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桑田共護·月英助力_夢動三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夢動三國 > 第118章 桑田共護·月英助力

第118章 桑田共護·月英助力(1 / 1)

207年春·新野桑田&鑄劍坊)

新野的春天裹著水汽,一夜春雨過後,桑田的嫩苗冒了尖,淡綠的芽兒沾著水珠,像撒了滿地的碎翡翠。劉備站在田埂上,手裡攥著黃月英上次留下的桑芽茶包——茶早喝儘了,包茶的桑絲帕卻被他疊得方方正正,帕角的梨紋磨得發亮,是二顧茅廬時黃月英親手遞來的,說“這帕子編得鬆,擦汗不沾臉”。他望著流民們補種桑苗的身影,陳婆婆正蹲在地裡,用桑木瓢給苗根澆定根水,狗蛋跟在後麵,把踩歪的苗小心扶直,心裡不由得念起孔明:“若先生在此,定能教流民更多護苗的法子,讓這桑田長得更旺。”

“主公!”探馬從城外疾馳而來,馬蹄踏過田埂的桑絲墊,濺起細碎的泥點,聲音裡帶著急喜,“城外有位姑娘,騎青馬,穿淡綠素衣,說是隆中黃月英,還背著布包,裡麵裝著‘臥龍桑’種!”

劉備手裡的桑絲帕險些滑落,眼睛瞬間亮了:“快!隨我出城接!”他轉身就往城門跑,趙雲、呂子戎、夏侯娟聞聲也快步跟上——自二顧茅廬後,“月姑娘”編盾造水車的事早被流民傳成了佳話,陳婆婆還常說“若‘月姑娘’來新野,定能讓桑苗長得比去年好”,如今聽聞人來,連補種的流民都停了手,跟著往城門湧。

城門處的老桑樹下,黃月英正勒住青馬。她身上的淡綠素衣沾著些路塵,背上的布包鼓鼓囊囊,露出半截桑皮紙,上麵畫著桑苗嫁接圖;馬旁的竹筐裡,除了幾卷圖紙,還放著個陶罐,飄出淡淡的桑芽香——是她從隆中帶來的“雲霧桑芽”,說“給新野流民嘗嘗山坳裡的茶”。

“黃姑娘!”劉備快步上前,拱手行禮時,指尖還沾著桑田的泥,“備盼了快半年,總算把你盼來了!”

黃月英翻身下馬,笑著回禮,指尖拂去衣擺上的草屑:“玄德公客氣了。孔明托我來看看新野的桑田,還讓我帶些‘臥龍桑’種——這桑耐貧瘠,產量比普通桑高兩成,正好幫流民改良苗種,也算替他圓了護民的心意。”

“快進城!”劉備熱情地引著她往裡走,流民們圍在兩側,紛紛往黃月英手裡塞東西:陳婆婆遞上剛曬的桑椹乾,說“姑娘嘗嘗,甜得很”;夏侯娟捧來塊新編的梨紋桑絲帕,“這帕子比上次的密,擦汗更軟和”;連狗蛋都舉著個歪歪扭扭的梨紋香囊,“姑娘,這個給你,裡麵有桑芽,能驅蟲”。

黃月英一一收下,把香囊彆在腰間,眼裡滿是暖意:“多謝大夥。咱們先去桑田吧,趁雨後天晴,正好教大家嫁接‘臥龍桑’——這苗得趁芽剛冒時接,成活率才高。”

一行人往桑田去,黃月英剛蹲下身,指尖就拂過嫩苗的葉尖,又摸了摸土壤,指腹碾了碾土粒:“這土是沙質的,保水卻不肥,‘臥龍桑’最耐這種土。咱們混著荊湖桑種種,再用‘劈接’法嫁接,不僅苗長得快,桑葉還能厚三成——隻是有件事得跟大夥說清。”她從布包裡掏出“臥龍桑”種,顆粒黑亮,比普通桑種大一圈,“嫁接後的桑葉,葉脈粗,滋味澀,不能泡茶了,但喂蠶最好,抽的絲比普通桑葉多三成,還能當青飼料喂牲口——算是舍小利得大益。”

“能讓流民日子好過,不能泡茶算啥!”劉備立刻點頭,轉頭對陳婆婆道,“您老覺得咋樣?”陳婆婆笑著拍腿:“姑娘考慮得周全!俺們流民圖的是能養蠶抽絲,能換糧食,茶能不喝,苗不能不壯!”

