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及以下官員都到拜位站好,讚禮官唱拜,大將及以下官員都行四拜禮後退回侍立位。
讚禮官讚唱奏凱樂,協律郎拿著指揮旗,引導樂工就位。
司樂官俯伏在地,跪著請求演奏凱樂,協律郎舉起指揮旗,鼓吹樂隊開始演奏,演奏多首樂曲,這些樂曲根據具體事件創作。
音樂停止,司樂跪著唱道:“恭敬地演奏完畢。”
樂曲演奏完畢,協律郎及以下人員按次序退下。
凱樂開始演奏時,將校帶領俘虜等候,站在兵器儀仗之外。
音樂演奏完畢,讚禮官讚唱宣讀捷報,承製官秉承旨意,將捷報交給受捷報官。
引禮官帶領受捷報官到露布案前跪下接受捷報,從中間的道路向南走,將捷報交給宣捷報官。
宣讀完畢,將校把俘虜帶到規定位置。
刑部尚書跪著上奏說:“某官員將在某地所俘獲的俘虜獻上,請將這些俘虜交給相關部門。”
上奏完畢,刑部尚書退下,到接受俘虜的位置等候旨意。
那些即將受刑的俘虜,站在西邊的廂房,麵朝東方,然後被交給行刑的官吏。
那些被赦免罪行的俘虜,樓上承製官宣布旨意說:“有皇帝的詔令,為他們鬆綁。”
樓下官員承接並傳達旨意,鬆綁完畢後,讚禮官引導被釋放的俘虜謝恩,俘虜都行四拜禮,三次高呼萬歲。
將校帶領被釋放的俘虜退下。
如果有賞賜,就宣讀聖旨進行賞賜。
大將及以下官員到拜位,都行四拜禮,把笏板插在腰帶上,行舞蹈禮,三次高呼萬歲,抽出笏板,再行四拜禮,然後退出去。
文武官員就位,行四拜禮,把笏板插在腰帶上,像平常禮儀一樣行舞蹈禮、高呼萬歲,再行四拜禮。
班列之首的大臣稍稍向前跪下行禮表示祝賀,致辭完畢後,俯身伏地,然後起身。
回到原位後,與眾官再次行四拜禮,禮儀完畢,皇帝乘車從城樓下回宮,百官按順序離開。
論功行賞儀
在此之前,內使監在奉天殿擺設皇帝的禦座、香案,按照常規禮儀進行。
尚寶司在殿中設置放置寶璽的幾案,侍儀司在寶璽案前麵設置放置詔書的幾案,在宮殿前紅色台階正中靠北的位置設置放置誥命的幾案。
皇太子、諸王的侍立位設在殿上的東北方,承製官的位置在殿上的東方,宣製官的位置在宮殿前紅色台階上誥命案的北方。
吏部、戶部、禮部尚書的位置在殿上的東南方,大都督府、兵部尚書的位置在殿上的西南方。
應受賞官員在宮殿前紅色台階中間行拜禮,按順序站立在宮殿前紅色台階的西南方。
受賞者的位置在誥命案南邊,負責受賞事務人員的位置在受賞官員按序站立位置的西麵。
每個受賞官員安排一名捧誥命的人和一名捧禮物的人,都麵朝北方站立。
其餘陳設和朝會禮儀相同。
當天,擊三遍鼓,執事官員各自就位。
皇帝穿著袞服、戴著冕旒,乘車出宮,音樂奏響,皇帝登上座位後,音樂停止,卷起簾子,響鞭鳴響報時完畢,皇太子、各位王爺都穿著袞服、戴著冕旒,從宮殿東門進入,音樂奏響,到達殿內侍立位後,音樂停止。
受賞官員進入,走到拜位,音樂響起,行四拜禮,音樂停止。
承製官跪著接受製書,從殿中門出去。
吏部、戶部、禮部尚書從殿西門出去,站在誥命案的東邊。
承製官走到丹陛中間,麵朝南方,宣稱有製書。
受賞官員都跪下,宣製官宣讀詔令說:“朕嘉獎某等人為國建功,應給予加官進爵的賞賜,現在授予你們某職務,賜予你們某物品,你們要恭敬地接受朕的命令。”
宣讀完畢,受賞官員俯伏行禮,起身,音樂響起,再行拜禮,音樂停止。
