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剛漫過工作室的原木工作台時,林薇正對著電腦屏幕上的文檔愁得直揉太陽穴。屏幕上是她熬了兩個通宵攢出來的“產品企劃書”——標題欄寫得歪歪扭扭,“品牌理念”那一欄抄了半頁模板話術,到“產品優勢”又變成了碎碎念的產品介紹,最後索性空著大半截,像塊縫補得東倒西歪的補丁。
桌角堆著三個空咖啡杯,褐色的咖啡漬在杯底結了層痂,旁邊散落的草稿紙上畫滿了叉——她昨晚對著“三個月推廣計劃”發呆到淩晨,一會兒想寫線上直播,一會兒又覺得該做線下快閃,最後把紙揉成一團扔在地上,撿起來時紙上還沾著點顏料印是上周畫“老巷四季”冬景圖時蹭上的)。
感情上的那點甜意,這會兒全被“企劃書”這三個字衝得沒了影。就在兩天前,本地頗有名氣的“拾光文創集合店”主動聯係她,說看中了“小薇文創”的老巷係列,想談批量采購,唯一的要求是——先看一份詳細的產品企劃書和品牌推廣計劃。
“批量采購”這四個字,讓林薇激動得半夜沒睡著。這意味著她的文創不再是小打小鬨的定製單,能走進更多人的視野,可一摸到“企劃書”的門檻,她就徹底慌了神。她會畫設計稿,會跟客戶聊老巷的故事,甚至能對著直播鏡頭講得眉飛色舞,可這種滿是商業術語、結構嚴謹的文書,她連看都沒正經看過。
硬著頭皮在網上扒了五六個模板,套著寫了兩晚,結果越寫越亂。剛把“目標受眾”寫成“喜歡老巷故事的人”,自己先笑了——這話說了跟沒說一樣,人家集合店要的是“2535歲城市白領,注重生活儀式感,願意為文化符號買單”這種精準定位,不是她這種帶著煙火氣的碎碎念。
“喲,林老板這是被誰下了降頭?”顧妍推門進來時,正好看見林薇把臉埋在臂彎裡,像隻泄了氣的小皮球。她湊到電腦前掃了眼屏幕,忍不住笑出了聲,“你這企劃書,跟小學生寫作文似的,開頭空兩格都比這規整。”
林薇沒力氣反駁,抬起頭時,眼下的青黑深得像被人按了兩塊淤青。“我哪會寫這個啊,”她扒拉著桌上的草稿紙,聲音帶著點委屈,“我連‘品牌調性’和‘產品定位’都分不清楚,剛才查資料,看人家寫‘輕奢國風’,我都不知道我的‘老巷煙火氣’該怎麼往裡麵套。”
顧妍遞了瓶冰美式給她,皺著眉幫她分析:“你彆跟著模板瞎湊,你的優勢是啥?是老巷的故事啊!那些帆布袋、冰箱貼,賣的不是布和塑料,是大家對煙火氣的念想。你把這個揉進去,比啥模板都管用。”話雖這麼說,可真要把“煙火氣”變成嚴謹的商業話術,兩人都犯了難。
顧妍走後,林薇對著電腦屏幕又坐了倆小時,光標在文檔裡閃來閃去,她愣是沒敲出一個字。正對著空咖啡杯發呆時,工作室的門被輕輕推開,江嶼站在門口,手裡拿著張園區活動通知,應該是剛從管委會過來。
“園區下周有文創沙龍,要不要……”他的話沒說完,視線掃過電腦屏幕,又落在她麵前堆得像小山的草稿紙和空咖啡杯上,腳步頓了頓,“遇到麻煩了?”
