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大明沒有真NB的太監_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36章 大明沒有真NB的太監(1 / 1)

天幕上,朱及第的聲音帶著一種敘說往事的沉靜。畫麵從申時行那略顯沉悶的朝堂,轉向了紫禁城深處,聚焦於那位曾與張居正共同締造“萬曆中興”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

“兄弟們,張居正這棵大樹倒了,猢猻自然要散。而最先感受到刺骨寒意的,便是那位曾權傾內廷、與張居正裡應外合的大璫——馮保。”朱及第的開場白,便為這一章定下了悲涼的基調。

畫麵首先呈現了馮保在司禮監批紅、協助張居正推行改革、甚至在小皇帝萬曆學業上嚴格督促的場景。

“在明朝眾多臭名昭著的權閹中,馮保算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甚至可以說評價相對不錯。”朱及第公允地評價道,“他並非不學無術、隻知斂財弄權之輩。他通曉音律,擅長書法,有一定文化修養。在張居正改革期間,他作為內廷的關鍵一環,在票擬批紅上與張居正配合默契,客觀上保障了政令的暢通。他對年幼的萬曆皇帝要求嚴格,在經筵日講上毫不放鬆,一度被李太後視為約束皇帝、輔佐朝政的重要依靠。若沒有他,張居正的許多改革恐怕難以那麼順利地推行下去。”

然而,朱及第話鋒一轉:“但馮保的權力,如同建立在沙灘上的城堡,根基極其脆弱。他的地位,完全依賴於兩個支點:一是李太後的信任與支持,二是與外廷首輔張居正的牢固同盟。”

“馮保的悲劇,在於他犯了三個致命的錯誤。”朱及第條分縷析,聲音清晰。

“第一,過度依附李太後。他將自己的命運完全與這位皇太後的政治影響力綁定。一旦太後出於各種原因如皇帝成年、倦怠政事、或為自保)選擇退出前台,他立刻就成了無根之萍。”

“第二,與張居正捆綁過深。‘張先生’與‘馮大伴’的聯盟天下皆知,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張居正被清算,他馮保怎麼可能獨善其身?”

“第三,也是直接引爆火藥桶的導火索——插手永平公主的婚姻。”天幕上出現了相關場景的示意,“他在這件事上或許是為了討好皇家,或許另有盤算,但結果卻因此導致萬曆皇帝的胞妹婚姻的不幸,可以說此舉深深觸怒了萬曆皇帝。皇帝會覺得,你這個家奴,連朕的姐妹的婚事都敢乾預,還有什麼是你不敢做的?這徹底越過了皇帝心中對宦官權限的底線,點燃了積壓已久的怒火。”

朱元璋在禦座上冷哼一聲:

“內宦乾政,終是禍端!即便他有些許功勞,一旦恃寵而驕,插手天家事務,便是取死之道!標兒,切記,宦官可用,但絕不可使其權重,更不可使其與外臣結交過密!”

“張居正一死,馮保的命運就已經注定。”朱及第的描述帶著一種曆史的必然感,“而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李太後的態度轉變。”

畫麵呈現出李太後在張居正死後,麵對兒子萬曆皇帝日益強烈的親政欲望和清算意圖,最終選擇了沉默和退讓。

“李太後或許是對朝政感到厭倦,或許是為了保全自己和兒子的母子關係,或許她也意識到無法再壓製成年的皇帝。總之,在張居正死後,她徹底放棄了乾涉朝政,不再為馮保提供庇護。失去了這最關鍵的靠山,馮保在皇帝和反張居正)勢力的眼中,就成了一隻待宰的羔羊。”

“清算來得又快又狠。”天幕上出現了馮保被貶斥的場景,“張居正死後不到半年,在張四維等人的策動下,萬曆皇帝親自下旨,列舉馮保‘欺君蠹國、貪贓枉法’等罪狀,將其革職,抄沒家產,發配到南京孝陵種菜。曾經權傾朝野、連皇帝都要敬畏三分的‘內相’,轉眼間就成了階下囚。”

