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五十二_白話明太祖實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白話明太祖實錄 > 第56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五十二

第56章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五十二(1 / 1)

洪武三年4067年)五月己醜初一這天,大將軍徐達分彆派遣左副將軍鄧愈去招撫吐蕃,而自己率領軍隊去攻取興元。

寧國衛指揮僉事陳德成跟隨大軍征討西蕃,在岷州戰死。皇上命令有關部門前去祭祀,隆重地安葬他,並且撫恤他的家人。追贈陳德成為指揮副使,授予他的兒子千戶之職。

辛卯日,朝廷派使者尋訪曆代帝王的陵墓。當初,皇上曾經看到宋太祖下令修建曆代帝王陵寢,感歎地說:‘這是件好事啊。’於是派遣翰林編修蔡玄、侍儀舍人李震亨、陳敏、於謙等人前往各地訪求。仍然命令各行省的大臣一同到所在地查看,如果有廟宇祭祀的情況),一並繪製地圖上報。

壬辰日,朝廷命令工部製造皮鞋,發放給征討北方的士兵,共計十四萬八千多人。

癸巳日,端午節,皇帝)祭祀太廟。皇上曉諭中書省的大臣說:“現在的人在書信當中大多寫頓首、再拜、百拜等詞),這些)都不是實際的禮儀。”他製定了禮儀,讓人們遵守。又因為平民百姓不知道避諱,往往取用先聖、先賢、漢、唐國寶等字作為名字,應當禁止革除。於是禮部決定:凡是給尊者寫信要稱‘端肅奉書’,回複則稱‘端肅奉複’,給同等地位的人寫信稱‘奉書’,回複稱‘奉複’。上級與下級之間,稱述書信、寄送書信、回複書信。地位低、年紀小的人與地位高、年紀大的人通信時,就說恭敬地回複家信。長輩寫給晚輩就寫‘書付某人’。那些名字中有天、國、君、臣、聖、神、堯、舜、禹、湯、文、武、周、漢、晉、唐等與國號相衝突的字的,都讓他們)更改名字)。

甲午日,重新設置司農司。皇上認為中原地區自從戰亂以來,田地大多荒蕪,命令中書省大臣商議按照人口授田的方案,設置官員負責管理。於是中書省大臣商議重新設置司農司,在河南司開設治所,設置司農卿一名,司農少卿兩名,司農丞四名,主簿、錄事各兩名。皇帝聽從了這個建議。

