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強力介入,如同一劑猛藥,極大地加劇了華夏內戰的規模、強度和現代化水平。
得到德械裝備、德式訓練和德國顧問直接支援的奉軍和國民革命軍戰鬥力飆升,雙方沿著津浦線、平漢線等交通大動脈展開了規模空前的攻防戰,戰火燎原,傷亡慘重。
德國的目標清晰而冷酷:通過一場由德國武裝、德國影響、並最終由德國認可的“統一戰爭”,催生出一個強大、統一、且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必然深深依賴並親近德意誌帝國的中國。一場由柏林導演的、決定東方命運的戲劇,已然拉開大幕。
在歐洲主戰場之外,德意誌帝國開始熟練地揮舞其作為新晉全球霸主的影響力利劍,意圖從根本上重塑世界格局:
帝國外交部下屬的文化宣傳部門和軍事情報局接到明確指令,加緊在英法殘餘的殖民地如印度支那、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西非、大西洋地區)散播民族自決和反殖民思想。
通過地下電台、印刷品和秘密特工,提供資金、輿論支持和模糊的政治承諾,鼓勵和扶植當地民族主義精英反抗舊主,製造動蕩。
雖然印度、愛爾蘭、埃及已在德國支持下獨立,但柏林希望這股風潮能形成雪崩效應,徹底摧毀英法殖民帝國的統治根基,讓這些新獨立的國家在政治和經濟上投入德國的懷抱。
順便充分利用美國目前的中立地位,德國各大企業在外交部和國家銀行的協調下,大幅增加對美出口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藥品、精密光學儀器、高端奢侈品),同時大量進口美國的農產品、內個…呸…棉花、石油和有色金屬。
德國資本也開始謹慎但堅定地湧入美國市場進行投資,林曉深知美國巨大的經濟潛力和工業實力的可怕,他希望通過建立緊密的經濟相互依賴紐帶,既能極大促進德國戰後的經濟複蘇與繁榮,也能增加美國國內“孤立主義”和維持中立的力量。
儘可能延緩或避免未來可能發生的跨大西洋衝突一位德國經濟部長在內部會議上直言:“我們要用德國的商品和資本,給美國套上金色的韁繩。”
而皇帝親自授意財政部和新近擴權成立的“帝國總規劃部”由原總參謀部部分精英和經濟專家組成),開始秘密研究戰後經濟轉型和社會穩定問題。
皇帝甚至要求必須避免因巨額賠款流入和戰爭開支驟減可能引發的惡性通貨膨脹;規劃一係列超大型公共工程全國高速公路網、統一電力網格、河道整治)以吸收數百萬即將複員的軍人和待業的人民,避免失業和社會動蕩;
對於歐洲內部潛在的不穩定因素,皇帝也毫不猶豫地出手清除,他對那個在意大利失敗後仍不死心、在監獄裡依舊通過秘密渠道向外傳遞極端民族主義訊息、鼓吹建立“新羅馬帝國”的貝尼托·墨索裡尼徹底失去了耐心。
在一次僅限極少數人參加的安全會議上,林曉對奧托·斯科爾茲內下達了簡潔而冰冷的指令:“奧托,那個意大利小醜的噪音太吵了,該永久靜音了,他在監獄裡也不安分,就讓他‘安靜’地消失吧,要做得乾淨,像一場監獄裡常見的、不幸的鬥毆意外。”
斯科爾茲內毫無表情地領命:“遵命,陛下。一場意外。”
1917年6月10日,被關押在北意大利傀儡國某處看守嚴密監獄的墨索裡尼,在一次犯人之間“突發”的、原因不明的激烈鬥毆中,被磨尖的勺子柄“意外”刺中頸動脈和二弟以及數處要害,獄警“未能及時”製止,最終傷重不治身亡,一顆可能在未來引爆極端民族主義的毒瘤,被提前無聲無息地切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與此同時,帝國的長遠發展離不開頂尖人才,林曉始終記掛著那些擁有非凡潛力、能在未來各個領域獨當一麵的人物,他再次向情報部門和教育部下達了明確的“獵頭”指令。
很快,兩份詳細的個人檔案被擺上了皇帝的案頭:
約瑟夫·戈培爾博士:一位才華橫溢、文筆極其犀利且富有煽動性的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
檔案顯示他因先天性足疾而飽受歧視,性格因此變得極度敏感、憤世嫉俗且渴望獲得認可,其對大眾心理學和宣傳鼓動技巧有著近乎本能的敏銳洞察力。目前生活困頓,在科隆一家小報社撰寫激進評論。
費迪南德·保時捷教授:一位極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奧地利汽車與發動機工程師。
曾任奧地利戴姆勒公司技術總監,其關於混合動力驅動、流線型汽車設計和重型坦克的概念遠遠超越時代,但因想法過於超前且耗資巨大而與管理層多次發生衝突,目前處於半閒狀態。
皇帝仔細閱讀後,親自簽署了兩份措辭極其誠懇且條件優厚得令人無法拒絕的邀請函:
·致戈培爾:任命其為新成立的“帝國人民啟蒙與宣傳部”首席顧問暨第二處處長,直接對部長負責,授予其組建一個專門負責“輿論引導、文化塑造與公共心理研究”團隊的權力,並配以充足的預算和媒體資源,信中肯定其“對時代精神的深刻把握”和“非凡的語言力量”。
·致保時捷:授予其“帝國首席車輛設計師”頭銜,並提供巨額政府資金在斯圖加特建立獨立的“保時捷研究事務所”,賦予其完全的研究自主權,專門研發“麵向未來的民用車輛和特種軍用機動平台”,承諾其設計將得到最高優先級的生產支持。
麵對帝國最高統治者親自發出的、直接認可其價值並能讓其才華得到極致發揮的邀請,這兩位在未來另一條時間線上本應扮演截然不同角色的人才,在經過短暫權衡後,幾乎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接受。
他們於6月下旬先後抵達柏林,其非凡的才智和能量,從此被納入了德意誌帝國發展的宏大軌道,其個人命運與曆史軌跡,也就此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威廉皇帝站在柏林無憂宮那間巨大的地圖室內,目光深邃,緩緩掃過從莫斯科城下到華夏中原,從北美大陸到非洲海岸的廣闊疆域。
他的目光似乎已穿透了眼前硝煙尚未完全散去的戰爭,投向了更遠的、即將由他那隻無形巨手親自塑造的未來。
喜歡帝國再臨:我的1915請大家收藏:()帝國再臨:我的1915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