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三十_白話明太祖實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白話明太祖實錄 > 第33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三十

第33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三十(2 / 2)

征南將軍湯和派遣使者將檄文傳送到漳州,元朝的達魯花赤迭裡迷實恭敬地穿上官服,焚香,麵向北方拜了兩拜,拿著斧頭砍壞印章,抽出刀自殺而死。

總製陳馬兒獻城投降,湯和命令指揮李執中前往守衛漳州。

癸卯日,詔令禦史大夫湯和返回明州,建造海船,用水路運輸北征軍隊的糧餉,命令平章廖永忠為征南將軍,以參政朱亮祖為副將軍,率領水師從海路進攻廣東。

皇上曉諭廖永忠等人說:“王者的軍隊,順應天命、合乎人心,是用來鏟除暴亂,拯救困苦的百姓,以滿足百姓的期望的。

我當年平定武昌的時候,荊州、湘州等地的各個郡縣,都聞風投降歸附。

常遇春攻克贛州、南安,嶺南的幾個郡也相繼前來歸附,這沒有彆的原因,是因為軍隊出征紀律嚴明,所以人心悅服。

現在兩廣地區,地處偏遠的南方,彼此割據,百姓困苦已經很久了。

平定禍亂、安撫百姓,就在今天了。

他們聽說八閩之地不能堅守,湖湘地區已經被平定,內心必定驚恐害怕,沒有堅守的意誌。

如果先派人去宣揚朝廷的聲威和恩德來招安他們,一定會有來歸附投降的,這樣就可以不勞煩軍隊了,千萬不要殺戮掠奪,以免)破壞他們)向往歸化的誠心)。

如果他們違抗命令,就發兵攻打他們,扼守他們的險要之處,斷絕他們的後援,沒有不能攻克的。

而且廣東的重要地方,隻有廣州,廣州一旦被攻克,那麼其他的州縣就可以通過傳布檄文的方式來平定了。

海南、海北地區,依次進行招撫,留下軍隊鎮守,仍然和平章楊璟等人合兵攻打廣西。

用兵的策略方法,大都采用這種辦法,肅清平定南方地區,就在這一次行動了。”

皇上駕臨奉天門,對侍奉在身邊的大臣說:“人的話,有忠誠勸諫的,有讒言諂媚的,忠誠勸諫的話一開始聽起來會讓人難受。

但其中有好處,就像藥石能治療疾病一樣。

讒佞之人所說的話,一開始聽起來似乎很順耳,但它們帶來的禍患卻數不勝數。

那些小人做讒佞之事時,他們心機巧詐,慢慢滲透,開始時一定用微小的、讓人相信的事情向君主進言,來試探君主的心意深淺)。

君主如果相信了他,他日他再有進言,君主必然認為他之前說的話是可信的,將不再仔細考察他的話)。

進讒言、善阿諛的人因此得以肆意妄為,從而妨害賢能之人、危害國家,他們的惡行)無所不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從古以來像這樣的事很多,可是昏庸的國君,最終沒有誰能醒悟,這是因為阿諛奉承的話聽起來很甜美而不違逆自己心意的緣故啊。

隻有剛強明智的人,能審慎地分辨是非,聽信公眾的言論,不偏信他人的話,那麼讒佞之人的口就可以被堵住了。”

征南將軍胡廷美派遣建寧投降的將領曹複疇去招降勸諭汀州以及寧化、連城等縣。

元朝汀州路守將陳國珍投降,泉州所屬郡縣相繼投降歸附。

乙巳日,元朝濱州守將翟副樞、於僉院,在濟南拜見大將軍。

丙午日,征虜副將軍常遇春率領軍隊從濟南出發去攻取東昌。

丁未日,皇帝下詔在國子監用太牢祭祀先師孔子,並且派遣使者到曲阜進行祭祀。

使者出發時,皇帝對他說:“孔子的思想學說,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與天地共存,所以後世統治天下的君主,沒有不敬重他、對他行大禮、完善祭祀他的禮儀的。朕現在是天下的君主,希望能闡明教化,推行古代聖王的治國之道。如今已在國子監舉行了釋奠禮,還派遣你到闕裡去操辦祭祀之事,你一定要恭敬對待。”

