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二十五_白話明太祖實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白話明太祖實錄 > 第27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二十五

第27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二十五(2 / 2)

甲辰年4061年),張士誠在甲辰年)擅自稱吳王,派張士信將元朝江浙行省丞相達識帖睦邇強行遷到嘉興,並用毒酒將其殺害。此後便放肆地獨斷專行,擅自任命官員和授予爵位,其製度規格都僭越了本分比擬皇帝)。

當時,浙西地區人口眾多,物產豐富,儲備積聚非常富足。但張士誠兄弟驕奢淫逸,懈怠政事,又不善於判斷決斷,權力被手下的文官竊取。

然而張士誠為人遲鈍穩重且沉默寡言,想通過優待士人來博取好名聲。有士人前來投奔,他不同賢愚,總是給予豐厚的饋贈,車馬、房舍無不充足提供。那些貪圖利益的士人大多前往歸附他。

等到張士信掌權後,疏遠並離間舊將,奪取他們的兵權,因此上下離心,互相猜疑,將士不肯聽命。

凡是出兵派遣將領時,應當出征的人有的就臥床不起,索要官職爵位、肥美的田地和豪宅,張士誠)就優厚地賞賜他們。這些人剛被起用任職,到了軍中就帶著歌姬舞女,每天與遊談之士聚會,飲酒宴樂,賭博下棋。等到打了敗仗、丟失土地回來,張士誠也不過問,有時還會再次任命為將領。他的威權無法樹立,大致如此。

這就是他失敗的原因。他死時年僅四十七歲。

他的弟弟中,張士德最為優秀,被俘處死後,張士誠的勢力就日漸衰落了。張士信愚昧狂妄,不識大體,人們都很嘲笑他。

張士誠有兩個兒子,都還年幼。城將破時,其妻劉氏將白銀交給乳母,讓她背著兩個孩子逃往民間,後來不知下落。張士誠的母親曹氏,也頗有智謀權術。張士誠稱王後,尊她為太妃,死後葬在姑蘇南門外。

朝廷軍隊王師)前來討伐時,皇上朱元璋)預先告誡將士不要挖掘她的墳墓。吳地百姓感激皇上的仁德,無不欣喜。

當初,在張士誠手下掌權的,如黃參軍、蔡參軍、葉參軍等人,都是迂闊拘泥守舊,不切實際)的書生,不懂得治國的大計。吳中蘇州一帶)有童謠唱道:“黃、蔡、葉,在張士誠耳邊)把持權柄,一夜西風來,統統被吹乾失勢垮台)。”到這時終於失敗,果然如童謠所說。

張士誠死後,皇上對群臣說:“張士誠,我本想保全他的性命,但他為人剛愎固執任性)且無見識。在天命決定政權)得失的時候,豈能用武力強爭?我當初平定建康南京)時,大家各自守衛疆土,我本無意攻伐他。是他引誘我的將士,自己挑起戰端。戰鬥連年,終被我擒獲。假使他能早日醒悟,對外睦鄰,對內安民,豈能輕易被攻破?他卻驕奢淫逸,不顧民生艱難,手下又無忠臣良謀,最終因詭詐權術而敗亡。他死了,我甚為憐憫。”群臣都叩頭回答說:“上天降生聖明睿智的君主,統一天下。張士誠即使能謹慎自保,守著這一隅之地,終究也成不了大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皇上說:“我當年渡江時,所得不過江東幾郡。陳友諒占據上遊,張士誠成為我心腹之患。一旦有警報,首尾受牽製,我在中間應對,實在艱難。如今此二人皆被我消滅。然而東南雖定,中原尚在紛擾,尤其應當同心協力,不可急於貪圖安逸。”

辛卯日二十日),設置宣徽院,設院使正三品)、同知正四品)、院判正五品)、典簿正七品),將尚食、尚醴二局隸屬其下。二局設大使從六品)、副使從七品)。任命大都督府參議阮崇禮為院使。

癸巳日二十二日),將中書省、都督府的斷事官品級都定為從五品,其下屬的知事都改稱提控案牘。各行省的照磨、管勾定為正八品。理問所的正理問定為從五品,副理問定為從六品。都鎮撫司的都鎮撫定為正五品,副鎮撫定為正六品。理問所下屬鎮撫司的知事都改稱提控案牘。

