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西山論道(上)—新舊之辯_挽天傾:我為大明續三百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挽天傾:我為大明續三百年 > 第270章 西山論道(上)—新舊之辯

第270章 西山論道(上)—新舊之辯(1 / 1)

三日之期,轉瞬即至。

整個京師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西山——這座曾經的皇家彆苑,如今,卻因顧昭一手創辦的西山書院,而儼然成為了帝國新舊思想交鋒的最前沿。

這一天,天色微明,通往西山書院的山道上,便已是車馬絡繹不絕,人流摩肩接踵。無論是接到正式邀請的朝中大員、名儒宿老,還是聞風而來的京城士紳、各國使節,以及更多自發前來、想要親眼見證這場世紀論戰的讀書學子,都將這座往日裡清幽的山巒,擠得水泄不通。

辯論的地點,設在西山書院那座足以容納三千人、采用了現代聲學結構設計的磚石大講堂內。

講堂正中的高台上,並排擺著兩列長案。左側一列,為今日的守方,端坐著以顧昭為首的一眾新派人物。他依舊是一身鎮國公的常服,神色平靜,淵渟嶽峙。在他的身邊,是西山書院的祭酒校長)、著名的火器與算學大家孫元化,以及幾位從書院格物、化學、算學等科係中挑選出來的、雖然年輕但理論功底紮實的教師代表。

而右側一列,則是今日的攻方。為首之人,正是那領銜上《萬言書》的江南文壇領袖錢謙益。他今日特意穿了一身素白儒袍,頭戴逍遙巾,鶴發童顏,一副為“道統”死諫的悲壯模樣。他的身後,則是以黃道周、劉宗周等幾位當世以“骨氣”和“學問”著稱的理學大儒,他們個個麵容嚴肅,目光炯炯,仿佛是聖人門下最忠誠的衛道士。

高台之下,更是座無虛席。前排,是數百名聞訊趕來的國子監太學生代表,他們神情複雜,既有來“砸場子”的敵意,也有按捺不住的好奇。在他們的身後,則是數千名西山書院自己的學生,他們統一穿著書院發放的青色學員服,坐得筆直,眼神中充滿了對自己師長和“山長”顧昭的無限崇拜與信任。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朝廷官員、京城名流,甚至《大明皇家日報》的數十名記者,正手持紙筆,準備記錄下這曆史性的每一刻。

而在講堂二樓一間視野最好的、被薄薄一層青色紗簾遮擋的包廂裡,當今天子崇禎,正屏息凝神,一瞬不瞬地,注視著樓下即將拉開序幕的這場思想大戲。

午時三刻,隨著三聲悠揚的鐘鳴,這場牽動了整個帝國神經的“西山論道”,正式開始。

擔任此次辯論主持的,是剛剛被崇禎任命為內閣首輔的溫體仁。這位在官場上摸爬滾打了一輩子的老狐狸,深諳“中庸”之道。他先是分彆對雙方的代表人物致以敬意,接著便高聲宣布了今日辯論的主題和規則。

“今日之辯,關乎國本,關乎興衰!主題有二:一為‘祖製與變法’,二為‘義利與教化’。雙方當以理服人,以據為證,不得行人身攻擊,不得作意氣之爭!孰是孰非,自有聖上與天下公論!”

話音落下,溫體仁的目光,轉向了右側的錢謙益,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錢謙益緩緩起身,向著皇城方向,深深一揖,而後轉身,目光如炬,直刺顧昭。

“鎮國公!”他一開口,便是滿堂皆驚的痛心疾首,“老夫今日,不為私怨,隻為我華夏千年之道統,向國公爺,求一個公道!”

他沒有給顧昭任何回應的機會,便開始了自己那準備已久的、雄辯滔滔的開場陳詞。他引經據典,上至三皇五帝的禪讓之德,中至周公孔孟的禮樂文章,下至漢唐宋明的典章製度,旁征博引,滔滔不絕,其核心論點,隻有一個——“天不變,道亦不變”。

“……我大明立國,承襲漢唐,以仁孝治天下,以儒學為國本,此乃太祖高皇帝定下之萬世不易之法!國公爺可知,我華夏之所以為華夏,而非蠻夷,所恃者何?非船堅炮利,非奇技淫巧,乃我華夏獨有之衣冠、禮樂、典章製度也!此乃我等區彆於禽獸、傲立於天地之根本!”

他的聲音,充滿了強大的感染力,讓台下不少國子監的太學生,都不由自主地連連點頭。

緊接著,他話鋒一轉,變得聲色俱厲,直指顧昭。

“然則,國公爺自西山書院開辦以來,所作所為,又是如何?不尊孔孟,反拜格物;不讀經史,反習算學!此與‘以夷變夏’何異?老夫敢問一句,若天下讀書人,人人都去學那格物、算學,將《四書五經》棄之敝履,則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三綱五常何在?綱常倫理何在?屆時,人與禽獸何異?國將不國啊!”