戊申日,皇上親自祭祀太社、太稷:太社的正位在東邊,以後土配享,麵朝西方;太稷的正位在西邊,以後稷配享,麵朝東方。

太社、太稷的神位前各擺放兩塊玉璧,幣帛用黑色,祭祀用的牲畜為一頭牛犢、一隻羊、一頭豬,還有十個籩、十個豆。籩中盛放著岩鹽、乾魚、棗、栗、榛、菱、芡、鹿肉乾、白餅、黑餅;豆中盛放著韭菜醃菜、肉醬、蔓菁醃菜、鹿肉醬、芹菜醃菜、兔肉醬、筍醃菜、魚肉醬、牛百葉、豬肩肉。簠、簋各兩件,裡麵分彆盛有黍稷和稻粱。鉶三隻,裡麵盛著調和了五味的肉羹。後土、後稷的神位祭祀規格與太社、太稷相同,隻是不用玉。

太社壇的正位、配位在壇的東麵共設三個酒樽,麵朝西,裡麵盛著泛齊、醴齊、盎齊三種酒;兩個祝板,一同設在壇的西麵,麵朝東。大稷壇的正位、配位在壇的西麵共設三個酒樽,麵朝東;兩個祝板,一同設在壇的東麵,麵朝西。各壇有六個酒杯,一同放在酒樽旁邊。

祭祀前,皇帝進行散齋四天、致齋三天,陪同祭祀的執事官也一樣。祭祀前一天,在社稷門外的西邊設置臨時的休息處,朝向南方。在??內設置禦位,位於兩座祭壇的北麵,處於中央且麵朝南方。皇帝穿著皮弁服,備好法駕,前往臨時休息處,接著視察祭祀用的牲畜,查看鼎鑊、洗滌器具等情況,有關官員按禮儀進行陳設。

到了祭祀當天清晨,各位執事官分彆將酒樽、簠簋、籩豆、登、鉶等祭器裝滿祭品,把玉和絲織品放在竹筐裡,將祝文放在神位右側。皇帝的車駕到達臨時休息處,太常卿奏報裡麵已戒備。皇帝頭戴通天冠、身穿絳紗袍,樂生、舞生以及各位執事官、陪祭官進入祭祀場地各自就位。太常卿奏報外麵已準備完畢。皇帝進入場地就座。

讚禮官高喊迎神,協律郎舉起指揮旗,樂隊奏響《廣和之曲》。讚禮官唱“請行禮”。太常卿上奏:“有關官員已準備妥當,請開始祭祀。”皇帝行再拜禮,皇太子及以下在位官員也都行再拜禮。

讚禮官高喊奠玉帛。皇帝前往盥洗處,將圭插入腰帶,洗手擦臉後抽出圭,來到大社神位前,協律郎舉起指揮旗,樂隊奏響《肅和之曲》。皇帝跪下,將圭插入腰帶,上香,獻上玉帛,抽出圭,行再拜禮後起身,接著到後土神位前,再到大稷壇、大稷神位、後稷神位前,都按大社的禮儀進行。之後回到原位。

讚禮官高喊進俎,協律郎舉起指揮旗,樂隊奏響《凝和之曲》。皇帝來到大社神位前,將圭插入腰帶,獻上俎,抽出圭,接著到後土神位前,再到大稷壇、大稷神位、後稷神位前,都按大社的禮儀進行。之後回到原位。

讚禮官高喊行初獻禮。皇帝前往盥洗處,將圭插入腰帶,洗滌並擦拭酒爵,把爵交給執爵官後抽出圭,前往酒樽處,將圭插入腰帶,拿爵承接醴齊,交給執爵官後抽出圭,來到大社神位前,協律郎舉起指揮旗,樂隊奏響《壽和之曲》,表演武功之舞。皇帝跪下,將圭插入腰帶,上香,祭酒,放置酒爵,抽出圭,讀祝官拿取祝文跪下宣讀,皇帝俯伏後起身,行再拜禮。接著到後土神位前,再到大稷壇、大稷神位、後稷神位前,都按大社的禮儀進行。之後回到原位。

