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一顧茅廬·空見桑廬_夢動三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夢動三國 > 第116章 一顧茅廬·空見桑廬

第116章 一顧茅廬·空見桑廬(1 / 1)

205年冬·隆中臥龍崗)

新野的冬雪來得急,一夜北風卷過,天地間就裹了層厚厚的白。桑田蓋著雪,像鋪了層鬆鬆軟軟的棉絮,連田壟間流民插的桑枝標記都快看不見了;流民屋的煙囪冒著嫋嫋炊煙,簷下掛著的桑絲布凍得硬挺,布麵上繡的小桑苗卻仍清晰——是夏侯娟前幾日熬夜縫的,本想等呂子戎從隆中回來,給他擦劍時用,現在倒先成了冬日裡的一點暖綠。

議事廳裡,炭火盆燒得正旺,映得案上的桑皮紙泛著暖光。呂子戎剛從隆中趕回,身上的青布衫沾著雪,褲腳凍得發硬,靴底還沾著隆中桑田的泥土;他手裡攥著的桑皮紙皺得厲害,卻是石廣元親手畫的臥龍崗路線,上麵用炭筆標著“老桑樹下茅廬”,旁邊還注了行小字:“茅廬左近有三棵老桑,是孔明手植”。

“主公,”呂子戎站在案前,語氣帶著些歉疚,卻也藏著一絲收獲,“這次還是沒見著孔明先生,隻得了這路線圖。石廣元先生說,孔明去了崔州平家,要和他探討桑苗抗凍的法子,怕是得三五日才回。”他說著,從懷裡掏出一小包乾桑芽,“這是隆中老桑樹上的芽,石先生說孔明常用來煮茶,讓我帶回來給您嘗嘗,說‘喝著這芽,就知道孔明心裡裝著桑苗’。”

劉備連忙起身,伸手接過桑皮紙,指尖先觸到呂子戎凍得冰涼的手,眉頭立刻蹙起:“子戎,快過來烤火!你這一路雪地裡走了兩天,手都凍僵了,我哪會怪你?”他轉身讓小童端來個桑木暖手爐,爐身刻著淺梨紋,是夏侯娟父親生前做的,“先揣著暖手,再喝碗熱桑芽茶——這是陳婆婆今早剛煮的,說驅寒。”又遞過件厚棉袍,是夏侯娟給趙雲縫時多做的,裡子絮了新桑絲,“穿上暖暖,彆凍出病來。求賢本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你能尋著茅廬位置,還帶回來這桑芽,已是大功一件。”

呂子戎接過暖手爐,暖意順著掌心往心裡鑽,捧著熱茶喝了一口,清潤的茶香混著暖意滑過喉嚨:“主公,石廣元先生還說,孔明先生最看重護民之心——他說孔明常跟他們歎‘亂世裡,能護著幾棵桑苗,比當什麼大官都強’,若您親自去,讓他見著您護流民的誠心,或許會願意見麵。”

“好!”劉備眼睛一亮,握著桑皮紙的手緊了緊,指腹蹭過“老桑樹下茅廬”幾個字,“明日我就去隆中!子龍,你和子戎留守新野,幫著訓練白毦兵,更要看好流民的桑田——雪這麼大,得提醒大夥給桑苗蓋草簾,彆讓凍壞了;曹操的探子若來,彆硬拚,先護著老弱往桑林退,桑林裡的‘桑蔭伏’能擋一陣。”

趙雲躬身應下,龍膽亮銀槍尾的紅綢沾著雪粒,卻依舊鮮紅:“主公放心,我定和子戎看好新野,訓練好白毦兵,等您請回孔明先生。昨日王二還說,要帶著青壯幫著巡桑田,說‘皇叔去求賢,咱們得把家守好’。”

次日清晨,雪下得更大了,鵝毛般的雪片從天空飄落,轉眼就把官道蓋得嚴嚴實實,連馬蹄印都踩不住。劉備穿著件半舊的錦袍,外麵罩了件厚棉褂,錦袍袖口還留著之前護桑苗時蹭的桑泥印——夏侯娟要幫他漿洗,他卻擺手:“這是護民的痕跡,帶著去見孔明先生,他看了便懂。”關羽綠袍外罩著件玄色披風,青龍偃月刀懸在馬鞍旁,刀鞘纏著夏侯娟編的桑絲繩,防滑又耐磨;張飛裹著件粗布棉袍,手裡攥著丈八蛇矛,矛尖上積了層雪,嘴裡雖念叨著“這麼大的雪,那諸葛亮若真有本事,早該來新野尋大哥了,還用咱們冒著雪去求”,卻還是往馬鞍旁掛了個桑木筐,裡麵裝著陳婆婆塞的桑椹乾,“給那諸葛亮帶點,讓他嘗嘗新野的甜,彆總躲在茅廬裡不知道人間味”。

