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寧王府,水榭涼亭。
寧王李承玦正與心腹幕僚對弈,手邊放著冰鎮的酸梅湯,顯得悠閒自在。一名心腹探子匆匆而來,低聲稟報著來自東南的消息。
起初,寧王還能保持鎮定,落子如飛。但當聽到“白沙灣伏擊,衛所兵零傷亡大敗倭寇”、“浪裡蛟、魯班後人、武林世家紛紛投效”時,他執棋的手猛地一抖,那枚晶瑩的白玉棋子“啪嚓”一聲掉落在青石地上,摔得粉碎。
“你……你說什麼?!”寧王猛地站起身,帶翻了棋盤,黑白棋子嘩啦啦灑了一地,他渾然不覺,隻是死死盯著探子,聲音因為驚怒而變得尖利,“那些爛泥一樣的衛所兵,到了他手裡才多久?就能伏擊倭寇,還零傷亡?!還有江湖高手、能工巧匠去投奔他?!這怎麼可能?!蕭戰給他灌了什麼迷魂湯?!”
探子頭埋得更低,幾乎要碰到地麵:“千真萬確,殿下。如今台州一帶,百姓皆言蕭國公乃‘武曲星下凡’,有點石成金之能。投軍者絡繹不絕,其軍容鼎盛,已非昔日吳下阿蒙……”
“夠了!”寧王煩躁地一腳踢開腳邊的棋子,臉色陰沉得能擰出水來。他原本指望蕭戰在東南那爛泥潭裡碰得頭破血流,最好被倭寇亂刀分屍,沒想到局麵竟會如此發展!這蕭戰,難道真是他命中的克星?!
幕僚小心翼翼地開口:“王爺,蕭戰此人,邪性得很。若真讓他平定了倭患,攜潑天大功返京,屆時威望如日中天,又有陛下信重,還有六皇子在身邊……對您,可是大大不利啊!”
寧王眼神陰鷙,胸口劇烈起伏,從牙縫裡擠出幾個字:“不能讓他……再這麼順風順水下去了!”
與寧王府的失態相比,安王府顯得安靜許多,但這份安靜下,湧動著更深的暗流。
安王李鍵依舊在佛堂撚動著佛珠,檀香嫋嫋,但他眼神裡卻沒有半分慈悲,隻有一片冰寒。聽完屬下的彙報,他沉默良久,才緩緩開口,聲音平緩卻帶著刺骨的冷意:“點石成金?哼,不過是些收買人心、堆砌錢糧的粗鄙手段!但此子……確實邪門。他在西域能攪動風雲,到了東南這截然不同的地方,竟也能讓他盤活局麵……”
他放下佛珠,指尖輕輕敲著紫檀木的桌麵:“若真讓他速平了倭患,攜靖海大功返京,屆時兵權在握,聖眷正隆,還有那個小六子在軍中曆練……這朝堂格局,恐怕就要徹底傾覆了。我等,將再無立錐之地。”
身旁的幕僚低聲道:“王爺,不能再坐視了。必須給他製造點麻煩,至少……要延緩他立功的速度,最好能讓他栽個大跟頭。”
“麻煩?”安王嘴角勾起一抹陰毒的冷笑,“東南那些官員、衛所將領,都是不堪用的廢物!連陳胖子那樣的地頭蛇都被他輕易碾死,指望他們?笑話!”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詭譎的光:“看來,得讓‘那邊’的人,活動活動了。聽說,倭寇裡,也有明白人……或許,他們也需要一些‘內部消息’,或者,給那位風頭正勁的蕭國公,找點‘特彆的’對手。”
幕僚心領神會,躬身道:“屬下明白,這就去安排,定會做得乾淨利落,不露痕跡。”
幾日後的常朝,金鑾殿上。一位素以耿直或者說迂腐聞名的老禦史,再次出列,手持玉笏,準備例行彈劾蕭戰在東南“專權跋扈”、“不尊禮法”、“擅殺大臣”。
然而,他剛開了個頭:“陛下,臣聞蕭戰在東南……”
話未說完,他就感覺到周圍同僚投來的目光有些異樣,不再是往常的讚同或默許,而是帶著幾分……微妙?甚至有人輕輕咳嗽,似乎在提醒他什麼。
龍椅上的夏帝,麵無表情,隻是淡淡地問:“愛卿聞蕭戰在東南如何?”
