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還沒散儘,曬穀場的地麵凝著一層薄霜,蘇晴提著木桶往溪邊去,剛走到半路就愣住了——往日潺潺流淌的溪水,如今隻剩下淺淺一窪,露出底下布滿碎石的河床,連桶底都沒法沒過。她蹲下身摸了摸溪水,冰涼刺骨,水量比昨天少了大半,心裡咯噔一下:“這可糟了,菜畦剛播種,每天都要澆水,往後取水可怎麼辦?”
她提著半桶水往回走,腳步沉甸甸的。剛到曬穀場,就見林野正檢查菜畦的稻草覆蓋,晨光透過薄霧灑在他身上,把身影拉得有些單薄。“林野,溪水快乾了。”蘇晴的聲音帶著焦慮,“就剩一點淺水,不夠澆菜也不夠日常用的。”
林野直起身,接過木桶掂了掂,眉頭皺起:“昨晚的風不僅降溫,還把上遊的積雪融水都刮偏了,看來得找新水源。”他抬頭望向後山,“之前去挖野菜時,隱約聽見山坳裡有水流聲,說不定藏著山泉,咱們今天去探探。”
“我跟你一起去!”蘇晴立刻說道,“多個人多個照應,我還能幫著拿工具。”
“算我一個!”李嫂從柴房出來,手裡拿著剛烙好的菜餅,“我力氣大,能扛東西,以前在老家也找過山泉,知道哪兒容易有水。”
周嬸和陳嬸也湊了過來,周嬸手裡攥著一卷麻繩:“人多力量大,咱們組隊去,路上也好互相幫襯。”陳嬸則拍了拍腰間的柴刀:“後山說不定有野獸,我帶著刀能防身,還能砍點樹枝開路。”
小丫頭扒著林野的衣角,眼裡滿是期待:“林叔叔,我也想去!我能幫著看路!”林野揉了揉她的頭發,把她抱到李嫂身邊:“山路不好走,你跟著李嫂阿姨在後麵,千萬彆亂跑。”
出發前,林野從地窖裡翻出不少實用工具:登山繩、工兵鏟、幾個大容量塑料桶,還有囤的pe軟管和單向閥——這是他災前準備的戶外裝備,沒想到現在派上了大用場。“這單向閥能防止水倒流,軟管韌性好,要是找到山泉,就能用虹吸原理把水引下來。”林野一邊整理工具,一邊給大家講解,“登山繩咱們按三人一組係上,後山陡坡多,安全第一。”
一行人踏著晨霧往後山走,路麵濕滑,布滿碎石和融化的雪水。走了約莫一個時辰,地勢越來越陡,前方出現一道近七十度的斜坡,坡上長滿低矮的灌木叢,底下隱約傳來叮咚的水流聲。“應該就在下麵了!”李嫂側耳聽了聽,眼睛一亮,“這聲音是活水,錯不了!”
林野讓大家在坡上站穩,取出登山繩,先打了個稱人結係在自己腰間,又把繩子另一端固定在旁邊的老鬆樹上,用石頭壓實:“我先下去探路,蘇晴你在上麵拉著繩子,保持五米左右的繩距,有緩衝空間。”他按照野外攀爬的技巧,雙手各持一段繩圈,雙腳蹬著坡上的石縫,慢慢往下挪動,“記住,拉繩子時重心要靠後,我往上爬時會重心靠前,咱們配合著省力氣。”
蘇晴緊緊攥著繩子,手心沁出冷汗,眼睛死死盯著林野的身影:“你慢點,彆急!”周嬸和陳嬸則在旁邊扶住樹乾,幫忙穩住繩子,防止意外滑落。
林野爬到坡底,撥開灌木叢,一股清冽的水汽撲麵而來。眼前是一處隱蔽的山坳,一股山泉從岩石縫隙中湧出,彙成淺淺一汪水潭,潭水清澈見底,倒映著頭頂的枝葉。他彎腰掬起一捧水嘗了嘗,甘甜清冽,沒有異味。“找到水源了!”他朝坡上大喊,聲音裡帶著難掩的喜悅。
坡上的人頓時鬆了口氣,林野又把繩子固定好,指導大家依次下來:“下來時抓著繩子,腳踩實石縫,千萬彆踩落葉堆,底下可能是空的。”蘇晴第二個下來,林野在底下伸手接應,兩人指尖相觸的瞬間,都感受到了彼此的安心。李嫂抱著小丫頭,在周嬸的幫扶下慢慢滑下來,小丫頭看著水潭,興奮地拍手:“哇,好清的水!”
