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年4060年)八月初一為丁酉日。
壬戌日,陳友諒陷入絕境,進退兩難,想逃回武昌,於是率領一百多艘樓船前往南湖觜,被我軍阻擋,便想從湖口突圍。皇上指揮眾將領截擊,我軍船隻與敵船相連,順流而下,從辰時到酉時,持續激戰。到涇江口時,涇江的軍隊也趕來攻擊。張鐵冠大笑著祝賀皇上說:“陳友諒死了。”皇上笑著說:“彆瞎說。”又開玩笑說:“把你綁在水邊等著看。”隨後派樂工帶著祭品去祭奠陳友諒,試探他是否還活著,說:“如果他活著,去的人定會回來;要是沒回來,他肯定死了。”不久,前去的人都被殺害。沒過多久,有投降的士兵來報,說陳友諒在彆的船上被流箭射中眼睛和頭顱而死。各路軍隊聽聞後,歡呼雀躍,殺敵更勇,敵軍大敗。於是俘獲了陳友諒的太子陳善兒、平章姚天祥等人。第二天,陳友諒的平章陳榮、參政魯某、樞密使李才、小舍命王副樞、賈僉院及指揮以下官員,全都率領樓船和軍隊前來投降,我軍得到五萬多士兵,隻有太尉張定邊和楊丞相沒投降。韓副樞趁夜用小船偷偷載著陳友諒的屍體和他的兒子陳理,逃往武昌,朱元璋派兵追擊,沒能追上。張定邊等人到武昌後,擁立陳理為帝,改年號為德壽。
陳友諒是沔陽玉沙縣人,世代以捕魚為生,身材魁梧,曾做過縣吏,卻不喜歡這份差事。恰逢徐壽輝與倪文俊等人起兵,陳友諒毅然前去投奔。倪文俊任命他為簿書掾。陳友諒輔佐倪文俊攻陷多個州郡,因有功得以領兵,擔任元帥。乙未年,倪文俊在漢陽修建宮殿,迎接徐壽輝居住,自己獨攬大權。陳友諒心中不滿。丁酉年九月,倪文俊圖謀殺害徐壽輝,事情敗露後,嚇得逃到黃州。陳友諒趁機襲擊並殺死倪文俊,吞並他的部眾,自稱宣慰使,不久又任平章。第二年,他率軍攻陷安慶、池州,又攻破龍興、瑞州等郡。隨後分兵派康泰、趙琮、鄧克明等人攻取邵武,派其他將領奪取吉安,自己則率軍攻破撫州。八月,攻破建昌;九月,攻破贛州。己亥年正月,攻陷信州;三月,派將領攻取襄陽,又出兵侵犯衢州,進而奪取杉關。陳友諒懷疑部將趙普勝對自己不忠,將其殺害。此前,陳友諒攻破龍興,徐壽輝想遷都到那裡,陳友諒擔心對自己不利,派人阻止,徐壽輝隻好作罷。到這時,徐壽輝又想去,陳友諒再次阻止,徐壽輝不聽。十二月,徐壽輝率軍從漢陽出發,行進到江州時,陳友諒表麵派使者迎接,暗中卻在城西門外埋伏軍隊。徐壽輝進城後,城門關閉,伏兵出動,殺光他的部屬,陳友諒便以江州為都城,讓徐壽輝居住。陳友諒自此自稱漢王,在城西門建立王府,設置屬官。從此大權全歸陳友諒,徐壽輝隻是空有皇位。庚子年閏五月,陳友諒挾持徐壽輝進攻太平並攻陷。占據太平後,陳友諒想稱帝,就殺死徐壽輝,率軍攻打龍灣,被皇上大敗,兩萬將士投降。陳友諒失勢,逃回江州。皇上痛恨他狂妄僭越,親自率領水軍討伐,大軍逼近江州,陳友諒棄城逃到武昌,直到此時死去。陳友諒有權術,兵力一度強盛,但他弑君稱帝,部下多不服而叛亂,最終滅亡。死時四十四歲,稱帝到去世僅四年。陳友諒剛起兵時,他父親很擔心,說:“你一個捕魚的,想乾大事,我不讚成,為何不守住你的舊業?”陳友諒回答:“從前有術士看了先人的墓地,說我日後會富貴,現在正是時候。”等他稍顯貴後,派人接父親,父親說:“你不聽我的話起事到如今,我怕受你連累。”到這時果然失敗了。
