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元年4064年)九月
甲戌日初一):晉升雄武衛千戶韋正為鳳翔衛指揮副使。
命令參政朱亮祖率領浙江、衢州、金華等地衛所的騎兵、步兵、水軍討伐方國珍。
皇上朱元璋)說:“方國珍以販賣魚鹽為業,苟且偷生呰窳:懶惰苟且),對朝廷命令)持觀望態度,依從還是違背猶豫不決,心懷首鼠兩端的想法。現在派軍隊去討伐他,形勢必定能取勝。他沒有良策,隻有渡海逃跑罷了。三州台州、溫州、慶元)的百姓,已經非常疲憊困苦了,城被攻破那天,不要殺害一個人。”於是,朱亮祖磕頭接受命令後出發了。
太廟建成。將四代祖先德祖、懿祖、熙祖、仁祖)各自設立宗廟:德祖廟居中;懿祖廟在東邊,是第一廟;熙祖廟在西邊,是第一廟;仁祖廟在東邊,是第二廟。
宗廟群位於宮城的東南方向,所有廟宇都坐北朝南。
每座廟宇的正殿供奉神主,東西兩側設有夾室存放物品或神主的小房間),東西兩邊有廊廡,共有三道門,每道門都設置二十四把戟儀仗兵器)。
外麵環繞著都宮牆。
正門南麵,另建有五間齋戒用的房舍齋次);齋舍西麵是五間準備祭牲飼料的房舍馬饌次),都坐南朝北。
都宮門東麵是五間神廚製作祭品),坐東朝西。
神廚南麵有一個宰牲池,坐北朝南。
乙亥日初二):追贈已故鳳翔衛指揮使丁德興為都指揮使。
誥令說:“朕聽說身為臣子,活著的時候能儘心儘力,忠心耿耿地效力於朝廷,死後一定會受到褒獎追贈的榮耀,這是為了報答他的功勞。鳳翔衛指揮使丁德興,憑借著勇武的資質,從軍隊中脫穎而出,投身侍奉朕,先後立下許多戰功。在征討進軍蘇州的時候,他正打算報效國家,最終卻因一場疾病而永遠逝去了。追念往昔,心中難以忘懷。因此追贈你為驃騎將軍、都指揮使,以告慰你在天之靈。你若有知,就接受這加恩特賜的任命吧。”丁德興)後來又被追封為濟國公。
戊寅日初五):皇上對中書省大臣李善長、傅瓛、楊憲等人說:“律法中有連坐的條款,指的是侵犯傷害他人的人。我認為審理案件應當公平寬仁,除非是大逆不道的罪行,否則罪責隻應及於犯罪者本人。先王的為政之道,懲處罪人不連及妻子兒女罪不及孥),懲罰不延及子孫後代罰弗及嗣),這是極為忠厚的做法。從今往後,百姓有犯法的,不要株連治罪。”
參政楊憲回答說:“先王使用刑罰,根據時代不同或輕或重世輕世重)。自從元朝政令姑息放縱,百姓輕易觸犯法律,如果不用重刑治理,那麼犯法的人就會更多。”
皇上說:“百姓做壞事,就好像衣服上積聚了汙垢,加以洗滌,就可以重新變乾淨;受汙染沾染惡習)的百姓,用善道引導他們,就可以改過自新。依靠刑罰殺戮來威懾,使百姓不敢觸犯法令,這種方法是淺陋的。而且在嚴刑峻法下求生存,就好比在鍋裡找魚,還想讓它活命,太難了。所以,凡是依從輕典寬仁的法律),即使不刻意尋求讓人活命,也自然不會有判人死罪的道理。”
辛巳日初八):大將軍徐達攻克姑蘇蘇州),俘獲了張士誠。
當時城池被圍困已久,熊天瑞教城中守軍製造飛炮投石機類武器)攻擊我軍,造成很多傷亡。城中的木頭、石頭都用光了,以至於拆毀祠堂廟宇和民房來做炮具。
徐達命令軍中搭建像房屋狀的木架,上麵覆蓋竹笆,士兵埋伏在下麵,推著它攻城,箭矢石塊不能傷到士兵。
到這時,徐達督率將士攻破葑門,常遇春也攻破了閶門新寨,於是率領部眾渡過橋梁,進逼城下。張士誠的樞密使唐傑登上城牆抵抗作戰。張士誠駐軍在城門內,命令參政謝節、周仁樹立柵欄來修補外城。唐傑知道無法抵擋,便放下武器投降了。周仁、徐義、潘元紹及錢參政錢輔)都投降了。
傍晚時分晡時),張士誠軍隊全線崩潰,眾將領於是像螞蟻一樣攀附登城。
城已被攻破,張士誠仍讓他的副樞密使劉毅收攏殘餘的二三萬士兵,親自率領他們在萬壽寺東街作戰,又被打敗,劉毅投降。張士誠倉惶逃回府邸,隨從僅剩幾個騎兵。
