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裹著溪邊的濕涼漫進曬穀場時,小丫頭的胳膊已經圈住了蘇晴的手腕,聲音脆得像沾了露的草葉:“晴姨,天亮啦,咱們去撈魚!”
蘇晴揉著她的發頂坐起來,窗外的霧還沒散透,遠處山尖浸在白蒙蒙裡,風裹著比昨日更清的水汽——溪水該是退了些。她摸了摸小丫頭的襖子:“把厚布衫穿上,溪石滑。”
等她們到溪邊時,陳嬸和張嫂已經架好了晾乾的網,周嬸蹲在岸邊,正拿細棍扒拉石縫裡的灰褐硬殼小東西。小丫頭掙開手跑過去:“周嬸,您在找啥?”
周嬸捏起個帶紋的螺螄晃了晃:“這東西鑽石縫藏著,洗乾淨剪了尾,煮著鮮得很,還能曬成乾存倆月。”
蘇晴湊過去,石縫間果然擠著不少圓滾滾的螺螄,沾著青苔一碰就縮。劉嬸扶著腰站在岸邊,臉色又潤了些:“這能吃?”
“咋不能?”周嬸把螺螄扔進布兜,“以前發水我娘家就靠這填肚子,鹽搓兩遍吐淨泥,比魚還經存。”
小丫頭立刻蹲下來扒石縫,指尖剛碰到大螺螄,腳底下濕泥一滑——陳嬸眼疾手快撈住她的後領:“慢著點,溪石長了滑苔。”
這邊撿螺螄的功夫,陳嬸下網時發現溪灘淺沙裡埋著嫩莖:“是馬齒莧!焯水拌鹽能吃,曬成乾還能燉菜!”蘇晴眼睛亮了:“先摘著,和螺螄一起帶回去。”
一上午布兜裝了小半袋螺螄,魚撈了五六條,馬齒莧摘了兩大捆。劉嬸沒蹲多久就被周嬸催著歇著,手裡卻沒閒,把空殼螺螄挨個挑出來理整齊。
回到曬穀場,周嬸指揮剪螺螄尾、鹽水泡吐泥;張嫂把馬齒莧焯水擠乾,撒鹽醃著:“這菜脆,配螺螄解膩。”
灶膛火旺,陶鍋裡先煸出油渣香,倒螺螄加半勺鹽和野花椒——是前幾天周嬸摘的乾花椒。翻炒時殼響香飄,小丫頭扒著灶台轉:“比魚湯還香!”
等螺螄殼泛了紅,張嫂把醃馬齒莧鋪盆底,連湯倒進去撒野蒜。劉嬸嘬了口螺螄,鮮辣裹著嫩肉滑進嘴:“這味兒夠勁!”小丫頭學嘬半天沒出來,陳嬸笑著幫她挑肉:“練熟了比誰都快。”
午後周嬸把螺螄肉混野菜碎,熬成醬裝陶罐,紙上畫了兩個圈:“這醬鹹,配粥拌菜,夠吃小半月。”
蘇晴蹲在地窖看新添的醬和乾菜,剛起身就聽見陳嬸喊:“蘇晴!你看這是啥!”
她出去見陳嬸舉著根粗木頭,縫裡卡著半濕布包:“撈魚時掛網上的!”蘇晴打開布包——半袋糙米,還有個刻著“供銷社”戳的小銅鍋。
小丫頭抱著銅鍋摸:“是米!晴姨是米!”周嬸捏把糙米:“上遊供銷社衝下來的,沒受潮能吃!”
草席上糙米裝盆,銅鍋擦得發亮。小丫頭指著山腳下空地:“晴姨,那地沒淹,能種東西不?”
蘇晴順著看過去,枯草地鬆鬆的:“能。明天翻地種蘿卜籽——好活,冬天窖起來能吃一冬。”
風裡螺螄香混著糙米穀香,女眷們低聲商量翻地的話音,把災年的午後裹得暖乎乎的。蘇晴看著小丫頭亮閃閃的眼睛,知道這袋糙米、這盆螺螄,就是緊巴日子裡攢的甜,是一村人互相幫襯著,把日子熬出盼頭的底氣。
喜歡災年求生:我靠囤貨養全村女眷請大家收藏:()災年求生:我靠囤貨養全村女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