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顧昭開始自我隔離之後,整個中華共和國的政治心臟,仿佛都被按下了慢放鍵。時間,以前所未有的、令人窒息的緩慢速度,一日一日地向前挪動。
從第三天開始,護國主府每日發布的、關於顧昭身體狀況的簡報,成了帝國所有高層和無數民眾賴以為生的精神食糧。
“第四日,護國主低燒持續,接種處痘皰飽滿,精神尚可。”
“第五日,體溫略升,偶感乏力,但神智清明,仍在批閱緊急公文。”
“第六日,體含微恙,體溫已至巔峰,然胃納如常,與孫院長等隔窗論學,談笑風生。”
每一份簡報,都寫得滴水不漏,既客觀描述了病情,又巧妙地傳遞出顧昭本人那強大的意誌和從容不迫的態度。然而,文字所能帶來的安慰終究有限。隨著時間的推移,那股壓抑的、幾乎要凝成實質的憂慮,依舊沉甸甸地壓在每一個人的心頭。京城內,那些曾因新政而歡欣鼓舞的市民,此刻臉上也失去了笑容,他們自發地約束家人,減少外出,仿佛不願給正在與病魔搏鬥的護國主,增添一絲一毫的麻煩。
而那些躲在陰暗角落裡的舊勢力,則在狂喜與期待中,度日如年。他們幾乎已經認定了,顧昭必死無疑。他們甚至已經開始在私底下串聯,商討著一旦顧昭的死訊傳來,該如何煽動民意,推翻內閣,迎回他們的“舊日好時光”。
在所有人的煎熬中,時間,終於來到了第十天。
這一天清晨,護國主府發布的簡報,內容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第十日,護國主低燒儘退,精神健旺,接種處痘皰已然結痂。經醫官診斷,此即‘出花’痊愈之兆。護國主已安然度過此劫!”
消息一出,仿佛一道驚雷,瞬間劃破了籠罩在京城上空多日的陰霾!
然而,真正的狂潮,是在當天中午,顧昭本人親自出現在公眾麵前時,才被徹底引爆。
護國主府那厚重的大門,緩緩打開。
在萬眾矚目之下,顧昭身穿一身潔淨的白色襯衣,獨自一人,緩緩地走到了門前的台階上。午後的陽光,明亮而溫暖,灑在他身上,將他的身影勾勒得清晰無比。他的麵色紅潤,眼神明亮,步履穩健,哪裡還有半分病容?他隻是比十天前,顯得清瘦了一些,但那份沉穩如山的氣度,反而因此顯得更加銳利,更加攝人心魄。
府前廣場上,那成千上萬自發聚集、已經靜靜等待了數日的民眾,在看到他身影的那一刻,先是陷入了一片死寂。
緊接著,仿佛積蓄了十天的所有情感——擔憂、恐懼、期盼、喜悅——在這一瞬間,轟然爆發!
“護國主!”
不知是誰,第一個嘶啞地喊出了聲。
隨即,排山倒海般的歡呼聲,如同山崩海嘯,席卷了整個長街!人們哭著,笑著,互相擁抱著,用儘全身的力氣,高呼著那個給他們帶來希望的名字。
“護國主康健!”
“天佑中華!!”
下一刻,更加令人震撼的一幕發生了。站在最前排的民眾,仿佛是受到了某種神聖的感召,不約而同地,雙膝跪地,對著台階上那個身影,深深地俯首。這一下跪,如同潮水一般,迅速向後蔓延。轉瞬之間,整個廣場,所有街道,目力所及之處,數以萬計的民眾,全都跪倒在地!
他們高呼著,聲音裡充滿了劫後餘生的狂喜和一種近乎於宗教般的虔誠。
“神人!護國主乃是神人下凡!”
“百毒不侵!護國主百毒不侵啊!”
顧昭靜靜地站在那裡,接受著民眾最淳樸、也最狂熱的朝拜。他沒有阻止,因為他知道,這一刻,他需要的不是一個理性的、平等的領袖形象。他需要的是一個“神”,一個能用自己的“神跡”,徹底擊碎數千年愚昧迷信的、活生生的“新神”!
這場“神跡”,還需要最後一塊、也是最重要的一塊拚圖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