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二十四_白話明太祖實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白話明太祖實錄 > 第26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二十四

第26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二十四(1 / 1)

吳元年4064年),六月丙午日初一),發生日食,白天昏暗。

己酉日初四),張士誠被圍困已久,想要突圍決戰。他窺探城左邊,看到敵軍隊列嚴整,不敢進犯,於是派徐義、潘元紹悄悄潛出西門,企圖偷襲我軍。他們轉到閶門,準備襲擊常遇春的軍營。常遇春察覺敵軍到來,分兵前往北濠切斷其退路,然後派兵與敵軍交戰。戰鬥持續很久,不分勝負。張士誠又派參政黃哈剌把都率兵千餘人支援,並親自出兵山塘作為後援。山塘道路狹窄堵塞,無法前進,隻好下令稍稍後退。常遇春拍著王弼的背說:“軍中都說你是猛將,能替我拿下此敵嗎?”王弼應道:“遵命!”當即驅馳鐵甲騎兵,揮舞雙刀衝殺過去,敵軍稍稍後退。常遇春趁機率部乘勢進攻,張士誠軍隊大敗,人馬淹死在沙盆潭的很多。張士誠有一支勇猛的軍隊,號稱“十條龍”,成員都是運糧夫出身、擅長偷盜的人。張士誠經常厚賞他們,讓他們身披銀甲,穿著錦衣,率領部眾出入戰陣,令人莫測高深。這天“十條龍”也戰敗了,淹死在萬裡橋下。張士誠坐騎受驚落水,差點淹死,坐著轎子逃回城中,心緒紛亂,無計可施。

當時降將李伯升知道張士誠形勢危急,想勸他歸順,便派門客到張士誠門前緊急求見。張士誠召他進來問:“你想說什麼?”門客說:“我講的是關乎您興亡禍福的大計,希望您靜心聽一聽。”張士誠問:“什麼計策?”門客說:“您知道天命嗎?從前項羽叱吒風雲,百戰百勝,最終卻在垓下戰敗,天下歸了漢高祖劉邦。為什麼呢?這是天命啊。您當初率十八人進入高郵,元軍百萬圍城,那時如同老虎落入陷阱,危在旦夕。一旦元兵潰敗,您就率領孤軍乘勝出擊,向東占據三吳,擁有千裡土地,數十萬甲兵,南麵稱王,這就是項羽當年的氣勢啊。若真能在那時不忘記高郵之危,苦心勵誌,招攬豪傑,量才任用,安撫百姓,訓練軍隊,駕馭將帥,有功必賞,敗軍必罰,使號令嚴明,百姓歸心,那麼不僅可保三吳,天下也可奪取。”張士誠說:“你當時不說,現在說還來得及嗎?”門客說:“我當時即使說了,您也聽不到。為什麼呢?您的子弟、親戚、將帥,遍布您的朝廷內外,錦衣玉食,歌妓舞女相伴,日夜宴飲。穿的是天下最美的服飾,吃的是天下最好的美味,還不滿足。帶兵的都自比韓信、白起,謀臣都自比蕭何、曹參,傲視天下,目中無人。那時您深居內宮,軍隊戰敗不知,土地丟失不聞,即使知道了也不過問,所以才有今日之敗。”張士誠說:“我也非常悔恨,但已來不及了。那麼現在該怎麼辦?”門客說:“我有一策,隻怕您不能聽從。”張士誠說:“不過是死罷了。”門客說:“如果死有益於國家,有利於子孫,死固然應該;如果不是這樣,隻是白白受苦罷了。況且您沒聽說陳友諒嗎?他占據荊楚,擁兵百萬,與江東朱元璋)軍隊在姑孰交戰,在鄱陽湖激戰。陳友諒放火想燒江東戰船,天卻反風燒了他自己的船,陳友諒兵敗身亡。為什麼呢?天命所歸,人力無法改變。況且現在敵軍進攻更急,您曾指望湖州援兵,湖州失陷;指望嘉興援兵,嘉興失陷;指望杭州援兵,杭州又失陷。如今獨守這尺寸之地,誓死抵抗。但我私下擔心物極必反,會突然發生內部變故。那時您想死不能,想活無路。所以我私下認為不如順應天命,自求多福,派一名使者火速趕往金陵,表達您歸順義軍、拯救百姓的心意。打開城門,束起頭發表示不抵抗)等待處置,還不失為萬戶侯,何況朱元璋)曾許諾效仿竇融、錢俶的先例呢?況且您的土地,就像賭博贏來的東西又輸掉了,有什麼損失?”張士誠仰頭沉思良久,說:“你先休息,容我仔細想想。”但他最終猶豫不決。

