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十四_白話明太祖實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白話明太祖實錄 > 第16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十四

第16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十四(1 / 2)

監修官資善大夫、太子少師姚廣孝,資政大夫、戶部尚書夏原吉,總裁官文淵閣大學士兼左春坊大學士、奉政大夫胡廣等人,奉皇帝詔令編纂此書)。

甲辰年4061年)春季正月初一丙寅日),李善長、徐達等人尊奉太祖為吳王。當時群臣因太祖功德日益隆盛,多次上表勸他登基稱帝。太祖說:“戰爭尚未平息,百姓創傷未愈,天命難測,人心未穩,若匆忙稱帝,實在無暇顧及。從前周武王攻克商紂後,收存兵器、弓箭,將戰馬放於華山之南,把牛牧於桃林之野,大規模宣告戰事結束,而後才與百姓除舊布新,何曾急於稱帝?今日此事暫且擱置,待天下安定後再辦也不晚。”群臣仍堅持請求,太祖於是登上吳王位,設立各官府機構與屬官,設置中書省:左右相國為正一品,平章政事為從一品,左右丞為正二品,參知政事為從二品;左右司郎中為正五品,員外郎為正六品,都事、檢校為正七品,照磨、管勾為從七品;參議府參議為正三品,參軍斷事官為從三品,斷事經曆為正七品,知事為正八品;都鎮撫司都鎮撫為正五品,考功所考功郎為正七品。任命李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常遇春、俞通海為平章政事,汪廣洋為右司郎事,張昶為左司都事。

丁卯日,下令減免官店征稅。此前設置官店征收商稅,太祖因稅額過重損害百姓,故下令減免。

戊辰日,太祖退朝後對左相國徐達等人說:“你們為百姓著想擁戴我,但建國之初應先整頓綱紀。元朝昏庸混亂,綱紀不立,君主荒淫、大臣專權,賞罰之權下移,導致法令不行、人心渙散,天下動蕩。如今你們輔佐我,應借鑒其教訓,同心治理國家以成大業,不可苟且因循、空占職位。”又說:“禮法是國家綱紀,禮法確立則人心安定、上下安寧,建國之初此事最為緊要。我當年在濠梁起兵時,見主將皆無禮法,放縱私情、肆意施暴,不懂統禦之道,最終敗亡。如今我任用的將帥,都是昔日共患難之人,自他們歸順後,我便明確名分與號令,故諸將皆聽從命令,不敢有異議。你們作為輔相,應堅守此道,不可始慎終忽。”

庚午日,太祖坐在白虎殿與孔克仁談論天下形勢,說:“自元朝國運衰敗,連年戰亂加之饑荒瘟疫,十室九空。上天厭惡、百姓困苦,中原豪傑勢均力敵、互相敵視,必將生變。想統一他們,短期內難以做到。我計劃讓兩淮、江南各郡歸附的百姓,在城附近耕種,訓練時為兵,耕種時為農,兵農兼顧,進可攻、退可守;再在兩淮運輸便利之處囤積糧食,待兵糧充足,伺機行動謀取中原。你認為如何?”孔克仁回答:“積糧練兵、伺機而動,這是長遠之策。”

二月初一乙未日),太祖因諸將久攻武昌不下,親自前往督師。

辛亥日,太祖抵達武昌,指揮攻城。此前,陳理、太尉張定邊見形勢危急,暗中派士兵從觀音閣墜城逃往嶽州,告知丞相張必先前來救援。此時張必先率軍抵達,在距城二十裡的洪山駐軍。太祖命常遇春率五千精銳趁敵軍未集結時進攻,敵軍大敗,張必先被俘。張必先驍勇善戰,人稱“潑張”,是城中的重要依仗。將他綁至城下示眾,太祖喊道:“你們所倚仗的潑張已被擒,還憑什麼不投降?”張必先也對張定邊呼喊:“我已被俘,事已不成,兄長應自謀出路,速降為好。”張定邊嚇得說不出話。武昌城東南有高冠山,可俯瞰城中,太祖問諸將:“誰能奪取此地?”傅友德請求前往,率數百人一舉攻占,城中敵軍更感沮喪。數日後,太祖派陳友諒舊臣羅複仁入城勸降陳理及張定邊等人:“陳理若來降,必保其富貴。”羅複仁請求道:“主上推行好生之德,施惠此地,讓陳氏遺孤得以保全,我若不食言,雖死無憾。”太祖說:“我兵力並非不足,久駐於此是想等他們自降,以免傷及百姓。你去吧,必不騙你。”羅複仁到城下大哭,陳理受驚召他入城,兩人相對痛哭,哭罷羅複仁轉達太祖之意,言辭懇切,陳理與張定邊於是請求投降。

