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搶他娘的建奴”這句粗俗卻又極具感染力的口號,取代了所有的迷茫與恐懼,成為這支隊伍唯一的行動綱領時,一股前所未有的凝聚力,便如同燒紅的鋼鐵般,將這十幾個身份各異的男人緊緊地焊接在了一起。他們不再是被命運隨意擺布的潰兵,而是一群眼中閃爍著狼性光芒、主動選擇了一條最危險也最富挑戰道路的戰士。
在顧昭的帶領下,這支小小的隊伍調轉馬頭,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向北深入敵後的征程。
然而,所有人都很快發現,這趟行軍與他們過去所經曆的任何一次都截然不同。這並非一場漫無目的的遷徙,更不是一次倉皇的逃亡,而是一場在遼闊荒原上展開的、紀律嚴明、內容豐富的移動軍事演習。顧昭,這位年輕的領導者,正以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和超越時代的智慧,將通往敵後的每一寸土地,都變成了淬煉他們戰鬥技能與軍人意誌的嚴酷課堂。
行軍的隊列,是顧昭教授的第一課。他徹底摒棄了明軍慣有的那種鬆散無序、一字長蛇般的行進方式,而是強製要求隊伍在任何時候,都必須保持一個嚴格的菱形戰鬥隊形。經驗最豐富、觀察力最敏銳的老兵被他挑選出來,作為斥候前出至少一裡地,隨時偵察前方可能出現的任何風吹草動;王五和他親自帶領著最精銳的力量分居兩翼,如同張開的翅膀,時刻護衛著隊伍的核心;而戰鬥力最弱的孫郎中和石鐵生,則與馱著有限物資的馬匹一起,被安置在最安全的中軍位置,受到層層保護。
“任何人,在沒有得到我的命令之前,不得擅自脫離自己的位置!你的位置,就是你的戰位!擅離戰位者,軍法從事!”
顧昭冰冷而嚴厲的命令,讓習慣了自由散漫的士兵們一開始極不適應,但幾次嚴厲的申斥和懲罰之後,一種名為“紀律”的東西,便開始融入他們的血液,讓他們明白了協同與整體的重要性。他們逐漸意識到,這個看似簡單的隊形,讓他們這支小隊的偵察範圍、反應速度和防禦能力,都得到了幾何倍數的提升。
行軍的間隙,則成了顧昭進行專業技能教學的寶貴時間。他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人,設計了不同的訓練課程。
對於王五這樣勇猛有餘、但技巧不足的老兵,顧昭的教學重點放在了如何更高效地殺敵上。他親自演示,在顛簸的馬背上,如何借助馬匹衝刺的力量,將腰腹、手臂和戰刀的力量擰成一股繩,揮出那足以開碑裂石的致命一劈,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僅僅依靠自己膀子的蠻力;他還從建奴那裡繳獲了兩張硬弓,手把手地教他們基本的騎射技巧,糾正他們拉弓時錯誤的姿勢,告訴他們如何在顛簸中尋找那轉瞬即逝的射擊窗口。
對於小石頭這樣年輕、身體尚未完全長開、但反應靈敏的新兵,顧昭則為他量身打造了一套斥候養成的訓練計劃。在休息時,他會指著遠方的一棵孤樹或者一塊奇石,讓小石頭利用周圍一切可以利用的地形——溝壑、灌木、雪堆——悄無聲息地摸過去,再悄無聲息地退回來,以此來訓練他的潛行與隱蔽能力;他教他如何在沒有太陽的陰天裡,通過觀察樹木年輪的疏密來辨彆方向;他甚至還親手示範,如何用削尖的木棍和柔韌的樹條,在敵人必經的道路上,製作出足以刺穿牛皮靴的簡易陷阱。
最讓小石頭感到新奇和著迷的,是顧昭教給他的一個名為“步幅測距法”的特種兵技巧。顧昭讓他先在平地上反複行走,測量出自己每一步的精確距離,並將其牢牢記在心裡,然後通過計算步數,來估算出兩點之間的大致距離。“一個優秀的斥候,你的眼睛就是尺子,你的雙腿就是標杆!”顧昭的話,為小石頭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他不知疲倦地在雪地裡來回踱步,嘴裡念念有詞地計算著,眼神中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與專注。