乙未日,冊立妃子孫氏為貴妃,吳氏為充妃,郭氏為惠妃,郭氏為寧妃,達氏為定妃,胡氏為順妃。其禮儀規定,皇妃穿戴九翬四鳳冠、翟衣九等的服飾)。車輅使用厭翟車。冊封時使用兩片鍍金銀冊,其長短、寬窄、厚薄和冊封諸王的冊書相同。衣箱用渾金瀝粉繪製的鳳凰裝飾,所用的物品和包裹也都與諸王相同。印璽使用金龜形的印鈕,它的尺寸大小和各位親王、郡王的印璽相同,印文是‘皇妃之印’。其餘的製度都和各位王爺相同。匣子都用盤曲的鳳凰圖案來裝飾。在舉行冊封儀式的前一天,禮部官員將冊封用的冊書、印璽帶入,放在謹身殿禦座的寶案前麵,冊書在東邊,印璽在西邊。侍儀司在奉天殿橫街的南麵、稍稍偏東的地方設立冊禮使的位置,副使的位置在其西邊,都麵向北方。設置承製官、奉節官、奉冊官、奉印官的位置在副使的東北方,麵向西方,以北為上。設冊使、副使接受冊命、接受印璽的褥墊位置在接受製命位置的北麵,麵向南方,來等候冊使接受冊命,副使接受印璽。設置兩名典儀分彆站在丹陛的左右兩邊,兩名傳讚分彆站在丹陛下的左右兩邊,文官和武官在丹墀兩邊相對而立。引導百官入班的四人站在文武官員的北麵,讚禮二人站在冊封使的北麵,都東西相對而立。有關部門在奉天門外的正中位置設置龍亭,準備好儀仗、侍衛、鼓吹樂隊來等待,迎接冊書後立即出發。內使監令設置使者、副使的位置在內宮門的外麵,麵朝北,東邊為上位。設置內使、監令的位置在冊封使的東北方,麵向西方。設置兩名讚禮官,他們的位置在冊命使者的北邊,東西相對。在讚禮者的北邊設置冊書、印璽的幾案,冊書在東邊,印璽在西邊。內使設置妃子接受冊命的位置於她本位的庭院之中,麵朝北。在妃接受冊書、印璽的位置的北邊設置放冊書、印璽的案桌,冊書在東邊,印璽在西邊。在庭院中設置內命婦、諸親的賀位。台階的南邊,麵向北。又在妃的宮中設置接受祝賀的座位,麵向南方。設置兩名內讚官,其位置在妃子接受冊命之位的北麵,設置兩名引禮官,其位置在內讚官的南麵,內讚官和引禮官)都東西相對。這一天黎明時分,文武百官都身著朝服,引班分彆引導他們按次序站在奉天殿丹墀的兩旁,東西相向而立。讚禮官引導正使、副使穿著公服進入,走到橫街的南麵位置,麵向北站立。秉承皇帝旨意的官員、奉持符節的官員、奉持冊書的官員、奉持印璽的官員以及掌管符節的人都進入宮殿),來到謹身殿外,麵向北站立,等待下一步指示)。內臣傳達完旨意,掌節官拿著節,奉冊官、奉印官率領執事者舉起冊案、印案前行,奉節官、掌節官在前麵引路,接著是冊案,奉冊官在後麵跟著,接著是印案,奉印官在後麵跟著,承製官押後,到橫街南,將冊案和印案放在使者、副使接受冊封的褥位北麵,冊案在東邊,印案在西邊。承製官、奉節官、奉冊官、奉印官各自站到位置上,麵向西站立。掌管符節的人手持符節站在奉節官的左邊,稍稍後退一點。典儀官唱讚,使者和副使都行再拜之禮。秉承皇帝旨意的官員走到正使和副使麵前,聲稱有皇帝的詔令。典儀官引導使者和副使跪下,承製官宣讀製書說:‘妃某氏,特封某妃,命令你們持節舉行禮儀。’宣讀製書完畢,回到原位。典儀官讚唱使者、副使行再拜之禮,奉節官率領掌節官。拿著符節的人走到冊使麵前,掌節者脫下符節的套子,把符節交給奉節官,奉節官拿著符節麵向西授予冊使,冊使跪著接受,再把符節交給掌管符節的人,掌管符節的人接受符節,站在冊使的左邊。奉節官退下,回到原位。讚禮官引領兩位使者來到接受冊命時所站的褥墊位置站定,奉冊官從放置冊書的案子上取下冊書交給冊使,冊使跪下接受冊書,起身,將冊書放置在案子上,奉冊官和冊使各自退下,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讚禮官引導正使、副使來到鋪有褥墊的位置,麵向北站立,掌管印璽的官員從放印的案桌上拿起印璽,麵向西交給正使和副使,正使和副使跪下接受印璽完畢,起身,將印璽放置在案桌上,掌管印璽的官員以及正使、副使都退下,回到原來的位置。