流民們早早就候在城門口,陳婆婆拄著桑木拐杖,把個桑木盒塞進劉備手裡:“皇叔,這裡麵是俺曬的桑椹乾,給孔明先生帶去,讓他知道咱們新野流民的心意。”狗蛋也跑過來,舉著個梨紋香囊:“劉皇叔,這個給孔明先生!裡麵有桑芽,能驅寒,俺還繡了小桑苗,讓他知道咱們的苗長得好!”

劉備接過桑木盒和香囊,眼眶有些發熱:“多謝婆婆,多謝狗蛋!我定把你們的心意帶給孔明先生。”

三人三騎,的盧馬的蹄子裹著夏侯娟編的桑絲布,踩在雪地上“咯吱”作響,不打滑。劉備勒著馬,走得極慢,時不時停下來,用馬鞭輕輕抖落路邊桑枝上的積雪——那些是流民開春種的湖桑苗,雖隻有手指粗,卻也是來年養蠶抽絲的指望,雪壓得久了,枝椏會斷。張飛雖不耐煩,卻也跟著下馬,幫著把歪倒的桑苗扶直,用雪堆在根部護著,嘴裡嘟囔著“這些苗可不能凍壞,不然俺們白跑一趟”。

“大哥,雪太大了,路難走,不如咱們回去吧!”張飛勒住馬,拍掉肩上的雪,雪沫子落在棉袍上,“那諸葛亮若真是賢才,怎會躲著不見?說不定是徒有虛名,怕見了咱們露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備回頭,語氣溫和卻堅定,指尖還沾著桑枝上的雪:“翼德,求賢需心誠。孔明先生是元直舉薦的,元直不會騙咱們——他若不重護民,怎會和崔州平探討桑苗抗凍?這雪雖大,卻擋不住護民的初心——咱們去請他,不是為了自己爭地盤,是為了新野的流民能安穩種桑,為了更多百姓不用逃荒。”

關羽也勸道:“三弟,大哥說得對。當年咱們討董卓、守徐州,哪次不是冒著風險?這點雪算什麼。你忘了去年冬,咱們為了護桑苗,在雪地裡守了三夜?”

張飛撇了撇嘴,雖不情願,卻也催馬跟上,隻是嘴裡仍嘟囔著“等見了那諸葛亮,若他真擺架子,俺定要他給俺賠酒,還得教俺怎麼護桑苗”。

走了約莫一個時辰,雪稍小些,卻見遠處一匹快馬衝破雪幕,探馬渾身是雪,連韁繩上都結了冰,翻身滾下馬來,手裡攥著張皺巴巴的桑皮紙密信,聲音發顫:“主公!許都來的消息——曹操平定烏桓後,正調工匠在許都練水軍,還從荊州調了三十艘戰船,說是‘沿漢江而下,先取新野,再奪襄陽’!蒯越在襄陽也傳信,說蔡瑁已備好糧草,就等曹操動手,到時候要‘借曹兵除劉備’!”

劉備心裡猛地一沉,接過密信,桑皮紙被雪浸得發潮,“取新野”三個字刺得眼疼。他抬頭望向北方,許都的方向被雪霧遮得嚴嚴實實,卻仿佛能看見曹操戰船的影子。“難怪蔡瑁最近總在新野周邊探頭探腦,原來是等著曹操來!”關羽按在刀鞘上的手更緊了,綠袍下的肩背繃得筆直,“大哥,若曹操真來,新野的桑田、流民……”

“正因如此,才更要請回孔明先生!”劉備攥緊密信,指節泛白,卻沒半分退意,“沒有謀士,咱們光靠桑林伏、白毦兵,擋不住曹操的水軍。孔明先生懂天下大勢,更懂護民,隻有他,能幫咱們守住新野,護住流民的桑田!”

張飛也收了之前的不耐,丈八蛇矛往雪地裡一拄,雪沫子濺起:“大哥說得對!俺這就跟著你去茅廬,就算等三天三夜,也得把那諸葛亮請出來!誰要敢動新野的桑苗,俺先給他一矛!”