癸醜日,陳理銜璧肉袒,率太尉張定邊等人出城投降。陳理到軍營門口時,伏在地上顫抖,不敢抬頭。太祖見他年幼,起身扶著他的手說:“我不怪罪你,不必害怕。”命宦官入宮安撫陳友諒的父母,讓陳理隨意取用府庫財物,令其文武官員按順序出城,家屬與財物皆可隨身帶走。明軍圍攻武昌六個月才攻克,士兵無人擅自入城,市場安定。城中百姓饑餓困窘,太祖下令發放米糧救濟,召見父老安撫慰問,以禮對待陳友諒的父母,百姓十分喜悅,於是漢、沔、荊、嶽等地郡縣相繼歸降。

陳友諒之兄陳友才即“二王”)投降。起初他按陳友諒命令與左丞王忠信鎮守潭州,聽聞太祖親征武昌,派王忠信救援,王忠信戰敗投降。太祖任命王忠信為參政,仍令其鎮守潭州。陳友才聽說王忠信投降後又來進攻,率軍在益陽高山抵抗,王忠信以溫和言辭勸降,陳友才於是投降,與兒子一同被送往建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明道被俘後押至武昌處死。李明道是豐城人,家境富裕,趁亂起兵歸附陳友諒。被胡大海俘獲後,太祖寬恕他,任命為行省參政,令其與曾萬中同守吉安。兩人不和,李明道再次叛附陳友諒。陳友諒敗亡後,李明道逃回豐城,剪掉胡須藏匿於武寧山中,後被茶客認出,綁送武昌處死。他曾養的狗被明軍帶至武昌,見他被殺,不停哀鳴徘徊,銜來他的肉用沙子掩埋。太祖讚賞此狗忠義,下令收葬李明道。

甲寅日,太祖召集諸將說:“各位跟隨我曆經勞苦,如今雖仍需辛勞,但終將換來安逸。就像農民春夏耕耘,秋日收獲,先付出才會有回報。如今我們要先吃苦,後享樂,如農民盼豐收般等待時機。至於因旱澇蟲災導致收成不足,那是天時所致,非勤勞與否造成。”

乙卯日,設立湖廣行中書省,任命樞密院判楊璟為參政。

丙辰日,太祖從武昌出發,命常遇春遣送陳理的官屬前往建康。

三月初一乙醜日),太祖抵達建康。

丙寅日,封陳理為歸德侯,下詔告知臣民:“我以微末之身,承蒙天地眾神眷顧,位居億萬臣民之上,平定天下、安定百姓,疆土日益拓展。此前陳友諒弑主僭逆,罪惡滿盈,起兵侵犯邊境,我於是興師問罪,以慰百姓期盼。賴天地神靈庇佑,軍隊所到之處無往不勝,江西各郡一舉攻克。陳友諒怙惡不悛,於癸卯年七月屯兵洪都城下,我親率水軍決戰,陳友諒敗死,其將士全部投降。進攻武昌時,其子陳理歸降,湖廣各郡隨後平定。長江、漢水得以安流,百姓得以安居樂業。現布告朝廷內外,使眾人知曉。”

丁卯日,命金大旺鎮守撫州。設置起居注給事中一職。太祖第六子朱充出生,為胡妃所生。

太祖對廷臣說:“剽悍驕暴並非人的本性,而是後天養成的習性。若以禮法規範,剽悍者可變得溫順,驕暴者可變得安分,就像烈馬經調教後會馴服。如今初創時期,若無禮法,人們便無準則可守,故必須以禮法矯正不良習性。然而製定禮法不難,遵守禮法才難。人們懂禮便不會凶暴,守法便不會蠻橫。三尺孩童雖弱小,遇強暴而不被欺,正是因有禮法。如今當務之急,便是推行禮法,不可拖延。”

戊辰日,歸德侯陳理與群臣一同朝見,太祖十分憐憫他。陳理退朝後,太祖對群臣說:“陳氏敗亡,並非因無勇將強兵,而是因上下驕橫、法令鬆弛、不能堅韌、恃眾寡謀。若他們穩重有謀、上下一心,憑荊楚的財富、江漢的險要,跨豫章、連閩越,保護百姓以等待時機,那麼進可窺伺中原,退可割據一方,我怎能輕易攻取?一步失誤便導致土崩瓦解,這實在值得借鑒。”

