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曹營整訓,初露鋒芒_夢動三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夢動三國 > 第33章 曹營整訓,初露鋒芒

第33章 曹營整訓,初露鋒芒(1 / 1)

陳留城的演武場自曹操豎起募兵旗後,便再沒冷過場。黃土夯築的地麵被數千雙草鞋踏得發亮,清晨的霜氣剛在草葉上凝出白霜,“嘿哈”的喊殺聲就撞碎了晨霧——那是各營鄉勇在練槍劈刀,動靜大得連三裡外的城隍廟都能聽見。

呂子戎投效曹營的第三日,曹操便帶著程昱、荀彧親臨演武場。彼時他正演示劍法,青鋒劍在指尖轉了個圈,恰好挑飛三隻掠過場中的麻雀,劍刃隻擦過羽翼,未傷半根絨毛。曹操當即撫掌大笑,從腰間解下象征“彆部司馬”的木牌,親手遞給他:“子戎劍法,剛柔並濟,護民有餘,破敵亦足。這三百鄉勇便交予你,我要的不是隻會砍殺的悍卒,是能背著百姓過河、握著劍護著糧的銳旅。”

呂子戎接過木牌,沉甸甸的檀木上刻著“曹”字,邊角還留著刀削的痕跡——是曹操親手刻的。他單膝跪地:“末將定不負曹公所托,練出一支‘不擾民、能破敵’的隊伍。”

領命後,呂子戎沒急著教鄉勇們沙場搏殺的狠招,反而把趙雄所授的《寒山劍譜》拆解出十二式基礎,又融了自己在隱龍穀悟的“影匿”身法,編了套“護民十三式”。這套招式不求“擊殺”,隻重“格擋”“卸力”“閃避”:“梅枝擋”用槍杆斜攔卸勁,“柳絮沾”借身位輕巧避敵,“溪流繞”以劍鞘纏敵兵器——每一式都帶著“留手”的仁勁,像極了趙雄當年教他的模樣。

每日天不亮,他就帶著三百鄉勇繞陳留城跑十裡。路過城西的水井,便讓力氣大的鄉勇幫挑水的老婦把水送回家;見著蜷縮在城牆根的流民,就分出發放的粗糧餅,還教他們辨認灰灰菜、馬齒莧這些能吃的野菜;甚至在演武場邊辟了塊空地,讓懂醫術的親兵教鄉勇們包紮傷口、處理凍瘡——“行軍時見著受難百姓,這些本事比殺人有用。”他常對鄉勇們說。

這日辰時,演武場上正練“護民十三式”的“梅枝擋”。鄉勇們分成兩列,一列持木槍扮演“匪兵”直刺,另一列需用槍杆橫擋,要求“隻阻不殺”。隊列末尾,一個叫王二的後生性子急躁,見同伴的木槍刺來,竟忘了招式,抬手就把槍捅了回去,“啪”地一聲,木槍杆砸在同伴的肩頭,那鄉勇疼得齜牙咧嘴。

呂子戎當即吹了聲哨子,訓練停下。他拎起地上的藤條,卻沒打王二,反而對著自己的左手心抽了三下,藤條與皮肉相撞,發出清脆的聲響。“是我教得不好,沒說清‘護民十三式’的根本。”他走到被砸的鄉勇身邊,解開自己腰間的桑綢腰帶——是李雪梅繡的,淡青色的布上還留著梅花針腳——撕成布條幫他包紮肩頭,“你若在訓練時傷了同伴,到了戰場上,見著百姓被匪兵追,怎會舍得留手護著?”

王二紅著臉跪下,額頭抵著黃土:“呂司馬,是我錯了!我不該逞凶,該用‘梅枝擋’卸勁的!”