這番話,如同重錘,狠狠地敲在了每一個傳統士大夫的心坎上。他們將顧昭的改革,直接定義為了對整個華夏文明體係的顛覆,其用心之險惡,其邏輯之自洽,足以讓任何一個對傳統文化抱有溫情的人,都感到不寒而栗。

一時間,整個大講堂內,氣氛凝重到了極點。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顧昭的身上,想看看這位權傾朝野的鎮國公,要如何應對這近乎無解的“道統”詰難。

在萬眾矚目之下,顧昭緩緩地站了起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沒有絲毫的慌亂,甚至連一絲怒意都沒有。他的臉上,依舊是那副平靜如水的表情。他先是朝著錢謙益,微微頷首,以示禮貌,而後,才用一種清晰而有力的聲音,響徹全場。

“錢公此言,看似金玉良言,實則,差矣。”

僅僅五個字,便讓錢謙益精心營造的悲壯氣氛,為之一滯。

顧昭沒有急於反駁錢謙益拋出的“綱常倫理”的大帽子,而是提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感到耳目一新的角度。

“錢公方才,三句不離‘祖製’。那顧某今日,也想與諸君,探討一下,這‘祖製’,究竟為何物?”

他環視全場,朗聲問道:“秦行郡縣,廢分封,此於周禮而言,是不是變法?漢行察舉,重孝廉,此於秦之吏治,是不是變法?隋唐開科舉,無論門第,唯才是舉,此於魏晉之九品中正,是不是變法?宋重文官,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此於唐之藩鎮,是不是變法?及至我大明太祖高皇帝,廢丞相,設三司,重農抑商,親定《大明律》,此中種種,又有多少,是與前朝迥異之製度?”

一連串的反問,如同連珠炮一般,問得錢謙益等人,啞口無言。因為顧昭所說的,全都是最基本的曆史常識,無人可以辯駁。

顧昭的聲音,在此時,猛地拔高了一節,充滿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若祖製真是一成不變之死物,那我等今日,豈非仍在行周禮、用分封、著深衣、食鼎簋?天下哪還有什麼大漢、大唐、大宋、大明!諸位,曆朝曆代,所謂真正的‘祖製’,從來都不是某一項具體的、一成不變的法令,而是在其當時,最能強國富民、最能安邦定國的那一套辦法!時移世易,法亦隨之。故而,‘變’,為了國家強盛而‘變’,這,才是唯一不變的、最高級的‘祖製’!”

“商鞅變法,雖刑罰酷烈,卻使偏居一隅之弱秦,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王安石變法,雖爭議頗多,卻也一度使積貧積弱之北宋,國庫充盈,軍力大振!反觀今日之大明,內有流民四起,外有強敵環伺,朝堂黨爭不休,國庫常年空虛。此等弊病,難道是因為我等背離了二百年前的祖製嗎?不!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我等,太過死板地、教條地、不知變通地,死守著二百年前的‘舊法’,卻完全罔顧了,這天下,早已不是二百年前之天下,這‘時勢’,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之變化的緣故!”

這一番“變法才是最大的祖製”的言論,如同平地驚雷,振聾發聵!

它沒有去粗暴地否定“祖宗之法”,而是從一個更高的維度,重新定義了“遵循祖製”的內涵,直接將對方立論的根基,給徹底釜底抽薪了!

一瞬間,整個大講堂內,陷入了一片死寂。

緊接著,也不知是誰帶的頭,台下西山書院的學生和那些思想開明的新派官員陣營中,率先爆發出了一陣雷鳴般的、發自肺腑的掌聲!

掌聲迅速蔓延,很快,就連許多原本持中立態度的士紳、甚至是一部分思想沒有那麼僵化的國子監學生,也不由自主地,跟著鼓起了掌。

因為顧昭的話,太有道理了!它為所有渴望變革、卻又害怕背上“背棄祖宗”罵名的人,提供了一個強大到無懈可擊的理論武器!

高台之上,錢謙益的臉色,變得一片鐵青。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準備了一輩子的經史之學,在一個他眼中的“武夫”麵前,第一個回合,就被駁斥得如此體無完膚。他張了張嘴,卻發現自己引以為傲的滿腹經綸,在顧昭那宏大而犀利的曆史邏輯麵前,竟顯得如此蒼白無力。最終,他隻能重重地一拂衣袖,憤然坐下。

而在二樓的包廂之內,那層薄薄的紗簾之後,崇禎皇帝,早已激動地站了起來。他的雙眼之中,閃爍著一種前所未有的、混雜著震驚、崇拜與狂喜的璀璨光芒。他死死地攥緊了拳頭,指甲深深地嵌入了掌心,卻絲毫感覺不到疼痛。

顧昭的這番話,不僅是說給天下人聽的,更是說給他這個皇帝聽的!它將崇禎心中那最後一點,關於“背棄祖製”的焦慮與恐懼,給徹底擊得粉碎!

原來,“變法”,才是對祖宗,最大的“孝順”!

第一回合的“道統之辯”,顧昭以一種近乎碾壓的姿態,占儘了先機。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東林黨真正的殺手鐧,尚未使出。關於“義”與“利”的終極拷問,關於“人心教化”的道德高地,才是儒家思想,最難以撼動的核心。

論戰,才剛剛進入最精彩的部分。接下來,代表“技術派”登場的孫元化,將用冰冷、客觀、卻又無可辯駁的數據和事實,去迎接那些理學大儒們,關於“奇技淫巧”與“人心不古”的猛烈攻擊。

喜歡挽天傾:我為大明續三百年請大家收藏:()挽天傾:我為大明續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中世紀的傳奇獵魔人 開局融合深淵的我重建深淵 逃荒種田:我的金手指是個垃圾桶 驚!滿級詭醫覺醒,神魔跪求饒命 風雲際會:楊儀傳 萬劫仙帝:腳踩星河鎮八荒 紅樓:開局呂布戰力的我強奪金釵 星辰耀九州 傀儡皇帝?開局召喚董卓當暴君! 雙穿:甩我?修仙後會來殺你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