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日。皇帝認為每年祭祀天地、社稷、嶽鎮、海瀆、靈星諸神,都要設置神壇,祭祀有固定的日期。
然而在祭祀的那一天,有時候會被風雨刮倒,而人們上上下下出入行禮的時候,執事的人們身上的衣服都被沾濕了,不但不方便行禮,而且對神靈也是一種褻瀆。
於是指示禮官考察探求前代的做法),發現)有在祭壇上建造殿屋來遮蔽風雨,這樣做)對舉行祭祀之事比較方便的情況。
到了這時,禮部尚書崔亮上奏說:“考察宋朝祥符九年的議論,在南郊壇祭祀昊天上帝,如果遇到雨雪天氣,就到大尉齋廳望祭。
《元經世大典》記載,在社稷壇矮牆之外牆裡麵,北牆之下,也曾建造房屋七間,向南對著兩個壇太社壇、太稷壇),用來防備風雨,叫做望祀堂。
請按照這種規製,在圜丘、方丘壇的南麵都建造九間殿宇,在社稷壇的北麵建造七間殿宇,作為遙望祭祀天地、社稷等)的場所,遇到風雨天氣就在這裡遙望祭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皇上聽從了他的建議。
崔亮又上奏說:‘靈星、壽星、司中、司命、司民、司祿這些神靈,就是《周禮》中所說的對幽暗、陰冷之神的祭祀。’
漢朝曾經修建靈星祠來祭祀它。
然而祭祀星辰,之所以在壇上進行而不在屋裡,是因為要與天地風雨霜露之氣相通。
在屋內祭祀,似乎不合禮法,所以唐朝、宋朝不用這種方式。
然而各個祭壇既然都建成殿屋的形式,那麼靈星諸祠也建成殿屋,進行望祀比較方便。
皇上說:‘風雨、星辰的神靈,它們的氣息四處流通,它們的神靈無處不在。’
況且祭壇有房屋,是為了安置神靈,遮蔽風雨,方便舉行祭祀,為什麼不可以呢?
靈星諸神,其祭祀標準依照漢朝製度,在城南建造壇屋來進行祭祀。
崔亮又上奏說:‘太常寺建議在聖壽日祭祀壽星,同一天祭祀司中、司命、司民、司祿,表明與百姓共同接受福祉。’
八月十五日祭祀靈星,都派官員舉行禮儀,形成固定的製度。
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
丁亥日。禮部上奏說:按照《禮記·郊特牲》的記載:‘郊祭的時候,使用陶匏、瓦器作為祭器),是因為崇尚質樸的緣故。’
《周禮·籩人》記載:‘凡是祭祀,都要準備簠簋中的食物。’
疏上說:‘外祀用瓦簋。’
現在祭祀使用瓷器,已經符合古人的意旨。
隻是盤盂這類器具,和古代的簠簋、登、豆的形製不同。
現在準備祭祀所用的禮器都用瓷器,樣式都仿照古代的簠、簋、豆、登,隻是器具的)邊緣用竹子來裝飾)。
皇帝下詔書批準了。
賜給國子監的學生冬衣。
大將軍徐達的軍隊駐紮在驛馬關。
戊子日,監察禦史睢稼進言說:‘《周官》中有在象魏古代天子、諸侯宮門外的一對高建築,亦叫“闕”或“觀”,為懸示教令的地方)懸掛法令條文的記載,《禮經》記載著鄉飲酒禮時宣讀法令的說法,這些都是引導民眾遵守禮法從而遠離刑罰的舉措。’
現在新的律法頒布於天下,鄉村中一些見識淺薄的百姓,還有不明白律法內容的。
應該效仿古人每月初一宣讀法律的製度,命令知府、知州、知縣,每逢月初與鄉間的老人、少年會麵,讓儒生宣讀法律,解析其中的含義,讓他們通曉法律,那麼人們就都知道敬畏法律,犯罪的人就會減少了。
皇帝說:“用法令來威脅人民,不如用誠心來感化人民,使他們厚道講信用,勉勵他們廉潔知恥,這才是教化人民的根本。”
所以羞恥憎惡的心產生了,那麼偏邪不正的私欲就會被遏止;外在防範的法令嚴密了,那麼苟且求免刑罰)的行為就會興起。
你說研讀法律固然可以禁止民眾做壞事,如果說要讓民眾不犯罪,關鍵應當深入探究其根本。
命令賞賜征討陝西、北平後歸來的將士每人兩匹文綺。
命令江西行省平章陸仲亨掌管大都督府事務。
設置海南衛,讓指揮僉事孫安駐守在這裡。