“起來吧。”呂子戎扶起他,拿起木槍演示,“你看,對方刺來時,槍杆要像寒梅扛雪那樣微彎,借著他的力道往旁引,不是硬頂。”他手腕輕抖,木槍精準地纏住王二刺來的槍杆,隻輕輕一帶,王二就踉蹌著往前撲了半步,“這樣既不傷他,也能護住自己,還留著力氣去擋真匪兵。”

演武場邊的土坡上,於禁正帶著自己的部曲練“衝鋒槍陣”。見呂子戎這般“磨磨蹭蹭”,他忍不住皺著眉走過來,手裡還拎著柄環首刀——刀身泛著冷光,是上過戰場的舊刀。“子戎兄,不是我說你,董卓的西涼兵個個是從屍堆裡爬出來的,拚的是刀快槍狠,你教這些‘擋卸’的軟功夫,到了汜水關,怕是不夠人家砍的。”他說著,揮刀劈向旁邊的碗口粗的枯樹,“哢嚓”一聲,樹乾應聲斷裂,斷麵平整如削,“亂世之中,殺敵才是根本,護民之事,等掃平董卓再說不遲。”

呂子戎放下木槍,走到演武場的木柵欄邊——那裡圍著十幾個孩童,都是附近百姓家的,天天來這兒看訓練,手裡還攥著母親給的糠餅。他指著最矮的那個孩子:“文則兄,你看那孩子,他爹上月被西涼兵殺了,娘靠紡線養活他。若我們的兵練得隻會殺人,見著他娘的紡車就搶,見著他就趕,那我們和董卓的兵有何異?”

他從懷裡摸出梅花玉佩,玉上的白梅被體溫焐得溫潤:“我大哥趙雄當年教我劍法時,第一句話就是‘劍是護民的盾,不是殺人的刀’。他在江夏護流民時,寧願自己餓著,也要把乾糧分給百姓;嫂子李雪梅為了護兩個陌生的孩童,硬生生替他擋了三柄刀——這些事,我記了三年,也不敢忘。”

於禁捏著刀柄的手鬆了鬆,剛要開口,身後突然傳來曹操的笑聲:“子戎說得對!我討董卓,本就是為了讓這些孩子能安穩吃口熱飯,若我的兵先害了百姓,那我這‘討賊’的旗子,豈不成了笑話?”

曹操走上前,目光落在呂子戎腰間的青釭劍上——鮫魚皮劍鞘上用銀線繡著“仁德”二字,被桑綢半掩著,卻難掩古樸的銳氣。“此劍看著非同凡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回曹公,此乃趙家傳家劍,先祖隨光武皇帝平定天下時所用。”呂子戎撫過劍鞘,聲音低沉,“趙雄兄長在寒梅穀將它贈我,是盼我不負‘仁德護民’的祖訓,找到能安天下的明主。”

曹操眼中閃過一絲讚許,當日便在軍議上下令:全軍推行“呂子戎練兵之法”,凡擾民者,輕則杖責二十,重則軍法處置;每日辰時,各營校尉需帶親兵到演武場,跟著呂子戎學“護民十三式”。

不出三日,呂子戎的名聲就在曹營傳開了。這日午後,演武場剛散了早訓,西北角突然傳來一陣震天的喝彩。呂子戎循聲望去,隻見一個身高八尺、虎背熊腰的漢子正赤手空拳與一頭斑斕猛虎搏鬥——那虎是獵戶從嵩山捕獲的,前爪有碗口大,撲咬時利爪帶起的風聲能刮起地上的塵土,卻被漢子左閃右避,三拳就砸中了虎眼,又飛起一腳踹在虎腹上,猛虎“嗷”地一聲,伏地不起,隻敢嗚咽著縮成一團。

“那是典韋,陳留己吾人,前日投的軍。”李典走了過來,他剛帶著部曲練完槍,青色錦袍的下擺沾了不少黃土,卻難掩眉目間的沉穩,“此人能扛鼎,善使雙鐵戟,曹公見他勇猛,讓他統領帳下親兵。就是性子急了些,見誰都想切磋比劃。”