老禦史硬著頭皮,將準備好的說辭說完,無非還是那些“祖製”、“規矩”之類的老調。
但他說完後,殿內卻陷入了一種尷尬的沉默。以往會附和他的幾位言官,此刻都眼觀鼻,鼻觀心,仿佛突然對腳下的金磚產生了濃厚興趣。
兵部尚書輕輕咳了一聲,出列道:“陛下,據東南八百裡加急軍報,蕭國公麾下新軍,於白沙灣成功伏擊一股倭寇,斃敵二十餘,我軍……零傷亡。此外,蕭國公招攬沿海賢才,整頓軍備,頗見成效。”
雖然兵部尚書沒有直接反駁老禦史,但這番話無疑是一記無聲的耳光。
老禦史臉色一陣紅一陣白,呐呐不能言。
散朝後,幾位官員走在宮道上。
“沒想到,這蕭戰還真有兩把刷子。零傷亡……這戰績,放在東南,可是頭一遭!”
“功是功,過是過!其人性情乖張,不尊禮法,終究非國家之福!”仍有頑固派堅持,但聲音明顯小了許多,顯得有些底氣不足。
“且看吧,若真能平定倭患,些許‘小節’,倒也不必過於苛責了……”風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開始轉變。
消息傳到東南各地官府,引起的震動更為直接和劇烈。那些原本對蕭戰陽奉陰違、甚至暗中與倭寇、海商有勾結的官員,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泉州府衙,知府對著師爺咆哮:“快!把之前克扣的、拖延的糧餉,立刻給我補上!雙倍……不,三倍!立刻派人押送台州!再備上厚禮,就說是……犒勞王師!”
師爺小心翼翼:“大人,那……之前咱們和那邊倭寇)的……”
“閉嘴!”知府臉色煞白,“你想死彆拉著我!以後誰敢再提,老子先辦了他!現在立刻去寫請罪折子,不,是表功折子!就說我等在蕭國公英明領導下,如何如何支持抗倭……”
類似的場景在各地上演。送往台州大營的勞軍物資、請功文書、推薦人才的信件絡繹不絕,態度謙卑得如同麵對祖宗。一些機靈的,開始四處搜羅奇珍異寶、能工巧匠,試圖走“上層路線”。
“聽說國公爺喜歡新奇玩意兒?快把我那尊珊瑚樹送去!”
“國公爺重視人才?把我那不成器的侄子送去,讓他從馬夫乾起也行啊!”
市井之間,關於蕭戰的傳說愈發神乎其神。
茶館裡,說書先生醒木一拍,唾沫橫飛:“話說那蕭國公,乃是武曲星與文曲星同時下凡!站在點將台上,都不用說話,王霸之氣一震!嘿!您猜怎麼著?那浪裡蛟納頭便拜,魯班後人甘心驅使,武林世家爭相投效!為何?就因為國公爺有一雙識人的慧眼,更有一顆抗倭的真心!”
“再說那白沙灣一戰,國公爺運籌帷幄,早已算定倭寇必經之路!新軍將士手持神兵燧發槍),隻聽號令一下,砰砰砰!那倭寇就如同砍瓜切菜,哭爹喊娘!為何能零傷亡?隻因國公爺愛兵如子,裝備精良,戰術高超!”
百姓們聽得如癡如醉,仿佛已經看到了倭寇被徹底掃清,重現海晏河清的那一天。蕭戰在民間的聲望,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外界的讚譽、詆毀、恐慌和投機,如同台風吹過海麵,雖然洶湧,卻暫時未能影響到台州大營內部如火如荼的備戰氣氛。然而,一股來自暗處、混合著政治陰謀與倭寇殘忍的潛流,已經悄然湧動,向著台州,向著蕭戰,席卷而來。
喜歡特種兵重生古代,開局五個拖油瓶請大家收藏:()特種兵重生古代,開局五個拖油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