己醜日,大將軍徐達的軍隊到達原州,右副將軍馮宗異、右丞薛顯、參政傅友德都帶兵與他會合。
庚寅日,禮部尚書崔亮上奏說:‘《周官》記載天子的五祀,分彆是門神、戶神,因為這是人進出的地方;中溜神,因為這是人居住的地方;灶神、井神,因為這是人賴以生存的地方。’
所以杜佑說:‘天子、諸侯一定會祭祀五種神靈,是為了報答他們的恩德。’
現在打算依照《周禮》中五祀隻在年終臘祭時,在宗廟門外統一祭祀。
群臣當中四品以上官員祭祀中溜、門、灶三位神靈,五品以下官員祭祀門、灶兩位神靈,這樣大體合乎禮的旨意。
皇上命令將這件事寫成法令。
皇上派遣使者曉諭元朝將領擴廓帖木兒說:‘過去帝王取得天下的時候,在大功即將告成之際,尤其必須廣泛地顯示恩寵與誠信,即使是一向相互為仇敵的人,也都接納並且一並任用他們,這是取法天地的度量,從而成就統一天下的大業啊。’
我自從在淮右起兵,招攬各方英雄豪傑,平定中原地區,隻是西北邊境的防備還沒有完備。因為你堅守孤城,保全城中剩餘的民眾,處在遙遠的沙漠之地,我非常掛念你,因此特意為你洗刷罪名,以表達我這深切的關懷。
一定能夠知曉時勢,通達權變,慷慨地前來歸附。
他部下的將帥以及各部流離失所的軍士,很多都是我們中原地區的人,如果真的能夠改變想法歸從順從我方),不論文臣武將、有智有謀之人,都將會一個一個地任用他們。
有願意返回原籍的,朝廷聽任他們。
賀宗哲、孫翥、趙恒這些人,我全都包容,都不追究計較。
抓住機會,一刻也不能拖延,我不會再說第二遍,你要好好考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把驍騎衛改稱為龍虎衛。
設置燕山前後二衛。
把福寧州改名為福寧縣。
臨川守禦千戶胡朝宗接受賄賂,按照法律應當判處死刑。
皇上出行來到三山門,朝宗的父母拜倒在道路左邊,哭泣著哀傷地訴說:隻有這個兒子,他)死了的話我們老了就沒有依靠了。
皇上憐憫他,讓他按照減免死刑的律例論處,使他)能為父母養老送終。
大將軍徐達聽說賀宗哲從六盤山逃走,派遣都督副使顧時、右丞薛顯、參政傅友德率領一萬騎兵去追擊他。
這個月,皇帝詔令儒臣修纂禮書。
當時皇上認為國家剛剛創立,禮儀製度還不完備,就下令中書省讓天下郡縣推舉那些向來誌行高潔、博通古今、熟諳時事的人,年齡在四十歲以上的,用禮儀送到京城,參考古今製度,來確定一代的典章製度。
那些年齡超過五十歲、不到四十歲,不是非常了解經術的人就不要派遣。
於是儒士徐一夔、梁寅、劉於、周子諒、胡行簡、劉宗弼、董彝、蔡深、滕公琰來到京城。
當時曾魯因為《元史》剛剛修成,和宋濂)一起上奏請求挽留他,於是皇帝)命令他)和各位儒生一同編纂修訂書籍)。
皇上派遣金吾衛千戶秦毅帶著詔書去告誡大將軍徐達說:“之前因為中原動蕩,西方邊境不安定,我命令大將軍統率六軍,奉行上天的討伐。
現在元朝都城已經平定,關陝一帶全部平定,將軍的功勞很大啊。
朕很憐憫將軍你長期在外麵辛勞,曾經派都督僉事吳禎去轉達朕的意思,沒有聽到你班師回朝的日期,朕每天都在盼望著。
詔書下達,你要在當天就出發。
他鎮守西北的策略,都要按照之前的詔令。
征召河間、長蘆轉運使周湞進入朝廷京城)。
禮部進言說:“光祿寺卿的職責是侍奉皇帝的膳食,現在宰相、儒臣在皇帝身邊侍食,也由光祿寺卿共同侍奉,於禮不合。”
應該設置四名直長,每當有一百名官員受到皇帝賞賜的食物時,就讓他們來負責相關事宜。
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
大明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實錄卷之四十四
喜歡白話明太祖實錄請大家收藏:()白話明太祖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