話音剛落,典韋就瞥見了呂子戎,咧嘴一笑,大步流星地走過來,手裡還拎著那虎的後頸皮,猛虎被他提在半空,四肢徒勞地劃動,虎爪離地麵不過寸許。“你就是教‘護民劍法’的呂司馬?”他把虎扔在地上,震得黃土飛揚,“聽說你劍法厲害,敢與我比劃比劃嗎?”說著就從兵器架上抄起一對雙鐵戟——戟杆長丈二,是棗木裹鐵所製,戟尖是精鐵打造,寒光四射,掂量著足有八十斤重,尋常人連拿都拿不動。

呂子戎還未開口,曹操就帶著程昱、荀彧走了過來,笑著擺手:“典韋不可無禮!子戎劍法以巧取勝,你以力見長,點到即止便可,不許傷了人。”

“放心吧曹公!我有分寸!”典韋說著就紮下馬步,雙戟交叉於胸前,戟尖斜指地麵,“呂司馬,出招吧!”

呂子戎拔出青鋒劍,劍尖斜指地麵,起手式正是趙雄教他的“梅蕊初綻”——劍刃微抬,像寒梅剛冒的新芽,帶著幾分內斂的銳氣:“典兄請。”

典韋大喝一聲,聲如洪鐘,雙戟同時橫掃,帶著呼嘯的風聲直取呂子戎腰間——這一擊力道十足,若是被掃中,肋骨怕是要斷好幾根。圍觀的鄉勇們都屏住了呼吸,連曹操都往前傾了傾身子。

呂子戎卻不慌不忙,左腳尖點地,身形如柳絮般向後飄出三尺,恰好避開戟鋒,同時青鋒劍順勢上挑,劍尖“叮”地一聲,精準地點在典韋的左戟戟杆上。典韋隻覺得手腕一麻,左戟竟被挑得偏了半寸,他吃了一驚:“好巧勁!”

攻勢愈發猛烈,雙戟舞得如狂風暴雨,戟影重重,將呂子戎周身三尺內的空間全部籠罩。呂子戎卻像遊魚般在戟影中穿梭,青鋒劍時而如梅枝吐蕊,輕點典韋的手腕、肩窩等要害卻不傷人;時而如流水纏石,劍鞘貼著戟杆輕輕一引,就卸去大半力道。五十回合下來,典韋的額頭已滲出黃豆大的汗珠,雙臂微微發酸——他這輩子從沒遇過這樣的對手,明明力氣遠不如自己,卻讓自己的猛勁全落了空,像一拳打在棉花上。

正欲變招使出殺招“雙戟貫胸”,呂子戎突然欺身而上,青鋒劍劍尖貼著左戟戟杆滑過,輕輕一挑。典韋隻覺得手腕一麻,左戟險些脫手,他剛要穩住身形,呂子戎的劍尖已點在他的肩窩處,卻停在離皮膚一寸的地方,再沒進半分:“典兄,承讓了。”

典韋愣了愣,隨即把雙戟往地上一扔,大笑起來:“我輸了!呂司馬劍法真是神了!若換作硬拚,我三十回合就能把你撂倒,可你這巧勁,我實在沒法子!”

“典兄力能扛鼎,我若硬拚,早已落敗。”呂子戎收劍入鞘,拱手道,“我這點本事,比起我大哥趙雄還差得遠。他的‘寒山十八段’剛猛中帶著仁勁,當年教我時,十回合就能製住我,卻從不會讓劍刃碰傷我分毫。去年在江夏,他為了護流民,一人持劍擋了二十個匪兵,最後把匪兵趕跑了,自己卻沒傷他們性命。”

典韋聽得眼睛發亮,搓著手道:“竟有這般厲害的劍客?等討平董卓,我定要找他切磋一番!”

兩人正說著,演武場另一側突然傳來一陣喧嘩。樂進正與於禁比試刀法,樂進的環首刀快如閃電,劈、砍、刺、撩,招招淩厲;於禁的刀法則穩如泰山,守得密不透風,兩人鬥了四十回合,依舊難分勝負。李典笑著推了呂子戎一把:“子戎兄,去會會文謙?他前幾日還跟我誇口,說自己的刀是曹營最快的。”

呂子戎剛點頭,樂進就注意到了這邊,收刀衝他喊道:“呂司馬!敢來比一比嗎?我不用全力便是!”