又走了約莫半日,終於進入隆中地界。雪地裡的桑林銀裝素裹,老桑枝上掛著冰棱,像一串串透明的水晶,陽光照在上麵,晃得人眼亮。遠遠望去,臥龍崗下的老桑樹下,立著一間茅廬,茅廬的屋頂蓋著雪,像個白色的棉團;茅廬外,一個穿粗布長衫的漢子正拿著掃帚掃雪,動作慢悠悠的,雪落在他的長衫上,他也不在意,反而先把茅廬旁幾棵小桑苗周圍的雪掃乾淨,還往根上蓋了層乾桑枝——是護苗的法子,和新野陳婆婆的做法一模一樣。

“那是石廣元先生!”劉備眼睛一亮,催馬上前,翻身下馬時,不小心踩在雪地裡的冰上,踉蹌了一下,關羽連忙上前扶他,張飛也快步過來,伸手攙住劉備的胳膊。

石廣元見著劉備,放下掃帚,笑著拱手:“玄德公果然親自來了!這般大雪,公還肯跑一趟,足見心誠。隻是不巧,孔明今早剛去崔州平家,臨走前還特意吩咐我,把茅廬旁的桑苗蓋好乾桑枝,說‘雪大,苗嫩,經不起凍’——他怕是要明日才回。”

劉備心裡雖有些遺憾,卻依舊笑著拱手,目光落在那些蓋了桑枝的小苗上:“無妨,先生不在,我們等便是。能來看看先生的茅廬,看看他護的桑苗,感受他的心意,已是幸事。”

張飛在一旁,見又是空等,不耐煩地側身上馬,一隻腳踩著馬鐙,一隻腳站在雪地裡,卻還是忍不住掃了眼那些桑苗:“這諸葛亮倒也懂護苗,比那些隻知道躲在屋裡喝酒的官強。”嘴上雖硬,語氣卻軟了些。

“翼德!”劉備沉聲道,“休得無禮!孔明先生是隱士,不喜張揚,咱們求賢,就得有耐心。”他轉向石廣元,語氣誠懇,“先生,我們能進茅廬看看嗎?隻想感受一下孔明先生的日常,絕不動裡麵的東西——也想讓他知道,我們懂他護苗的心意。”

石廣元笑著點頭:“當然可以,孔明若知道公來,見公懂他護苗的心思,也會樂意的。”

劉備跟著石廣元走進茅廬,茅廬不大,卻收拾得乾淨整潔,空氣中飄著淡淡的桑芽香。一張桑木案放在窗邊,案上擺著卷泛黃的《梁父吟》,紙邊都翻得起了毛;旁邊是本翻得卷邊的《桑經》,書頁上滿是批注,標著“桑苗抗凍法:雪後覆乾桑枝,避寒風”“冬修渠技巧:渠底鋪桑皮,防凍土裂”,和劉備在新野推行的法子幾乎一樣;案角放著張桑皮紙,上麵是《隆中對》的草稿,“跨有荊益,聯吳抗曹”八個字力透紙背,旁邊還畫著張桑田布局圖,標著“荊州桑田護流民”“益州桑苗屯糧”,圖旁還貼著片乾桑芽——是隆中老桑樹上的,和呂子戎帶回來的一樣。

劉備輕輕撫摸著案上的《桑經》,指尖觸到批注的墨跡,忽然想起徐庶當年在《護民兵書》裡的批注:“護桑即護民,苗活則民安”,心裡滿是感慨:“孔明先生心懷天下,又念著百姓的桑田,真是難得的賢才!他批注的護苗法子,和我們新野流民的做法一模一樣,可見他心裡裝著百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從懷裡掏出流民們湊的禮物:陳婆婆的桑椹乾,裝在桑木盒裡,盒蓋刻著小桑苗;夏侯娟的梨紋桑絲帕,疊得整整齊齊,帕角繡著“護苗安”;還有狗蛋的梨紋香囊,裡麵裝著新野的桑芽;最後是半袋湖桑種,是新野流民去年秋收的,顆粒飽滿——“這些都是新野流民的心意,望先生代為轉交孔明先生,讓他知道,新野的百姓盼著他,盼著能有賢才一起護著桑田,護著安穩日子。”

石廣元接過禮物,拿起香囊聞了聞,笑著點頭:“公放心,我定轉交。孔明見了這些,尤其是這護苗的桑芽、桑種,定會明白公的護民之心——他常說,‘流民的心意,比金銀更重’。”

劉備又拿起筆,在桑皮紙上寫下一張字條:“備自新野來,冒雪訪賢,雖未得見,心已敬佩。先生批注桑苗抗凍之法,與新野流民所想無二,足見先生護民之心。備願以護民之誌,邀先生出山,共扶漢室,安天下寒士。新野桑田已覆草簾,流民安好,備在此靜候先生歸。”

寫完字條,劉備小心翼翼地壓在《隆中對》草稿旁,又對著茅廬深深一揖——揖的不僅是孔明,更是那份與自己相通的護民初心——才轉身離開。

走到茅廬外,張飛早已不耐煩地騎在馬上,卻也沒再抱怨,隻是催道:“大哥,咱們去客棧住下,俺幫你守著,等那諸葛亮回來!”