“更可悲的是他的結局。”朱及第的聲音帶著一絲唏噓,“馮保在被貶南京後不久,便在鬱鬱寡歡中病逝。而在他死後,萬曆皇帝的怒火仍未平息,認為其家財抄沒未儘,繼續追究,其家族亦受牽連。這位曾深度參與並影響了一個時代的權宦,最終落得如此淒慘的下場。”

朱標看到此處,麵露不忍:“雖是權宦,卻也畢竟侍奉多年,輔佐朝政有功。如此下場,未免太過……”

朱棣則麵無表情地評論:“咎由自取。宦官本就是皇家奴仆,妄圖借勢攬權,便要有粉身碎骨的覺悟。”

朱及第最後總結道:“馮保的興衰,是萬曆初年政治的縮影。他因與強權太後、首輔)結盟而顯赫,也因聯盟的崩塌而覆滅。他提醒後世,在絕對的皇權麵前,任何依附於其上的個人權勢,無論內外,都是脆弱和暫時的。隨著馮保的倒台,張居正時代的最後一點印記,也被徹底抹去。大明王朝,翻過了沉重的一頁,加速駛向了一個由怠政皇帝和激烈黨爭主導的、更加迷茫和混亂的未來。”

天幕上,朱及第的聲音帶著一種看透曆史的滄桑,將馮保淒涼晚景的畫麵緩緩收起。他沒有立即轉入新的敘事,而是將後世網友們一陣見血、甚至有些刺骨的評論,鋪陳在了光幕之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曆史解剖刀】:“看完馮保和張居正的故事,你們還沒明白嗎?在大明這套體係裡,不管是所謂‘權閹’還是‘權相’,本質上都是皇權的延伸,甚至可以說是‘高級奴隸’!他們的權力,從來不屬於他們自己,完全來自於皇帝的授予或默認)。”

【製度看門人】:“沒錯!明朝的設計就是絕對君主專製。朱元璋廢了宰相,朱棣搞出內閣和司禮監,就是讓這兩幫人互相牽製,都當皇帝的左右手,但誰也成不了大腦!張居正的票擬權,需要司禮監馮保)的批紅才能生效;反過來,司禮監太監的權力也完全依賴於皇帝的信任。他們都是體製內的‘打工人’,區彆隻是一個在外朝,一個在內廷。”

【辛辣比喻派】:“樓上說得太文縐縐了。要我說,張居正、馮保這類人,就是主人皇帝)家那頭拉磨的驢!國家這台大磨盤沉啊,主人自己不想拉,或者拉不動了,就需要找頭能乾的黑驢張居正)或者白驢馮保)來拉。為了讓驢賣力,主人給它戴上漂亮的轡頭權力),喂上好料地位財富)。可一旦磨拉完了,或者驢累了、惹主人生氣了,甚至主人就是想換頭驢了,那這頭驢的下場是什麼?——卸磨殺驢,‘做成驢肉火燒’!張居正被抄家,子孫餓死流放;馮保被貶南京,死後還不得安寧。這不就是活生生的‘驢火’悲劇嗎?”

【深層反思者】:“這個比喻話糙理不糙。更可悲的是,不僅張居正、馮保,看看嚴嵩、徐階、高拱乃至後來的魏忠賢,哪個不是一時權勢熏天,最終卻身敗名裂?根源就在於,在明朝的絕對皇權麵前,根本沒有‘權臣’生存的土壤,隻有‘寵臣’和‘能吏’。一旦失去聖心,或者皇帝覺得你礙事了,之前所有的功勞苦勞都是浮雲。他們的存在和價值,完全由皇權定義和賜予,自然也隨時可以被皇權剝奪和毀滅。”

朱及第看著這些評論,深深吸了一口氣:“兄弟們,這些網友的話,雖然聽起來刺耳,但卻揭示了明代政治一個非常殘酷的核心現實——再顯赫的臣子,其權力基礎也異常脆弱,始終籠罩在皇權的陰影之下。”