改太醫監為太醫院,設院使正三品)、同知正四品)、院判正五品)、典簿正七品)。仍任命原太醫監官員孫守真為院使,葛景山為同知,陸惟恭、杜天僖為院判。

朱亮祖率軍抵達天台縣,縣尹湯盤獻城投降。

乙未日二十四日),皇上諭示群臣說:“大丈夫有誌於建功立業,必須親近賢人以增進德行。因為親近正直之人,則每日聽聞善言;親近讒邪之人,則每日沾染惡行。比如王保保擴廓帖木兒)所信任的多非正人。有個叫傅穎陽的,專做苛察瑣事,作威作福。一個和尚對他稍有不敬,他就暗中進讒言將其殺害。如此聽信讒言,豈是長久之道?作為君主,最忌偏聽。所謂‘偏聽生奸’,確實如此。信任奸邪,利用權勢滿足個人愛憎,什麼事做不出來?使人離心離德,功業怎能成就?”

丁酉日二十六日),朱亮祖進攻台州,方國瑛出兵抵抗,被我軍擊敗,指揮嚴德戰死。

嚴德,采石人。乙未年4052年)隨軍渡江有功,升都先鋒。丁酉年4054年)轉任管軍總管。己亥年4056年)授任金鬥翼同知元帥。甲辰年4061年)轉任統軍元帥。因屢立戰功升任海寧衛指揮同知,至此時中箭身亡。

戊戌日二十七日)皇上派遣使者送信給元順帝,並送回元朝宗室神保大王及黑漢等九人。信中說:“昔日上天拋棄金、宋,曆數天命)歸於殿下祖宗。故以韃靼部落起於沙漠,入主中原,為民之主,傳國百年。至於殿下在位,海內兵興,豪傑紛起,擾亂中原,城鄉蕭條。縱有遺民,也處於朝秦暮楚反複無常)之時。百姓不安已十七年了。像我父母生於元初定天下之時,那時法度嚴明,使愚頑者畏威懷德,強不淩弱,眾不暴寡。百姓父子夫婦各安其生,恩惠莫大。古時帝王統一,僅及中原,四夷不治。唯有殿下祖宗,使四海內外,殊方異族儘為臣屬,亙古未有。豈料辛卯年4048年)妖人指紅巾軍)橫起,不三四年間,海內海外,勢如瓦解。殿下屢次命將征伐,國勢日衰,妖氛愈盛。致使故將大臣,或服毒自儘,或臨陣敗亡,十常八九。如以義旗而興的將領李察罕李察罕帖木兒)、張思道張良弼)、李思齊,雖能剿滅妖寇,但功高權重,懷豪傑之誌,殿下已無法控製,其危害更甚於妖人作亂。其心無異於曹操挾持漢獻帝於許下,殿下豈不知?前有妖人作亂,後有權臣跋扈。非妖人易作亂,權臣易跋扈,實因殿下不能效法祖宗所為,故天將棄之,如同拋棄金、宋之時,事已不可救。我本庶民,因亂起兵,保衛鄉裡。因與官軍隔絕,遂被推戴。數年來,撫輯部眾,據有江東、兩浙、湖湘、兩淮、漢沔、江西、嶺廣,百姓各安生計。近又消滅反複無常的張士誠,在其處得神保大王及黑漢等九人。昔日殿下祖宗滅金、宋時,將其宗室親王駙馬儘行誅滅,何其忍心?難道以為稱王天下,便有萬世之業?時運在天,豈由人定?今日我則不然,所獲元氏子孫,悉皆放歸。望殿下思祖宗之傳,善待他們。書不儘言。”

皇上又寫信給擴廓帖木兒王保保)說:“先前屢次遣使,皆被拘留,不知閣下合下)心意究竟如何?今有都事李節思歸,特遣人送回。望將被拘使者一並放還。當今天下豪傑如萌芽初發,尚未長成。閣下如存大義,應整飭軍隊,聽命於朝廷指朱元璋政權),令四方貢賦入京,或親自來朝,與我共謀大事,以安天下。否則,名為臣子,而朝廷之權專掌於軍門指擴廓的元帥府),縱使自認忠心,豈能免於非議?若猶豫不決,恐部下生變,後果難言。閣下若果真忠於君主元帝),當赤心侍奉。若有他圖,速應整軍固守境土。我近於九月初八日削平姑蘇張氏,江南已定。東連大海,西抵巴蜀,南及嶺廣,隻剩閩中一區,已遣偏師征討,旦夕可下。目前諸軍屯駐內地,養精蓄銳。閣下若欲借力,隻需遣一使來,我即調兵應援。附上薄禮:金織文綺四端四匹),聊表遠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派遣使者將織金蟒龍衣及彩緞十二端匹)贈送給陳州或指陳友定地盤某地)的譚右丞。