林野從背包裡拿出工具,開始搭建引水裝置。“咱們用虹吸原理,把水引到曬穀場,不用天天來提水。”他先在山泉源頭挖了個小坑,鋪上碎石,防止泥沙堵塞水管,又把pe軟管的一端套上可樂瓶,瓶身紮滿小孔,做成簡易過濾器,插進泉眼處,“這樣能攔住樹葉和大顆粒泥沙,讓水更乾淨。”
接著,他把軟管另一端拉到坡上,比泉眼高出半米左右,又往下延伸到通往曬穀場的方向。“虹吸需要先灌滿水排掉空氣。”林野從塑料桶裡舀水,慢慢倒進軟管,蘇晴和李嫂在旁邊幫忙扶著管子,防止彎折。等水從軟管另一端流出,林野迅速擰緊單向閥,又用卡子把接口固定牢:“這樣水就不會倒流了,隻要保持出水口比泉眼低,就能一直出水。”
陳嬸看著管子裡緩緩流淌的清水,忍不住讚歎:“這玩意兒真神了!不用電不用壓,水自己就流下來了!”周嬸也湊過來摸了摸水管,冰涼的水流透過管壁傳來:“林野你真是有辦法,這災年裡有你,咱們心裡就踏實。”
林野笑了笑,又從囤貨裡拿出幾個備用塑料桶,在水潭邊搭了個簡易儲水裝置:“咱們再做個沉沙桶,讓水先沉澱一下,喝著更放心。”他把一個大塑料桶底部鑽了個小孔,接上短管,桶裡鋪上乾淨的棉布和細沙,“水先流進沉沙桶,泥沙沉澱在底部,通過棉布過濾,出來就是乾淨水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小丫頭蹲在儲水桶旁邊,看著清水慢慢注滿,伸手想去摸,被蘇晴攔住:“水太涼了,彆凍著。”小丫頭噘了噘嘴,又好奇地問:“蘇晴阿姨,這水能澆小苗苗嗎?”“當然能,”蘇晴笑著說,“有了這水,咱們的菜畦就能長得更快了。”
大家分工合作,沿著山路把軟管一路鋪向曬穀場,每隔一段就用石頭或土塊固定住,防止被風吹動或踩壞。周嬸和陳嬸負責清理路上的樹枝和碎石,為水管開辟通道;李嫂抱著小丫頭,在後麵檢查接口是否漏水;林野和蘇晴則在前麵牽引水管,調整坡度,確保水流順暢。
回到曬穀場時,已是正午,陽光驅散了晨霧,暖洋洋地灑在地上。軟管的另一端接到了菜畦邊,清澈的山泉順著管子緩緩流出,淌進濕潤的土壤裡,發出滋滋的聲響。菜畦裡的蘿卜苗像是喝飽了水,挺直了腰杆,嫩白的芽尖泛著水光。
“成功了!”陳嬸拍手歡呼,連忙拿起水壺接水,“這水真清,燒開了肯定好喝!”周嬸則提著水桶,把水倒進曬穀場的儲水罐裡:“以後咱們再也不用跑老遠提水了,這可太方便了!”
李嫂趕緊去灶房燒火,打算用新接的山泉水煮點野菜粥。她從地窖裡拿出米,淘洗乾淨,又切了點之前挖的薺菜和蕨菜,放進鍋裡。泉水煮出來的粥格外清香,米香混著野菜的鮮味,漫滿了整個曬穀場。小丫頭扒著灶沿,眼巴巴地看著鍋裡,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好香呀!我要喝兩大碗!”