而當隊伍停下來進行長時間休整時,顧昭便會召集所有人,進行基礎理論的普及。最重要的,就是幾乎適用於所有遠程武器的“三點一線”瞄準原理。雖然他們現在隻有兩張弓,根本無法滿足所有人的練習需求,但顧昭自有辦法。他讓士兵們每人削一根筆直的木棍,然後就在原地,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舉起木棍、用眼睛、準星木棍頂端)和目標形成一條直線的瞄準動作。
“不要覺得這個動作枯燥!戰爭,就是由無數個枯燥的動作組成的!你們現在每一次的練習,都會在你們的身體裡形成記憶,等到真正需要你們開弓射箭的那一刻,你們的肌肉,會比你們的大腦更快地做出正確的反應!”他用這樣的話語,激勵著眾人,讓這種看似毫無意義的空練,變成了一種神聖的儀式。
除了軍事技能的訓練,顧昭更沒有放鬆對他們思想的重塑。他很清楚,一支沒有靈魂的軍隊,哪怕武技再高超,也隻是一群烏合之眾。
在每一次篝火燃起的時候,在每一次分發食物的時候,他都會不斷地向所有人灌輸一個核心的思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都給我記住!我們不是喪家之犬,不是四處流竄的潰兵!我們是火種!是在這片被建奴占領的土地上,唯一還在燃燒的漢家火種!我們北上打建奴,不僅僅是為了自己能吃飽飯,能活下去,更是為了給那些慘死在廣寧城下、慘死在建奴屠刀下的袍澤兄弟們報仇雪恨!”
在一個寒冷的夜晚,當所有人圍著篝火,聽著他慷慨激昂的話語,胸中熱血沸騰之時,顧昭猛地站起身,用他繳獲的那把建奴軍官佩刀,用力地插在身前的凍土之中,以一種無比莊嚴的語氣,宣布道:
“我大明邊軍,衛所林立,番號眾多。從今天起,我們這支隊伍,也有我們自己的番號!我們就叫……鎮北營!鎮守北疆,平定建奴!我們是鎮北營的兵!”
“鎮北營!”
這個響亮的、充滿了力量與使命感的番號,如同烙鐵一般,深深地烙印在了每個人的靈魂深處。它賦予了這支本是無根浮萍的小隊伍一個共同的身份,一種崇高的榮譽感,以及強烈的歸屬感。他們不再是張三李四,不再是某個衛所不知名的逃卒,他們是“鎮北營”的一員!
就在這日複一日的行軍與訓練之中,這支隊伍的氣質,正在發生著肉眼可見的、翻天覆地的改變。
那個曾經隻會跟在隊伍後麵、遇到危險就哭鼻子的少年小石頭,如今臉上早已不見了淚痕,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與年齡不符的機警與堅毅。他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練習顧昭教給他的斥候技巧,走路時總是不自覺地觀察著四周的地形,一雙眼睛變得如同獵鷹般銳利。
王五也收起了他那一身的粗豪與蠻勇,他變得沉默了許多,常常一個人坐在角落裡,反複揣摩顧昭教給他的劈砍技巧和戰術理念,他開始真正用大腦去思考如何戰鬥,而不僅僅是依賴本能。
整個隊伍,都褪去了那種屬於潰兵的頹廢、麻木與絕望。他們的眼神變得明亮,腰杆挺得筆直,行動之間,已經隱隱有了一種令行禁止的軍人風範。
他們,依舊是那十幾個人,但又已經完全不再是過去的那些人。
從一群在絕望中掙紮的烏合之眾,到一支擁有了初步戰術思想、嚴明紀律和強大軍魂的精銳之師的雛形,正在這片荒涼而又充滿危險的遼東大地上,悄然誕生。
喜歡挽天傾:我為大明續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挽天傾:我為大明續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