己亥日二十八日),沂州王宣派遣其副樞密使副樞)苗芳前來謝罪,皇上命鎮撫侯正紀前往回複。

辛醜日三十日),命令在泗州靈璧縣開采石料製作石磬,在湖州采集桐木、梓木製作琴瑟。

平吳滅張士誠)大軍凱旋,論功行賞。皇上在戟門召集右相國李善長、左相國徐達、平章常遇春、都督馮宗異馮勝)、平章湯和、胡廷瑞胡美)、右丞廖永忠、左丞華高、都督康茂才、都督副使張興祖、梅思祖、參政薛顯、趙庸、曹良臣及各衛指揮、千百戶。

封李善長為宣國公,徐達為信國公,常遇春為鄂國公。

賞賜:徐達彩緞表裡各十一匹,常遇春十匹,胡廷瑞、馮宗異各九匹,湯和、曹良臣各八匹,廖永忠、華高、康茂才各七匹,薛顯、趙庸、張興祖、梅思祖各六匹,指揮每人五匹,千戶每人四匹,百戶每人三匹。士兵每人米一石,鹽十斤。

皇上對諸將說:“自兵興以來,天下豪傑紛起。我率兵渡江,賴上天之靈,將士之力,拓地開疆,削平敵國。如陳友諒兵多地廣,已先摧滅;張士誠兵強財富,今亦就擒。若非爾等將士效命,何以致此?今論功行賞,以報辛勞。如王國寶等歿於王事而不得與,吾甚痛惜。自古帝王以征戰得天下,皆有當世名將輔佐。爾等今日之功,亦無愧於古之名將!然在外征戰與在內經營布置者,職責雖異,其勞苦則一。馮宗異獨任留守京城、處理軍府事務之勞,亦應受賞。然江南雖平,當北定中原,統一天下。切勿安於暫安而忘永逸,滿足近功而昧遠圖。大業垂成,更須努力!”

徐達等叩頭說:“臣等仰賴主上妙算成筭),幸獲成功,敢不竭儘心力以圖尺寸之功微薄貢獻)!”

次日,徐達等入宮謝恩。皇上問:“公等回府,置酒作樂了嗎?”答:“蒙主上恩德,皆置酒慶賀。”皇上說:“我豈不欲置酒與諸將歡聚一日?但中原未平,非宴樂之時。公等不見張氏所為嗎?終日酣歌逸樂,今竟如何?宜深以為戒!”

朱亮祖攻克台州,方國瑛逃奔黃岩。

當初,方國瑛聞朝廷大軍將至,即欲逃走。適逢其都事馬克讓從慶元寧波)返回,說方國珍方國瑛之兄)正練兵守城,勸國瑛勿走。國瑛這才約束將士登城拒守。但士卒心懷恐懼,常有逃潰者。我軍急攻,國瑛自量力不能敵,乘夜用巨艦載妻子兒女從興善門逃往黃岩。朱亮祖入城,隨即攻下仙居等縣。

壬寅日十月初一),皇上在戟門臨朝,召見浙西來歸降的諸將,訓諭道:“汝等舊事張氏,為將統兵。計窮勢屈,始降於我。我待以厚恩,列於將校,汝等可知其中緣由?我明告汝等:我所用諸將,多濠、泗、汝、潁、壽春、定遠諸州之人。他們勤苦儉約,不知奢侈,不比浙江富庶之地耽於逸樂。汝等也非素來富貴之家,一旦為將握兵,便多掠子女玉帛,橫行不法。今既歸附於我,當革除舊習,效法我濠、泗諸將,方可保其爵位。人莫不慕富貴,然致富貴易,保富貴難。汝等誠能儘心效職,隨大軍除暴平亂,使大業早成,非獨自身受享富貴,子孫亦得世享其福。若隻圖一時快意,不顧後果,雖暫得快樂,旋即敗亡,豈是真正富貴?此皆汝等親見之事,不可不戒!”

