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九日,陸總長與曹次長攜著修訂後的文書再度踏進東瀛使館。此番談判,東瀛方麵終於稍作讓步。
按照曹次長此前泄露的機密,東瀛使官早已摸清北洋政府的底線。結合眼下局勢,他們提出刪除最遭詬病的第五條,同時增補七條附加解釋。
雙方基本達成共識,交換文書後各自離去。至五月十五日再次磋商時,不論北洋政府還是東瀛方麵,都已全盤接受新修訂的條約。雙方商定於二十五日正式簽署,就此敲定這份關乎國運的契約。
然而就在十五日深夜,不知何人將談判內幕悉數泄露。十餘封密信如落葉般散在虎坊橋的報館街——這裡自庚子事變以來,便是京中報業薈萃之地。
從庚子國難到五四風雲前夕,四九城第一次輿論變革正源於此。以彭先生、杭先生為首的啟蒙知識分子在此創辦多家報紙,設立閱報所、講報處,開創性地將艱深時政以說書形式向市井百姓宣講。
平日以街談巷議聚攏人氣,每逢大事便直抒胸臆,喚醒民眾共情。這片街巷悄然孕育著以啟迪民智為特色的輿論土壤,此刻正醞釀著一場風暴。
車夫閃身進了茶館,將一枚銅元清脆地擲在櫃上,要了碗粗茶。經過林公子桌前時,他壓低嗓音隻說了三個字:“辦妥了。”
林公子不動聲色地微一頷首,仍是慢條斯理地品著茶。待那人離去,他才像解釋給宋少軒聽似的說道:
“頭回見吧?這是我最早的一批弟兄。往後見著就當不認識。”他指尖輕叩桌麵,“今日特讓他來認個臉。今後他會在這一帶照應,平日不必理會,若遇危險,徑直朝他走去便是,後麵的事不必你操心。”
宋少軒會意點頭:“消息送出去就好。百姓被欺壓太久,看似麻木了。喚醒他們需要時日。”
他望著窗外熙攘街市,“打殺解決不了根本。沒有明確目標的抗爭終是徒勞。要緊的是讓眾人學會思考。”
“話雖如此,”林公子淺呷一口茶,“消息既已傳開,這幾日必生亂象。我勸你暫且歇業,避過風頭,省得剛修好的茶館又遭殃。”
宋少軒聞言嘴角微抽,這話當真不假,保不齊這茶館又要遭劫。
“知道了。”他無奈應道。
“現在知道了?”林公子譏諷道,“雖知你自有打算,但既與東瀛人往來,縱有千張巧嘴也難辯清白。”
不過這一回,林公子卻料錯了。大帥起初借勢民情,原是想以此作為拒簽的籌碼,讓東瀛知曉此舉違背華夏民意,強簽必致民怨沸騰。他本指望東瀛會如當年的英吉利一般,迫於輿論壓力最終放棄條約。
可英吉利畢竟是老牌帝國,早已在殖民統治中嘗過教訓、懂得分寸。東瀛卻截然不同!他們從高麗的輕易得手嘗儘了甜頭,每一次對華夏動武都獲利頗豐。
除了與毛熊交手那次吃了虧,武力擴張始終是他們完成工業化與資本積累最快捷的手段。東瀛的崛起雖有明治維新的內因,但更多是依靠從高麗與清廷持續吸血滋養。
因此他們絕不會放棄嘴邊的肥肉。眼看民意即將失控,大帥此刻反而心生畏懼。他唯恐這次簽約會重蹈當年保路運動的覆轍,竟密令各省巡按使、警察廳與督軍即刻戒嚴,務必將民怨強行壓製下去。
林公子不愧為才子,下筆千言,一篇篇文章自筆端傾瀉而出。不過數日之間,京城各大報章競相刊載,字字句句如星火墜入枯原,霎時點燃四方民憤。
文章經各地報紙轉載後,學子振臂,市民呼應,知識分子奔走相告,遊行請願的浪潮自北向南席卷而去。
大帥對此早有防備。雖未行鎮壓之舉,卻劃定了條條框框。隻許學子在指定街巷集會抗議,不得越雷池半步。
北方局勢尚可掌控,南方卻已烽煙四起。大帥的令諭到了長江以南便如強弩之末。轉載的文章在滬上、粵省激起千層浪,遊行示威的聲勢一浪高過一浪。
各國公使相繼照會東瀛,要求平息事端,莫要殃及池魚。東瀛使臣卻依舊故技重施,裝癡扮傻,對核心問題避而不談。這番作態被西方列強悉數記下,隻待歐戰落幕,便要秋後算賬。
莫非東瀛不知輕重?絕非如此!他們太清楚其中利害,可誰讓這些城池如此誘人?旅順、大連的天然良港自不待言,那青島又是何等寶地?
那是清末民初最繁華的城市!普魯士在此傾注巨資修建的海因裡希親王大街車水馬龍,弗裡德裡希商鋪林立,伊倫娜街上醫院、教堂、學堂、劇院鱗次櫛比。修械所、船塢、紡織廠、啤酒坊的煙囪終日吐納著工業文明的雲霧。即便百年之後,青島街頭的德式建築依然在訴說著往昔的輝煌。
東瀛慣會移花接木,轉眼便將這口黑鍋扣在北洋頭上,咬定是華夏警政不力所致。他們故技重施,再度提出要北洋組建新式警察體係。
大帥被這番糾纏攪得心煩意亂,決意擢拔能臣整頓警政。幾經斟酌,這重任最終落在了政績斐然的常灝南肩上。
一則他禁煙有功,整頓市井頗有章法;二則他曾在東瀛留學,既通曉現代知識,又深諳東瀛行事套路。
常灝南臨危受命,一躍成為法務參事兼京城警察局副局長。不過一夜之間,這位昔日常三爺便連升三級,成了執掌四九城治安的二號人物。
七哥當即包下整座慶雲樓為他慶賀。一樓擺的是自家兒子百日宴,二樓設的是常灝南的升遷酒。用他的話說:“都是自家兄弟,兩樁喜事並作一樁辦。”
該說不說,七哥終究是個明白人。如今的常灝南早已非吳下阿蒙,眼下這番操辦,換來的將是今後穩穩的靠山。明日這四九城裡,誰人不知他七哥的結拜兄弟正是警局新任副局長?
喜歡一家老茶館,民國三代人請大家收藏:()一家老茶館,民國三代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