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沉,暮色四合,天邊最後一抹霞光也漸漸隱沒在遠山之後。蘇家小樓內,燭火初上,將室內映照得一片溫馨。淩雲與蘇清瑤相對而坐,幾上清茶已換過兩巡,兩人就著絲織行業的種種細節、可能遇到的阻礙以及如何借助官府之力等話題,越談越是投機。蘇清瑤思路清晰,對市場細節了如指掌;淩雲則對官場規則和人脈運用頗有見解。一番深入交談,一個原本模糊的計劃漸漸有了清晰的輪廓,兩人都覺收獲頗豐,頗有相見恨晚之感。
正當淩雲沉浸在這份難得的默契與暢想中時,小院外傳來一陣輕微的騷動和低語聲。不一會兒,蘇清瑤的貼身婢女輕步走進來,福了一禮,低聲道:“小娘子,淩阿郎府上派人來尋淩大人,說…說家中有貴客久候,請大人速歸。”
淩雲聞言,眉頭微皺,心中湧起一股不耐煩。不用問,定是那趙司馬還在家中糾纏父親。他實在不願回去麵對那老狐狸的軟磨硬泡,更舍不得中斷與蘇清瑤這漸入佳境的商議。
“去回話,就說我這裡有要緊事尚未談完,讓阿郎先代為款待,我晚些便回。”淩雲揮揮手,想打發走來人。
然而,他話音未落,就聽得院外傳來蘇員外中氣不足卻怒氣衝衝的咆哮聲,雖然隔著幾重院落,仍隱隱可聞:“…豈有此理!那淩雲小兒…欺人太甚!打了我…還敢…還敢登堂入室…在我家…與我女兒…孤男寡女…成何體統!給我拿棍子來!我…我跟他拚了!”
接著是蘇小吏和幾個下人驚慌失措的勸慰聲:“叔父息怒!叔父息怒啊!您身上有傷,動不得氣!淩大人他…他是來商議正事的…”
淩雲與蘇清瑤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無奈。蘇員外這頭倔驢醒了,看來這清靜是維持不下去了。
蘇清瑤輕輕歎了口氣,起身道:“家父性情剛烈,今日受此折辱,心中憤懣難平。郎君…還是先請回吧,免得再生事端。今日所議之事,妾身記下了,容後再細細思量。”
淩雲也知道今日隻能到此為止了。他心中惋惜,好不容易與這未來賢內助有了深入交流的機會,卻被自家阿爺和那頑固的“準嶽父”給攪和了。他站起身,對蘇清瑤拱手道:“既如此,淩某先行告辭。今日多謝小娘子賜教,獲益良多。改日再登門拜訪。”
蘇清瑤斂衽回禮:“郎君慢走。”
淩雲走出小樓,還能聽到蘇員外那邊傳來的吵鬨聲。他搖了搖頭,在淩府小廝的引領下,從蘇家側門悄然離開,踏著漸濃的夜色,朝著自家方向走去。心中對那陰魂不散的趙司馬,更添了幾分厭煩。
…
回到淩家宅院,剛進前廳,便感到一股不同尋常的氣氛。隻見父親淩老漢正陪著趙司馬坐在主位,兩人似乎相談甚歡,父親臉上堆滿了近乎諂媚的笑容,而趙老司馬則撚著胡須,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
一見淩雲進來,淩老漢立刻把臉一沉,擺出嚴父的架勢,嗬斥道:“混賬東西!一天到晚不著家,跑到哪裡鬼混去了?讓老大人等你這麼久,成何體統!”
淩雲心中冷笑,麵上卻不動聲色,先向趙司馬行了禮:“下官淩雲,參見老大人。因衙門有些瑣事耽擱,讓老大人久候,恕罪恕罪。”
趙司馬倒是顯得頗為大度,嗬嗬一笑,虛扶一下:“淩縣尉公務繁忙,老夫偶來叨擾,等等無妨,無妨。”
淩老漢卻不依不饒,繼續訓斥道:“老大人是咱們家的貴人!你知不知道,老大人已經親口答應,為你侄子遠誌州試之事,向州衙功曹參軍大人打招呼!這等大恩,你還不快磕頭謝恩!做人要知恩圖報!”
淩雲一聽,心中更是膩味。父親這套“小捕快”式的思維,永遠想著靠巴結上司、托人情來解決問題,全然不顧其中的利害關係和可能帶來的後果。他與父親在這方麵的分歧,簡直如同隔著一條鴻溝。
他懶得與父親爭辯,轉而看向趙司馬,臉上擠出一絲感激的笑容:“老大人提攜後進,恩同再造!下官代侄兒先行謝過!此恩此德,沒齒難忘!”說罷,躬身深深一揖。
趙司馬滿意地點點頭:“賢侄不必多禮,舉手之勞而已。”
淩雲直起身,話鋒一轉,對淩老漢道:“阿爺,您勞累一天,也該歇息了。兒子與老大人還有些公務要談,您看…”
淩老漢本想借著訓斥兒子在趙司馬麵前顯擺一下自己家教威嚴,沒曾想兒子直接要趕他走,頓時有些下不來台,臉色漲紅,想要發作。但瞥見趙司馬在一旁,又不好失態,隻得狠狠瞪了淩雲一眼,從鼻子裡哼了一聲,悻悻然地起身,對趙司馬告了個罪,一步三回頭地退出了前廳。
廳內隻剩下淩雲與趙司馬二人。淩雲親自為趙司馬續上熱茶,然後正色道:“老大人,您所托付的那兩萬貫稅錢之事,下官回衙後反複思量,深感責任重大,亦知難度非同一般。”
趙司馬聞言,端著茶杯的手微微一頓,臉上笑容收斂了些,靜待下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淩雲繼續道:“王明府的態度,老大人您是知道的。若直接再提加征之事,恐怕…難有轉圜餘地。不過,下官另有一策,或可兩全其美。”
“哦?願聞其詳。”趙司馬來了興趣。
“下官思忖,與其加征於民,惹來怨聲載道,不如…由官府出麵,做一樁穩賺不賠的‘生意’。”淩雲壓低聲音,“如今州城生絲緊缺,價格飛漲,而寧海恰有貨源。若由縣衙出麵,組織協調,將部分生絲織成絲綢運往州城發賣,所得利潤,除去成本,盈餘部分,豈非便可名正言順地填入州庫,解燃眉之急?如此,既不增加百姓負擔,又能充實州庫,王明府那邊,想必也更容易接受。”
趙司馬聽完,沉吟片刻,露出疑慮:“此計…聽起來倒是不錯。隻是…由官府直接經商,與民爭利,豈不惹人非議?王明府素重官聲,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