諸將皆叩頭領命而退。

癸卯日十月初二),新建的皇宮內廷)落成。正殿名為奉天殿,殿前為奉天門。

奉天殿之後是華蓋殿,華蓋殿之後是謹身殿。兩殿兩側都建有對稱的廊廡廂房)。

奉天殿左右各建一座樓閣:左為文樓,右為武樓。

謹身殿之後為後宮區域。前殿是乾清宮,後殿是坤寧宮,六宮妃嬪居所)依次排列其後。

整個宮城皇城)環繞著宮殿。皇城城門:南為午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北為玄武門。所有建築都力求樸素,不作繁複雕飾製皆樸素)。

皇上朱元璋)命博士熊鼎分類編集古人可供借鑒警誡的事跡,書寫在宮殿牆壁上。又命侍臣在兩廊牆壁上書寫《大學衍義》。

皇上說:“前代宮殿多施彩繪壁畫。我用這些文字以備朝夕觀覽反省,豈不比丹青彩繪更有益?”上曰:前代宮室,多施繪畫,予用此以備朝夕觀覽,豈不愈於丹青乎?)

當天,有人進言說瑞州出產帶花紋的石材文石),雕琢後可用作鋪地甃地)。皇上說:“我)力行儉樸,猶恐沾染奢侈之風。追求華麗美觀,豈不過於奢侈?你不能以節儉之道輔佐我,反以侈麗引導我,這豈是我本心?建造宮室,已感勞民傷財作者之勞),何況遠取文石,豈能不加重百姓負擔厲民)?”進言者大為慚愧而退。

設置金吾左衛、金吾右衛、虎賁左衛、虎賁右衛以及興化衛、和陽衛、廣陵衛、通州衛、天長衛、懷遠衛、崇仁衛、長河衛、神策衛等衛所。不久,將金吾左、右衛改為金吾前、後二衛,羽林衛改為羽林左、右二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皇上對中書省大臣說:“軍中士卒多有因戰鬥傷殘者,已不能勝任軍旅備行伍)。今新宮落成,宮牆外需設防衛。可在宮牆外周圍空地多建房屋廬舍),讓這些傷殘者居住。白天讓他們謀生治生),夜晚負責巡警。同時供給糧食贍養他們,使其有所依靠。”上謂中書省臣曰:軍中士卒多有因戰鬥而傷殘者,既不可備行伍。今新宮成,宮外當設備禦,可於宮牆外周圍隙地,多造廬舍,令廢疾者居之,晝則治生,夜則巡警,因給糧以贍之,使得有所養也。)

本月,楚國公廖永安的靈柩從蘇州運抵京師。

皇上親至郊外迎接並致祭。祭文曰:“嗚呼廖公!你秉性忠貞純厚,素以勇猛著稱。回想我開基創業之初,你正據守巢湖。未待我招諭,即誠心歸附。隨即集結舟艦,力主渡江。在洪濤中擊楫奮進,身先士卒。以此開拓疆土,壯大宏圖克壯皇猷)。你輔佐之功佐命之勳),實不可沒。奈何禍生不測,陷沒敵境!我之痛悼,已有多年。今剪除殘敵殘孽),浙右浙江西部)已平。特命有司,迎還你的靈柩。惜你不能親見國家永昌,唯以你得以歸葬故土,稍慰我心。嗚呼!有功未享其報,有才未儘其用!念及你我君臣相得之義股肱之義),豈不令人感傷?今在郊外設奠,以表我意。願你英靈歆享!”式奠於郊,用宣予意,汝其歆之。)

皇上對太史令劉基、學士陶安說:“張士誠既滅,南方已平,應致力於平定中原,統一天下。”上謂太史令劉基、學士陶安曰:張氏既滅,南方已平,宜致力中原,平一天下。)

劉基對答:“疆土日益廣闊土宇日廣),人民日益眾多人民日眾),席卷天下已指日可待。”

皇上說:“不可倚仗土地廣闊土不可以恃廣),不可倚仗人口眾多人不可恃眾)。我起兵以來,與諸豪傑角逐。每遇弱敵,亦如臨大敵般謹慎,故能取勝。今王業將成,中原雖動蕩不安板蕩),豈可輕視?稍有不慎苟或不戒),成敗係於此舉。”

劉基說:“近日滅張士誠,敵聞風喪膽。乘勝長驅直入中原,誰能抵擋孰吾禦者)?正所謂‘迅雷不及掩耳’。”

皇上說:“需深究實情,方能通曉權變深究事情,方知通變)。彼等指北方群雄)正互為犄角犄角),相互聲援,豈能輕言長驅直入遽雲長驅)?必先取得一戰之功,方可形成破竹之勢乃乘破竹之勢)。若說天下可輕易奪取徑取),早已為他人所得。況且,我觀察到敵方雖有敗亡之機彼有可亡之機),而我方亦握有必勝之道吾執可勝之道),更須持重行事,力求萬全。豈可驕傲疏忽驕忽),招致不測之禍以取不虞也)?”

喜歡白話明太祖實錄請大家收藏:()白話明太祖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