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過衛承芳後,奕帆心情頗為舒暢。
這位清流重臣的理解與支持,如同在這寒冬中為他點燃了一盞明燈。
次日,他與唐江龍再次信步閒遊,想要好好領略這六朝古都的風物。
雪後的南京城格外清新,秦淮河上薄冰初融,畫舫往來如織。
兩人沿著河岸漫步,但見兩岸樓台亭閣錯落有致,酒旗招展,笙歌隱隱。
雖是冬日,但這江南的溫柔富貴之氣,卻絲毫不減。
奕兄,你看這秦淮河,當真是十裡珠簾,名不虛傳啊!
唐江龍搖著折扇,雖是寒冬也不改其風流本色,道:難怪杜牧要寫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奕帆微微一笑,目光卻被河邊一個不起眼的書攤吸引。
那書攤不大,攤主是個須發花白的老者,正捧著一本書看得入神。
書攤上除了常見的四書五經,竟還有些《夢溪筆談》之類的雜書,更有幾卷手抄的圖紙,上麵畫著些奇特的機械結構。
老丈,這些書倒是彆致。
奕帆上前,隨手拿起一卷圖紙翻閱。
老者抬起頭,見是兩個氣度不凡的年輕人,忙起身道:讓公子見笑了。
這些都是老夫平日收集的一些雜書,登不得大雅之堂。
奕帆仔細看著圖紙上的水車設計,發現其中竟運用了齒輪傳動原理,雖然簡陋,但思路新穎,不由讚道:這水車設計巧妙,可是老丈的手筆?
老者連連擺手道:老夫哪有這個本事。
這是城南宋員外閒來無事畫的,放在老夫這裡,想看看有沒有同好之人。
宋員外?
奕帆心中一動,道:可是那位對格物之學頗有研究的宋承慶宋員外?
正是正是!
老者笑道,公子也認得宋員外?
奕帆與唐江龍對視一眼,都看出對方眼中的驚喜。
這宋承慶,正是後來寫出《天工開物》的宋應星之父!
沒想到竟在南京偶聞其名。
久聞宋員外大名,不知可否引見?
奕帆恭敬地問道。
老者打量了二人一番,見他們氣度不凡,便道:宋員外最愛結交有誌之士。
二位若是有意,老夫可代為引路。
在書攤老者的指引下,奕帆二人穿過幾條青石板鋪就的小巷,來到城南一處清幽的宅院前。
但見粉牆黛瓦,門楣上懸著格致齋三字匾額,筆力蒼勁。
院牆內探出幾枝寒梅,暗香浮動。
老者叩響門環,不多時,一個書童開門。
聽聞來意後,書童引著二人入內。
院子不大,卻布置得極為雅致。
假山盆景錯落有致,一角還設有一座小小的水車模型,正在緩緩轉動。
正堂門楣上掛著一副對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筆力渾厚,透著主人不凡的誌向。
好一個格物致知
奕帆不禁讚道。
讓二位見笑了。
一個溫潤的聲音從堂內傳來。
但見一位年約二十出頭的青年文士緩步走出,身穿一襲半舊的青色直裰,麵容清雅,目光明亮,手中還拿著一卷圖紙。
這便是宋承慶了。
他雖然年輕,但舉止從容,眉宇間自有一股書卷氣。
在下奕帆,這是好友唐江龍,冒昧來訪,還望宋員外見諒。
奕帆拱手行禮道。
宋承慶連忙還禮道:二位客氣了。
方才書攤張老已經派人來知會過了。
快請裡麵坐。
堂內陳設簡樸,卻處處透著主人的品味。
牆上掛著幾幅機械圖紙,書架上除了經史子集,更多的是《夢溪筆談》、《武經總要》之類的雜書。
最引人注目的是牆角的一個書架,上麵整齊地擺放著各種模型:水車、風車、織機,甚至還有一個簡易的蒸汽機模型。
這些都是員外的手筆?
唐江龍驚訝地指著那些模型。
宋承慶謙遜一笑道:閒來無事,隨手做些小玩意兒,讓二位見笑了。
奕帆走到蒸汽機模型前,仔細端詳。
這個模型雖然簡陋,但鍋爐、氣缸、活塞一應俱全,顯然設計者對蒸汽動力已有相當認識。
員外這個設計,可是利用了水汽之力?
奕帆問道。
宋承慶眼睛一亮道:奕公子也懂這個?
奕帆微微一笑,指著模型道:若是在這裡加一個飛輪,在那邊設一個調速器,效率當可提高三成。
宋承慶聞言,急忙取來紙筆道:還請奕公子細說!
兩人就在模型前討論起來。
奕帆憑借後世的物理知識,指出了幾個可以改進的地方;
宋承慶則以其紮實的工藝基礎,提出了可行的實施方案。
越談越是投機,不知不覺已是日上三竿。
妙!妙啊!
宋承慶拍案叫絕,道:奕公子這些見解,當真令人茅塞頓開!
這時,一個三歲左右的幼童搖搖晃晃地從內室跑出,撲到宋承慶腿邊,奶聲奶氣地叫道:爹爹!
宋承慶愛憐地抱起孩子道:這是犬子應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星兒,快給兩位叔叔行禮。
小應星睜著烏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著奕帆二人,有模有樣地作了個揖,逗得眾人都笑了。
奕帆看著這個未來將寫出《天工開物》的孩子,心中感慨萬千。
他取出隨身攜帶的一個小巧的放大鏡,遞給小應星道:這個送給你,用它看東西,會變得很大哦。
小應星接過放大鏡,好奇地對著書本照去,頓時驚喜地叫起來:字變大了!
宋承慶見狀,更是驚訝道:這...這是何寶物?
不過是個小玩意兒罷了。
奕帆笑道,原理其實簡單,不過是利用凸透鏡聚光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