壬子日初七),張士誠又率兵從胥門衝出挑戰,來勢凶猛。常遇春率軍抵禦,部隊稍稍後退。張士誠的弟弟張士信正在城樓上督戰,急忙大喊:“士兵們疲憊了!停!停!”於是鳴金收兵。常遇春趁勢奮力反擊,大敗敵軍,追到城下,攻城更急,又修築營壘逼近城池。從此張士誠再無法出城。張士信在城上搭起帳篷,坐在銀椅上,與參政謝節等人一起吃飯。左右剛送上桃子,還沒嘗,突然飛來炮彈擊碎他的腦袋而死。

甲寅日初九),裁撤參議府。

壬戌日十七),擴廓帖木兒的部將李守道前來歸降,朝廷下令讓他住在會同館。

癸亥日十八),升指揮傅友德為江淮行中書省參政,賞賜他彩緞、布帛各十匹,隨征千戶各賞三匹,百戶、鎮撫各賞二匹,軍士每人賞鹽二十斤,以表彰他在陵子村立下的功勞。

乙醜日二十),賞賜羽林、虎賁、天策、驍騎各衛指揮、千戶、百戶、鎮撫中的有功人員不同數量的彩緞布帛,軍士每人賞鹽二十斤,陣亡者加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戊辰日二十三),下大雨。在此之前,皇上朱元璋)因久旱,每日減膳吃素,宮中也都如此,等下雨後再恢複膳食。雨後,群臣請求恢複膳食。皇上說:“大旱成災,實在是因我德行不夠所致。如今雖得雨,但禾苗莊稼焦枯受損必多,縱然吃肉食,又怎能覺得味美?”廷臣答道:“從前周武王克商後,連獲豐年,詩人讚頌說:‘安定萬邦,屢獲豐年。’主上平定海內,拯救生靈,上順天心,下慰民望,且憂勞勤勉,感動上天降此甘霖,豐年之兆已現。”皇上說:“人事切近,天道幽遠,得民心就是得天心。如今想消弭災禍,隻應謹於修身,誠心愛民,或許可報答上天眷顧。”於是下詔免除百姓當年田租。

癸酉日二十八),下令從今以後凡朝賀典禮不用女樂。參知政事張昶因謀反被殺。

張昶是北平宛平人,在元朝任戶部尚書,奉命出使而來。皇上朱元璋)與他交談,起初他沉默,後來見他才思敏捷,便留用,多次升遷至參知政事。張昶外示忠誠,內懷陰謀,與楊憲、胡惟庸等人交好。張昶有才辯,見識明敏,熟悉前代典章製度,國家許多建置製度多出自他手,裁決事務迅速果斷。張昶常因自己身為元臣卻失節,認為必有人議論,心中常常鬱鬱寡歡。當時擴廓帖木兒兵力尚強,元都未下,張昶曾私下對親信說:“我若能回歸元朝,仍不失富貴。”他暗中派人上書稱頌朱元璋功德,勸他及時行樂。皇上對太史令劉基說:“這是想當趙高啊。”劉基說:“確如聖上所見,定有人指使。”皇上不想深究,隻斥責了他,燒掉奏書。後來他又勸皇上加重刑法,打擊豪強兼並,多次提出盤剝百姓的方法,想使皇上失去人心,暗中為元朝謀劃。皇上均未聽從。張昶恐懼不安。當時元主以為張昶已死,追贈官職諡號,提拔其子。恰逢平章李文忠攻下杭州,將元朝平章長壽醜的等人押至京師,皇上釋放了他們,讓他們回元朝。張昶便暗中托付長壽醜的帶表章給元主,並寄信給兒子詢問情況。恰逢張昶臥病,楊憲前去探望,偶然在他臥室內發現書信草稿,便上奏。皇上命大都督府審問,張昶在供狀上寫八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皇上起初愛惜其才,還想保全他。等見到他所寫的供詞,說道:“他決心反叛了,不可赦免。”於是伏法被殺。

