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四十八_白話明太祖實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白話明太祖實錄 > 第52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四十八

第52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四十八(1 / 2)

洪武三年4067年)春季正月初一辛卯日),皇上駕臨奉天殿接受朝賀,大規模宴請群臣和有封號的婦女,群臣命婦)在坤寧宮朝拜皇後,皇後)賞賜宴席。

設置鞏昌、平涼二衛指揮使司。

癸巳日,皇上因為王保保是西北邊疆的禍患,又任命右丞相、信國公徐達擔任征虜大將軍,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擔任左副將軍,都督馮勝擔任右副將軍,禦史大夫鄧愈擔任左副副將軍,湯和擔任右副副將軍,前去征伐沙漠地區。

皇上問眾將領說:‘元朝君主在塞外徘徊停留,王保保最近率領孤軍進犯我們的蘭州,他的想法是妄圖得到些許利益,不達到目的不會罷休。’現在命令你們出兵,應當先攻打哪裡呢?

各位將領都說:‘王保保侵犯邊境,是因為元順帝還在。’如果直接率領軍隊去捉拿元朝皇帝,那麼擴廓帖木兒就會失去勢力,可以不戰而降。

皇帝說:“王保保正率兵逼近邊境,現在舍棄他而攻打元主,這是忘記眼前的危機而追逐遠方的目標,失去了處理緩急事情的恰當方式,不是好的計策。”我打算分兵為兩路:一路命令大將軍從潼關出發到西安,直搗定西,來擒獲王保保;一路命令左副將軍從居庸關出發,進入沙漠,去追擊元朝君主,使他們彼此自顧不暇地自救,沒有空閒時間相互救援。何況元朝君主遠在沙漠居住,沒想到我軍的到來,就像孤獨的小豬遇到凶猛的老虎,擒獲他們是必然的了。做一件事能得到兩個好處,就是這樣。

各位將領都說好,於是就接受命令出發了。

任命駙馬都尉王恭為福建行省參政。

皇上對王恭說:“國家用人,隻看才能,隻要是賢才,無論關係遠近都可以任用,如果是不賢之人,無論關係多親近都不任用。福建從過去開始就很富裕,元末時受到了弊政的困擾,剝削尤其嚴重,百姓還沒有恢複元氣。現在命令你去安撫那裡的百姓,你不要倚仗親屬故舊的關係,而放縱自己,給百姓帶來禍患。國家的政令,根本在於公正,你不能遵守法度,失去了為人臣子的道義,我又怎麼敢縱容你違法,違背天下的公論呢?”你要恭敬謹慎啊!

在此之前,皇上因為天下剛剛平定,想要了解臣民的情況,每天詔令百官都侍奉在自己身邊,詢問民間的情況,谘詢訪求政治上的利弊得失,有時考察討論古今的禮儀典章製度,所以即使是小官也能夠上殿,以至於有超越朝班位次順序的情況。

皇上於是對宰相大臣說:“朝廷之上,禮法要放在第一位,宮殿台階之間,要以嚴肅為貴。我起初想谘詢和訪問各種政事,所以命令百官入朝侍奉在左右,結果導致朝班的次序混亂,這可不是嚴肅朝儀的辦法。從今以後文武百官入朝的時候,除了侍從、中書省、大都督府、禦史台、指揮使、六部尚書、侍郎等官員允許上殿之外,其餘五品以下的文武官員,都要排列在丹墀左右。違反的人,由糾儀官檢舉糾正他們。

甲午日,各道的按察司官員前來朝見,皇上於是召見禦史台官員,並且告誡他們說:‘禦史台官員的職責,本是用來製裁奸邪之人,審理冤屈案件,糾察矯正各類事務,肅清法紀,以此來端正朝廷風氣。’然而元朝末年的禦史台和各道廉訪司的官員,經常假托國家法律,挾帶私憤互相傾軋排擠,今天你排擠我的親戚,明天我陷害你的故舊,就像蛇和蠍子互相用毒刺螫咬一樣,最終導致國家敗亡才罷休。像這樣,還能讓他們如何去做台諫官呢?現在你們掌管監察,應當秉持公正正直的心,弘揚善行,遏製惡行,分辨出邪惡和正直,不能因循守舊,秉持公心去謀取私利。如果有這樣的情況,不但辜負了朕的委任,而且也失去了他們的職守了。