黃月英隨即從竹筐裡拿出桑剪和桑絲繩,開始示範嫁接。她剪取“臥龍桑”的枝條,切口斜得像片柳葉,又在荊湖桑苗的枝乾上劈出小口,將枝條嵌入時,指尖輕輕調整角度:“切口要平,嵌的時候得讓形成層對齊,就像給苗找‘親兄弟’,這樣才能長到一起。”她用桑絲繩纏緊接口,纏得鬆而不晃,“繩不能勒太緊,不然苗會疼,也不能太鬆,風一吹就掉——就像給孩子係腰帶,舒服才長得好。”

陳婆婆學得認真,手裡的桑剪卻總剪歪,黃月英就握著她的手,一點點教:“剪的時候要盯著芽尖,手彆抖,就像您給狗蛋剪頭發似的,慢才準。”夏侯娟也湊過來學,很快就接活了一棵,黃月英笑著誇:“夏侯姑娘手巧,這接口纏得比我第一次編的還好——元直先生的《護民兵書》裡也提過類似的嫁接法,隻是他說‘切口宜深’,我改良了角度,淺些更易活,流民學起來也快。”

旁邊的李叔剛接好一棵,就急得直跺腳:“姑娘你看!這芽怎麼蔫了?是不是我纏太緊了?”黃月英走過去,指尖輕輕碰了碰芽尖,又摸了摸接口的桑絲繩:“繩不緊,是土太乾了——您澆定根水時,得繞著接口澆,彆直接淋在芽上,就像給孩子喂水,得避開鼻孔才不嗆。”她從竹筐裡掏出個小陶瓶,倒出些淡綠色的水:“這是隆中桑芽煮的水,給苗澆半瓢,能緩過來——去年秋澇,隆中流民的苗就是這麼救的。”李叔連忙照做,不過半柱香,蔫掉的芽尖果然挺了起來,他抹著汗笑:“還是姑娘有法子!這‘臥龍桑’活了,俺家今年就能多養兩筐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呂子戎站在一旁,看著黃月英耐心教流民,忽然想起建安三年徐州的春天,曉月也是這樣教流民護桑苗,那時她總說“護苗和護人一樣,得有耐心”。他低頭看了看腰間的青鋒劍——劍是趙雄義兄所贈,陪他護過徐州桑田,博望坡擋過曹兵的裂山刀,劍刃已有些卷邊,劍鞘上的梨紋玉佩磨得發亮,是曉月當年親手係上的。

“呂壯士的劍,用了有些年頭了吧?”黃月英教完一輪,轉頭見他望著劍出神,便走了過來,指尖輕輕碰了碰劍鞘,“劍鞘上的梨紋,是曉月姑娘編的吧?孔明說過,她編的梨紋是雙線,比旁人的更結實。”

呂子戎愣了愣,伸手摸了摸玉佩:“是義兄趙雄所贈,曉月姑娘編這梨紋時,總念‘雙線繞芽,梨紋護家’,說編在劍鞘上,能護持護苗的人。”黃月英眼裡閃過一絲光亮,從布包裡掏出張泛黃的桑皮紙:“你看這個——孔明去年在隆中整理舊物,發現這張曉月姑娘畫的桑枝盾圖紙,上麵也寫著這句口訣。她說‘梨紋不僅是樣子,是讓護民的人記著,手裡的器、心裡的念,都得繞著“家”轉’。”呂子戎接過圖紙,見上麵的盾形和徐州流民用的一模一樣,指尖不由得發顫:“原來她還在隆中留過這些……”

“姑娘還會鑄劍?”呂子戎回過神,又驚又喜,劉備也連忙道:“姑娘若需幫忙,儘管開口!新野的青壯、鑄劍坊的鐵砧,都聽你調遣!”