起初,張士誠見兵敗,對其妻劉氏說:“我戰敗要死了,你們怎麼辦?”劉氏說:“您不要擔憂,我一定不會辜負您。”於是在齊雲樓下堆積柴草。等到城破,劉氏驅趕張士誠的眾妾、侍女登上樓,催促她們自儘,命令養子辰保放火燒樓,然後自己上吊而死。
張士誠獨自坐在房間裡,左右侍從都逃散了。徐達派張士誠舊將李伯升到張士誠處傳達旨意。當時天色已晚,張士誠靠著門框自縊。李伯升破門而入,讓降將趙世雄將他抱下來解開繩索,此時張士誠氣未斷絕,又蘇醒過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徐達又命潘元紹用道理反複開導他多次,張士誠閉眼不語。於是用舊盾牌把他抬出葑門,途中換成門板,抬到船上。
此役俘獲張士誠的官屬包括:平章李行素、徐義,左丞饒介,參政馬玉麟、謝節、王原恭、董綬、陳恭,同僉高禮,內史陳基,右丞潘元紹等所率領的將校,以及杭州、湖州、嘉興、鬆江等府官吏的家屬和外郡流寓之人,總共二十餘萬,連同元朝宗室神保大王、黑漢等人,都送往建康。叛將熊天瑞被處死。
起初,徐達與常遇春約定,城破之日,兩人各負責一半區域安撫平定。徐達先集合將士,申明皇上旨意,讓將士各自懸掛小木牌,下令:“掠奪民財者處死,毀壞民居者處死,離營二十裡者處死。”待城破,徐達軍負責城左,常遇春軍負責城右,號令嚴肅,士兵無人敢妄動,城中居民安然無事。
壬午日初九):命中書省將戰袍賞賜給征討浙西的將士。當時姑蘇大捷的消息尚未傳來,皇上考慮到士兵出征戍守,天氣將寒,所以有此命令。
癸未日初十):姑蘇捷報傳到,皇上於是命令中書平章胡廷瑞率軍攻取無錫州,並命大都督府副使康茂才率領常州、宜興、長興等衛士兵隨後跟進。
命令虎賁左衛副使張興率領一千名勇士趕赴淮安,等待出兵日期。又命令濠州訓練平鄉山寨的軍隊,也到淮安會合,謀劃奪取膠州以及登州、萊州等地。
乙酉日十二日):改平江路為蘇州府,任命何質為知府。
命令江淮衛派兵一千人守衛邳州。
大將軍徐達等派許千戶率兵攻取通州,駐紮在狼山。通州守將張右丞,是張士誠的侄子,人稱“火眼張”,率領部眾到軍門投降。共收降將士七千三百四十二人,繳獲銀印一枚、銅印十二枚,馬二百八十七匹,船二百一十四艘,糧五萬二千六百九十餘石。
這天,皇上因姑蘇剛克,擔心通州守軍驚潰,命泰州指揮孫興祖前去攻取。等他到達時,通州城已經投降了。
丁亥日十四日):設置內使監,官秩正四品,設監令正四品)、丞正五品)、奉禦從五品)。內使為正七品官職,典簿為正八品官職。設置皇門官,官秩正五品,設皇門使正五品)、副使從五品)。
後來改製:改置內使監、禦用監,官秩皆為正三品,各設令一人正三品)、丞二人從三品)。奉禦為正六品,典簿為正七品。皇門官官秩升為正四品,門正正四品,副門正從四品。春宮門的門官正、副官秩同皇門官。設置禦馬司,官秩正五品,設司正正五品)、司副從五品)。設尚寶監兼管守殿、尚冠、尚衣、尚佩、尚履、尚藥、紀事等奉禦),這些奉禦官秩均為正六品。
召湖廣參政周德興、嶽州參政張彬返回建康。這是因為張士誠已被平定,要大規模會合諸將的緣故。
無錫莫天佑獻城投降。
起初,莫天佑依附張士誠,大將軍徐達多次派使者勸降,都被莫天佑殺害。
到這時,胡廷瑞等率兵攻城。州人張翼知事態緊急,率領父老去見莫天佑說:“我們百姓不見天日指遭受壓迫)已十二年了。張氏張士誠)已被擒獲,縱然堅守,又是為誰守呢?況且未必能守住這一座城。全城百姓的生死存亡,就在今晚,望您深思熟慮。”
莫天佑沉思良久,把帽子扔在地上說:“守此城難,不如投降。”張翼於是用繩索縋下城牆,到胡廷瑞軍中請求說:“無錫本是良民,不幸身處割據之中,並非真心擁戴張氏,也非有心樹立功業。如今明公大軍兵臨城下,勢如泰山壓卵,誰敢不懼?又有誰敢與您為敵呢?我不避萬死,特為百姓請命,願明公憐憫。”胡廷瑞高興地說:“你確實知曉利害,明白取舍識去就),使城池免遭兵禍,都是你的功勞。”於是命張翼回去。張翼叩城門入內告知莫天佑,莫天佑於是出城投降。