甲戌日二十九),皇上對司法官員說:“任用官員不當,則政事無法治理;施用刑罰不當,則無辜受害。好比薅草,用鋤頭不謹慎,必傷好苗;懲治奸惡,論罪不當,必傷良善。所以用刑不可不慎重。把人置於刑訊之下,百般折磨,何事不招認?何供得不到?古人用刑,實屬不得已。懸掛法令於宮門,使人知曉而不觸犯。好比水火能燒人淹人,親近則受害,遠離則無害。水火能養人也能殺人。刑罰本為使人向善,並非為殺人。若不查清實情而輕率用刑,被冤枉的人就多了。所以‘欽恤’二字,是用刑的根本。”

秋七月乙亥日初一),此前下令挑選俊秀道童充當樂舞生,這時才召集齊。皇上親臨戟門,召學士朱升及範權帶領樂舞生入見,安排雅樂進行檢閱。皇上親自敲擊石磬,命朱升辨識五音。朱升不能準確辨彆,將宮音認作徵音。皇上說:“朱升常說能審音,到辨石磬音時,怎麼竟將宮音作徵音?”起居注熊鼎答道:“八音之中,石聲最難調和。古時隻有後夔能和磬聲,所以《尚書》說:‘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皇上說:“石聲固然難和,但音樂以人聲為主,人聲和諧,八音自然和諧。”於是命樂生登台歌唱一曲。皇上又感歎:“古時作樂是為和民心,感通神人,與天地共和諧。近世儒者少有懂音律的,想使音樂和諧,豈不難?”熊鼎又答道:“樂音不需求於外,實在係於君主一心。君主心平氣和,則天地之氣也和;天地之氣和,則樂無不和。”皇上深表讚同。

丙子日初二),任命郡縣官員二百三十四人,製定賞賜及路費標準。賞賜知府、知州、知縣彩緞四匹、絹六匹、羅二匹、夏布六匹,其父同等,其母、妻及長子減半。府、州、縣副職官員按正職一半賞賜,各府經曆、知事同副職,州縣吏目、典史按副職再減半,父母、妻、子也按相應比例。路費:知府五十兩白銀,知州三十五兩,知縣三十兩,同知為知府的五分之三,治中為知府的一半,通判、推官為知府的五分之二。州同知比照府通判,經曆及州判官比照府同知減半,縣丞、主簿比照知縣再減半,知事、吏目、典史均為十兩。定為法令。

此前,皇上對中書省大臣說:“新任郡縣官多出身平民,到任之初,有的向人借貸,有的侵害百姓。不設法培養其廉潔,要他們奉公守法就難了。”所以賜予路費。

丁醜日初三),各郡縣官受賞後入宮謝恩。皇上告諭道:“自古百姓眾多,必立君主統治。否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紛爭吞並,永無寧日。然天下之大,君主不能獨治,必設百官分理,鏟強扶弱,獎善懲惡,使百姓安居樂業,然後才能儘力耕作,豐衣足食,繳納賦稅以資國用。我今命你們為牧民之官,百姓所納租賦就是你們的俸祿。你們應勤於政事,儘心為民。百姓有訴訟,應為其辨明是非曲直,切勿屍位素餐,貪贓枉法,自陷法網。你們前去就任,務必謹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戊寅日初四),皇上曉諭諸將:“軍隊是用來平息暴亂的,不是製造暴亂的。若借軍隊逞私欲,是仁者不為的。過去元末戰亂,群雄角逐,倚仗武力欺淩的何止一人?其中有因貪財而凶殘的,有因好色而淫暴的,有因私仇而報複的,有因憤怒而濫殺的。率軍作戰,隻求一時快意,卻不知傷人害物,荼毒生靈。朕每每行軍作戰,必申明號令,約束貪暴。你們從事征討,應體會此意。像曹彬仁將)、曹翰暴將)的事例,足以為戒。我曾以此告誡徐達,為將之道,雖重威嚴,但根本在於得士卒愛戴。徐達能聽我言,攻城略地,不濫殺無辜,可稱良將。你們應努力效仿。”

