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及第的講述節奏明顯加快,仿佛要帶領觀眾親曆那場發生在紫禁城內的權力風暴。
“老鐵們,信王朱由檢在戰戰兢兢中完成了登基大典,成為了大明王朝第十六位皇帝,也就是後世的崇禎帝。儘管他內心恐懼,夜不能寐,但坐上龍椅的那一刻,他清除魏忠賢的決心卻無比堅定。而令人驚訝的是,從他八月二十四日登基,到十一月初一將魏忠賢貶往鳳陽守陵,這場看似實力懸殊的對決,僅僅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崇禎皇帝是如何做到的呢?”
“崇禎帝雖然年輕,但極具政治智慧。他深知魏忠賢黨羽遍布朝野,掌控廠衛,絕不能硬來。”朱及第分析道,“他的第一步,就是‘穩’。”
畫麵呈現出崇禎帝登基初期,對魏忠賢及其黨羽依舊給予表麵尊重的場景。
“他並沒有一上台就喊打喊殺,反而延續了天啟皇帝對魏忠賢的某些優待,甚至駁回了某些官員請求抑製閹黨的初步試探。這讓原本忐忑不安的魏忠賢集團暫時放鬆了警惕,誤以為新皇帝雖然不好接近,但至少不會立刻翻臉。崇禎用隱忍,為自己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和空間。”
“第二步,也是關鍵的一步,就是‘剪羽翼’。”朱及第指向天幕上出現的幾個人名,“崇禎帝非常清楚,魏忠賢的權力核心在於他掌控的‘批紅權’代替皇帝批示奏章)和廠衛係統。他首先瞄準了魏忠賢的左膀右臂——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掌東廠事務的王體乾,以及魏忠賢的對食伴侶、在後宮興風作浪的客氏。”
畫麵上,王體乾被逐漸疏遠,客氏則被以“違製”等理由驅逐出宮。
“客氏的出宮,意味著魏忠賢失去了內廷最重要的奧援。同時,崇禎帝開始有意識地調整司禮監和廠衛的人事安排,悄無聲息地剝離魏忠賢對核心權力的直接控製。這個過程並非一蹴而就,但每一步都走得精準而堅定。”
“當核心羽翼被初步剪除,崇禎帝終於亮出了信號。”朱及第的聲音帶著一絲興奮,“他默許,甚至可以說是鼓勵朝臣上疏彈劾魏忠賢及其黨羽。這個口子一開,之前被壓抑已久的反閹力量瞬間爆發!”
天幕上呈現出奏疏如雪片般飛向通政司的景象。
“首先發難的,往往是些職位不高但嗅覺敏銳的官員,如禦史楊維垣、給事中陳爾翼等,他們先試探性地攻擊崔呈秀等閹黨骨乾。崇禎帝對此既不明確支持,也不嚴厲斥責,這種曖昧的態度,被官場老油條們解讀為——皇帝允許開火了!”
“於是,火力迅速升級。兵部主事錢元愨、貢生錢嘉征等人接連上疏,直指魏忠賢本人,列舉其‘並帝’、‘蔑後’、‘弄兵’、‘無君’等十大罪狀,言辭激烈,證據或說指控)詳實。尤其是錢嘉征的奏疏,在朝野廣為傳誦,形成了巨大的輿論壓力。”
“麵對這洶湧的攻勢,魏忠賢驚慌失措。他故技重施,跑到崇禎麵前哭訴表忠心,甚至上演‘乞辭’的戲碼,以為能像糊弄天啟皇帝一樣過關。”朱及第語氣帶著嘲諷,“然而,崇禎帝隻是冷冷地聽著,最後不置可否,讓他回去‘聽勘’聽候審查)。這盆冷水,徹底澆醒了魏忠賢。”
畫麵中,魏忠賢失魂落魄地離開皇宮。
“走投無路的魏忠賢,終於明白大勢已去,被迫上疏請求‘引疾辭爵’。崇禎帝順勢批準,下令革去其司禮監和廠衛職務,貶往鳳陽祖陵司香。然而,在魏忠賢前往鳳陽的途中,崇禎帝又迅速下達了逮捕其回京審問的命令。得知消息的魏忠賢,深知回京必死無疑,在行至阜城今河北阜城)時,與同黨李朝欽一起自縊身亡。”
“魏忠賢一死,樹倒猢猻散。”朱及第總結道,“崇禎帝隨即以雷霆萬鈞之勢,大規模清算‘閹黨’,定‘逆案’,將二百六十餘名官員分彆處以死刑、流放、罷黜等刑罰。曾經權傾朝野、被稱為‘九千歲’的魏忠賢集團,在短短數月內,土崩瓦解,煙消雲散。”
彈幕紛紛感歎:
【崇禎這波操作可以啊!穩準狠!】
【兩個多月乾掉權閹,這政治手腕絕了!】
【可惜後麵……唉,不提了。】
【開局王者,結局黑鐵……】
天幕上,朱及第剛剛總結完崇禎帝以雷霆手段清除魏忠賢的經過,一條被頂上熱評的網友留言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仔細看了看,臉上露出了深以為然的表情。
