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大叔啊馬大叔,你可真是……太抬舉那幫倭人了,哈哈哈……”
李去疾的笑聲在院子裡回蕩,把朱元璋給笑懵了。
也把朱元璋心裡頭好不容易升起的那點對未知的恐懼,給直接笑沒了。
取而代之的,是滿腦子的問號。
咋地?
這事兒很好笑嗎?
十數萬大軍,上千艘戰船,浩浩蕩蕩,最後葬身魚腹,連個水花都沒見著。
這難道不是一件很嚴肅,很恐怖,很值得後人警醒的事情嗎?
先生你這笑點是不是有點……太高了?還是說,太地獄了?
“先生,您這是何意?”
朱元璋強壓著心頭翻湧的疑惑,聲音都沉了幾分。
他不怕打仗,不怕死人,就怕這種摸不著頭腦,連敵人都沒看見就沒了的仗。
那是天威!
非人力所能及!
“沒什麼,我就是覺得,‘神風’這個詞兒,包裝得太好了。”
李去疾好不容易才止住笑,他看著朱元璋和劉伯溫那一臉“你快給我們個解釋不然我們今晚睡不著覺”的表情,清了清嗓子。
“馬大叔,劉老先生,我問你們一個事兒。”
他慢悠悠地說道:“咱們大明從南到北,漫長的海岸線上,每年夏秋兩個季節,是不是總有那麼幾天,會刮一種邪乎的風?”
“那風刮起來,能把海邊的百年大樹連根拔起,能把不夠結實的房頂整個給掀飛,卷到天上去!”
朱元璋一怔,幾乎是脫口而出:“有啊!咱沿海的州府,年年都要上報,稱之為‘颶風’!威力極大,一旦來了,房屋倒塌,船隻傾覆,百姓損失慘重,朝廷都得撥錢賑災!”
“對嘛!”
李去疾一拍手,臉上的笑意更濃了。
“那幫倭人,管那玩意兒叫‘神風’。”
“在咱們這兒,它叫‘颶風’。”
“而在我看來,”李去疾頓了頓,吐出了一個全新的詞彙,“它有個更準確的名字,叫‘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
朱元璋和劉伯溫默默地在心裡咀嚼著這個陌生的詞彙。
聽起來,感覺比“颶風”多了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規律感?
“先生的意思是……”劉伯溫的眼睛裡閃過一絲光亮,他好像抓住了什麼,“那所謂的‘神風’,並非什麼神明顯靈,也不是那倭國有什麼天命護體……”
“它就是一種……跟刮風下雨一樣的,自然現象?”
“劉老先生,你真是個天才!”
李去疾讚許道。
“它不僅是自然現象,而且,它還是一個有規律,甚至可以預測的自然現象!”
轟!
朱元璋的腦子又嗡了一下!
可以預測?!
連老天爺什麼時候發脾氣,都能預測?!
這……這怎麼可能?!
“先生慎言!”劉伯溫的臉色都變了,下意識地壓低了聲音,仿佛怕被天上的神仙聽到,“天威難測,豈是凡人能夠窺探的?”
這已經超出了他的認知範疇。
算卦卜筮,那是窺探天機,本就有傷天和。
可李先生這口氣,不像是“窺探”,倒像是……把老天爺的脾氣秉性,給摸透了!
劉伯溫有些不敢相信。
但隨即又想起這位李先生可是連雷電都能掌控!或許……他真的摸透了老天爺的脾氣?
看著兩人那副敬畏又不敢相信的樣子,李去疾心裡歎了口氣。
唉,跟古人科普真是個體力活。
算了,也彆扯什麼地球自轉科裡奧利力了,那玩意兒能把他倆的cpu當場乾燒了。
得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
“彆緊張,彆緊張,都坐下。”李去疾像個安撫小朋友的村頭教書先生,擺了擺手。
“格物,還記得我說的‘格物’嗎?”
兩人下意識地點頭。
“其實,這玩意兒的道理,非常簡單。”
“我想想,怎麼和你們解釋,你們能聽明白……”
“對了,水往低處流,對吧?”李去疾問道。
兩人點頭,這不是廢話嘛。
“好,那我再問你們,你們洗澡的時候,看過那浴桶裡的水往下漏嗎?或者看過河裡的水,流到某些地方,會不會打著轉兒?”
朱元璋想了想,點頭:“會!那叫旋渦!”
“這就對了!”
李去疾拍了拍手。
“你們就把那片大海,想象成一個巨大無比的,裝滿了空氣的盆子!”
“空氣?”
“對,就是咱們呼吸的這個東西,它也是個東西,它也會流動。”
李去疾指了指天上的太陽。
“夏秋季節,日頭毒辣,海麵上的空氣受熱之後,會如何?”
劉伯溫回答水會蒸騰揮發
劉伯溫沉吟片刻,依據自己畢生所學,謹慎地回答:
“《黃帝內經·素問》有雲: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
“《論衡·自然篇》有雲:夫天覆於上,地偃於下,下氣烝上,上氣降下,萬物自生其中間矣。”
“氣蒸騰而上,遇冷則凝,化為雲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是他認知裡的極致,是天地運轉的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