亞獻時,斟上盎齊酒,樂隊奏響《豫和之曲》,表演文德之舞。終獻時,斟上盎齊酒,樂隊奏響《熙和之曲》,表演文德之舞。亞獻、終獻的禮儀與初獻相同,隻是不讀祝文。

獻酒完畢,太常卿上奏請飲福酒、受祭肉。皇帝前往飲福位,行再拜禮後跪下,將圭插入腰帶,執事官用爵舀取福酒跪下進獻,太常卿讚頌:“這些酒肴是神靈所賜,神靈賜下福慶,讓萬民同享恩澤。”皇帝接過酒爵,祭酒,飲下福酒,將爵放在土台上。奉胙官捧著祭肉跪下進獻,皇帝接過祭肉交給左右侍從,抽出圭,俯伏後起身,行再拜禮,皇太子及以下人員也都行再拜禮。大稷壇的儀式也是如此。之後回到原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讚禮官高喊撤豆,協律郎舉起指揮旗,樂隊奏響《雍和之曲》。掌祭官分彆撤去豆,讚禮官高喊送神,協律郎舉起指揮旗,樂隊奏響《安和之曲》。皇帝行再拜禮,皇太子及以下在位官員也都行再拜禮。

讀祝官拿取祝文,奉幣官拿取幣帛,掌祭官拿取祭品,前往掩埋處放入坑中。皇帝來到望瘞位,執事者往坑中填土,填到一半時,太常卿上奏:“禮儀結束,請皇帝車駕返回臨時休息處。”隨後解除戒嚴。

祭祀大社的祝文為:“神靈掌管大地,孕育萬物,曆代國家都尊崇祭祀禮儀。我本是平民,起兵討伐叛亂,得到土地和民眾,建立國家、確立年號,因此遵循古禮,設壇每年祭祀。如今初次祭祀,不敢不把實情相告。”

祭祀大稷的祝文為:“神靈順應天時,使穀物繁茂生長,神化無窮,曆代都彰顯其功。我本是平民……後麵內容與大社祝文相同)”

祭祀後土的祝文為:“神靈在最初劃分山川高低,讓百姓安居樂業至今,水土的功勞,人們不敢忘記。掌管國家者,務必重視祭祀禮儀。我本是平民……後麵內容與大社祝文相同)”

祭祀後稷的祝文為:“神靈奉行天道,依據地利,播種耕耘各種穀物,發展農事,曆代都尊崇。我本是平民……後麵內容與大社祝文相同)”

樂舞方麵,設協律郎一人,頭戴襆頭,身穿紅羅袍,係荔枝帶,腳穿皂靴,手持麾幡。樂生六十二人,身穿緋袍,頭戴展腳襆頭,係革帶,穿皂靴。使用的樂器有編鐘、編磬各十六件,琴十件,瑟、搏拊、塤、箎、簫、笛各四件,笙八件,應鼓一件。舞蹈分武舞《武功之舞》和文舞《文德之舞》。有舞士一人,文舞生、武舞生各六十四人,其中各有兩人為引舞。舞士頭戴襆頭,身穿紅羅袍,係荔枝帶,穿皂靴,手持節。文舞引舞和舞生手持羽龠,身穿紅袍,頭戴展腳襆頭,係革帶,穿皂靴。武舞引舞和舞生手持乾戚,服飾與文舞相同。

樂章內容如下:

迎神:“五土之靈,百穀之英。國依土而寧,民以食而生。基圖肇建,祀禮修明。神其來臨,肅恭而迎。”

奠幣:“有國有人,社稷為重。昭祀初行,玉帛虔奉。維物匪奇,敬實將之。以斯為禮,冀達明隻。”

奉俎:“崇壇北向,明禋方闡。有潔犧牲,禮因物顯。大房載設,中情以展。景運以承,神貺斯衍。”

初獻大社:“高為山林,深為川澤。崇丘廣衍,亦有原隰。惟神所司,百靈效職。清醴初陳,顒然昭格。”

初獻後土:“平治水土,萬世神功。民安物遂,造化攸同。嘉惠無窮,報祀宜禮。配食尊嚴,國家所崇。”

初獻大稷:“黍稷稻粱,來牟降祥。為民之天,歲稔穰穰。其功甚大,其恩深長。乃登芳齊,以享以將。”

初獻後稷:“皇皇後稷,克配於天。誕降嘉種,樹藝大田。生民粒食,功垂萬年。建壇於京,歆茲吉蠲。”

亞獻、終獻大社:“廣厚無邊,其體弘兮。德侔坤厚,萬物生兮。錫民地利,神化行兮。恭祀告虔,國之禎兮。”

