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二十六_白話明太祖實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白話明太祖實錄 > 第28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二十六

第28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二十六(1 / 2)

吳元年4064年)冬十月甲辰初一),朱元璋派遣起居注吳林、魏觀等人攜帶錢幣和絲帛,到全國各地尋訪未被任用的賢才。

乙巳日,設置蘇州衛指揮使司。遷徙蘇州的富戶到濠州今安徽鳳陽)充實人口。

朱元璋駕臨戟門,與給事中吳去疾等人討論政務。朱元璋對他們說:“我以平民身份起兵,和現在的李相國李善長)、徐相國徐達)、湯平章湯和)都是同鄉,居住的地方相距很近,遠的不超過一百裡。君臣互相遇合,於是成就了大的功業,絕不是偶然之事。如今掃除各方割據勢力,據有江南之地,百姓得以免除戰亂離散之苦。我每每徹夜思考這些,就不能安穩入睡。人心難以安定卻容易躁動,事情的機緣難以成功卻容易敗壞。如果安撫的方法失當,施行的政策不妥,禍亂就會因此產生。現在中原還沒有平定,正是我們憂慮操勞的時候,怎麼能隻守著一方土地而沒有長遠的打算呢?現在應該訓練士兵,選拔將領,平定中原。各位將領當中小心、忠誠、謹慎的人,隻有徐達能聽從接受我的話,可以擔負這個重任。常遇春果敢勇猛且有作為,可以輔佐他;其餘的人有的作為副將,有的用來守衛城池,都有可用的才能。上天如果輔助我,依靠各位將領,就足以完成大業了。”吳去疾回答說:‘了解臣子的沒有比得上君主的,主上了解他人且善於任用,平定天下的功業就不難達成了。’”

丙午日,命令所有官員的禮儀都以左為尊。將右相國改為左相國,左相國改為右相國,其他官職也都照此辦理即原左升右降,右升左降)。

提升湖廣行省參政楊璟為湖廣行省平章政事,官階為榮祿大夫,仍然在荊州分省處理事務。

確定國子學的官製:祭酒為正四品,司業為正五品,博士為正七品,典簿為正八品,助教為從八品,學正為正九品,學錄為從九品,典膳官由中書省選注。提升博士許存仁擔任祭酒之職,劉承直擔任司業之職,學錄蘇伯衡擔任學正之職,讓陳世昌暫代典簿之職,陳宗義暫代博士之職,高暉暫代助教之職,張溥擔任學錄之職。

改太史監為太史院,設院使正三品)、同知正四品)、院判正五品)、五官正正六品)、典簿、雨晹司時序郎、紀候郎均為正七品)、靈台郎、保章正均為正八品)、保章副從八品)、掌曆、管勾均為從九品)。任命原太史監令劉基為太史院使。

朱元璋對身邊的大臣說:“自從我起兵以來,凡是我有想法,念頭剛剛萌發,上天就會垂示異象,預兆先出現,所以我常常保持警醒,不敢貪圖安逸。”侍臣說:“上天高高在上,卻時刻監督著下界,所以能夠修身自省的人會蒙受福澤,而不能的人會遭受災禍。”朱元璋說:“上天顯示征兆,是用來警戒人間的,君主如果能體會上天的意旨,謹慎行事而沒有過失,也有將災變轉變為祥瑞的情況。所以宋景公因一句仁德之言,火星便退避;齊景公因憂心暴露祈禱,甘霖就如期降下。災禍和祥瑞的降臨,雖然說是由上天決定的,但實際上是由人的行為導致的。”

朱亮祖的軍隊到達黃岩州,方國瑛燒毀官署和民居,逃到海上,守將哈兒魯投降。

辛亥日,在臨濠今安徽鳳陽)設置長淮衛指揮使司。賞賜攻克蘇州的將士,按照功勞大小賜給他們不同數量的米。

在此之前,朝廷軍隊攻打蘇州,在閶門、胥門作戰的時候,大將軍徐達製定了獎賞的標準,拿出蓋了印的文書交給立下戰功的人。到這時軍隊返回,把這件事上奏,朱元璋命令全部按照所定的規格給予賞賜。

朱元璋敕令禮官說:“自古以來的忠臣義士,舍生取義,雖然身死,但是名留青史,足以垂訓於天下後世。像元朝右丞相餘闕守衛安慶時,堅定地守在南北交通要道之處,後外援斷絕、力量耗儘,全家都死難,其節操和義行令人敬畏。又如江州總管李黼,親自守衛孤城,奮力抵抗強敵,最終在國難中壯烈犧牲,與餘闕事跡相同。自古以來的忠臣義士,一定會在後世受到褒獎和推崇,是為了激勵風俗教化。應該命令有關部門建立祠堂,樹立他們的塑像,每年按時祭祀。”

壬子日,設置禦史台以及各道的按察司。

禦史台設置:左、右禦史大夫從一品)、禦史中丞正二品)、侍禦史從二品)、治書侍禦史正三品)、殿中侍禦史正五品)、經曆從五品)、都事正七品)、照磨、管勾正八品)、察院監察禦史正七品)。

