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以“定海神沙”為代表的大基建,是顧昭為天津衛塑造的強健骨骼,那麼他接下來所做的一切,則是在為這具骨骼,注入一顆由煤鐵驅動、蒸汽轟鳴的、史無前例的強大心臟。
這項偉業的起始點,源於一場能源的革命。
軍械總局天津分部的臨時工坊內,孫元化與石鐵生,正帶領著一群最頂尖的工匠,圍著幾座新砌的、密封性極好的磚窯,神情緊張而又期待。這,便是顧昭根據後世記憶,畫出的“乾餾煉焦爐”的簡易圖紙。
長久以來,大明乃至全世界的冶鐵,都依賴於木炭。然而木炭的生產,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對森林的破壞是毀滅性的。更重要的是,木炭燃燒的熱值和純度,已經達到了這個時代冶金技術的上限。
“侯爺,此法……當真可行?”石鐵生看著工人們將黑漆漆的煤塊送入窯中,然後將窯門密封,隻留下小小的排氣孔,心中充滿了疑慮,“煤炭雜質甚多,且煙熏火燎,素來被視為‘劣等’燃料,用其煉鋼,隻怕會汙了上好的精鐵。”
“石總匠,眼見為實。”顧昭微微一笑,“我們並非直接用煤,而是要‘煉’煤。隔絕空氣,以烈火將其中的雜質與水分‘逼’出來,剩下的,便是百煉成鋼的‘鋼筋鐵骨’。”
經過數個時辰的悶燒,當窯門再度開啟時,一股灼熱的氣浪撲麵而來。窯內的煤塊,已經變成了一種銀灰色、滿是細密孔洞、質地堅硬的多孔固體。它,就是焦炭。
當第一批焦炭被送入改良後的高爐時,奇跡發生了。焦炭燃燒所產生的熾熱高溫,遠非木炭可比,它輕易地將鐵礦石熔化成了奔騰的鐵水。更重要的是,由於雜質極少,煉出的生鐵,純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這場能源革命的成功,為接下來的工業爆炸,提供了最澎湃的動力。
在距離天津衛城數十裡外,一片靠近開平煤礦與灤州鐵礦的荒蕪平原上,一座真正的工業巨獸,開始拔地而起。顧昭將其命名為——“天津煤鐵複合體”。
這個名字,對於大明朝的任何人來說,都顯得陌生而怪異。但若有人能從高空俯瞰,便會為其展現出的、超越時代的恢弘與嚴謹,而感到深深的戰栗。
來自保定的年輕工匠李四,第一次跟隨時任軍械總局副總匠的石鐵生,踏入這片區域時,他感覺自己仿佛進入了傳說中閻羅王的煉獄。
數十根高聳入雲的巨大煙囪,正不知疲倦地向著天空噴吐著濃密的黑煙,將整片天空都染上了一層工業的灰色。巨大的廠房,如同匍匐的鋼鐵巨獸,鱗次櫛比,連綿不絕。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刺鼻的煤煙與炙熱的鐵鏽混合在一起的味道。而最讓他震撼的,是那永不停歇的、仿佛大地心臟在搏動般的巨大轟鳴聲。
“石…石總匠,這…這裡就是您說的新工坊?”李四結結巴巴地問道,眼中滿是敬畏與恐懼。
石鐵生的臉上,早已沒有了當初的疑慮,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混雜著狂熱、驕傲與深深震撼的複雜神情。他指著遠方,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看!那便是侯爺所說的‘流程一體化’!”
李四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隻見一條由厚重枕木鋪設的簡易鐵軌,從遠方的礦山一直延伸到廠區。無數輛由騾馬拖拽的礦車,滿載著烏黑的煤炭,在鐵軌上彙成一條川流不息的黑色長河,直接送入一座座巨大的焦化爐。煉成的焦炭,又通過另一條軌道,與從另一方向運來的鐵礦石,一同被送入十幾座高聳的煉鐵高爐之中。
“看到那些高爐了嗎?”石鐵生指著那些不斷噴出火舌的龐然大物,“用上了焦炭,我們一座高爐一日產出的生鐵,就比得上過去京師最大的官營造鐵廠十座高爐的總和!”