亞獻、終獻後土:“周覽四方,偉烈昭彰。九州既平,五行有常。壇??以妥,牲醴之將。是崇是嚴,煥然典章。”

亞獻、終獻大稷:“億兆林林,所資者穀。雨晹應時,家給人足,倉庾坻京,神介多福。隻薦其儀,昭祀惟肅。”

亞獻、終獻後稷:“躬勤稼穡,有相之道。不稂不莠,實堅實好。農事開基,王業永保,年穀豐登。自今常奉蘋藻。”

徹豆:“禮展其勤,樂奏其節。庶品苾芬,神明是達。有嚴執事,俎豆乃徹。穆穆雍雍,均其欣悅。”

送神:“維壇潔清,維主堅貞。神之所歸,依茲以寧。土宇靖安,年穀順成。祀事昭明,永致升平。”

望瘞:“晨光將發,既侑既歆。瘞茲牲幣,達於幽陰。神人和悅,實獲我心。永久禋祀,其始於今。”

這一天,皇帝在奉天門賞賜群臣享用祭祀用過的肉。

己酉日,皇上對侍臣章溢說:“福建各郡已平定,隻剩小寨還未攻下。最近派湯和去明州建造海船,運送糧食往北供應前線。我想讓李文忠接著去,一定能全部攻克。”章溢極力讚同。當天,皇帝命令李文忠統領軍隊前往福建。

庚戌日,派遣右丞王溥攜帶上等美酒到濟南賞賜大將軍徐達等人,同時也賞賜給各衛將士。

壬子日,在此之前,皇上曾命令中書省及翰林院官員商議在社稷壇建造房屋,用來防備風雨。到這時,翰林學士陶安上奏:“考查禮儀製度,天子的太社,必須承受風雨霜露,以貫通天地之氣。如果是亡國的社稷,才會蓋屋,不讓它接受天陽。如今在壇上造屋,不合適。如果祭祀時遇到風雨,可在齋宮遙祭。”皇上認可了他的意見。

製定宗廟四季祭祀的禮儀。翰林學士陶安、侍講學士朱升、待製詹同等上奏:“按禮儀,古代的礿、祠、烝、嘗四季祭祀,其中三次都在祖廟合祭,隻有春季在各廟分彆祭祀。自漢代以後,宗廟都是同堂異室,四季都合祭。如今四季祭祀宗廟,也應仿照近代製度,在第一座廟合祭,這樣符合禮儀,又不繁瑣。”皇上命令春季單獨祭祀,其餘三季合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一天,太常寺又進獻宗廟每月初一進獻新鮮祭品的禮儀:正月用韭菜、薺菜、生菜、雞蛋、鴨蛋;二月用水芹、蔞蒿、台菜、雞頭米、鵝;三月用茶筍、鯉魚、??魚;四月用櫻桃、梅子、杏子、鰣魚、野雞;五月用新麥、黃瓜、桃子、李子、芹菜、嫩雞;六月用西瓜、甜瓜、蓮子、冬瓜;七月用菱角、雪梨、紅棗、葡萄;八月用芡實、新米、藕、茭白、白薑、鱖魚;九月用小紅豆、柿子、橙子、螃蟹、鯿魚;十月用木瓜、柑子、橘子、蘿卜、兔子、大雁;十一月用蕎麥、甘蔗、天鵝、鸕鶿、鹿;十二月用芥菜、菠菜、白魚、鯽魚。

皇上看完後對群臣說:“宗廟祭祀是為了弘揚孝道。但在父母去世後祭祀,不如在他們生前好好贍養,我現在沒機會了。曾聽說做兒子的希望自己是兄長,意思是兄長在父母身邊侍奉的時間早,贍養父母的時間長。我對兄長來說是弟弟,父母健在時我年幼,無法贍養,等長大後擁有天下,父母卻已離世。即便想用天下財富來贍養,也不可能了。”於是悲傷感歎了很久,命令將每月初一進獻新鮮祭品的儀式和物品寫入固定典章,讓子孫世代傳承。

詔令恢複唐朝的衣冠製度。當初,元世祖從北方沙漠崛起,統治天下後,用蒙古習俗完全改變了中原製度。士人和百姓都梳辮挽椎形發髻,依從蒙古習俗,衣服是褲褶、窄袖及辮線腰褶,婦女穿窄袖短衣、下著裙裳,不再有中原衣冠的舊貌。更有甚者改姓氏為蒙古名,學習蒙古語。習俗沿襲已久,人們習以為常。

