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要把二奎往外押,哥哥大勇猛地衝了進來,“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爺!您饒了他!我願給您當牛做馬!他偷了什麼我來賠。這是咱家傳的玉件,您過過眼!”
大勇慌忙將玉塞進宋少軒手裡。誰知宋少軒收了東西,卻仍要送二奎去見官。大勇急紅了眼,掄起拳頭就要往前撲。
卻發覺自己一步也動不了,後頸早被一隻鐵鉗般的大手死死掐住。張廣咬緊牙關,在他耳邊狠聲道:“小兔崽子,大過年的找不自在是吧?”
二奎早已嚇傻了,眼前這人身後的漢子個個膀大腰圓、麵色不善。兄弟倆這回算是栽進硬茬窩裡了。
“爺,您發話,是斷條腿還是卸隻胳膊?”張廣冷著臉問。
宋少軒掃了眼麵如土色的兄弟倆,略一沉吟,擺擺手:“罷了,大過年的,不難為他們。張廣,你找個地方把他倆打發了。這兒有點錢,一並拿去。”
“聽您的。對了,慶豐司剛宰的肥羊,我捎來半扇,您家裡正好過年。那我先去打發這倆小子。”張廣應聲拎起兩人,轉身離去。
宋少軒吩咐人將半扇羊肉抬進後廚,自己則提著錢箱走到堂屋正中的八仙桌旁,朗聲道:“夥計們,辛苦了一年,彆的話不多說,發銀子!一人二十大洋,都回去過個好年吧。”
這話一出,滿堂頓時歡聲四起。二十大洋可不是小數目,攢下來足夠將來娶房媳婦。眾人依次排隊領了賞錢,個個眉開眼笑,說了不少吉祥話,這才背上行囊,歡天喜地回家過年去了。
宋少軒又招招手,把錢禮莀叫到跟前,溫和道:“莀兒,這十塊錢拿回去交給你娘,讓一家人過個好年。”
“謝謝少軒叔叔!”小姑娘接過銀元,像隻歡快的雀兒,一溜煙跑回家去了。
宋少軒又從錢箱裡取出一摞銀元,緩步走到後院,遞給關馨怡:“過年了,拿去零花。”
她輕輕理了理鬢角,嬌羞地行了個禮,雙手接過銀元,柔聲道:“多謝爺惦記。”
“都歇著吧,大過年的,自在些。”宋少軒一擺手,拎上備好的年貨和酒,出門串親訪友去了。
過年就是要走街串巷,熱熱鬨鬨的,這才叫過年。宋少軒頭一站自然是去齊二爺府上。雖說年禮早已送到,但今日登門是為拜年,更是為陪二爺喝兩盅。
他特意帶上了小釗送來的國窖酒和禮盒裝的鮑魚海參,登門不為彆事,就為喝酒談天。
果不其然,齊二爺一見這禮就眉開眼笑,連忙差下人拿去燉上,引他進了正房。屋裡還坐著兩位客人,二爺笑道:“來,見過馮六爺、梅先生。”
宋少軒趕忙行禮。早聽說馮六爺癡迷京劇,是梅先生的良師益友,還特意為他組建“梅家班”,網羅京城名流,專為梅先生一人捧場。今日一見,果真如此。
那二位也十分隨和,連連擺手叫他不必多禮:“大過年的,都自在些才好。”
四人一桌閒談,酒過三巡,齊二爺指著宋少軒笑道:“這小子肚子裡故事多,今兒閒著也是閒著,不如讓他說一段,咱們就當聽書,如何?”
“故事?”宋少軒一愣。他故事確實不少,可要是挑一段能連起來說的,不就隻剩那些“霸總小說”了麼?轉念一想,索性糊弄過去算了,於是把現代霸總的情節搬出來,隻把主角換成了督軍。
誰知這一講,竟讓三人聽得瞪大了眼,連酒菜都顧不上了。宋少軒心裡暗叫不好:這下可真是作死了!
結果他一口氣講了四個時辰,直到吃完飯告辭回家,嗓子都快啞了。更沒想到的是,馮六爺和梅先生竟把故事記了下來,還商量著要改編成戲,年後登台演出。
這故事很快在京城名流圈裡傳開了。有人聽過便罷,有人卻津津樂道。唯有一人,不僅記在心裡,還特意打聽了出處。
他從書櫃中取出一冊宋版書,指尖輕撫書頁,嘴角泛起笑意:“原來是他……倒真是個妙人,有趣,有趣。”正覺家中煩悶,不如出去走走。
念頭既起,說動便動。他換上一襲青灰長衫,外罩一件貂絨大氅,吩咐下人備車,直往老裕豐茶館而去。
實在是這深宅大院裡,一天比一天叫人透不過氣。隨著父親權勢日盛,家中明爭暗鬥愈演愈烈。自長兄從德意誌歸來,處處與他針鋒相對,無非因他是父親最偏疼的那個。這家業之爭,竟已早早開場。
他生性不喜相爭,既有人要,便統統拿去也罷。自己樂得逍遙在外,圖個清靜。他本是愛玩愛笑之人,哪受得住這般壓抑的地界兒。
說來也巧,二公子若早一日或晚一日來,宋少軒都未必會在茶館。偏生今日,他正約了李丙生商議要事。
“這是全套的棉花種植資料,你仔細研究。至於試驗田地,我已替你安排妥當。範五爺在順義有七千畝地不願打理,我以每年一千五百大洋的租金承包下來,就交由你來經營。”宋少軒將厚厚一遝資料並一份契書推到李丙生麵前。
“您放心,我必全力以赴。我們整個農科學堂也會鼎力支持。若能成功種出棉花,且產量可觀,這將是利國利民的一樁大事!”李丙生緊緊攥住那摞資料,鄭重頷首。
須知當時華夏,除新疆等少數地區外,大多地方根本種不了棉花。即便勉強種植,畝產也不過七八斤,這正是“一件棉衣傳三代”說法的由來。產量太低,自然顯得珍貴。
如今宋少軒手握全套技術,所缺的正是肯下田實踐的人。李丙生身為農科學堂教師,手握紮實的技術力量,正是最合適的人選。
宋少軒深知,棉花不僅關乎衣物紡織,將來醫療包紮、軍用火藥皆需優質棉材。總不能研製出了發射藥,卻連脫脂棉還要仰賴外洋。凡事需未雨綢繆,唯有儘快推廣種植,實現自給自足。而通過農科學堂傳播各類農業新技術,無疑是最好的途徑。
喜歡一家老茶館,民國三代人請大家收藏:()一家老茶館,民國三代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