行賞時,受賞官員中排在首位的人來到桌案前跪下,把笏板插在腰帶上,吏部尚書捧著誥命,戶部、禮部尚書捧著禮物,分彆交給受賞官員,受賞官員把誥命和禮物交給身邊的人,抽出笏板,俯身伏地,起身,回到自己的位置。
其餘官員依次接受賞賜完畢後,承製官、吏部尚書等人都來到皇帝麵前複命,然後退回原位,音樂響起,受賞官員都再次拜謝,音樂停止,將笏板插在腰間,鞠躬,三次行舞蹈禮,三次高呼萬歲,拿出笏板,伏地拜謝,起身,音樂響起,再次行四拜禮,音樂停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禮儀結束,皇帝起身,音樂奏響,到達謹身殿後,音樂停止。
皇太子、諸王返回宮中。
受賞官員及文武官員按次序走出,到午門外,把誥命、禮物放在龍亭裡,由儀仗隊、鼓樂護送,各自送回他們的府第。
第二天,按慣例進呈奏表表示謝恩。
壬子日,副將軍常遇春進軍攻取德州,攻克德州,擒獲元朝參政哈剌馬納。
癸醜日,平章韓政、都督副使孫興祖都率領軍隊在臨清會師。
於是大將軍徐達率領騎兵、步兵、水軍北上,命令韓政鎮守東昌,並鎮撫臨清。
徐達率軍到達德州,常遇春、張興祖以及指揮高顯、毛驤、程華等人都率領軍隊前來會師。
丙辰日,官軍攻打大行山、玲瓏等四座營寨,攻克了它們。
第二天,又攻破牛心寨,擒獲元僉院陳天佑等十九人,將他們斬殺。
改高郵府為高郵州,隸屬於揚州府,設置高郵守禦千戶所。
戊午日,大將軍徐達等人率領軍隊到達長蘆,元朝守將左僉院逃跑,徐達命令指揮費子賢等人守衛長蘆。
徐達於是奔赴清州,攻克清州,派人告訴費子賢,分兵守衛清州。
辛酉日,襄陽衛指揮王遇成率領軍隊進攻光石腦寨,在小西門紮營,命令千戶張佐攻打大西門,又派遣軍隊占領臥羊嶺,截斷光石腦寨的水道。
吳興衛指揮使率軍攻打茶芽山寨,占據了山寨的山澗。
夜裡三更時分,分兵奪取了元軍的五個營柵,元軍知院何政後退守衛光石腦山尖寨。
又過了一天,官軍發起進攻,打敗敵軍,擒獲偽副樞張成、同僉劉敬等六十一人,將他們斬殺,俘獲士兵二千九百多人,駱駝、馬、牛、羊三千二百多頭。
於是葉縣、舞陽縣、魯山縣等縣相繼投降。
大將軍徐達等人的軍隊到達直沽,繳獲敵軍七艘海船,建造浮橋讓軍隊渡河。
徐達又命令副將軍常遇春、都督同知張興祖各自率領水軍沿著河的東西兩岸進軍,命令步兵和騎兵沿著陸路前進。
元丞相也速等人在海口防禦,聽到消息後望風而逃,元朝都城大為震動。
廣東的何真率領他的屬官入朝,皇帝下詔授予何真江西行省參政一職。
皇帝告誡他說:“天下紛爭,所謂的豪傑有兩種:將混亂轉變為安定的是上等豪傑;保護百姓,順應變化,知道歸附對象的是次等豪傑。憑借險阻苟且偷安,殘害百姓,至死不悔悟的人,就不值得談論了。不久前大軍開到閩越,你就誠心歸附,不勞煩一兵一卒,使得戰事順利而未讓士兵流血,百姓安居樂業,可稱得上是認清時勢、通達權變的人了。”
何真叩頭拜謝說:“昔日周武王討伐暴君、拯救百姓,不期而會的諸侯有八百個。現在皇帝平定戰亂、安定天下,順應天命,人心歸附,四海之內都來響應。我本是蠻邦之人,起初遭遇戰亂時,不過是聚合鄉民以求保全性命,實在沒有其他誌向。如今有幸遇到大明王朝的光輝如同烈日,無處不被照耀,我愚笨,怎敢違背天命呢?”
