有任何建樹。”朱及第的語氣帶著遺憾,“《明史》評價他‘務承帝指,不能大有建立’,就是說,他更多的是順從皇帝的意思,而沒能做出什麼大的功業。他明白帝國的弊病,也曾因災異上書,指出‘催科急迫、征派加增、刑獄繁多、用度侈靡’等弊端,但他沒有,或許也是沒有能力和魄力去從根本上觸動和解決這些問題。”

天幕上出現了萬曆皇帝日益怠政,深居內宮,而申時行隻能通過進呈講義的方式來維持皇帝與外界微弱聯係的畫麵。

“他開創了‘章奏留中’皇帝將奏折擱置宮中不做批複)和‘經筵取消,改為進呈講義’的先例。本意或許是避免刺激皇帝,緩和矛盾,但這些舉措在客觀上助長了萬曆皇帝的怠政,切斷了君臣之間有效的溝通渠道。大明的中樞決策機製,從此開始一步步走向僵化和停滯。”

朱及第最後總結道:“申時行的時代,被一些人稱為‘萬曆中期的小太平’。在他的主持下,朝堂上那種張居正死後你死我活的清算風暴確實有所緩和,他也處理過一些具體事務,比如治理黃河、平息部分邊患等。但這一切,都像是在一艘正在緩慢漏水的巨輪上,進行一些內部的粉刷和修補。”

“他無法扭轉帝國下滑的根本趨勢。在他之後,內閣權威進一步衰落,黨爭愈發激烈,萬曆皇帝也徹底躺平,開啟了數十年不上朝的‘傳奇’。”朱及第的聲音帶著曆史的沉重感,“大明,再也出現不了張居正那樣的乾才。或許不是不想,而是那個嚴酷的、高度中央集權的體製,在經曆了一位如此強勢、結局又如此慘烈的權相之後,已經自動排斥和消化了任何可能出現的‘張居正第二’。申時行的中庸與守成,既是他人個性的選擇,也是那個時代政治邏輯的必然結果。他維持了一個表麵的平靜,卻也因此付出了帝國失去改革最後動力的沉重代價。”

朱標看到此處,不禁歎息:

“這位申首輔,看似處處周全,實則處處受製。為相至此,何其憋悶!”

朱棣則冷然道:

“優柔寡斷,庸人一個!若連此等局麵都無法掌控,還不如早日退位讓賢。”

天幕之下,朱元璋麵色陰沉。他看到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在開國兩百餘年後,是如何陷入一種平庸的、無力回天的慣性滑落。能臣不得善終,庸臣無力回天,君主怠惰荒唐……這一切,都像是一根根冰冷的針,刺向他心中那期望朱明江山萬世一係的宏圖。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 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聖 開局混入跑男大火,賺個盆滿缽滿 渣男難過美人關 鬥天路 龍珠之梓琪歸來 神筆新豔 鐵血忠魂:扞衛 數字江湖:開局複製神級八極拳 大唐首席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