林薇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眼睛瞬間亮了,又很快蔫下去,哭喪著臉把集合店的事和企劃書的窘境說了一遍,最後還不忘自嘲:“我寫的東西,自己看了都覺得丟人,跟人家要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江嶼沒立刻說話,走到她身邊,彎腰看了眼電腦屏幕。他的視線在“品牌理念”那欄停留了兩秒,又掃過空著的“推廣計劃”,指尖輕輕點了點屏幕上“老巷四季係列”的產品圖片,沒評價她寫的內容,隻說:“把你現有的資料——產品介紹、之前的訂單數據、你想講的老巷故事,都發我一份。”
“啊?”林薇愣了愣,沒反應過來。
“我幫你整理個框架。”他說得很自然,像在說“幫你遞個馬克筆”一樣平常,說完把活動通知放在桌上,又補充了句,“彆熬太晚,資料發我就行。”
林薇看著他離開的背影,心裡像被灌了杯溫溫的蜂蜜水,剛才的焦慮散了大半。她趕緊把整理好的產品資料、客戶反饋和自己寫的老巷故事梗概打包發給他,發完消息後,竟難得地覺得眼皮發沉,趴在桌上睡了個安穩的午覺。
第二天一早,林薇是被微信提示音吵醒的。她揉著眼睛點開消息,江嶼發來一個壓縮包,附帶一句話:“僅供參考。核心內容需要你自己填充,沒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品牌。”
她趕緊下載解壓,打開文件的瞬間,眼睛都亮了——那是一份結構清晰的企劃書模板,從品牌定位、產品優勢到推廣計劃,每一部分都列得明明白白,重點部分還用紅色批注做了提示。最讓她感動的是,批注裡沒有生硬的商業術語,全是貼合她品牌的建議:“品牌定位可突出‘城市煙火氣文創’,區彆於傳統國風,更具記憶點”“推廣計劃中可加入‘老巷故事分享會’,結合線上直播,強化你的核心優勢”“老巷四季係列的創作背景如糖水鋪的迎春花、鐘樓的秋槐)可單獨列段,增強感染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壓縮包裡還附了兩個優秀同類案例,案例裡的批注更是細致,甚至標了“此處可參考其數據呈現方式,但需替換為你的老巷故事案例”。林薇看著那些紅色批注,指尖輕輕碰了碰屏幕——她能想象到,他昨晚對著她發的雜亂資料,一點點梳理框架,一點點琢磨怎麼貼合她的品牌,連她沒說出口的“想保留煙火氣”都考慮到了。
她按捺住心裡的激動,按照模板和批注重新梳理思路。這一次,她不再跟著模板瞎湊,而是把老巷的故事揉進每一個部分:寫產品優勢時,她提到“每款帆布袋的圖案都來自老巷真實場景,如修鞋攤的工具、糖水鋪的碗碟,承載著城市人的集體記憶”;寫推廣計劃時,她結合批注,設計了“線上故事直播+線下老巷快閃”的組合,甚至還加了“客戶投稿老巷故事,入選可免費定製帆布袋”的互動環節。
思路一打開,寫起來竟格外順暢。不到一天,一份像模像樣的企劃書就完成了。她把最終版發給集合店負責人時,心裡雖有點緊張,卻比之前踏實多了。
三天後,林薇拿著簽好的合作合同,站在工作室的陳列架前,看著那些掛得整整齊齊的老巷係列帆布袋,嘴角忍不住往上彎。負責人說,正是企劃書裡“老巷故事”的部分打動了他們,覺得這是有溫度、有記憶點的文創,值得推向更多人。
林薇知道,這份認可裡,藏著江嶼的默默助力。她拿起手機,給江嶼發了條消息:“合作談成啦!謝謝你的‘神助攻’,晚上請你吃好吃的!”
消息發出去沒幾秒,就收到了他的回複:“恭喜。晚上不用特意請,我剛好要去文創園,順路。”
林薇看著屏幕上的“順路”,忍不住笑了——她太清楚,他的“順路”,和之前的“碰巧路過”“順手幫忙”一樣,都是藏在細節裡的溫柔,是推著她往前的“神助攻”,也是讓她在逐夢路上,永遠覺得踏實的底氣。
喜歡暴富的烏龍戀請大家收藏:()暴富的烏龍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