典儀官傳達讚唱之令,讚唱使者、副使都行再拜之禮。典儀官宣告禮儀完畢後,負責事務的人員抬著放置冊書、印璽的幾案走出奉天門外,負責捧冊書、捧印璽的官員取過冊書、印璽放在龍亭之中,然後負責捧冊書、捧印璽的官員退下。讚禮官引領冊使押送冊書,副使押送印璽,手持符節的人在前麵引路,儀仗、衛隊、鼓吹樂隊依次出行。引導官引導文武百官退朝。冊封的冊書、印璽將要送到內宮門外時,內宮使者請妃子戴上花釵、穿上翟衣,引著她出了宮閣,來到她本宮之中,麵向南站立。等到冊書、印璽送到以後,使者的副手在龍亭中取出冊書、印璽,暫時放在門外所設的案幾上,完畢後,引禮、內使引著使者、副使以及內使、監令全都就位站立。接著引導冊使到內使監令的前麵,說:‘冊禮使某某、副使某某奉製授予某妃冊印。’退後,回到原來的位置。內使監令進入到妃子本位所在的庭院當中,親自傳達話語)完畢,出來,回到自己的位置。引導禮儀的官員引導內命婦、諸親都進入就位。引禮官引領冊使到內使監令麵前,冊使取出冊封詔書交給內使監令,內使監令跪著接受,再交給內執事。引禮官又引導副使拿取印璽交給內使監令,內使監令跪著接受,再交給內執事,率領執事人員依次捧著冊書印璽進入,前往妃子接受冊書的位置前,各自放置在案幾上。冊案放在東邊,印案放在西邊。引禮官引導妃子下台階,走到庭院中接受冊封的位置站好,侍從的禮儀與平常一樣。內使監令率領內執事依次拿著冊印站在妃的東邊,麵向西。內使監的長官宣稱有皇帝的詔令,內讚引導著皇妃行四拜之禮。內使監令宣讀製書完畢,執事人員拿過冊書交給內使監令,內使監令跪著宣讀冊書完畢,把冊書交給妃子,妃子跪著接受冊書,再把冊書交給宮中執事人員。負責此事的人取來印璽,跪著交給妃子,妃子跪著接受印璽,再交給宮中負責此事的人。內讚讚唱皇妃行四拜之禮。內使監令出來,到使者、副使麵前,躬身說妃接受冊印。儀式結束後,讓副使回去複命。引禮官引導妃嬪登上台階,就位,麵向南方坐下。引禮官引導內命婦、諸位宗親依次進賀,一切如常。禮儀結束後,引禮官引領內命婦退下,內使監令引領皇妃向皇帝、皇後拜謝,都與宮中的禮儀相同。皇上認為元朝末年的君主,不能使後宮的政務嚴謹,以至於後宮的嬪妃、宮女私自與宮外的臣子勾結,並且收受他們的賄賂,有的將金銀布帛施舍給僧人道士,有的讓番僧進入宮中主持受戒儀式,而且大臣的誥命夫人也在後宮往來,荒淫褻瀆,混亂不堪,禮儀法度喪失淨儘,從而導致滅亡。於是深切地以前朝的失誤為鑒,寫成法令典章,使後世子孫永遠遵守。皇後的尊貴,隻限於管理宮中的嬪妃和婦女,宮門之外的事,一絲一毫都不能參與。從後妃以下到宮女,無論大小,衣食費用,金銀錢帛、器用雜物的供應,都要由尚宮奏報,然後再發放,內使監官複查奏報後,才能到相關部門領取。如果尚宮還來不及上奏就稀裡糊塗地把事情)發給內官監,監官不再次上奏就擅自帶領相關人員)到所屬部門的,都判處死刑;有人把私信帶出宮外的,判罪也和前麵一樣。宮嬪以下的人遇到生病的情況,即使是醫生也不能進入宮中,隻需要把病情告訴醫生,讓醫生開方取藥就行了。各位大臣與受有封號的婦女命婦)在慶賀節日、初一和十五朝拜皇後就可以了,沒有緣由就不能進入皇宮之中,君主也沒有接見宮外受有封號的婦女命婦)的禮儀。天子和親王的後妃、宮女等,一定要謹慎地從良家子女中選擇聘娶,要禁止接受大臣進獻的女子,以免他們勾結在一起作奸犯科,危害國家。至於外臣請求拜謁寺廟道觀、燒香、祈禱星鬥之類的行為,禁令尤其嚴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丁酉日。派使者去祭祀王國的山川,是因為要封立各位皇子為諸侯王。