庚辰日初六),命指揮華雲龍調取海州駐軍,軍隊抵達後,又下令召回。

甲申日初九),丞相李善長等人勸朱元璋即皇帝位,朱元璋沒有同意。

李善長等人極力請求說:“殿下從濠梁起兵,沒有尺寸土地作根基,就成就了大業。四方群雄幾乎削平殆儘,遠近之人無不歸心。這確實是天命所歸,希望您早日登上帝位,以慰藉臣民的期望。”朱元璋說:“我考慮自己功業尚未遍及天下,德行尚未使萬民信服,天下統一的形勢尚未形成,四方道路尚不通暢。如果倉促稱帝,恐難服眾。自古帝王擁有天下,即使明知天命已歸,人心所向,尚且謙讓不敢當,等待有德者其實是指自己時機成熟)。我常笑陳友諒剛得一隅之地,就妄自稱尊,誌驕意滿,終致滅亡,為後世所譏笑。我豈能再蹈他的覆轍?若天命在我,自有水到渠成之時,不必急於求成。”

乙酉日初十),思南道宣慰使司都元帥田仁智派五寨副長官戴允中進獻表章,貢奉馬匹和地方特產。

己醜日十四),雷電擊中宮門上的獸吻裝飾物,得到一件形似斧頭的石質器物。朱元璋命人將其收藏起來,出行時派人背負在禦駕前;臨朝聽政時則將其放置在幾案上,以示敬畏上天的警示。於是下令赦免朝廷內外的囚犯。

庚寅日十五),設置徐州衛和濟南衛。方國珍當初投降時,約定杭州城被攻克後,就獻出土地歸順朝廷。

等到朝廷大軍攻克杭州,方國珍依然占據著自己的地盤,時常派遣間諜窺探我方虛實,又聯絡福建的陳友定),企圖形成掎角之勢。朱元璋聞訊大怒,派使者責令方國珍繳納貢糧二十三萬石,並寫信曉諭道:“你當初歸降,聲稱杭州城破即獻土來歸,這是你左右之人共保富貴的良策。豈料你心懷奸詐,陽奉陰違,屢次愚弄於我。張士誠與你接壤,攻取你很容易,他之所以不敢加兵於你,全因我能牽製他,你才能安居海隅,坐享三郡之富,這是我給你的大恩庇佑。你卻不自珍重,背信棄義,時常派奸細窺探我方動靜,暗中勾結陳友定,圖謀互相支援。他陳友定)自救尚且不暇,豈能救你?你為何如此糊塗!今明確告知於你:我軍攻下姑蘇蘇州)後,即揮師南下取溫州、台州、慶元寧波),水陸並進,無人能擋。你趁此時機,改過歸順,恪守以小事大之義,尚可保富貴傳子孫及下屬。如若不然,集結三郡之兵與我一決勝負,也算大丈夫所為。再不,則舍棄三郡之民,揚帆入海苟且偷生。但我擔心你的子女玉帛反成拖累,舟中自生內亂,徒為天下豪傑恥笑。額外的恩寵不會常有,你應慎重思量!”書信送達,方國珍大為恐懼,召集弟侄及將領謀士商議對策。其郎中張本仁說:“江東軍隊正圍攻姑蘇,姑蘇張士誠)是勁敵,國富兵強,城高池深,懷必死之誌,勝負難料。他們怎能輕易跨越千裡來攻打我們?”劉庸說:“江東軍隊多步騎,步騎利於平地,在我海濱之地,能奈我海船何?”方國珍的弟侄多讚同此見。唯有丘楠爭辯道:“此二策皆非保全主公之福!唯有智慧能決斷大事,唯有誠信能守護國家,唯有正直能指揮軍隊。一旦江東攻克姑蘇,揮師南下,乘勝進軍,責問我背叛之罪,師出有名,軍威正盛,我孤立無援,必將一敗塗地!不如遣使奉書,表明不敢背德,或可平息乾戈,使公常保富貴,福澤子孫。否則,大禍臨頭!”方國珍素來愚昧不明,不能決斷,隻是日夜搬運珍寶,聚集巨艦,準備渡海逃亡。

