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後的第一場雪落了整夜,陳留城的屋簷下掛滿了冰棱,像一柄柄倒懸的銀劍,晨光中折射出冷冽的光。可演武場的喧囂卻蓋過了風雪聲——黃土場地被八千多雙草鞋踏得發亮,鄉勇們分成十隊,有的練“護民十三式”的格擋,木槍相撞聲“劈啪”作響;有的練典韋傳授的基礎戟法,呼喝聲震得雪粒從樹梢簌簌落下。自曹操刺董的消息傳遍中原,不到一月,投軍的義士便從五千暴增至八千,有陳留本地扛著鋤頭來的農夫,有洛陽逃來、腰間還彆著繡針的繡工,甚至有白發蒼蒼的前朝老兵,拄著拐杖也要來遞投名狀,都隻說一句:“跟著曹公有奔頭,能殺董卓,能護百姓。”
“曹公,這是今日新增的投軍名冊。”荀彧捧著竹簡走進曹府書房時,靴底還沾著未化的雪。他臉上帶著難掩的振奮,指尖點在竹簡中段:“其中有個叫徐晃的,原是楊奉麾下的騎都尉,善使開山斧,去年在河東曾單斧殺退劫掠流民的匪兵。他聽聞您要討董,特意棄官從河東趕來,說‘願隨明主除逆賊,護蒼生’。”
曹操接過竹簡,粗糙的竹片在他指間摩挲,目光在“徐晃”二字上停頓片刻,隨即歎了口氣,將竹簡放在案上——案上還堆著昨夜看的兵書,墨痕未乾。“義士們背著包袱、揣著乾糧來投我,若我隻守著陳留不動,豈不是寒了天下人的心?”他起身走到窗前,推開半扇窗,風雪卷著梅香灌進來,“你看城外那片流民窩棚,昨夜又凍死了三個孩童。董卓在洛陽燒宮室、掠女子,百姓苦不堪言,我們不能再等諸侯觀望了。”
當日午後,曹府的議事廳堂裡,燭火高燒,映得四壁懸掛的兵器寒光閃閃——那是投軍義士們帶來的家傳兵器,有鏽跡斑斑的環首刀,有纏著桑綢的長槍,還有典韋那對八十斤重的雙鐵戟,斜倚在牆角。武將們分列兩側:於禁、樂進、李典站在前排,甲胄上還沾著演武場的黃土;徐晃剛到,站在末位,腰間的開山斧沉甸甸的,斧刃上還留著殺匪的缺口;典韋則侍立在曹操身後,雙手按在戟柄上,眼神如炬。呂子戎站在徐晃身側,手裡攥著那卷剛抄錄好的《護民軍紀》,桑綢封麵被他摸得溫熱。
“諸位,”曹操拍了拍案上的空白竹簡,聲音沉而有力,震得燭火微微晃動,“如今投軍的義士越來越多,董卓的暴行也日益猖獗。我意發布討董檄文,號召天下諸侯共舉義旗,會師汜水關,直搗洛陽!諸位以為如何?”
“曹公英明!”典韋率先向前一步,聲如洪鐘,震得屋頂的積雪都落了點,“早該討董了!我願帶五百親兵為先鋒,三天內殺到汜水關下,把董卓的狗頭砍下來!”
於禁卻皺了皺眉,上前拱手道:“曹公三思。袁紹雖為渤海太守,卻與韓馥爭冀州糧草,心思不在討董;袁術素有野心,怕是想借機搶占南陽地盤;其餘諸侯如孔伷、陶謙之流,多是觀望之輩,未必會真心響應。若隻有我們出兵,西涼軍有呂布、華雄相助,恐難敵其鋒。”
“文則所言有理,但正因如此,我們才更要先動。”呂子戎上前一步,青鋒劍的劍鞘在地麵輕磕,發出“篤”的一聲,“諸侯觀望,是怕先出頭吃虧,怕損了自己的兵力。但若我們發布檄文,再率軍直抵汜水關,孫堅將軍素有忠義之名,定會率軍響應;公孫瓚的白馬義從驍勇,也不會坐視董卓專權。再說,”他頓了頓,摸出懷裡的梅花玉佩,玉上的白梅在燭火下泛著溫潤的光,“義士們投軍不是為了跟著我們守陳留,是為了討董護民。若我們遲遲不動,才是真的失了人心,寒了那些背著乾糧來投的百姓的心。”
李典也點頭附和:“子戎說得對!孫堅將軍與董卓有殺父之仇,當年董卓在荊州劫掠,其父孫鐘遇害,他必然不會坐視;公孫瓚在北平向來以‘護境安民’自居,見我們舉旗,定會出兵。隻要我們先動起來,真心討董者自然會彙合。”
曹操撫掌大笑,伸手拍了拍案上的竹簡:“好!就依子戎、曼成之言!公達、文若,你們即刻起草檄文——要曆數董卓廢主弑後、燒殺劫掠之罪,更要突出‘共護蒼生、還天下太平’之意,讓天下人知道,我們討董不是為了爭地盤,是為了讓百姓能安穩過日子!”