皇上早就厭惡這種狀況,到這時下令全部恢複唐朝衣冠製度。士人和百姓都把頭發束在頭頂,官員戴烏紗帽、穿圓領袍、係腰帶、著黑靴,士人和百姓戴四帶巾、穿雜色盤領衣,不能用黃色和黑色。樂工頭戴青色萬字頂巾,係紅綠帛帶。

士人和百姓的妻子,首飾可用銀鍍金,耳環用金珠,手鐲用銀,穿淺色團衫,麵料用紵絲綾羅、?絹。樂妓戴明角冠、穿黑色褙子,不許和百姓妻子相同,不能穿兩截式的胡服。梳辮挽椎形發髻、穿胡服、說胡語、用胡姓,一律禁止。這些製度的斟酌增減,都由皇上親自決定。於是一百多年來的蒙古習俗,全都恢複為中原舊製。

癸醜日,副將軍常遇春率軍攻克東昌,元朝平章申榮上吊自殺。於是所屬的茌平等縣都投降了。常遇春仍回軍濟南。

甲寅日,平章楊璟派遣千戶王廷領兵攻取寶慶,進軍駐紮到邵陽茱萸灘。一千多賊軍占據險要地形抵抗,王廷擊敗了他們,追擊到城下。周文貴逃走,剩下的人仍占據城池抵抗,王廷進兵逼近城池。第二天,賊軍放火掠奪百姓財物後逃走,於是明軍)攻占了這座城,留下士兵駐守。

乙卯日,詔令將作司製作三萬套綿布戰衣,用紅、紫、青、黃四種顏色。

皇上退朝後,駕臨東閣,翰林侍講學士朱升、待製詹同侍奉在旁。皇上回頭對朱升等人說:“最近看《周禮》,看到有所謂的六種夢。我因此想起去年秋天曾夢到在鄉裡遊舍南邊,仰頭看見一群鳥從天上飛下來,稍靠近些,就像鳩鳥的樣子。忽然一隻鶴從鳥群中衝天飛起,慢慢向東南方飛去。我回頭看時,鶴已經不見了,隻看到五彩雲霞之中,有幾行青色的旗幟在空中飄過。

不一會兒,天空西北方向出現一座紅色高台,四周有欄杆,台前站著兩個人,戴著頭盔、穿著金甲,口中像是在宣讀詔令。忽然高台轉了四圈,有幾個戴襆頭、束抹額的人按左邊朝南的方位依次列坐。高台又轉向北,把後方移到南麵,中間站著三位尊貴之人,就像道家的三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其中一人容貌俊美、胡須修長,和平常見到的人很不一樣,還頻頻看我。過了一會兒,三人往西北方向走去,我也回了住處。又出門時,景象完全不同,已不在鄉裡了。旁邊有個站立的人,我問他:‘剛才尊貴的人去哪裡了?’他說:‘回天宮了。’我急忙跟過去。路上遇到幾個穿紫衣的人,其中一人把一件絳色衣服遞給我,衣服裡子是五彩的。我問:‘這是什麼衣服?’一人說:‘這是真人的服飾。’我剛穿上,不知不覺帽子和鞋子都穿戴整齊了。又有一人遞給我一把劍,劍光閃閃發亮。還命令我往東南方向走,遇到一個穿黑色短袖的人,頭和雙臂、雙腿都露著,頭上頂著一口灶,瞪著眼睛,從西北方向離開。我又往東南走,渡過一條小河,河南岸、山北麵有房屋,東西大約十幾間,看見我的長子穿著青衣站在那裡,忽然從夢中醒來。像這樣的夢,是思夢呢?還是正夢呢?”