辛醜日二十六),設置太常司、司農司、大理司、將作司四司,均為正三品衙門。每司設卿正三品)、少卿正四品)、丞正五品)。太常司下設典簿、協律郎正七品)、博士正七品)、讚禮郎從八品)。司農司下設庸田署令正五品)、典簿、司計正七品)。大理司下設評事正七品)。將作司下設左右提舉正六品)、同提舉從六品)、司程、典簿、副提舉正七品)、軍需庫大使從八品)、副使正九品)。任命楊思義為司農卿,劉誠、杭琪為司農少卿,單安仁為將作司卿。

本月七月),朱元璋告諭群臣:“古代的賢君常憂慮如何治國,古代的賢臣也常憂慮如何輔佐君主。賢臣為君主分憂,君主常得安寧;明主為國事憂慮,天下常得太平。如今疆土日益廣闊,百姓日益增多,而我心中未嘗一日忘卻憂慮,為何?實在是因為久經困苦的百姓尚未完全複蘇休養,安撫他們的方法尚未儘善儘美。卿等能與我同憂嗎?若能與我同憂,或許能感動上天之心,使祥和之氣降臨。如果隻是屍位素餐,貪圖俸祿,對百姓疾苦漠不關心,最終禍敗臨頭,將不可挽救。能不戒懼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八月,乙巳日初一),朔日。

戊申日初四),有一官吏受賄,被人告發,該官吏投井自殺。朱元璋聞知,告諭群臣:“他隻知貪利的好處,不知貪利的害處;隻知愛利,不知愛身。人的愚昧還有比這更甚的嗎?君子聞義則喜,見利則恥;小人見利則喜,聞義不為。所以君子有舍生取義,小人則舍生為利,行為相反。這種人死了不足憐惜,但其事可為世上貪汙者戒。”

癸醜日初九),圜丘天壇)、方丘地壇)及社稷壇建成。

圜丘:位於京城東南正陽門外,鐘山南麓。仿漢製建兩層壇。第一層:寬7丈,高8尺1寸,四麵出陛台階)。南陛9級,寬9尺5寸;東、西、北陛各9級,寬8尺1寸。壇麵及基座砌琉璃磚,環以琉璃欄杆。第二層:壇麵周圍寬2丈5尺,高8尺1寸。南陛9級,寬1丈2尺5寸;東、南、北陛各9級,寬1丈1尺9寸5分。壇麵、基座、欄杆製式同上。壇外十五丈處築一圈矮牆??),高8尺1寸,磚砌,四麵設靈星門欞星門)。南三門:中門寬1丈2尺5寸,左門1丈1尺5寸5分,右門9尺5寸。東、西門各寬9尺5寸。??外十五丈再築外牆,四麵設靈星門。南三門:中門寬1丈9尺5寸,左門1丈2尺5寸,右門1丈1尺9寸5分。東、西、北門各一,各寬1丈1尺9寸5分。四麵正門外各有甬道,寬度同門。天庫五間在外牆北靈星門外,南向)。廚房五間西向)、庫房五間南向)、宰牲房三間、天池一所在外牆東靈星門外東北隅)。燎壇在內??外東南丙地,高9尺,寬7尺,頂開,南麵有門。牌樓二座。

