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鼎元年,三月初三,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京城,這座飽經滄桑的帝都,迎來了它新的主人,也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從承天門,已恢複舊稱,取“承天啟運”之意)到紫禁城太和殿,禦道兩旁,甲士如林,旌旗蔽日。文武百官,身著嶄新的朝服,按品階肅立。無數百姓翹首以盼,擠滿了街道兩側,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近乎凝固的莊嚴與難以抑製的興奮。
吉時已至,鐘鼓齊鳴,韶樂大作。
楚驍身著繡有日月星辰、山龍華蟲的十二章紋袞服,頭戴十二旒冕冠,步履沉穩,踏著禦道中央的蟠龍丹陛,緩緩走向那象征著至高權力的太和殿。陽光灑在他身上,玄衣纁裳流轉著深邃的光澤,此刻的他,不再是那個崛起於嶺南的靖南王,而是這片廣袤山河公認的至尊——靖朝開國皇帝!
殿內,香燭繚繞,莊嚴肅穆。在讚禮官的引導下,楚驍完成了祭天、祭地、祭祖的繁複禮儀,隨後,於龍椅之上端然正坐。
內閣首輔程青,手持以金絲楠木為匣、傳國玉璽鈐蓋的即位詔書,立於丹陛之前,聲音洪亮,傳遍殿宇內外: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前趙失德,寰宇崩離,胡塵囂囂,生靈塗炭。朕以微末,荷天景命,賴文武輔弼,將士效死,廓清環宇,重光華夏……今祗告天地宗廟,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號曰‘靖’,建元‘定鼎’……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海嘯般的朝賀聲,自太和殿始,如同浪潮般向外擴散,席卷整個京城,也象征著一個舊時代的徹底終結,與一個嶄新帝國的正式誕生。
登基大典之後,便是首次大朝會。楚驍並未沉浸在慶典的榮光中,立刻將議題轉向了迫在眉睫的軍國大事。
就在京城舉行盛大慶典的同時,遙遠的北疆,氣氛卻截然不同。
鎮北王麴智盛站在陰山南麓的鎮北關城頭,凜冽的朔風卷著草屑吹打在他冷峻的臉上。關牆之外,是廣袤無垠、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洶湧的草原。來自漠北的探馬情報如同雪片般飛來,無不證實了一個消息:狄人殘部在新推舉的大汗勃爾金阿史那咄吉之侄,以勇悍著稱)的旗幟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整合著草原諸部,其麾下聚集的騎兵,已超過十萬之眾!
“王爺,勃爾金派人射來書信,言辭傲慢,要求我朝歸還河套,並……並稱陛下為‘南國僭主’。”副將憤然呈上一支綁著羊皮信的箭矢。
麴智盛看都沒看,隨手將箭矢折斷,丟下關牆,冷笑道:“敗軍之將,喪家之犬,也敢狂吠?傳令各軍,依第一號預案,進入臨戰狀態!烽燧哨卡,加倍警戒!遊騎斥候,前出二百裡,我要知道勃爾金主力的一舉一動!”
他深知,楚驍登基,新朝初立,勃爾金選擇此時挑釁,既是試探,也是想給新朝一個下馬威,更想借此樹立他在草原上的權威。這一戰,避無可避。
鎮北王府轄下的戰爭機器高速運轉起來。得益於楚驍不遺餘力的支持,大量的新式軍械,尤其是適於騎兵機動的“靖北式”短銃和便於駝載的“虎蹲”小炮,被優先裝備給了麴智盛的部隊。西州鐵騎本就悍勇,如今更是如虎添翼。他們以鎮北關為核心,依托陰山山脈,構築起了一道縱深的、火力強大的防禦體係,靜待著北方風暴的來臨。
紫宸殿內,氣氛凝重。登基的喜悅已被北疆緊急軍情衝淡。
“陛下,”兵部尚書張掖出列奏道,“勃爾金整合諸部,其勢不小,且選擇此時南下,意在趁我新朝初立,立足未穩。鎮北王雖勇,然兵力有限,恐獨木難支。臣請增兵北疆,以防不測。”
“增兵自然要增,”楚驍手指敲擊著龍椅扶手,目光深邃,“但如何增,增往何處,卻需斟酌。勃爾金非阿史那咄吉,其新立,銳氣正盛,若我軍主力齊聚河套,與其正麵決戰,即便勝,亦傷亡必巨,且可能陷入草原騎射糾纏,空耗國力。”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北疆沙盤前:“朕意,此戰,不以擊潰勃爾金主力為唯一目標。更要借此一戰,打出我靖朝三十年太平!”