程昱、荀彧領命退入內室,伏案起草檄文。呂子戎奉命守在門外,手裡握著青鋒劍的劍柄,聽著裡麵傳來的爭論聲——程昱主張“言辭要烈,曆數董卓十大罪,激諸侯義憤”,荀彧則堅持“多寫流民苦難,如洛陽城外的棄嬰、南陽被燒的村落,喚諸侯護民之心”。
風雪敲打著門板,呂子戎摸了摸懷裡的梅花玉佩,想起李雪梅臨終前的模樣——她躺在寒梅穀的雪地裡,手裡還攥著沒繡完的梅花劍穗,說“子戎,護好百姓,彆讓他們像趙家坳的孩子一樣”;想起趙雄守在孤墳前,醉醺醺地說“護民不是口號,是要提著劍擋在百姓前麵”;想起皇甫嵩在陳倉城樓上,看著流民喝粥,說“亂世裡,能多護一個是一個”。他心裡盼著這檄文能真正戳中諸侯的“護民”之心,而非僅僅成為他們爭權奪利的由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天快亮時,檄文終於定稿。曹操親自謄抄,狼毫筆在竹簡上疾走,墨汁濃淡相宜,寫至“虐殺百姓,天地不容”時,筆鋒陡然淩厲,濺出一點墨痕;寫至“護我漢室,安我蒼生”時,卻又放緩筆觸,帶著幾分沉重。墨跡未乾,他便召來八名斥候,每人遞上一份檄文,吩咐道:“快馬加鞭,送往渤海、長沙、北平、冀州等地,務必親手交給諸侯本人!”
斥候領命而去,馬蹄聲踏破晨雪,消失在陳留城外的官道上。
接下來的三日,消息陸續傳回陳留,十八路諸侯的態度,在軍議上被一一擺開,涇渭分明:
一、真心討董,星夜兼程
斥候跪在廳堂中央,凍得發紫的手捧著孫堅的回書:“孫將軍接檄文當日便點齊三萬江東子弟兵,沿江而上。途經南陽時,部將胡軫提議‘劫掠城中富戶,以充軍需’,孫將軍當即拔劍斬了胡軫,在營前立碑:‘敢擾百姓者,斬無赦’!如今大軍已抵魯陽,距汜水關不足百裡,派來使者說‘願與曹公會師,共破汜水關,活剮董卓’!”
話音剛落,另一個斥候上前稟報:“公孫瓚太守親率兩萬白馬義從南下,途中在涿郡遇著平原縣令劉備——此人是中山靖王之後,身邊有兩個結義兄弟,關羽善使青龍偃月刀,張飛善使丈八蛇矛,三人曾在涿郡殺退過黃巾賊。公孫瓚邀他們同行,說‘玄德公有仁心,關、張有勇力,討董正需這般人物’。如今大軍已過冀州,不日便到陳留!”
還有東郡太守喬瑁,兵力雖隻有一萬,卻帶著糧草親赴陳留。他見到曹操時,鬢角還沾著雪,握著曹操的手說:“孟德兄敢刺董卓,我喬瑁雖兵少,卻願為討董前驅,就算戰死在汜水關下,也對得起天下百姓!”
二、心懷鬼胎,觀望不前
渤海太守袁紹的使者是個油滑的文士,站在廳堂裡,眼神躲閃:“我家主公接檄文後已起兵三萬,屯兵河內。主公說‘需等諸侯到齊,共推盟主,再議進兵之策’,不敢擅自行動。”可呂子戎從負責打探的親兵那裡得知,袁紹暗中派了人去見韓馥,說“若借我冀州糧草,討董成功後,冀州歸你我共有”——顯然是想借討董之名奪糧。
冀州牧韓馥的反應更消極。他派來的人說:“我家主公已起兵一萬,守在冀州邊境。主公說‘需防備袁紹搶糧,不敢輕易進兵’,還請曹公體諒。”實則韓馥根本不想討董,隻是怕袁紹借機攻他,才勉強湊了一萬老弱殘兵裝樣子。
最令人不齒的是南陽太守袁術。斥候咬牙道:“袁術見孫堅率軍西進,竟派部將紀靈搶占南陽城,說‘孫堅若破汜水關,南陽當歸我管轄’。他還截留了朝廷撥給孫堅的糧草,說‘暫借應急’,實則想讓孫堅因缺糧退軍!”