林野沒閒著,他又從囤貨裡翻出幾塊防水布,在曬穀場旁邊搭了個簡易的雨水收集棚:“以後下雨,雨水順著防水布流進儲水罐,咱們就能多存點水,以防萬一。”蘇晴幫著一起固定防水布,看著眼前的儲水罐和引水管道,心裡充滿了希望:“有了穩定的水源,咱們就能多種點蔬菜,再養幾隻雞,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
周嬸喝著熱氣騰騰的野菜粥,感慨道:“以前哪想過,災年裡還能喝上這麼清甜的粥。”陳嬸也點頭:“要不是林野有遠見,囤了這麼多工具,又會想辦法,咱們哪能這麼順利找到水源。”
林野看著大家臉上的笑容,心裡也暖暖的。他拿起一碗粥,喝了一口,清甜的泉水混著米香和野菜的味道,在嘴裡化開。“這隻是開始,”他放下碗,看著遠處的山和近處的菜畦,“等天氣再暖和點,咱們把周邊的土地再開墾一些,多種點糧食和蔬菜,再挖個大點的蓄水池,就算以後遇到乾旱,也不用怕了。”
蘇晴看著他堅定的眼神,點了點頭。她知道,未來的路還會有挑戰,但隻要大家團結一心,有林野的智慧和囤貨,有每個人的勤勞和互助,就一定能在這災年裡站穩腳跟。
午後,大家又一起加固了引水管道,在軟管外麵裹上了一層稻草,防止被陽光暴曬老化。林野還教大家如何檢查和維護虹吸裝置:“要是水流變小了,可能是過濾器堵了,拆下來清洗一下就行;接口漏水的話,用繩子捆緊,再抹點密封膠。”
小丫頭在旁邊學得認真,時不時還模仿林野的樣子,用小手擺弄著水管接口。林野笑著把她抱起來:“以後你就是咱們的小水管管理員,幫著大家檢查有沒有漏水,好不好?”小丫頭用力點頭,小臉上滿是認真:“好!我一定看好水管,不讓水跑掉!”
夕陽西下,曬穀場的儲水罐都裝滿了清澈的山泉水,菜畦裡的蔬菜喝飽了水,顯得生機勃勃。灶房裡又飄起了飯菜的香氣,這一次,是用山泉水煮的野菜湯和蔥油餅,香氣比昨天更濃鬱。
大家圍坐在一起吃飯,歡聲笑語回蕩在曬穀場。林野看著身邊的眾人,看著滿罐的清水和綠油油的菜畦,心裡無比踏實。前世孤身一人的掙紮,在這一刻都化作了溫暖的煙火氣。他知道,這道用智慧和互助築起的生命線,不僅帶來了水,更帶來了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氣。
夜風吹來,帶著山泉的清冽和泥土的芬芳。林野站在曬穀場邊,看著引水管道裡緩緩流淌的清水,仿佛看到了未來的日子——菜畦裡長滿了蔬菜,曬穀場堆滿了糧食,大家臉上都帶著安穩的笑容,再也不用為水和食物發愁。
他轉身走進灶房,蘇晴正在收拾碗筷,見他進來,笑著遞給他一杯溫水:“喝點水暖暖身子。”林野接過水杯,指尖傳來溫熱的觸感,心裡也暖暖的。“明天咱們再去後山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可食用的植物,”他看著蘇晴,眼神堅定,“咱們一起把這裡建設得更安穩,讓大家都能平安熬過災年。”
蘇晴點點頭,眼裡閃著光。月光透過窗戶灑進來,照亮了兩人相視而笑的臉龐,也照亮了這災年裡,用愛和互助撐起的一方小小天地。而那道流淌的山泉水,正像一條生命之河,滋養著土地,也滋養著每個人心中的希望。
喜歡災年求生:我靠囤貨養全村女眷請大家收藏:()災年求生:我靠囤貨養全村女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