黃月英點頭:“正好,莫言在江東給我尋了塊精鐵,說‘這鐵含銅少,韌而不脆,適合鑄護民之劍’,我這次帶來了,就埋在馬旁的竹筐底。咱們選桑田旁的空地鑄劍,桑木炭燒起來方便,流民還能幫著撿桑枝。”

接下來幾日,桑田旁的空地上立起了鑄劍爐。黃月英選了老桑木的芯材燒炭,說“芯材密度高,火溫穩,能燒到千度不塌”;呂子戎每日來劈柴添炭,手臂練得發酸也不歇;流民們主動幫忙撿桑枝,狗蛋還搬來小凳,坐在爐邊遞工具,說“我要看著劍鑄好,以後幫子戎叔叔護桑苗”。

這天午後,狗蛋遞桑絲繩時沒拿穩,繩子掉進了炭灰裡,他眼圈一紅,差點哭出來:“都怪我!耽誤鑄劍了!”黃月英卻笑著撿起繩子,拍掉灰:“不礙事——這桑絲繩沾了炭灰,反而更耐磨,正好纏劍柄。你看,就像桑苗沾了泥,反而長得壯。”她拉過狗蛋的手,教他把繩子在劍柄上繞圈:“繞的時候要跟著木紋走,就像你給桑苗綁支架,順著枝長的方向才不勒。”狗蛋跟著學,很快就繞好了一段,黃月英誇道:“比我第一次繞的還整齊!以後子戎叔叔的劍,就由你幫忙纏繩好不好?”狗蛋用力點頭,眼裡的淚花兒變成了笑。

鑄劍的第七日清晨,天剛亮,鑄劍爐的火就燃得旺,紅焰舔著爐壁,像要把精鐵吞進去。黃月英戴著桑絲織的手套,將燒得通紅的鐵坯從爐中取出,鐵坯映得她臉上發亮。她握著鐵錘反複鍛打,錘聲“叮叮當當”響在桑田旁,震得枝頭的露珠滾落,卻沒驚著田裡的嫩苗——每一次落錘都帶著巧勁,既要鍛出劍的韌性,又不損其靈氣。

“火候到了!”黃月英一聲輕喝,將鍛得修長的劍坯浸入白河打來的清水中。“嘩啦”一聲,水汽蒸騰而起,帶著桑木炭的清香,漫過桑田,連遠處的流民都圍了過來,踮著腳張望。待水汽散去,黃月英從水中取出劍——劍身呈淡青色,像初春的桑芽,劍身上隱約浮現出桑枝的紋路,順著劍脊蜿蜒,像水流過桑田;劍柄用老桑木製成,纏著夏侯娟連夜編的梨紋桑絲繩,握在手裡溫溫的;劍鞘上刻著“承影”二字,是用桑枝尖刻的,字體清瘦,卻透著護民的溫意。

“此劍名‘承影’,”黃月英將劍遞給呂子戎,語氣鄭重,指尖輕輕碰了碰劍鞘上的字,“‘承’是承繼趙雄義兄的護桑之誌,承繼元直先生的護民之心;‘影’是影匿鋒芒,護民而不恃武——劍名取‘承繼護民,影匿稷寧’之意,願壯士持此劍,護新野桑田,護天下流民,不傷無辜,不毀青苗。”

呂子戎接過劍,隻覺劍身輕而不飄,握在手中竟能感受到一絲溫潤,仿佛與桑田的氣息連在了一起。他拔出劍,劍光內斂,不似尋常利劍那般刺眼,卻透著股淩厲的護持之意——劍刃劃過空氣時,竟帶起“沙沙”聲,像風穿過桑林。他走到桑田旁,手腕一翻,承影劍走“寒潭映月”式,劍麵映著嫩苗的綠,劍風帶動周圍的桑葉,卻沒傷一片芽;又換“纏枝鎖柔”式,劍脊輕輕劃過一根半粗的桑枝,桑枝應聲而斷,切口平整得像用桑剪剪的,卻未震落枝頭的水珠。