皇帝命令中書省下達文書給山東行省,招募水利工匠,從萊州洋海倉運輸糧食來供給永平衛。當時永平的軍需儲備,所用數量很多,路途上運輸很辛勞,所以有這樣的命令。

皇帝下令讓內外風憲官和他們的下屬官員按照品級行禮。

在此之前,禮部官員上奏說:‘唐朝的法令規定:按照品級應當致以恭敬之禮但並非相互統屬關係的人就不用行跪拜之禮。’另外,京城的長官要避開禦史台的官員。宋朝的製度規定,上佐、州縣的官員拜見本轄區的上級官員時,都要在廳堂行跪拜之禮;參謁本府的賓幕官幕賓佐吏等)以及曹掾分曹治事的屬吏),縣令、主簿、縣尉參謁本府的錄事掌管文書等事的屬官),主簿、縣尉參謁縣令,上級官員)都要回拜答謝。現在擬定,有關部門中品級高的人與上司中品級低的人相見時,行對等的跪拜之禮。如果要以官員的統屬關係,依照官品的高低行禮,那麼行省郎中、府台經曆、按察司僉事等官員都要拜見知府,行省府台都事都要拜見知州,行省台照磨、管勾、府知事都要拜見知縣,這與唐、宋的製度不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皇上說:“官員的品級次序,是用來區彆上下關係,明確尊貴與卑賤的。”那些監察禦史、按察司僉事如果外出巡查,應當按照品級拜見知府、知州,知府、知州如果有罪,監察禦史、按察司的官員審問得到實情,就在集市中按照法律判定罪行。像這樣的話,禦史等監察官員知道自己有品級的限製),就不敢欺淩侮辱各級官員了。有關官員既然接受了風憲官員的規誡懲處,自己知道羞恥畏懼,就不敢觸犯法律製度。這種方法雖然和前代不同,然而也是激勵勸勉的方法。

派遣使者帶著精美的絲織品和上等酒前往賞賜來安府知府岑漢忠及其弟岑漢良的兒子岑子振。

此前,岑漢忠、岑漢良進入雲南,招降了定遠等十六個郡縣,岑漢良派兵駐守當地,並派人將消息上報朝廷,皇上嘉獎了他們,仍然命令岑漢忠率軍招降尚未歸附的地方。

定立王府的官製:王府相府設左右相各一人,為正二品官員;左右傅各一人,為從二品官員。參軍府設置一名參軍,官職為正五品;設置兩名錄事,官職為正七品;設置一名紀善,官職為正七品。他們的班位各以其品秩列在朝官的後麵。

皇上拿著一錠黃金給近臣看,說:“這是包裹表箋的盤龍金。”命令宮女們將它清洗乾淨並熔煉後得到的。又拿出用雜色的苧麻絲線縫製成的像毯子一樣的東西,說:“這是做衣服剩下的布料,把它縫起來做成被子,總比丟棄掉要好。”