三、畏懼董卓,磨磨蹭蹭
豫州刺史孔伷隻派了個參軍來,拱手道:“我家主公已起兵五千,屯兵潁川。主公說‘董卓有呂布、華雄相助,西涼軍勇猛,不可輕動’,待諸侯齊集再進兵。”可私下裡,親兵回報,孔伷每日在潁川設宴,召歌姬作樂,根本不提討董之事。
兗州刺史劉岱、徐州刺史陶謙更是托詞連連。劉岱說“軍備未整,需再等一月”;陶謙說“徐州離洛陽太遠,派兵不及”,卻沒人提“百姓在受苦”。廣陵太守張超、山陽太守袁遺等,要麼隻派部將帶兩千兵力敷衍,要麼乾脆稱病不出,全然忘了檄文中“護民討逆”的誓言。
“一群鼠目寸光之輩!”曹操看著這些消息,氣得拍案而起,案上的茶杯“哐當”一聲翻倒,茶水灑在竹簡上,“袁紹屯兵觀望,袁術借機搶地盤,孔伷畏敵作樂——他們忘了董卓是如何把洛陽百姓的糧食搶光、如何把孩童扔到火裡的嗎?忘了自己身為諸侯,本該護一方百姓嗎?”
“曹公息怒。”荀彧上前勸道,遞上一塊布巾,“孫堅、公孫瓚、喬瑁已真心響應,兵力合起來近六萬。我們若率軍與孫堅會師汜水關,先破一關,其餘諸侯見我們勢成,要麼跟進,要麼失了民心,不敢再觀望。”
呂子戎也拱手道:“孫將軍軍紀嚴明,與我軍‘護民’理念相合;公孫瓚的白馬義從驍勇善戰,劉備麾下關、張二位猛將,皆是萬夫不當之勇。兩軍彙合,再加上我軍的八千義士,足以撼動汜水關。我們先出兵,不僅顯討董誠意,更能讓那些投軍的義士看到希望,讓天下百姓知道,還有人在為他們拚命。”
曹操沉默片刻,走到牆邊,取下那柄掛在牆上的舊劍——那是他年輕時在洛陽任北部尉時用的,劍鞘已磨得發白。他拔出劍,劍刃雖不如青釭鋒利,卻依舊寒光逼人。“好!”他聲音堅定,“明日清晨,兵出陳留,直指汜水關!就算隻有我們幾支軍隊,也要殺進洛陽,斬了董卓!”
議事結束後,呂子戎回到自己的營帳。油燈昏黃,映得帳內陳設簡單——一張木床,一張案幾,案上放著趙雄贈他的《寒山劍譜》,封皮已被翻得卷邊。他從腰間解下青釭劍,鮫魚皮劍鞘上用銀線繡的“仁德”二字,在燈光下泛著微光。他輕輕擦拭著劍鞘,想起趙雄在寒梅穀贈劍時的場景:“子戎,這劍是趙家傳家的,先祖隨光武皇帝護天下時用的。你比我適合它,去找能安天下的明主,讓‘仁德’二字護更多百姓。”
他又想起曹操這些日子的所作所為:散儘家財募兵,自己卻吃粗米麥飯;嚴令軍卒護民,殺了搶百姓蘿卜的鄉勇;起草檄文時,特意讓荀彧多寫流民苦難……或許,曹操就是趙雄所說的“明主”。
摩挲著劍鞘上的“仁德”二字,呂子戎心裡漸漸有了主意:這青釭劍承載著趙家世代的護民使命,若能交給曹操,讓他帶著這劍統領諸侯、討董護民,定能讓“仁德”二字傳遍天下,實現李雪梅、趙雄乃至皇甫嵩的心願。
油燈的火苗晃了晃,映著他堅定的眼神。他將青釭劍重新佩回腰間,摸了摸懷裡的梅花玉佩,輕聲道:“大嫂,大哥,我好像找到能安天下的人了。”
帳外的雪還在下,卻仿佛不再那麼寒冷——陳留城的燈火一盞盞亮起來,投軍的義士們在收拾行裝,有的擦著祖傳的刀,有的縫補破舊的甲胄,還有的在教同伴“護民十三式”的基礎格擋。遠處傳來孩童的哭聲,隨即被鄉勇的笑聲蓋過——是王二在給流民窩棚的孩子分胡餅。
一場關乎天下蒼生的大戰,即將在汜水關拉開序幕。而呂子戎知道,他將帶著青鋒劍,帶著“護民”的初心,跟著曹操,在這場亂世的洪流裡,為百姓搏一個太平。
喜歡夢動三國請大家收藏:()夢動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