當初,皇上親自到九江征討陳友諒,來到洪都。有個叫周顛的人在路旁拜見皇上,說:“報告太平。”等軍隊回建康,周顛也跟著來,見到皇上又說:“報告太平。”他偶爾預言未來的事,大多應驗,人們覺得他神奇,稱他為顛仙。等陳友諒再次圍攻洪都,皇上親自率軍救援,問顛仙:“我這次出征怎麼樣?”他回答:“吉利。”皇上說:“他已僭越稱帝,和他作戰,難道不難嗎?”顛仙仰頭看了很久,說:“上天沒給他當皇帝的命。”皇上說:“我和你一起去,行嗎?”顛仙說:“可以。”隨即興奮地拿起拐杖快步走,像揮戈一樣,顯示必勝的征兆。船停在皖城時,沒風,皇上派人問顛仙:“會有風嗎?”他回答:“走就有,不走就沒有。”船行沒幾裡,果然刮起大風。到馬當,顛仙見江豚戲水,說:“水怪出現,會損失很多人。”皇上討厭這話,下令把他扔到江裡。第二天,顛仙又來拜見,皇上因他奇特,給了他食物。吃完後,他走到皇上麵前,伸著脖子說:“顛仙可以殺了!”皇上笑著打發他走了。等陳友諒戰敗而死,他的話多應驗。
張鐵冠,名叫張中,字景和,臨川人。年輕時考進士沒中,遇到異人,傳授他皇極數,預測禍福很準。元末戰亂,他隱居在幕府山。到城裡和人說避兵的方法,聽從的人多能保全。壬寅日,陳友諒包圍南昌,皇上率軍攻下。參政鄧愈推薦張中,皇上問他:“你平定南昌,兵不血刃,市場如常,百姓從此能安定嗎?”張中回答:“天下從此會安定,但這裡很快會流血,房屋會被燒光,鐵柱觀也隻剩一座殿。”後來指揮康泰反叛,全像張中說的一樣。癸卯年夏五月,皇上在覆舟山祭祀眾神,召張中詢問,張中說:“吉兆有兩重天馬,像拜又像舞。”祭祀完,皇上想回去,馬突然像人一樣站立起舞,隨後低頭像跪拜。當天,又有人獻名馬,果然符合“兩重”的說法。張中又說:“官署會有驚擾,城中會騷亂。”不久忠勤樓失火,樓靠近官署,內外都很恐慌。等陳友諒又圍攻南昌,皇上做了個奇夢,讓人占卜,說:“應在要害處用力。”晚上點燈,花苞很可愛,鐵冠恰好在旁邊,立刻剪掉。左右的人勸道:“好兆頭可惜了。”鐵冠說:“應立即救援江西。”三天後,消息果然傳來。皇上於是親自率軍前往,回來後召問張中,張中說:“這次出征彆遲緩,五十天內會大勝。”戊戌日,常遇春等人與陳友諒交戰,率水軍深入敵陣,被敵軍包圍數層,眾人認為無法突圍。張中說:“彆擔心,會自己突圍。”不久果然突圍。其他準確的預言,也多像這樣。張中為人正直,不苟言笑,不講究服飾,常戴鐵冠,人們稱他為張鐵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又將洪都府改名為南昌府。
甲子日,派兵追擊陳理到武昌。
乙醜日,同僉行樞密院事、鎮守江淮府的繆大亨去世。繆大亨是濠州定遠人,起初率領義兵以元朝名義起兵,攻打濠州沒攻克。當時元軍紛紛潰散,隻有繆大亨率兩萬部眾跟隨元將老張,屯駐在橫澗山,堅守一個多月,皇上率軍夜襲營寨,元軍潰散,俘獲繆大亨的妻兒,繆大亨獨自帶兒子逃走。天亮時,他還在收散兵列陣等待。皇上讚賞他的為人,派他叔叔繆貞去勸降,說明禍福,繆大亨於是率部投降,皇上仍讓他統領原來的部隊。從此繆大亨跟隨皇上征戰,多次立功,皇上讓他在身邊侍衛,任命為同僉行樞密院事,鎮守江淮府。繆大亨管理士兵嚴格,為政簡便,人們都心悅誠服。到這時病逝。後來皇上路過鎮江,派人祭奠他的墓,歎息說:“繆將軍一生正直,在眾將中從未有過失,如今不在了,可惜啊!”