“好啊。”呂子戎從地上拿起一柄木劍——他不願用真劍傷了同僚,“樂兄用真刀,我用木劍便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樂進愣了愣,隨即臉一紅:“呂司馬這是瞧不起我?”說著就拔出環首刀,“我會留手的!”

話音剛落,刀光一閃,樂進的環首刀已直刺呂子戎心口,速度快得隻剩一道殘影。呂子戎側身避開,木劍橫擋,“啪”地一聲擋住刀背,同時手腕一翻,木劍纏上刀身,輕輕一擰。樂進隻覺得一股巧勁傳來,刀身竟不由自主地偏了方向,擦著呂子戎的腰側劃了過去。

“再來!”樂進不服氣,刀法更快,刀風刮得呂子戎的衣擺獵獵作響。呂子戎依舊以巧勁應對,木劍雖無鋒芒,卻如臂使指,總能在關鍵時刻擋住或引開樂進的刀。三十回合後,樂進氣喘籲籲地收了刀,額頭上滿是汗:“我輸了!呂司馬的劍法,比我的刀還快!”

於禁走上前,抱拳道:“子戎兄,我也想討教一番。”他擅長槍法,當年在鮑信麾下時,就以“穩”聞名,能在亂軍中護著糧草安然撤退。

呂子戎剛要接過木槍,曹操卻抬手阻止:“今日切磋夠了。”他走上演武場中央的土台,高聲道,“子戎的劍法,不僅能破敵,更能護己護人,這正是我曹營需要的本事!從今日起,各營校尉每日辰時都要來學‘護民十三式’,若有怠慢,軍法處置!”

圍觀的鄉勇們齊聲歡呼,王二舉著木槍喊道:“跟著呂司馬,既能殺董卓,又能護百姓,值了!”歡呼聲震得演武場邊的枯樹都落了葉,連遠處的百姓都探著頭往這邊看,有個老婦還提著籃子走過來,往呂子戎手裡塞了幾個熱胡餅:“呂司馬,這是我連夜烙的,你帶著兄弟們吃。”

呂子戎接過胡餅,熱氣透過粗布滲出來,暖得他手心發燙。他站在演武場中央,望著歡呼的鄉勇和百姓,又摸了摸腰間的青釭劍——劍鞘上的“仁德”二字仿佛有了溫度。趙雄在寒梅穀贈劍時的眼神、李雪梅臨終前攥著他手說“護好百姓”的模樣、皇甫嵩在陳倉城樓上望著流民的歎息,一幕幕在眼前閃過。他暗暗發誓:定要把這三百鄉勇練成名副其實的“護民銳旅”,跟著曹操,掃平董卓,讓天下百姓都能安穩吃口熱飯。

曹操走到他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子戎,好好練,這些兵,將來都是討董的棟梁。”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青釭劍上,眼神裡帶著欣賞,卻未多言——他知道,這柄劍承載著呂子戎的初心,若要得其心,需先成其誌,急不得。

夕陽西下,演武場的喧囂漸漸散去。呂子戎帶著幾個親兵收拾兵器架,遠處傳來鄉勇們的歌聲,是他教的《護民歌》,歌詞簡單卻真摯:“持劍不殺民,舉槍隻破賊,待到天下安,歸田種桑麥……”

歌聲飄得很遠,掠過陳留城的城牆,掠過城外的流民窩棚,掠過寒梅穀的方向。呂子戎握緊青鋒劍的劍柄,心裡無比堅定:這條路,沒有走錯。

喜歡夢動三國請大家收藏:()夢動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萬界戀綜?攻略過的瘋批們求我寵 竊火 滿宗皆絕色,獨我男宗主 荒野求生獲傳承之大醫通天 鹹魚妃她又躺贏了 無人扶我青雲誌,我自爭得門楣揚 穿越修仙界成最強打工人 異界殖裝:從抱臉蟲開始的 天命鏽材 六零:我符修,竟敢逼我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