“我們看張居正,他推行改革,似乎權傾朝野,連皇帝都要讓他三分。但我們必須明白,他的權力來自於哪裡?”天幕上出現了李太後和年幼萬曆皇帝的形象,“首先,是皇權的暫時讓渡和絕對信任。因為皇帝年幼,太後需要依靠他,他才有了施展的空間。他的每一項政策,理論上都需要皇帝的批準或通過馮保的批紅)才能推行。”

“再看馮保,”畫麵轉向司禮監和玉璽,“他的‘批紅’權,本質上是在代行皇權。一旦皇帝長大親政,或者不再信任他,這份權力瞬間就會被收回。他與張居正的聯盟,表麵上看是強強聯合,實則都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城堡,皇權的潮水一漲,城堡便轟然倒塌。”

“所以,所謂的‘萬曆中興’,是張居正和馮保這‘兩頭驢’拚儘全力拉磨的結果。但他們拉得越好,可能越讓皇帝覺得這磨離了誰都能轉,或者越是功高震主,引來忌憚。當磨拉完了新政初見成效),或者主人想自己試試手感了萬曆親政),那‘殺驢’的時刻也就不遠了。”

這番結合了網友犀利評論和朱及第總結的論述,如同重錘,敲打在洪武十一年每一位觀者的心上。

朱元璋的嘴角微微抽動了一下,眼中閃過一絲複雜難明的光芒。這些後世子孫的“大不敬”之言,雖然讓他不悅,卻精準地說中了他設計這套製度的初衷——一切權力,最終必須歸於皇帝!內閣也好,司禮監也罷,都隻是工具,是延伸,絕不能成為可以抗衡皇權的獨立存在。

“看來……後世之人,倒也看得明白。”他低聲自語,語氣中聽不出是讚許還是漠然,“咱要的,就是這等效果。能辦事是好事,但若忘了本分,妄圖淩駕於皇權之上,那張居正、馮保之下場,便是前車之鑒!”

太子朱標則感到一陣心悸。他天性仁厚,對於這種“飛鳥儘,良弓藏”的冷酷邏輯,本能地感到排斥和不安。“父皇……難道為君者,對股肱之臣,就隻能……隻能用而後棄嗎?”他在心中無聲地發問,眉頭緊鎖,感覺未來的帝王之路,似乎布滿了荊棘與陰影。

燕王朱棣眼中卻閃爍著更加銳利的光芒。他從中領悟到的,是對於權力本質更深的理解。“原來如此……駕馭臣下,不僅要會用,更要懂得何時收,何時放,何時……棄!”他將這殘酷的“驢火”哲學,暗暗刻入了自己的心智之中。

而那些文官們,尤其是方孝孺、黃子澄等人,臉色更是煞白。他們一直以“致君堯舜”為己任,認為憑借道德文章和忠君之心,便能輔佐君王,治理天下。可天幕揭示的現實,卻如此冰冷——在絕對的皇權麵前,所謂的“相權”如此虛幻,連張居正那般強勢的人物,最終也不過是皇權餐桌上一道可能被端走的“菜”。

宋濂顫巍巍地對劉三吾歎息:“唉,吾輩讀書人,孜孜以求入閣拜相,卻不知……不知竟是走在一條鋼絲之上啊!”

劉三吾也苦笑搖頭:“名不正,言不順。無宰相之實,卻行宰相之職,終是鏡花水月。除非……除非能如張居正般,獲得皇帝毫無保留的信任,但即便如此,亦難逃身後之劫。難,難啊!”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大唐首席謀士 渤海天樞,雪國龍騰錄 麵板覺醒,我的禦獸成為禁忌形態 江湖逆主 穿越黑風堂主,我能召喚武俠人物 希臘神話之千萬謀算,隻為自由 鐵火權輿 逆世靈幻天尊 SSSSSSSSSSSSSS超凡神醫 醫仙逆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