各道按察司設置:按察使正三品)、按察副使正四品)、僉事正五品)、經曆正七品)、知事正八品)、照磨正九品)。

任命:湯和為左禦史大夫,鄧愈為右禦史大夫,劉基、章溢為禦史中丞,文原吉、範顯祖為治書侍禦史,安慶為殿中侍禦史,錢用壬為經曆,何士弘、吳去疾等人為監察禦史。劉基仍然兼任太史院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元璋告諭他們說:“國家剛剛建立,隻有中書省、都督府、禦史台三大官府總理天下的政務。中書省是政務的根本,都督府掌管軍隊,禦史台糾察眾多的官署。朝廷的法度全都維係在這三個官府之上,而禦史台的職責,實在是清高顯要。你們應當想著端正自身來做下屬的表率,忠誠勤勉地侍奉皇上。因為自己行為不端正就不能使彆人端正。因此治理彆人的人必須先治理好自己,這樣人們才會有所效法。不能隻是空占著職位而不辨是非,不能萎靡不振、因循守舊,放縱奸人、助長邪惡,不能假公濟私,傷害彆人、危害事物。《詩經》說:‘對剛強的人也不畏懼,對柔弱的人也不欺侮。’意指不畏強暴,不欺弱小)這是大臣應有的體統,你們要努力做到。”

朱元璋又對禦史大夫湯和說:“你作為武將而位居文職,應當尋找儒生講學討論自古以來臣子立身行事、事奉君主、治理百姓的道理,儘心儘力做事,來成就功業。這樣以後你的名字就能被記錄在史冊上,流傳千古,難道不美嗎?”湯和叩頭道謝。

命令釋放廣德府的四百六十名被征召的民兵“民義”),讓他們回家務農。

當初,廣陽、建平等縣查驗壯丁並征調他們當兵,稱為“民義”,用來守衛廣德。到這時,朱元璋聽說他們妨礙農業生產,就將他們全部遣散了。

癸醜日,設置定遠衛親軍指揮使司,任命龐龍、戈預為指揮僉事。

任命禦史大夫湯和為征南將軍,僉大都督府事吳禎為副將軍,率領常州、長興、宜興、江陰等地的軍隊,前往慶元今浙江寧波)討伐方國珍。

朱元璋告諭他們說:‘你們奉旨意討伐罪人,不要放縱殺戮。應當像徐達攻克姑蘇蘇州)那樣,平定那裡並安撫百姓,這才符合我的期望。’

右禦史大夫鄧愈等人各自進言有利國家、合乎時宜之事。朱元璋看了這些奏言,對鄧愈等人說:“治理天下應當先處理重要且緊急的事情,然後再處理那些次要且不緊急的事情。如今天下剛剛平定,最為急迫的事情是衣服和食物,最為重要的事情是政教風化。衣服和食物充足了,百姓的生活就能順遂;政教風化推行了,社會風俗就能美好。滿足百姓的衣食需要,在於鼓勵農耕與蠶桑;使百姓明白教化,在於興辦學校。興辦學校,君子就會致力於德行修養;重視農業,百姓就會致力於耕種莊稼。像這樣來治理國家,那麼不用費力就能使政事成功了。現在你們所說的這些,都是國家不能缺少的,但不是最急迫的。你們是國家的大臣,對於治理國家的方法、庇護百姓的策略,還應當為我儘心儘力啊。”

甲寅日,又派遣使者發布檄文曉諭溫州、台州、慶元的百姓說:‘慶元的方國珍,原本是海上的普通百姓,趁著元朝政治混亂,首先帶頭挑起禍亂,割據三郡溫、台、慶元)。他的兄弟子侄,都假冒官爵,肆意貪婪暴虐,成為百姓的巨大禍患。過去他曾經派人來歸降,我顧念你們百姓的緣故,就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但他心懷奸詐,隱匿陰謀,不久就背叛了,勾結福建的賊寇,侵犯我國的邊疆。所以朝廷派遣軍隊前去討伐,罪過隻在方國珍一人身上。其他士人和百姓有被牽連而犯罪的,都不是出於他們的本心,不要胡亂猜疑,各自回歸自己的本業。有能夠秉持正義捉拿、斬殺賊寇首領及其黨羽前來歸降的人,我將封爵獎賞他。’

朝廷命令中書省製定律令,任命左丞相李善長為總裁官,參知政事楊憲、傅??、禦史中丞劉基、翰林學士陶安、右司郎中徐本、治書侍禦史文原吉、範顯祖、經曆錢用壬、監察禦史盛原輔、吳去疾、趙麟、崔永泰、張純誠、謝如心、大理卿周禎、少卿劉惟敬、大理丞周湞、評事陳敏、孫忠、按察使李詳、潘黼、滕毅、僉事程孔昭、傅敏學、王藻、逯永貞、張引、吳彤為議律官。

當初,朱元璋認為唐、宋兩朝都有成文法典來審理案件,隻有元朝沒有效仿古代製度,將當時的行為編為條例“條格”),這就使得吏員容易作弊。自從平定武昌以來,就開始商議製定律令。這時,禦史台和諫院已經在各道設立了按察司,即將去郡縣巡查,要頒布成文法令,讓朝廷內外遵守,所以命令李善長等人詳細製定。朱元璋告誡他們說:‘立法貴在簡明適當,要使言辭直截了當、道理清晰,讓人人都容易知曉。如果條例繁多,或者一件事可以有輕有重的兩種解釋,就會使奸詐貪婪的官吏得以趁機為非作歹,那麼原本為了禁止殘暴的法令反而會傷害到良善之人,就不是好的法律了。務必追求適中,來去除繁雜的弊病。漁網太密,就沒有大魚了;法律太嚴,就沒有完整的百姓了。你們應該儘心研究,凡是關於刑罰的條目,每天呈給我,我和你們當麵商議斟酌,這樣或許可以製定出長遠的律法。’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