莫天佑性情凶猛,有勇力,人稱“莫老虎”。壬辰年4049年),他聚集鄉民自保。張士誠攻陷常州後招降他,他不從;張士誠發兵攻打,未能取勝。後來張士誠接受元朝太尉官職,莫天佑才投降張士誠。張士誠多次上表推薦他為同僉樞密院事,也隻是籠絡他而已。
戊子日十五日):皇上親臨戟門檢閱測試將士,並諭示千戶趙宗等人說:“軍隊行伍不可不整齊,進退不可無節度。即使在軍營房舍中,也必須隊伍嚴整。遇有調遣征發,便於召集,不致混亂。從今以後在營中,必須以總旗為首,小旗次之,軍人再次之。按序列屋居住。凡有出征,即使隻有婦女在家,也能互相保護。臨敵之時,也按此法。駐營則部伍不亂,行軍則進退有節。再加上將領有智謀,不戰則已,戰則必勝。”
皇上又檢閱騎兵的弓弩,將他們分組,告誡說:“你們知道弓的力道嗎?它的力量隻能達到百步,百步之外再加五步,就射不進去了。所以善射者求命中於百步之內,這樣弓就沒有損壞折斷之患。駕馭馬匹也是這樣。馬的力氣能跑百裡,百裡之外再加十裡,馬力就疲乏了。所以善馭馬者,常使其力有餘而不竭儘,這樣馬就沒有跌倒受傷之失。何況作戰之際,馬的功勞居多。平原曠野,馳騁上下,無不如意;克敵追奔,所向無前,都靠馬力。若不善於調養,使其力乏,那麼臨陣之時,必致壞事,無法成功。”於是下令將士不得私乘戰馬及馱載私人物品,違令者治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己醜日十六日):朱亮祖駐軍新昌,派指揮嚴德攻關嶺山寨,將其平定。
大將軍徐達派人將張士誠押送至建康。張士誠在船中閉目不食。到龍江時,僵臥不肯起身。被抬到中書省。丞相李善長問他話,他不回答。不久張士誠出言不遜,李善長怒罵。皇上本想保全張士誠性命,但張士誠最終還是自縊而死。皇上賜棺將其安葬。
張士誠小字九四,是泰州白駒場亭民,以駕船販鹽為業。少年時很有力氣,但行為不端。他販鹽給富家,富家常欺侮他,有時不付鹽錢。弓兵丘義屢次使他受辱。張士誠憤恨,欲報仇。
至正癸巳年4050年)正月,張士誠與其弟士義、士德、士信,聯結壯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殺死丘義及仇視的富家,焚其房屋,火勢蔓延燒毀很多民房。他害怕獲罪,便進入鄰近鹽場,招集青年,謀劃起兵。行至丁溪,大姓劉子仁聚眾抵抗,士義中箭身亡。張士誠更加憤怒,與之決戰,劉子仁兵敗逃入海中。張士誠乘勝攻泰州,聚眾萬餘,攻克興化,在德勝湖結寨。
四月,元朝派待製孫?、烏馬兒以萬戶官職告身委任狀)招降他,張士誠不接受。
五月,攻破高郵,入據之。
甲午年4051年)正月初一,自稱誠王,國號大周,改元天佑。
元朝又命丞相脫脫領兵討伐,久攻不下。恰逢元順帝聽信讒言解除脫脫兵權,將他貶到淮安。張士誠乘機出兵猛攻,元兵大敗。
乙未年4052年),淮東饑荒。張士誠留兵守高郵,由通州渡江,入福山港,攻陷常熟。
丙申年4053年)二月,入據平江路蘇州),改為隆平府。建立樞密院,設置百官機構。統領軍隊,以心腹將領徐義、徐誌堅統領親軍,李伯升掌管軍事,幕僚韓謙、錢輔、黃參軍等負責謀劃。大家合力,於是南侵江浙至紹興,北逾江淮抵徐州,直至濟寧的金溝。向元朝表示歸順納款),使用元朝年號奉正朔)。元順帝不得已,拜他為太尉。張士誠雖假借元朝名號爵位,實際不聽其命令。設立參軍府及江浙、淮南二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