劉備望著茅廬屋頂的雪,搖了搖頭,眼裡卻有光:“咱們去隆中客棧住下,等孔明先生回來。求賢需心誠,多等幾日又何妨?”

石廣元望著劉備的背影,笑著對身邊的小童道:“玄德公仁德,又懂護民,還能耐下性子等,孔明這次,怕是真要動心了——他盼的,不就是這樣能護著桑苗、護著百姓的主君嗎?”

三人往客棧去,雪依舊下著,鵝毛般的雪片落在劉備的錦袍上,落在關羽的披風上,落在張飛的蛇矛上。張飛雖仍有些不耐,卻時不時勒住馬,幫路邊的桑枝抖落積雪,嘴裡嘟囔著“可彆凍壞了,不然孔明回來該心疼了”。

而此時的新野,呂子戎正和趙雲在練兵場訓練白毦兵。雪地裡,白毦兵們穿著桑絲襖,手裡的桑木槍纏著桑絲繩,練的是“桑枝破雪”式,槍尖掃過積雪時,剛好避開地下的桑苗根;靶子是用桑枝編的,上麵畫著“曹兵”的模樣,卻在靶心標著“不傷人”——是趙雲特意吩咐的,“咱們的槍是護民的,不是殺人的”。

“出槍要穩,像護著雪下的桑種!”趙雲示範著,龍膽亮銀槍在雪光裡泛著冷光,槍尖輕輕點在桑枝靶上,隻戳破了“曹兵”的衣角,“主公去請孔明先生,咱們得守好新野,彆讓他分心——曹操的探子若來,先護流民,再禦敵。”

呂子戎握著青鋒劍,指導著青壯練“纏枝鎖柔”式:“記住,劍是護民的,不是殺人的。若遇著探子,先用‘寒潭映月’晃他眼,再用‘桑蔭護芽’護著流民往桑林退——桑林裡的‘桑木伏’能困住他們,不傷人也能擒住。”

不遠處,陳婆婆帶著流民們正在給桑苗蓋草簾,狗蛋也跟著幫忙,小手凍得通紅,卻還是把草簾蓋得嚴嚴實實:“子戎叔叔,劉皇叔能請回孔明先生嗎?俺還等著給他看俺蓋的草簾呢!”

呂子戎摸了摸狗蛋的頭,望著隆中方向,眼裡滿是堅定:“會的,主公心誠,孔明先生定會出山。到時候,咱們一起護桑田,一起等曉月姐姐,讓孔明先生教咱們更多護苗的法子,好不好?”

狗蛋用力點頭,抱著草簾跑回桑田,幫陳婆婆把漏蓋的苗補上。雪地裡,練兵的呼喝聲、流民的笑語聲、桑枝的“簌簌”聲混在一起,成了新野冬日最踏實的旋律。

隆中客棧裡,劉備站在窗邊,望著外麵的鵝毛大雪,手裡握著石廣元轉贈的桑芽茶——是孔明先生常喝的雨前桑芽,泡在桑木杯裡,清香漫溢。他想起陳婆婆今早說的“桑苗耐凍,隻要根還在,心誠就能活”,心裡更定了:這次雖未見到孔明,卻見著了他護民的心意,見著了彼此相通的初心,這就夠了。

雪,還在下;心,卻愈發熱誠。一顧茅廬的空見,不是結束,而是開始——為了護民,為了複漢,為了天下百姓能安穩種桑,這場求賢之路,他會一步步走下去,直到臥龍出山,直到桑苗遍野,百姓安康。

喜歡夢動三國請大家收藏:()夢動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三國我的底牌是信息差 我的黑科技無人機橫掃全球 亮劍:橫掃晉察冀 娛樂:我吃天仙軟飯,蜜蜜醋了! 我在萬界鑄永恒之永恒天尊 你看見未來了嗎? 掃墓歸來,太公爽歪了,我贏麻了 掌心獨寵:夜少嬌妻她又甜又颯 加載了滅世AI的我被迫拯救世界 清弦渡凡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