朱升回答說:“夢是人的精神感應所產生的,這確實是陛下接受天命的征兆,就是所說的正夢。從前黃帝夢遊華胥國,之後天下大治,古代就有這樣的事。帝王的興起自有天命,不是人的智慧和力量能達到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夜裡三更時分,有一顆星星大如燈盞,呈赤色,有光亮,從三台星中的中台星向西北運行,到雲中星官名)消失。

丙辰日,征南將軍廖永忠從福州派人送信到廣東,曉諭元朝江西分省左丞何真大致說:“以前元朝君主失去統治能力,天下分崩離析,豪傑之士乘機而起,分割州郡,占據疆土,有的假借元朝號令,有的擅自施展兵威,橫征暴斂,像蠶吃桑葉一樣侵占一方,百姓遭受苦難,可謂到了極點。如今皇帝接受上天明命,創建華夏,江漢地區已平定,閩越地區也都歸附,中原地區也相繼平定。隻有兩廣地處偏遠,還未受到聖上的教化。我受命南征,順從的就安撫,叛逆的就誅殺,擔心您還未醒悟,就先派一個使者來告知,希望您能留意。”

丁巳日,命令都督同知康茂才率軍前往濟南,跟隨大將軍徐達北伐。詔令中書左丞相李善長祭祀江、河、淮、濟四瀆之神,說:“最近因中原動亂,興兵北伐,除暴安民,已任命中書右丞相信國公徐達為征虜大將軍,中書平章政事鄂國公常遇春為征虜副將軍,統率大軍從淮河進入黃河,攻取山東,依次進軍。我已向神明昭告過。依賴神靈庇佑,所到之處都能攻克,齊魯地區已歸入版圖。現在再次命令都督同知康茂才統領騎兵、步兵前往山東,協同信國公徐達等人奪取中原,今日出發,特此告知。”

己未日,皇上對侍禦史文原吉等人說:“近來禦史台官員很久沒有進諫,難道是朝廷事務都儘善儘美,還是我不能聽取意見,所以你們才沉默不語?你們以進言為職責,可貴的是每天能聽到忠言,這對天下國家有益。如果君主有過錯而臣子不指出,是臣子辜負君主;臣子能直言勸諫而君主不采納,是君主辜負臣子。

我常想,普通人麵對萬乘之尊的皇帝,地位懸殊,平時能說會道的人,在應對時,有的因畏懼回避而說不完話,有的因倉促而說不清楚意思,所以我常常和顏悅色地接納意見,隻怕他們不能暢所欲言。至於言論不符合實際的,也忽略不追究。大概看到秦漢以來,末代君主袒護短處、厭惡勸諫,誅殺忠誠正直之人,人們隻求自保,沒人願意進言,過失越積越多,最終無法挽救。日月運行還有日食、月食,人做事怎能沒有過錯?隻要能改正過錯,就能成就德行。”

文原吉回答說:“陛下這種心思,就像大禹喜歡聽善言、成湯不吝惜改正過錯的心思啊。言論不符合實際也不追究,更顯出陛下的天地般度量。”皇上說:“如果確實有其事而被人指出,就應更加勉勵自己行善;如果沒有其事而被人說,就應更加警惕自己不做壞事。隻應接納他們的忠誠之心,何必追究言辭中的差錯呢?”

庚申日,大將軍徐達傳令濟寧運送一萬石糧食、徐州運送兩萬石糧食,都運到東昌,還命令駐守濟南的指揮楊廣率領新歸附的士兵六千人到齊東與大軍會合。

壬戌日,皇帝命令贛州衛指揮使陸仲亨、副使胡通,率領本衛及南雄、韶州等衛所的兵馬,會同征南將軍廖永忠等人征討廣東。太祖)告諭陸仲亨等人說:“最近命令平章楊璟等人從湖南攻取廣西,平章廖永忠等人從福建攻取廣東。現在特地命令你們率軍從韶州直搗德慶,三方進軍,形成掎角之勢,沒有攻不克的地方。廣東攻克後,合兵攻取廣西,先聲已震,勢如破竹,隻需安撫百姓,不要縱容士兵侵奪掠奪。”

甲子日,命令江西等處各行省及鎮江等府製作一萬件戰衣,衣服麵和裡顏色不同,讓將士交替穿著以顯示新的軍隊名號,這種戰衣稱為鴛鴦戰襖。

樂安的俞勝再次反叛,大將軍徐達等人率軍前去討伐。當初,俞勝歸順並進見,徐達等人以禮相待後送他回去。俞勝回去後,表麵歸附順從,暗中實則聽從元朝。徐達於是派遣他的郎中楊子華等人返回樂安,名義上是製造兵器、征收糧草,實際上是想暗中察看那裡的情況。俞勝果然違抗命令反叛,徐達等人就進兵攻取樂安。軍隊到達濟陽,指揮劉寧擒獲兩名俞勝的偵察兵,徐達將他們斬首後繼續前進。