而在高爐的不遠處,是整個複合體的心臟——煉鋼車間。在這裡,李四看到了他畢生難忘的一幕。工人們將奔騰的、呈金紅色的鐵水,從高爐中引入一個巨大的、梨形的、可以轉動的鐵罐子早期轉爐)裡。隨著一聲令下,巨大的風箱由水力驅動)開始向轉爐底部鼓入強勁的氣流。
“轟——!”
一道數丈高的、夾雜著無數金色火星的白色烈焰,猛然從轉爐的開口處噴湧而出,發出震耳欲聾的咆哮!那景象,宛如一條被囚禁的巨龍,在做著最後的掙紮。
“這是…這是在做什麼?”李四嚇得幾乎癱倒在地。
“這是侯爺發明的‘吹氣煉鋼法’!”石鐵生大吼道,聲音幾乎被巨響所淹沒,“通過吹入空氣,讓鐵水中的雜質自行燃燒!無需再像過去那樣,靠老師傅千錘百煉才能去除!一爐鋼,從入料到出爐,隻需不到一個時辰!”
當煉鋼結束,優質的鋼水被鑄成一塊塊標準的鋼錠。這些鋼錠,一部分被送去鍛造車間,軋製成鐵軌、鋼筋和各種板材,而另一部分精華,則被送往最核心的機械廠。
在這裡,李四見到了被所有工匠奉為神物的“工作母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台由巨大水車驅動的、長達數丈的機器,正穩穩地轉動著。一根粗大的炮管毛坯被牢牢固定在上麵,而一根由最堅硬的合金鋼製成的鑽頭,正緩慢而堅定地深入其中,切削出一條條均勻而精密的螺旋狀膛線。這,就是水力鏜床。它的出現,讓過去需要頂級工匠耗時數月才能完成的膛線拉製工作,變成了一個可以批量複製的標準化流程。
不遠處,一個由實驗性蒸汽機驅動的巨大鍛錘,正有節奏地起落。每一次落下,都伴隨著地麵的震顫,能將燒紅的鋼錠,輕易地鍛造成任何想要的形狀。還有那些同樣由水力或蒸汽驅動的原始車床、銑床,它們能以遠超人手的精度和效率,加工出各種複雜的金屬零件。
這些“工作母機”的誕生,標誌著天津的工業體係,已經完成了從“手工作坊”到“現代工廠”的終極蛻變。
而這種蛻變的最終成果,便是在兵工廠裡,那條令人歎為觀止的武器流水線。
數百名工人,站在長長的生產線兩旁,每個人都隻負責一道簡單的工序。有人負責用車床切削槍管,有人負責衝壓扳機,有人負責組裝燧發機。所有的零件,都由“工作母機”以統一的標準生產出來,可以完美地互換。一杆杆嶄新的、閃爍著金屬寒光的步槍,以一種肉眼可見的速度,在生產線的末端成型。
這,便是“天津1型”燧發步槍。它擁有遠超舊式火繩槍的射程和精度,更重要的是,它實現了“標準化”。任何一個零件損壞,都可以在戰場上快速更換,其所代表的戰爭潛力,是舊時代軍隊無法想象的。
而在另一條生產線上,一門門炮身光滑、造型優美的12磅青的朋友戰加農炮也相繼下線。它們配有手搖式的簡易高低機和方向機,以及刻著度數的瞄準標尺。甚至連炮彈,都實現了口徑、重量和火藥包的完全統一。
石鐵生撫摸著一杆剛剛走下生產線的步槍,感受著那冰冷而致命的質感,他的眼中,閃爍著淚光。他終於明白了顧昭曾經對他說過的一句話:
“真正的強大,不是依賴於某一個天下無雙的神匠,而是要建立一個,能讓成千上萬個普通人,都能穩定地、源源不斷地創造出‘神兵利器’的體係。”
而現在,這個體係,已經在這片土地上,伴隨著黑煙與轟鳴,誕生了。
喜歡挽天傾:我為大明續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挽天傾:我為大明續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