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午後兩點二十八分。
省城地麵輕晃,吊燈搖晃,文件櫃的玻璃門嗡嗡作響。
林萬驍站在省委一號樓三層走廊,掌心貼著牆,感到整棟樓像被巨手捏了一把。
十秒後,震動停歇,走廊安靜得可怕。
他抬腕看表,秒針停在二十八分,心臟隨之沉到穀底。
川北,青川縣,被撕開了口子。
兩點三十五分,會議室燈火通明。
顧沉舟站在地圖前,聲音低沉:“北江對口援建青川縣,資金、物資、隊伍,一條線拉到底。
林萬驍,你負責資金統籌,兩小時拿出方案,天亮前第一批款子必須出賬。”
一句話,把千鈞重量壓在他二十四歲的肩上。
林萬驍腳跟並攏:“明白。”
轉身時,他的影子被燈光拉得很長,像一把出鞘即要見血的刀。
三點整,財政廳應急指揮大廳。
大屏上,青川縣震後財政賬戶餘額:
縣級國庫僅存七十六萬,各項專戶被震斷網絡,無法轉賬。
省財政預備金兩億三千萬,但需走層層審批,最快也要三天。
林萬驍站在操作台旁,指尖在鍵盤上敲出急促的節奏:
“啟動省級應急資金綠色通道,財政廳、國開行、北江銀行三家同步調撥。
第一梯隊,三千萬,走國開行應急貸款,兩小時到賬。
第二梯隊,五千萬,省財政預備金特批,同步劃撥。
第三梯隊,一億,北江銀行專項債過橋,明早六點前到位。”
每報一個數字,鍵盤聲就重一分,像鼓點砸在人心。
四點十五分,國開行北江分行燈火通明。
副行長劉仲達親自坐鎮,電話那頭是總行授信部:“特事特辦,三千萬,一小時放款,手續後補。”
四點四十五分,省財政廳國庫處長簽字筆走龍蛇,公章重重落下,五千萬劃出。
五點整,北江銀行董事長趙晉嶽打來電話,聲音溫和:“小林,一億過橋資金,利息按最低檔,但抵押物要補。”
林萬驍握著電話,目光冷得像冰:“山河路橋二十億專項債批文在我手裡,明天上午十點前補齊,空口抵押,趙董敢接嗎?”
電話那頭沉默三秒,趙晉嶽笑了:“年輕人,有魄力,我接了。”
五點三十分,一億到賬。
至此,一億八千萬,在三個小時內完成調度,零審批滯留,零程序空轉。
林萬驍站在操作台前,掌心全是汗,卻連眉毛都沒動一下。
夜裡十點,省城高速入口。
三十輛重卡排成兩列,車廂蒙著綠色帆布,滿載帳篷、藥品、血漿、液壓頂杆。
車頭貼著鮮紅條幅:北江對口援建青川。
林萬驍站在指揮車前,手裡拿著對講機,聲音沉穩:“第一梯隊,國開行三千萬,押運帳篷三千頂,明早六點抵青川。
第二梯隊,省財政五千萬,藥品血漿兩千箱,明晚八點前到位。
第三梯隊,北江銀行一億,救援裝備三百套,後天淩晨跟進。”
對講機裡,司機們一聲聲“明白”像回聲,在雪夜裡滾出老遠。
他抬頭看天,雪片落在臉上,瞬間化水,像一場無聲的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