乙醜日,皇上派遣使者告知大將軍徐達說:“估計將軍的軍隊將要到達樂安,攻打半個月就能攻克。樂安攻克後,就率軍渡過黃河,攻取汴梁、河南。如果樂安不能攻克,就長期圍困,隻留下親軍攻守,敵軍外援不到、內部糧食斷絕,俞勝等人將會不戰而擒。羽林等衛的壯士及各衛兵馬,命令都督馮宗異統領,都督同知張興祖、康茂才、右丞薛顯、參政傅友德等將士,都命令他們到濟寧草橋,聽候調遣。”

命令中書省商議役法。皇上因建國初期經營建設需依靠民力,擔心徭役攤到貧苦百姓身上,於是命令中書省按田畝出民夫。中書省大臣上奏商議:“每一頃田出一名壯丁,不足一頃的,用其他田畝補足,稱為均工夫。”直隸應天等十八府州及江西饒州、九江、南康三府,總計田地三十五萬七千二百六十九頃,按田畝數征調民夫,遇有工程,在農閒時使用。皇上曉諭中書省大臣說:“百姓力量有限,而徭役無窮無儘,應當考慮節約民力,不要使百姓過於困苦。百姓勞困,我怎能獨自安閒?從今以後,凡有工程,如果萬不得已,可暫時借用民力。至於不緊急的事務、無關緊要的徭役,應當停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丙寅日,大將軍徐達等人率軍抵達土河,距離樂安五裡,命令士兵填壩前進。第二天,俞勝的部將朱鎮撫等人報告說俞勝已經逃走。徐達等人率軍趕赴樂安,在城東南紮營,敵軍郎中張仲毅出城投降,樂安平定,命令指揮華雲龍駐守。副將軍常遇春、都督馮宗異追擊俞勝沒有追上,抓獲他的將領朱右丞後返回。不久有消息說元丞相也速、平章忽林台等人的軍隊到了,徐達率軍出戰,元軍戰敗逃走,追擊八十多裡,殺傷很多元軍,生擒樞密院判脫??及幾百名士兵,繳獲三百匹馬。

戊辰日,翰林學士陶安等人上奏:“古代天子有五種冠冕,祭祀天地、宗廟、社稷等神時各有不同用法,請製作這些冠冕。”皇上說:“五冕禮太繁瑣。現在祭祀天地、宗廟時穿袞冕,祭祀社稷等神時穿通天冠、絳紗袍,其餘祭祀不用。”

庚午日,追封已故皇姊為孝親公主,封姊夫李貞為駙馬都尉、恩親侯。公主的誥文說:“聽說王姬賜封號,製度始於周朝;公主冊封,禮儀在漢朝受到尊崇。考察上古典製,現在對她追封尊號。已故的姐姐朱氏,向來孝順父母、治家嚴謹,侍奉公婆柔順,使家庭和睦。本應長壽,卻突然去世。緬懷同胞之情,於是進行褒獎封賜。九泉之下如有靈,應當欣喜地接受這優厚待遇。可追封孝親公主。”

李貞的誥文說:“聽說漢高祖增封蕭何,是懷念舊恩;周武王褒獎封立胡公,是厚待至親。何況李貞兼具親人和恩人的身份,應當給予特彆崇高的爵位。駙馬都尉李貞,年事已高,德行在鄉裡郡縣受稱讚,平日踐行孝義,與我家結為姻親。從前我在田間時,曾得到他的幫助。他)養育出優秀的兒子,成為我的勇將,仁愛深厚,美名遠揚。於是詳細考察古代典章,應當重重賜予榮譽。可封恩親侯、駙馬都尉。”

命令選拔國子生國琦、王璞、張傑等十多人在宮中侍奉太子讀書。國琦等人在謹身殿回答皇帝問話時,都儀表端莊秀麗,應對周到文雅,皇上為此很高興,於是對殿中侍禦史安慶儒士郭友淵等人說:“我看各位儒生向來熟悉文章技藝,然而和太子相處,應當端正他們的心術,培養他們的品德,希望他們不流於浮誇奢靡,對太子的品德修養也能有所幫助。”於是重重賞賜了他們。

皇帝)詔令中書省:從今以後,新任命的府、州、縣官員,賞賜白銀十兩、布六匹。

大明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實錄卷之三十

喜歡白話明太祖實錄請大家收藏:()白話明太祖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