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宴席間的氣氛,在一次次看似平和、實則刀光劍影的問答中,變得愈發微妙。林凡總能憑借超越時代的見識、敏捷的思維和謹慎的態度,將一個個或明或暗的刁難化解於無形。他時而引經據典,時而結合現實,既不過分張揚顯露野心,也不過於軟弱任人拿捏,表現得體,分寸感極佳。
這不僅讓劉擎暗自鬆了口氣,對他更加倚重,也讓在座不少荊州官員收起了幾分輕視之心。蒯越看向林凡的眼神中,探究之意更濃;蔡瑁則微微撇嘴,似乎覺得這小子滑不溜手;而蒯良眼中,則偶爾流露出一絲欣賞。
劉表將一切儘收眼底,始終麵帶微笑,偶爾插言一兩句,調和氣氛,掌控著全局。他心中對林凡的評價又高了幾分:此子不僅通軍務,曉政事,竟連經學應對、官場機鋒也如此嫻熟,年紀輕輕,實在難得。若能真心為我所用,確是棟梁之才;若不能…其威脅恐遠超尋常武將。
待到歌舞暫歇,席間眾人酒意漸酣之時,劉表看似隨意地放下酒杯,目光溫和地看向林凡,問出了一個看似簡單,卻直指核心的問題:
“觀林長史談吐見識,非常人也。如今漢室傾頹,天下紛擾,豪傑並起。以長史之見,這天下大勢,將來會走向何方?我荊州又當如何自處?”
這個問題,超越了南郡一地的瑣碎,直指天下格局和荊州的根本戰略。所有人的酒杯都停在了半空,目光齊刷刷地聚焦在林凡身上。這才是今晚真正的壓軸大戲!劉表要聽的,不是具體事務的處理,而是林凡的戰略眼光和潛在的政治傾向。
林凡深吸一口氣,知道最重要的時刻來了。他沉吟片刻,組織語言,緩緩答道:“州牧大人垂詢,晚生惶恐,僅以管窺之見,妄言之,請大人與諸位指正。”
“晚生以為,董卓暴虐,焚燒洛陽,劫持天子西遷,其倒行逆施,天人共憤。然關東諸侯,各懷異誌,討董聯盟名存實亡。接下來,中原大地,恐非勤王靖難之戰場,而將淪為諸侯爭霸、弱肉強食之叢林。強如袁紹、袁術輩,必不甘人下;其餘諸侯,亦會為地盤人口相互攻伐。未來數年,中原恐無寧日,血雨腥風將至。”
他先對天下大勢做了beak黯淡)但符合曆史走向的判斷,引得眾人紛紛頷首,連蒯越也露出認同之色。
“至於荊州,”林凡話鋒一轉,“得天獨厚,北據漢沔,利儘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實乃用武之國。然亦因此,四戰之地,易攻難守。如今北有袁術虎視眈眈,東有江東孫氏未穩孫堅已死,孫策尚未崛起,但可模糊提及),南有張羨未附,西有劉焉割據。當此亂世,荊州欲求自保乃至發展…”
他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劉表和蒯越、蔡瑁等人,一字一句道:“晚生淺見,首重‘內修政理,外結善緣’八字。”
“內修政理,乃鞏固根本。須保境安民,發展農桑,積蓄糧草,訓練精兵,使荊州itsef成為一塊鐵板,無隙可乘。外結善緣,而非四處樹敵。北麵,對袁術需強硬防禦,但亦不可主動挑釁,徒耗兵力;東麵、南麵,可遣使交好,或至少維持現狀;西麵,劉焉乃漢室宗親,暫無南下之意,可暫觀其變。待中原諸侯疲敝,或內部生變之時,荊州兵精糧足,民心歸附,屆時或北圖中原,或西定巴蜀,主動權皆在州牧大人之手矣。”
這番論述,融合了諸葛亮的“隆中對”中對荊州地理的分析和“東和北拒”的戰略思想雛形,但又更為保守和務實,強調先自保,待時機,符合劉表目前的心態和荊州的實際處境。
廳內一片寂靜。眾人都在消化林凡的這番話。
蒯越眼中精光閃爍,忍不住追問:“若依長史之見,中原混戰,天子蒙塵,我荊州難道就坐視不理,不興兵勤王嗎?”這是一個道德陷阱。
林凡坦然應對:“非是不理,而是力有未逮,且需時機。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據守潼關天險,易守難攻。若荊州貿然興兵北上,千裡饋糧,師老兵疲,且南陽袁術必襲我後路,恐勤王不成,反失荊州根本,豈不有負天子?不如暫斂鋒芒,厚植實力。待中原有變,或董卓內部生亂,屆時以雷霆萬鈞之勢,出兵潼關,迎還天子,方為上策。此乃以退為進,非不為也,實不能冒然為之也。”
他將“不勤王”解釋為戰略性等待和避免風險,理由充分,讓人難以從道德層麵指責。
劉表聽完,撫須良久,緩緩點頭,臉上露出由衷的讚賞之色:“善!林長史年紀輕輕,竟有如此見識,洞悉大勢,深諳進退之道,實乃大才!玄德得你相助,實乃幸事。來,滿飲此杯,為長史之高論!”
州牧定調,眾人紛紛舉杯附和,宴席的氣氛終於真正變得熱烈起來。之前的種種試探和機鋒,似乎暫時告一段落。
然而,林凡心中那根弦卻並未放鬆。他注意到,在他闡述戰略時,蔡瑁的眼神數次閃爍,似乎對他的“保守”策略不以為然;而蒯越雖然表示認同,但那雙深邃的眼睛裡,總讓人覺得他還在算計著什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宴席持續到深夜,方才散去。劉擎與林凡向劉表告辭,在一名侍從的引導下,離開州牧府,前往安排的館驛休息。
走出那燈火輝煌的府門,踏入襄陽清冷的夜風中,兩人都暗自鬆了口氣,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
“先生,今日多虧有你…”劉擎低聲道,語氣中帶著疲憊和後怕。
“主公不必如此,此乃凡分內之事。”林凡搖搖頭,同樣感到精神上的疲憊,“劉景升麾下,確是人才濟濟,且…各懷心思。我等日後在南郡,仍需步步謹慎。”
回到館驛,周卓早已焦急等待,見二人無恙歸來,才放下心。簡單交談幾句後,便安排值守休息。
林凡躺在榻上,白日裡宴席上的一幕幕仍在腦中回放。蒯越的銳利,蔡瑁的驕橫,劉表的深不可測…荊州這潭水,果然深得很。
雖然暫時過關,但他隱隱覺得,今晚的“表現”或許過於亮眼,雖贏得了劉表的讚賞,但也可能引起了蒯越、蔡瑁等人更深的忌憚。
尤其是指出荊州“用武之國”的屬性,雖是為劉表規劃戰略,但聽在某些有心人耳中,是否會解讀為他林凡或劉擎也有借此“用武”的野心?
還有那伏牛山的隱患,劉表似乎知情卻引而不發,他到底在等待什麼?
思緒紛亂間,窗外傳來打更的梆子聲。
就在這時,林凡耳廓微動,似乎聽到館驛圍牆之外,極遠處,傳來一聲極其輕微,卻異常清晰的——機括震動之聲!
那是…弩箭上弦的聲音?!
他猛地從榻上坐起,全身瞬間繃緊,睡意全無。
喜歡重生之我在三國當謀主請大家收藏:()重生之我在三國當謀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