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建業的慶功酒還未涼透,洛陽的藥湯已熬成苦澀,鄴城的王旗剛換了新主。呂蒙的惡疾終成絕症,關羽的“魂魄”在慶功宴上索命,是因果報應的演義,還是人心敬畏的幻象?曹操在白楊樹下握劍辭世,遺命裡藏著對司馬家的提防,疑塚中埋著亂世梟雄的多疑;而曹丕的魏王印與曹植的七步詩,寫儘了權力場上的骨肉相殘——三國的舊時代隨曹操落幕,新時代的帷幕,正以血與淚的方式拉開。
一、呂蒙惡疾:詐病終成真實患仲謀探病顯真情
建業的大都督府內,呂蒙的臥房陰冷潮濕,炭盆裡的火早已熄了大半。他蜷縮在病榻上,麵色蠟黃,呼吸微弱——自白衣渡江偷襲荊州後,當初為騙關羽而裝的“惡疾”,竟真的纏上了他,起初隻是咳嗽乏力,如今已連起身都困難。
“大都督,該喝藥了。”親兵端著一碗黑漆漆的藥湯,輕聲道。
呂蒙搖了搖頭,聲音細若蚊蠅:“喝不下……咳咳……”
消息傳到吳侯府,孫權正在批閱文書,聽聞呂蒙三日未進粥水,當即放下筆,親自帶著熬好的小米粥趕來。“子明,孤來看你了。”他坐在病榻邊,拿起勺子,舀起一勺粥,吹涼後遞到呂蒙嘴邊,“多少吃點,身子才能好起來。”
呂蒙望著孫權,眼中泛起淚光,勉強張開嘴,喝了一口粥,卻又忍不住咳嗽起來,粥水灑在被褥上。
“慢慢來,不急。”孫權沒有絲毫嫌棄,親自為他擦拭,“孤已命人遍尋名醫,定能治好你的病——荊州剛定,你還要幫孤治理水師呢。”
呂蒙虛弱地抓住孫權的手:“吳侯……臣怕是不行了……荊州之事……還望吳侯善待百姓……”
孫權點頭:“孤答應你。你安心養病,其他的事不用管。”
幾日後,親兵突然來報:“吳侯,大都督能下地了,還走到窗邊看江景呢!”
孫權大喜,當即起身趕往都督府。果然,呂蒙正扶著窗邊的欄杆,望著長江的方向。“子明,你好多了!”
呂蒙轉過身,臉上卻沒有絲毫血色,隻是勉強笑了笑:“托吳侯的福,略好了些……”
孫權以為他真的好轉,放心離去,卻不知這隻是回光返照——夜裡,呂蒙便開始高熱不退,胡言亂語。
二、魂魄索命:夢遇關公七竅裂慶功宴上暴斃亡
正月十五,孫權在吳侯府舉辦慶功宴,慶賀奪取荊州,特意派人將呂蒙抬來赴宴。呂蒙被安置在主位旁的軟榻上,眼神渙散,時而清醒時而糊塗。
宴至半酣,孫權舉起酒杯:“今日慶功,首功當屬子明,孤敬你一杯!”
就在此時,呂蒙突然坐直身體,眼神變得淩厲,聲音也換成了關羽的腔調,大喝一聲:“孫權小兒!你背盟棄義,偷襲荊州,害我性命,今日我來索命了!”
滿座賓客大驚失色,孫權也嚇得站起身:“子明,你怎麼了?”
呂蒙猛地跳起來,撲向孫權,卻被侍衛攔住。他掙紮著大喊:“我乃漢壽亭侯關羽!你殺我兄弟,奪我荊州,定要你血債血償!”話音剛落,他突然渾身抽搐,口吐白沫,七竅漸漸流出鮮血,倒在地上,沒了氣息。
“子明!”孫權上前抱住呂蒙,卻發現他早已氣絕,臉上還殘留著驚恐的表情。
滿座賓客皆以為是關羽魂魄附體索命,紛紛跪地叩拜。孫權又驚又怕,當即下令:“厚葬呂蒙,為關羽立廟,祭祀其魂,以安民心。”
消息傳到廬江,呂莫言聽聞呂蒙死狀,對大喬道:“子明雖立戰功,卻背盟偷襲,此死雖似靈異,實則是民心所向——天下人敬關羽忠義,才會傳此‘索命’之說。”
大喬點頭:“亂世之中,忠義難能可貴,百姓自然會記掛關羽。”
三、孟德遺命:青釭握手心憂司馬疑塚四設防人掘墓
洛陽的魏王宮,曹操躺在病榻上,床頭放著一柄青釭劍——這劍是漢中之戰時,趙雲救黃忠突圍時遺落的,被曹軍拾得後獻給曹操。此刻,他握住劍柄,劍身的寒光映著他蠟黃的臉。
“子桓,你過來。”曹操對曹丕道。
曹丕走到床前:“父親。”
曹操喘了口氣,道:“孤時日無多,有幾件事要囑咐你。其一,孤死後,你繼位魏王,需善待百姓,穩定朝堂,切勿學袁紹諸子爭位。”
曹丕點頭:“兒臣記住了。”
“其二,”曹操眼神變得銳利,“司馬懿此人,有‘鷹視狼顧’之相,‘三馬食槽’之夢已現端倪,你務必提防,不可讓他掌兵權,否則曹魏江山必被司馬家所奪。”
司馬懿此時正在帳外聽候,聞言心中一凜,卻不敢作聲。
“其三,”曹操繼續道,“孤一生樹敵眾多,死後恐有人掘墓,你要在鄴城外設四座疑塚,墓碑上不刻姓名,隻刻‘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混淆視聽。”
曹丕一一應允:“兒臣定按父親吩咐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曹操又召來曹植:“子建,你文采雖好,卻無治國之才,日後需輔佐你兄長,切勿爭權,否則必遭橫禍。”
曹植含淚點頭:“兒臣遵父命。”
交代完後事,曹操舉起青釭劍,望著劍身,喃喃道:“此劍乃漢將趙雲之物,如今在孤手中,漢室已衰……孤雖為漢臣,卻實掌天下,你繼位後,需審時度勢,若漢室不可扶,便取而代之——但切記,要善待獻帝,不可弑君。”說完,他將青釭劍遞給曹丕,“此劍賜你,日後若遇亂臣賊子,便用它斬之。”
四、白楊辭世:英雄末路望江山魏王歸天定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