皇上說:“能夠不給百姓帶來災禍的人,必定能世世代代享受恩澤。我讚賞你的忠誠,念及江西離廣東較近,所以特地任命你為江西行省參政,以此表明對你歸順的認可。古人說:‘美好的名聲是裝載德行的車子。’你的美名已經很顯著了,還應努力修養品德,來輔佐我們的國家。”
癸亥日,大將軍徐達等人率領軍隊到達河西務,元朝平章俺普達、朵兒隻進巴率領軍隊迎戰,徐達軍隊與他們交戰,大敗敵軍,擒獲知院哈剌孫以及行省、院的將校三百多人,繳獲六百匹馬、一百多艘船、二千六百石糧食。
平章俺普達、朵兒隻進巴等人逃走。
徐達進軍到達通州,在河東岸安營紮寨,常遇春在河西岸安營紮寨。
乙醜日,徐達命令衛吏田中擔任通州判官,代理州中事務,搜集到四千五百石糧食。
元國公、知樞密院事卜顏帖木兒等人率領軍隊開出都城前來抵禦,常遇春打敗他們,擒獲卜顏帖木兒以及樞密副使也先迭兒、脫脫帖木兒,繳獲四百匹馬、一百多艘船,國公五十八逃走。
這一天下午申時,太陽周圍出現日暈。
丙寅日,徐達率領各路軍隊進入通州城,指揮華雲龍率領軍隊前來會師。
這天夜裡三更,元順帝和他的後妃、太子打開建德門向北逃走。
平章李文忠率領軍隊攻破清流、寧化的各個山寨,俘獲金子隆和他的餘黨,福建全境平定。
皇帝下詔免去蘇州府、吳江州遭受水災的一千二百三十七頃多田地的賦稅,共計四萬九千五百石糧食。
廣德、太平、寧國三府以及和州、滁州等州發生旱災,九千六百多頃田地受災,減免糧食賦稅七萬六千七百三十多石。
丁卯日,皇帝對侍臣宋濂等人說:“自古以來聖明的君主,知道天下難以長久保有,所以遠離聲色,摒棄奢靡,以謀求天下的安定,因此上天眷顧他們,長久不厭惡。後世那些中等才能的君主,在天下太平無事時,就放縱欲望,很少有能善終的。至於像秦始皇、漢武帝,喜好神仙之術以求長生不老,結果勞神費力,最終一無所獲。如果把這種心思用在治理國家上,天下怎麼會治理不好呢?在我看來,君主如果能清心寡欲,勤於政事,不做無益的事來妨害有益的事,讓百姓安心務農、衣食充足,和樂自在而不自覺,這就是神仙般的境界了。功業被記載在史冊上,名聲流傳於後世,這就是長生不死了。那些模糊不清的事情難以驗證,神秘怪誕的說法容易迷惑人,關鍵在於謹慎對待自己的愛好。我常常日夜謹慎勤懇,以謀求天下的安定,怎敢把心思放在這些虛無的事情上呢?”
宋濂回答說:“陛下的這番話,足以消除千古以來的疑惑。”
大將軍徐達命令都督副使孫興祖率領軍士修築通州城。
戊辰日,皇上和侍從大臣觀看古代帝王的畫像,於是談論他們的賢能與否和得失。
看到漢高祖、唐太宗、宋太祖的畫像時,皇上反複觀賞,仔細看了很久。
看到隋煬帝、宋徽宗的畫像時,皇上很快瀏覽而過,說:“這是導致國家動亂滅亡的君主,不值得觀看。”
看到後唐莊宗的畫像時,皇上笑著說:“所說的‘李天下’,大概就是這個人吧!上下尊卑的名分被褻瀆到這種程度,國家怎麼能不滅亡呢?”
大明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實錄卷之三十三
喜歡白話明太祖實錄請大家收藏:()白話明太祖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