任命中書左丞湯和為平章政事。當時湯和鎮守常州,率元帥吳福興率水軍進攻黃楊山,遭遇張士誠水軍,將其擊敗,擒獲千戶劉文興等四十九人,繳獲戰船六艘,故有此任命。

確定大都督府等衙門官製:大都督為從一品,左右都督為正二品,同知都督為從二品,副都督為正三品,僉都督為從三品,經曆為從五品,都事為從七品;各行省平章政事為從一品,左右丞為正二品,參知政事為從二品,郎中為從五品,員外郎為從六品,都事、檢校為從七品,照磨、管勾為從八品;理問所正理問為正四品,副理問為正五品,知事為從八品;都鎮撫司都鎮撫為從四品,副鎮撫為從五品,知事為從八品;金吾侍衛親軍都護府都護為從二品,經曆為正六品,知事為從七品,照磨為從八品;統軍元帥府元帥為正三品,同知元帥為從三品,副使為正四品,經曆為正七品,知事為從八品,照磨為正九品;各衛親軍指揮使司指揮使為正三品,同知指揮為從三品,副使為正四品,經曆為正七品,知事為從八品,照磨為正九品;千戶所正千戶為正五品,副千戶為從五品,鎮撫、百戶為正六品;各萬戶府正萬戶為正四品,副萬戶為從四品,知事為從八品,照磨為正九品。

當日,太祖駕臨戟門,中書省大臣獻上所定官製班次圖。太祖看完後,談及選拔諫議官員時說:“論道治國是輔弼大臣之責,禦敵安邊是將帥之責,建言獻策是侍從之責,激濁揚清是監察官員之責,這些都是朝廷要職。至於糾正過錯、補救失誤的諫諍之臣,尤其難以選到合適的人。剛直者有時過於偏激,懦弱者又毫無建樹,必須是為國忘家、忠誠忘身之人方可勝任,否則,那些患得患失之輩,怎能依靠?”

己巳日,句容儒士戎簡拜見太祖,談及陳氏之事時說:“主上此前在九江擊敗陳友諒,其軍潰散,為何不乘勝直取武昌,反而退兵?如今雖攻克,卻多費不少力氣。”太祖說:“你身為儒士,難道沒聽過‘覆巢之下無完卵’嗎?況且事情有緩急,用兵貴在靈活。陳友諒兵敗時,我怎會不知乘勝追擊?兵法說‘窮寇勿迫’,若急追,他們必拚死反抗,我方傷亡必多。我故意放他們走,派偏師牽製,以防其逃脫。料想他們受重創後,人人隻求自保,無暇再戰,我以大軍壓境,故全城歸降。這樣一來,我軍無傷、百姓保全、智勇彰顯,所得難道不多嗎?”戎簡十分信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某日,太祖與諸將討論用兵策略,對他們說:“你們並非不善戰,但臨事決斷時,智謀或許不足,應親近儒士,研讀古書,聽取他們的見解以增智慧。前日戎簡所言,我雖不認同,但當時將校中也有人勸我在下遊攔截,以全軍逼近武昌,可全殲敵軍,軍中都認為這是奇謀,沒想到戎簡也能說出類似的話,不過這都不合我意。你們要深思,勿因我不用戎簡之言便輕視儒士。”

庚午日,設置武德、龍驤、豹韜、飛熊、威武、廣武、興武、英武、鷹揚、驍騎、神武、雄武、鳳翔、天策、振武、宣武、羽林十七衛親軍指揮使司。此前攻占長江左岸州郡後,設置了各翼統軍元帥府,至此全部撤銷各翼,改設衛所。

太祖詔令中書省大臣:“自古以來,聖明的君主建立國家、設置都城,必定要吸納賢能的士大夫共同治理,才能實現天下大治。如今國土日益廣闊,需文武並用,世間難道會沒有傑出人才嗎?有些人隱居山林,有些人藏身軍中,若沒有上位者引導提拔,下位者便無法展露才能。

從今往後,有能上書進言、闡述治國之道或武藝謀略出眾者,參軍及都督府需將其姓名上報。若此人雖不擅文辭但見識可取,允許到京城當麵陳述,我會考察他。

郡縣中年齡超過五十的官員,雖熟悉政務但精力已衰,應讓有關部門選拔民間優秀人才——年齡二十五歲以上、資質聰慧、有學識才乾者,征召到中書省,與年老官員搭配任用。十年後,老者退休,年輕者已熟悉政務,如此人才便不會匱乏,官職也能得人。中書省需將此令下達各部門,讓所有人知曉。”

江西行省進獻陳友諒的鏤金床,太祖看後對侍臣說:“這與孟昶的七寶溺器有何區彆?一張床都如此精巧,其他物品便可想而知。陳氏父子窮奢極欲,怎能不亡?”當即下令銷毀。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