方丘:位於太平門外鐘山北。兩層壇。第一層:寬6丈,高6尺,四麵出陛,各寬1丈,8級。第二層:四麵各寬2丈4尺,高6尺,四麵出陛。南陛寬1丈2尺,8級;東、西、北陛各寬1丈,8級。壇外十五丈築??,高6尺,四麵設靈星門。南三門:中門寬1丈2尺6寸,左門1丈1尺4寸,右門1丈6寸。東、西、北門各一,各寬1丈4寸。??外築外牆,每邊長64丈,四麵設靈星門。南三門:門寬1丈6尺4寸,左門1丈2尺4寸,右門1丈2尺2寸。東、西、北門各一,各寬1丈2尺4寸。庫房五間在牆外北靈星門外,南向)。廚房五間、宰牲房三間皆南向)。天池一所在外牆西靈星門外西南隅)。瘞坎埋祭品坑)在內??外壬地。

社稷壇:位於宮城西南,坐南朝北。社壇在東,稷壇在西,各寬5丈,高5尺,四麵出陛,每陛5級。壇用五色土築成東方青土,南方紅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中央覆黃土)。兩壇相距5丈,壇南各植鬆樹。兩壇共圍於同一??牆內,??每邊長30丈,高5尺,磚砌。四麵有門,各寬1丈。東門飾青色,西門飾白色,南門飾赤色,北門飾黑色。瘞坎在稷壇西南,磚砌,寬深各4尺。??外再築圍牆,開四門:南設靈星門三座,北設戟門五座,東、西各設戟門三座。東、西、北門皆列戟二十四杆。神廚三間在牆外西北方。宰牲池在神廚西。社主用石製,高5尺,寬2尺,上端尖銳,微斜立於社壇上,一半埋入土中,方向略偏南北。稷壇不設神主。

甲寅日初十),命協律郎冷謙校定樂章聲譜,讓樂生練習。

乙醜日二十一),刮大風。

丙寅日二十二),朱元璋祭祀山川完畢,走出齋宮,將祭肉分賜群臣。將要回宮時,他對世子等人說:“人之常情,地位尊貴必生驕縱,生活安逸必忘勞苦,這是聖人警戒自滿、謹防懈怠的原因。身處尊貴而不驕橫,享受安逸而能知勞苦,思慮周詳,體察民情,這才是為人君主的道理。天道向下施與才能成就歲時之功,人道勤勉敏捷才能德業顯著。遍觀古史,取法於上而教化於下,皆源於此。如今國家初定,百姓才得喘息,你們能體會他們的勞苦嗎?能體察人情,就不至於驕惰。現在將士們半夜起身,護衛至此,都還未進食。你們可以步行回去,以體會勞逸之彆,日後不至驕惰。”世子等人快步走出,衛士們聞聽,無不感動心悅。

同日丙寅),朱元璋寫信曉諭沂州王宣父子:“我軍去年攻取淮甸,你們父子派兵乘勢占據海州,若非借我軍威,豈能得手?你卻不知感恩,縱兵燒我鹽草,今春又犯我宿遷,此乃鼠竊狗偷之舉,豈是大丈夫所為?事本微小,徒然挑釁。因此前次海州行動,不過略示警告。我若督師進攻,海州必不能保。兵臨海州時,我忽想起你父子數年前來信說:‘雖在蒼顏皓首之際,猶望閣下號召群雄,如誅秦王子嬰於鹹陽,戮商紂於牧野,以澄清華夏。’因不忘昔日盟誓之言,遂即命班師。現整軍進取河南,已駐淮安。念及你昔日之言,故寫信告知。若能速改旗號,奮然來歸,合力平亂,豈非壯舉?否則,未取河南,先伐沂州。到那時,縱想改弦更張,也來不及了。”

征召江西儒士顏六奇、蕭飛鳳、劉於等到京,欲授官職。三人皆以年老多病推辭。各賜布帛遣返。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二十四

喜歡白話明太祖實錄請大家收藏:()白話明太祖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