又派遣蔡哲回去擔任福建行省參政。

禮部上奏製定朝日夕月的禮儀。

按照《周禮·大宗伯》記載:‘用堆積柴薪的方式祭祀日月星辰。’玉人製作玉器的事,標準尺寸的圭、璧都定為五寸,作為祭祀日、月、星辰的祭器。《禮記》上說:‘王宮,是祭祀太陽的地方;夜明,是祭祀月亮的地方。’在高壇上祭祀太陽,在低坑中祭祀月亮,用來區彆陰陽,用來規定上下。考察古代祭祀日月的禮儀,有六種。《郊特牲》說:“郊祭,是報答上天的大祭,而以太陽為主,以月亮為配祭,這是第一種說法。《玉藻》中說:‘天子在東門之外行拜日禮。’《祭義》中說:‘在東郊祭祀太陽,在西郊祭祀月亮。’大宗伯在四郊舉行祭祀天神的禮儀,在東郊舉行祭祀日神的禮儀,在西郊舉行祭祀月神的禮儀,這是第三類。《月令》說:‘孟冬之月,天子要向天宗祈求來年的豐收,天宗是日月之類,共四種。’諸侯定期朝見天子,要在東門外朝拜太陽,舉行祭祀時要在南門外朝拜太陽,在北門外朝拜月亮,這是第五件事。雪霜風雨不合時令的時候,就祭祀日月,這是第六種。有人說因為郊祭、蠟祭而祭祀四方之神,這不是正祭;用類祭和禜祭來祭祀四方之神,以及在接受諸侯朝見時用禮來祭祀四方之神,都不是常祭。隻有春分日的早晨在東門外祭祀日神,秋分日的傍晚在西門外祭祀月神,才是祭祀的正道和常規。大概因為天地是最尊貴的,所以在它們開始主宰世界的時候用冬至、夏至來祭祀。日月僅次於天地。春分時節陽氣剛剛盛大,秋分時節陰氣逐漸增長,所以在春分、秋分這兩個節氣舉行祭祀,是符合陰陽的意義的。至於其次的祭祀用品等),則有大次祭祀時臨時搭的大帳篷)、小次臨時搭的小帳篷)、重重的幄帳、重重的幾案;祭祀用的牲體則有實柴祭名,此處指用於實柴祭禮的牲體);祭祀者所穿的服飾則有玄冕黑色的冕服)、玄端一種黑色禮服);圭玉所墊的彩色墊板則有大采一種彩色墊板)、小采另一種彩色墊板);行禮拜祭時所用的玉是中間有圓孔、一側有一圭的璧;祭祀時所奏的音樂則是演奏黃鐘律名),歌唱大呂律名),表演雲門樂舞名)。凡是在《周禮》中出現的就是這樣。秦國祭祀八位神隻,第六位是月神,第七位是日神,雍城又有日廟和月廟。漢朝在郊外祭祀太一神,早晨祭日,傍晚祭月,改變了周朝的祭祀禮法,經常在郊外祭祀。在泰畤,天剛亮就走出行宮,麵向東拱手拜日,麵向西拱手拜月,又在宮殿下向東西方向拜日月。宣帝在神山祭祀日神,在萊山祭祀月神。魏明帝開始在東郊祭祀太陽,在西郊祭祀月亮。唐朝在春分、秋分這兩天,在國都的東西方向分彆祭祀日神、月神。宋朝把春分日祭祀太陽,秋分日祭祀月亮列為大祀。元朝在郊壇祭祀時將日月作為從祀,在二分日祭祀朝日、夕月,皇慶年間曾商議設立相關祭祀,但最終沒有施行。現在既然已經讓日月隨從祭祀於郊祭的壇場,應當考查古代正確的祭祀之禮,分彆設置壇場專門祭祀才合適。它們的祭壇形製:朝日壇應該建造在東城門的外麵,高度為八尺;夕月壇應該建造在西城門的外麵,高度為六尺,兩者都是長寬各四丈,兩座祭壇的矮牆各為二十五步。燎祭的壇台,八方尺見方,高一丈,在壇台的上方朝南方向開一個三尺見方的出入口。神位用鬆柏木來製作,長二尺五寸,寬五寸,底座高五寸,用紅漆塗飾並且寫上金字。在春分日祭祀朝日,在秋分日祭祀夕月,星辰就在月壇附帶祭祀。聽從了他的建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丁酉日,皇帝對中書省參政陳亮、侯至善說:“司天台說,初一以來,太陽中出現了黑子,占卜的結果有很多種。我看《存心錄》,認為這是)祭祀上天不順利所導致的。如今在郊壇附祭,禮儀條文太過簡略,應當命令禮部、太常司仔細擬定圜丘、方丘的祭祀禮儀,增加十二月將、旗纛之神。

於是禮部尚書崔亮上奏說:‘成周時期祭祀上天,隻祭祀天帝和日月。’漢朝祭祀上天,有一千五百一十四個星宿。唐朝、宋朝、元朝,在製度等方麵的增減變化各有不同。本朝之前討論圜丘從祀的禮儀,認為漢朝、唐朝的禮儀繁瑣褻瀆,所以隻祭祀日月、星辰、太歲,這樣簡單而恰當。皇上認為他說得對,於是停止了這件事)。

庚子日,朝廷)派遣使者前往安南、高麗、占城祭祀這些國家的山川。在這之前,皇上齋戒,親自撰寫祭祀的文章。這一天,皇帝親臨朝堂,將香和幣授予使者,香裝在金盒裡,幣隻有一個,文綺幡有兩個,都依照其方位的顏色。在祝版上親自署上皇帝的名字,賜給二十五兩白金,準備好祭祀的物品,派遣使者每人賜十兩白金和衣服,讓他們前去祭祀。仍然命令各國繪製其山川地圖,並臨摹抄寫他們的碑刻典籍,交給使者帶回。他所到的各個國家,都在石頭上刻字記載這些事情。其中大略說道:朕仰賴天地、祖宗的眷顧庇佑,位居臣民之上,對於祭祀郊廟社稷、嶽鎮海瀆,不敢不恭敬。近來占城、安南、高麗派遣使者上表稱臣,我朝)已經封了他們的國王,那麼他們國家境內的山川就都歸屬於朝廷掌管了。考查古代的典章製度,天子遙祭山川神靈等),雖然沒有不能通達神靈)的,然而沒有聽說有派遣使者到他國)境內進行祭祀的。現在我想與天下所有人共享太平盛世,所以準備了祭祀的牲畜和幣帛,派使者去祭祀神靈。神靈既然享用了祭品,就一定會庇佑國王,世世代代守護國土,讓風雨按時降臨,穀物年年豐收,百姓得以安寧,希望能昭顯一視同仁的心意。因此刻石立碑,使這件事永久流傳下去。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