“陛下聖明,不知具體方略……”程青詢問道。
楚驍拿起代表靖軍的小旗,分彆插在幾個關鍵位置:
“一、命鎮北王麴智盛,依托陰山防線,采取‘彈性防禦’策略。不必死守一城一地,可誘敵深入,利用堡壘群和火力優勢,層層消耗,遲滯其兵鋒。待其師老兵疲,再尋機反擊!”
“二、命安東都護府、鎮西都護府,各自組織精兵,主動向漠東、漠西方向出擊,襲擾勃爾金側翼,牽製其兵力,使其不能全力南下!”
“三、組建北征中軍,由英國公張掖任主帥,岩鷹、滄為副,統步騎五萬,火器營大部,即日北上,暫駐幽州,以為戰略預備隊,視戰局發展,或支援河套,或直插漠北王庭!”
“四、軍器監、後勤各部,全力保障,尤其是開花彈、火藥與新式銃械,務必優先供給北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套以防禦反擊、多方牽製、伺機致命一擊的宏大戰略,在楚驍的闡述下清晰呈現。他不僅要防守,更要主動出擊,將戰火引向敵人的腹地,徹底打垮狄人再次南侵的野心。
“諸位愛卿,”楚驍環視群臣,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此戰,關乎新朝國運,關乎北疆永靖!望爾等同心協力,助朕,畢其功於一役!”
“臣等遵旨!萬歲,萬歲,萬萬歲!”殿內群臣轟然應諾,戰意昂揚。
就在靖朝中樞定下方略的同時,北疆的戰火,已然點燃。
勃爾金急於立威,親率八萬前鋒,號稱二十萬,如同烏雲壓頂,越過漠南草原,直撲陰山防線。其先鋒萬人,更是馬不停蹄,企圖一舉突破陰山隘口之一的黑水河。
守衛黑水河隘口的,是鎮北王麾下一員青年將領,麾下僅有三千步卒,一個都的火銃手,以及配屬的十門虎蹲炮。
麵對洶湧而來的狄人騎兵,青年將領並未慌亂,他早已依托黑水河兩岸的丘陵地勢,構築了數道簡易卻有效的防禦工事。
狄人先鋒仗著人多,根本不把這點守軍放在眼裡,直接發起了集團衝鋒。萬馬奔騰,聲勢駭人。
“穩住!放近至八十步!”青年將領緊握戰刀,伏在胸牆之後。
一百五十步……一百二十步……一百步!
“虎蹲炮,霰彈,放!”
“轟!轟!轟!”
十門虎蹲炮同時怒吼,密集的鉛丸鐵砂如同暴雨般潑向衝鋒的狄騎前排!人喊馬嘶,瞬間倒下一片!
“火銃隊,第一列,放!”
“砰!”五百支靖北式短銃齊射,雖然射程近,但在如此距離上威力驚人,再次給予狄騎沉重打擊。
“弓弩手,自由拋射!”
三輪遠程打擊,讓狄人衝鋒的勢頭為之一滯,隊形也開始散亂。
“全軍!突擊!殺光這些南人!”狄人先鋒將領揮舞著彎刀,怒吼著驅趕士兵繼續衝鋒。
然而,當他們好不容易衝過死亡地帶,接近守軍陣地時,卻發現麵前是縱橫交錯的壕溝和密密麻麻的拒馬鹿砦!速度驟減的騎兵,成了守軍弓弩和長槍的活靶子。
戰鬥從午後持續到黃昏,狄人先鋒在守軍立體火力和堅固工事麵前,付出了超過兩千人傷亡的代價,卻未能撼動黑水河隘口分毫,隻得狼狽後撤。
黑水河阻擊戰的消息傳回,勃爾金大怒,卻也收起了幾分輕視。他意識到,眼前的南人軍隊,與以往任何對手都不同。而鎮北王麴智盛則對那位青年將領大加讚賞,通令全軍,並更加堅定了依托工事、發揮火器優勢的防禦決心。
北疆的戰幕,以一場乾淨利落的防禦勝利拉開。但所有人都知道,這僅僅是開始,勃爾金的主力,即將如同海嘯般拍擊而來。靖朝這艘剛剛啟航的巨輪,迎來了它的第一次驚濤駭浪。
喜歡喋血江山:從邊陲狼煙到九五之尊請大家收藏:()喋血江山:從邊陲狼煙到九五之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