“哎,這位網友‘曆史顯微鏡’說的,可以說是點破了問題的核心!”朱及第的聲音帶著一種撥雲見日的清晰感,“他提出:朱由檢能夠如此迅速地清除掉看似根深蒂固的魏忠賢,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明朝太監的權力,是完全、徹底地依賴於皇帝的!是一種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朱及第開始詳細闡述這個觀點,背後的畫麵配合地呈現出魏忠賢站在龍椅陰影下的形象,看似高大,根基卻虛無縹緲。
“大家想想,魏忠賢的‘九千歲’是怎麼來的?”他自問自答,“不是因為他有兵權京營他並不能完全控製),不是因為他有世襲的爵位侄子的爵位來自皇帝賞賜),更不是因為他有什麼滔天的才略或民心。他的一切——司禮監的批紅權、東廠錦衣衛的監察權、乃至朝臣的敬畏、各地的生祠——都源於天啟皇帝朱由校毫無保留的信任和放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天啟皇帝是他的保護傘,是他的權力源泉。”朱及第一針見血,“當天啟這座大山崩塌,魏忠賢這棵寄生在山體上的巨藤,瞬間就失去了依附。他看似枝繁葉茂,黨羽遍布,但實際上,這些‘黨羽’依附的是他代表的皇權,而不是他魏忠賢本人!”
畫麵切換到魏忠賢倒台過程中,那些昔日對他卑躬屈膝的官員們紛紛上疏彈劾、劃清界限的場景。
“這位網友說得好,‘朝野中表麵上大家都圍著魏忠賢團團轉,但到了關鍵時刻幾乎沒有一個忠誠於魏忠賢的’。”朱及第語氣肯定,“為什麼?因為圍繞在魏忠賢身邊的,本質上是一個‘利益共同體’,而不是‘忠誠聯盟’。”
“官員們巴結他,是為了升官發財,是為了在黨爭中保全自身。一旦皇帝換人,政治風向改變,繼續緊跟魏忠賢就意味著政治生命的終結,甚至掉腦袋。在這種赤裸裸的利益計算下,‘忠誠’二字顯得如此蒼白可笑。”
他列舉道:“大家看,首先跳出來彈劾閹黨的是誰?恰恰是那些曾經依附過閹黨,或者處於邊緣觀望的人!他們需要通過攻擊舊主來向新皇帝表忠心,洗白自己。而真正的死硬分子,如崔呈秀之流,在感受到風向不對時,也隻能惶恐自儘,連反抗的念頭都難以組織起來。因為所有人都明白,對抗皇帝,就是對抗整個大明法統,毫無勝算。”
彈幕也紛紛讚同:
【真理!太監權力就是皇權的延伸!】
【皇帝讓你當九千歲,你就是;皇帝讓你死,你就得死。】
【所以說明朝的太監本質上都是紙老虎,看著嚇人。】
【還是漢唐的太監狠,能廢立皇帝。】
“所以,崇禎帝清除魏忠賢,看似是少年天子對抗權傾朝野的巨閹,”朱及第總結道,“實際上,是皇權的天然持有者,在收回那份被過度授予的權力。他不需要去戰場上打敗魏忠賢的軍隊魏忠賢沒有),也不需要去顛覆一個龐大的官僚體係閹黨本身寄生於體係內)。他隻需要明確表達出‘我不再信任你,我要收回權力’這個信號,並展現出足夠的決心,那個依附於皇權而存在的龐然大物,就會因為失去根基而自行瓦解、崩潰。”
“崇禎所做的,就是冷靜而果斷地,抽掉了魏忠賢腳下那塊名為‘皇權’的基石。剩下的,不過是牆倒眾人推的自然過程罷了。”朱及第最後感慨道,“這也再次印證了在明朝的政治設計中,皇權始終是至高無上、不容挑戰的絕對核心。宦官,無論一時權勢多麼熏天,終究隻是皇權的影子,永遠無法成為權力本身。”
天幕下的朱元璋,聽到這裡,緊繃的臉色終於緩和了一些,甚至微微頷首。這套權力製衡的邏輯,正是他設計製度的初衷之一。宦官可以用,但必須牢牢控製在皇帝手中,絕不能讓其尾大不掉。
“聽到了嗎?”他對左右說道,“宦官之權,如臂使指,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絕不可使其生出異心,長出獠牙!後世之弊,在於君弱臣驕,非製度之過也!”
這番總結,既是對後世教訓的吸取,也是對他自身統治原則的再次確認。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