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張昭率先開口,語氣沉重,“當務之急,是穩定軍心,妥善處理公瑾之後事。至於荊州之事,魯子敬暫持守勢,乃是老成謀國之道。我軍新遭變故,不宜再啟大規模戰端。”
顧雍補充道:“然,對劉備、林凡,亦不可示弱。可增派部分陸師至柴桑,以示我江東保衛疆土之決心。同時,可遣使前往江陵,正式承認劉琦之地位,與劉備商談南郡歸屬,若能以談判解決,避免刀兵,方為上策。”
諸葛瑾則道:“林凡處……其態度曖昧,實力不容小覷。可暫且安撫,承認其竟陵之地位,甚至可假意結好,使其勿要與劉備過於親近。待我內部穩定,再圖後計。”
孫權聽著眾人的建議,心中漸漸有了方略。他深吸一口氣,做出了決斷:
“便依諸位先生之言。即刻以孤之名,行文魯肅,令其全權負責前線軍政,務必穩住局勢!加派五千精銳,由賀齊統領,即刻馳援柴桑!”
“另,遣使赴江陵,探問劉琦公子病情,並與劉備商議南郡之事。態度可放軟,但底線需堅守!”
“至於林凡……”孫權目光閃爍,“孤親自修書一封,對其在赤壁之戰中之‘貢獻’表示讚賞,並邀其方便之時,一會於柴桑,共商抗曹大計!”
他選擇了一條務實而靈活的道路——對外示弱緩爭,對內整合權力。周瑜的時代,似乎正在以一種猝不及防的方式,緩緩落下帷幕。
數日後,竟陵。
伊籍風塵仆仆而歸,帶回了甘寧最終的決定。
“軍師,甘興霸……他應下了!”伊籍臉上帶著一絲後怕與興奮,“然,其麾下部眾家眷多在江東,倉促之間,難以儘數帶走。他隻願攜數十名最忠心的老弟兄,趁夜乘小舟來投!他讓屬下轉告軍師,‘甘寧非背主求榮之輩,實乃江東負我在先!今日投效,望軍師勿負今日之諾!’”
林凡聞言,眼中爆發出明亮的光彩!成了!
“好!甘興霸深明大義!林凡必不相負!”他當即下令,“墨衡,立刻安排接應事宜,務必保證甘將軍及其弟兄安全抵達竟陵!高順將軍傷勢未愈,便由文長魏延)親自帶人於預定地點接應,不容有失!”
“諾!”墨衡與魏延齊聲領命。
龐統撫掌笑道:“恭喜軍師,得一水上臂助!甘寧既來,我竟陵水軍骨架立成!假以時日,長江天塹,亦可縱橫!”
林凡心情激蕩,但他很快壓下喜悅,目光恢複清明。他走到那幅巨大的荊襄輿圖前,手指緩緩劃過竟陵、新野、江陵、赤壁……
赤壁一把火,燒掉了曹操南下的野心,燒垮了周瑜的不世驕狂,也燒出了一個全新的格局。
曹操北遁,舔舐傷口,然虎威猶在。
周瑜病危,江東權柄更迭,孫權正式走上前台,手段未知。
劉備趁勢占據江陵,諸葛亮輔佐,根基漸穩。
而他林凡,不再是那個隻能在夾縫中求生的小勢力主。他擁有了竟陵、新野兩塊根基之地,擁有了徐庶、龐統、高順、魏延、以及即將來投的甘寧等文武班底,更在赤壁這場天下矚目的盛宴中,巧妙地保全並壯大了自身。
“問鼎之基……”林凡輕聲重複著,嘴角終於勾起一抹清晰的、帶著沉重與希望的弧度。
這基石,已在烈火與鮮血中,初步奠定。
然而,他抬眼望向北方許都,望向東方吳縣,望向西方江陵。基石雖立,大廈未成。北方的陰影依舊籠罩,東方的巨龍正在換角,西方的潛龍已然抬頭。
腳下的路,依然布滿荊棘;未來的局,隻會更加凶險。
風,自江上來,帶著水汽與寒意,吹動了輿圖的卷角,也吹動了林凡額前的發絲。
喜歡重生之我在三國當謀主請大家收藏:()重生之我在三國當謀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