“好劍!”趙雲走上前,眼裡滿是讚歎,“這劍剛柔並濟,正好配‘纏枝鎖柔’式,護苗時不損芽,禦敵時不手軟!”劉備也點頭:“這劍不僅護桑田,更護民心——子戎,你可得好好用它,彆辜負姑娘的心意。”

流民們見此,紛紛鼓掌叫好,陳婆婆笑著說:“有‘月姑娘’的‘臥龍桑’,有子戎壯士的‘承影劍’,咱們新野的日子,定能像這桑苗似的,越長越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黃月英望著這一幕,臉上露出溫和的笑,伸手拂去落在肩上的桑絮:“劍是護民的器,桑是安民的本,隻要咱們心齊,再大的風雨也能護住這新野的暖。”

此後,黃月英便留在新野。白日裡,她教流民嫁接桑苗、改良蠶種——把蠶房的溫度調至“桑芽初綻時的暖”,說“蠶和苗一樣,怕冷也怕熱”;還教流民用桑枝編農具,桑枝筐裝桑椹不硌果,桑枝耙鬆土不傷根。閒時,她就和夏侯娟坐在桑林裡編桑枝盾,夏侯娟問她“曉月姑娘的雙線梨紋怎麼編”,她就耐心教:“先打個‘桑芽結’,再繞兩圈,線要鬆些,才像真的梨紋——她編的盾比我的精致,可惜我隻記了個大概,等以後見著她,再向她請教。”

呂子戎則每日佩著承影劍巡視桑田,遇著偷桑苗的流寇,他不用劍刃傷敵,隻用劍脊輕點對方手腕,就能卸了兵器,說“承影劍是護民的,不是傷人的”。有次曹兵的探子來探桑田布局,他用“寒潭映月”晃花探子的眼,再用“纏枝鎖柔”將人捆在桑樹上,等趙雲來處置,劍刃連一片桑葉都沒碰落。

這日黃昏,黃月英收到孔明托人捎來的信,信上寫著“秋涼即往新野,帶隆中流民新育的‘抗霜桑’種,與玄德公共商護民之策”。她把信念給劉備聽,劉備握著信,指腹蹭過“護民之策”四字,眼裡滿是踏實:“先生總算要來了,新野的桑田,總算盼來了能定大局的人。”

陳婆婆聽說孔明秋涼要來,當晚就把曬桑椹乾的竹篩搬了出來:“俺得把今年最好的桑椹曬上,等孔明先生來,讓他嘗嘗新野的甜!”狗蛋也拉著夏侯娟的衣角:“娟姐姐,你教我編個新香囊吧,我要繡上‘臥龍來’,送給孔明先生!”夏侯娟笑著點頭,從筐裡拿出新采的桑絲:“咱們編個雙線梨紋的,讓先生知道,新野不僅有好桑田,還有盼他來的民心。”

桑田旁的鑄劍爐早已冷卻,卻留著淡淡的桑香。夕陽灑在田埂上,黃月英正教流民給桑苗施桑枝炭肥,說“這炭肥不燒根,還能讓苗抗凍”;呂子戎佩著承影劍,幫狗蛋把梨紋香囊掛在桑枝上,說“等曉月姐姐來,咱們就把香囊送給她”;劉備站在田埂儘頭,望著連片的桑苗,心裡清楚——黃月英的到來,不僅讓桑田旺了,更讓流民的心安了,也讓孔明出山的路,更近了。

風裡的桑香混著承影劍的溫潤,漫過新野的土坯城牆,成了春日裡最踏實的旋律。臥龍崗的方向,仿佛也傳來了桑苗的輕響,像是孔明在回應著這片土地上的約定——等秋涼,共護桑田,共安流民。

喜歡夢動三國請大家收藏:()夢動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代碼江湖 真名代碼108件神器的暴走日常 萬界戀綜?攻略過的瘋批們求我寵 竊火 滿宗皆絕色,獨我男宗主 荒野求生獲傳承之大醫通天 鹹魚妃她又躺贏了 無人扶我青雲誌,我自爭得門楣揚 穿越修仙界成最強打工人 異界殖裝:從抱臉蟲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