九月初一為丁卯日,皇上從湖口出發,返回建康。
壬申日,皇上到達建康,祭告祖廟,舉行飲至禮古代軍隊凱旋後在宗廟舉行的飲酒慶祝儀式),論功行賞,賜給常遇春、廖永忠田地,其餘將士賞賜金帛各有不同。隨後和眾將討論鄱陽之戰,眾將說:“自古以來水戰,必須靠天時地利才能取勝。像周瑜打敗曹操,是借助風水的便利。陳友諒的軍隊占據鄱陽湖,先在上遊等待我們,占了地利。況且我軍疲勞而敵軍安逸,如今取勝,實在不明白原因。”皇上說:“你們沒聽說古人說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嗎?陳友諒兵力雖強,但人心不齊,上下猜疑,況且連年征戰,多次失敗卻沒功勞,不能養精蓄銳等待時機,今天在東邊作戰勞累,明天又跑到西邊,失去了人心。軍隊貴在適時行動,行動就能顯示威力,有威力就能取勝。我率領適時行動的軍隊,威懾沒有威勢的敵人,將士一心,人人奮勇,像猛禽搏擊,把敵人連窩端掉,這就是打敗他們的原因。”眾將都讚歎佩服。
壬午日,皇上命令李善長、鄧愈留守建康,又率領常遇春、康茂才、廖永忠、胡廷瑞等親自到武昌征討陳理。
諸全叛將謝再興帶領張士誠的軍隊侵犯東陽,左丞朱文忠率軍抵禦,部將夏子實、郎中胡深擔任前鋒,在義烏與敵軍相遇。剛開戰,朱文忠親自率領精銳騎兵從敵軍後方夾擊,謝再興大敗而逃。胡深趁機建議,認為諸全是浙東的屏障,諸全失守,衢州也難以支撐。於是在距離諸全五十裡的五指山下築城防禦,分兵駐守。
乙未日,皇上聽說諸全叛亂,派使者到朱文忠軍中,商議另外的守城計策。使者到的時候,諸全新城已經築成。不久,張士誠的將領李伯升大舉入侵,軍隊號稱六十萬,駐紮在城下,因城堅固無法攻克,隻好退去。皇上嘉獎胡深築城的功勞,賜給他名馬。
這個月,張士誠自稱吳王。
冬季十月初一為丙申日。
壬寅日,皇上的軍隊到達武昌,騎兵、步兵、水軍水陸並進。抵達武昌城後,命令常遇春等人分兵在四門設立柵欄包圍,又在江中連船形成長寨,斷絕武昌的出入通道。分兵攻取漢陽、德安等州郡,於是湖北各郡都前來投降。
癸卯日,追贈張德勝為光祿大夫、江淮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追封蔡國公;追贈趙德勝為榮祿大夫、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追封梁國公;追贈桑世傑為安遠大將軍、輕車都尉、行樞密院判官,追封永義侯。
十二月初一為丙申日,皇上從武昌出發,返回建康,命令常遇春統領眾將守衛營寨,告誡他:“他們就像關在牢裡的小豬,想出來卻沒辦法,時間長了自然會屈服。如果他們來衝擊,千萬不要交戰,隻需堅守營寨圍困,不怕攻不下他們的城。”
甲寅日,皇上到達建康。
戊午日,皇上在雞籠山閱兵,回來後坐在西苑,召見指揮華雲龍等人說:“今天檢閱的騎兵,你們知道其中的道理嗎?”他們回答:“不知道。”皇上說:“陣勢有時圓有時方,有時縱有時橫,收縮與展開,快進快退,讓人難以預測。善於用兵的人,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讓自己安逸而使敵人疲勞,通過破壞敵人計謀來取勝,用兵如陰陽變化、鬼神莫測,即使勇猛的人也無法施展力量,聰明的人也無法運用計謀,這才是高明的用兵之道。敵我對峙時,要判斷雙方強弱、兵力多少,用正兵應對,用奇兵取勝,靈活運用奇正戰術,采取合適的應對方法,這樣才能百戰百勝。你們要記住這些。”
這一年,寶源局全年鑄錢三千七百九十一萬多枚。
喜歡白話明太祖實錄請大家收藏:()白話明太祖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