皇帝下詔命令天下郡守縣令訪求推舉有學識、德行篤厚的士人,以禮送往京城。

左副將軍李文忠、左丞趙庸在白海子的駱駝山擊敗了元太尉蠻子、平章沙不丁、朵兒隻八剌等人,隨後進駐開平,元平章上都罕等人投降。

都督孫興祖以及燕山右衛指揮平定、大興左衛指揮龐禋等率領的軍隊駐紮在三不剌川,遭遇敵軍,奮力戰鬥,都在五郎口陣亡。海寧衛指揮副使孫虎率領軍隊來到落馬河,與元朝太尉買驢交戰,戰死了。孫興祖,濠州人,性格剛毅,有膽量和勇氣。起初他跟隨皇上奪取和陽,在軍隊中默默無聞。等到渡過長江,攻下毗陵,他都率先登上城池,因此憑借戰功被授予右都先鋒的職位,攻克宣城、宜興、馬馱沙,他都有功勞。又跟從軍隊奪取婺州、越州、舒州、池陽,在龍江打敗陳友諒,升任統軍元帥。接著又搗毀了瑞昌的八陣營寨,進軍討伐南昌,升任為天策衛指揮使,鎮守海陵,敵人不敢侵犯他的轄境,又被升任為驃騎大將軍、大都督府副使,調去鎮守彭城。等到大將軍攻克元都後,皇上因為北方州郡是重要的地方,命令孫興祖戍守。孫興祖到了以後,紀律嚴明整肅,軍民都安居樂業。到這時,他跟隨大將軍向北征伐,因為戰死,享年三十五歲。這件事被皇帝知道後,皇帝非常悲痛,派遣使者前往北平去吊祭他),下令讓他)在通州開平王常遇春的祠堂裡附祭共享祭祀)。朝廷追贈他為推忠宣力效節功臣、龍虎上將軍、北平等處行中書省左丞、上護軍,封他為燕山侯,諡號為忠湣。孫虎,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當初歸附時,他被派去跟隨其他軍隊支援池陽,攻克了於潛、昌化,安撫了嚴州、諸暨,因為功績被授予千戶的官職,在攻克新城,奪取桐廬的戰役中,都有功勞,後來被提升為海寧衛指揮副使。嘉興發生叛亂,孫虎帶領軍隊前去征討並將叛軍斬殺,之後又被調往福建作戰。他回來以後,跟隨大將軍征討沙漠,戰死了,皇帝下詔追贈他為鎮國將軍、僉大都督府事,追封他為康安郡伯。

山西忻州官員安時敏、靜樂縣丞譚章等人,私下與元四大王勾結,暗中泄露軍中消息,準備叛亂,事情敗露後,被誅殺。

己亥日,皇帝下令開設科舉選拔士人。詔書說:朕聽說周朝的製度,從貢士中選拔人才,所以賢能的人在位,百姓就有君子的品行,因此風俗淳樸美好,國家容易治理,教化也很顯著。漢、唐和宋這幾個朝代,通過科舉選拔士人,各自都有固定的製度。然而隻是看重詩詞文章方麵的學問,卻不追求品德和才學的全麵發展。以前元朝按照古製設立科舉,對待士人十分優厚,而權貴豪強的官員,經常收納爭名逐利的人,攀附權貴,竊取官位,他們獲得的資曆,甚至在貢士之上,那些懷有才華、堅守正道的賢人,恥於與他們同列,甘願隱居山林而不出來。社會風俗的弊病,竟然到了這種地步。現在我統一了華夏與四夷,正要和百姓共享太平盛世的治理成果,所擔心的是任用的官員不稱職,會使我的百姓遭殃,希望得到賢能的人和君子並任用他們。從今年八月開始,特地設立科舉,用來選拔有才華、有學識、有高尚品德的人。務必是精通經義,品行端正,博古通今,文質兼備,名聲與實際相符。其中中選的人,朕將在朝堂上親自策問,觀察他們的學識,評定他們的高下,任命他們官職,如果有才能學問出眾的,等待以後提拔,讓朝廷內外的文臣,都由科舉而選拔,不是科舉出身的人不能擔任官職,那些到處遊說、奔走鑽營的人,自然容易淘汰。唉!設立科舉選拔人才,希望能夠得到全麵的人才;任用官員隻看他是否賢能,或許可以實現治國之道。告訴你們大家,要體會我的深切用心。

朝廷派遣使者向高麗、安南、占城頒布科舉詔令。

辛醜日。左副將軍李文忠率軍趕赴應昌,距離應昌還有一百多裡時,抓獲了一個胡人的騎兵,問他:“四月二十八日,元主已經死了,現在我要從應昌前往開平報告國喪。”李文忠就率領軍隊日夜兼程地前進。癸卯日,又遇到元軍,與他們交戰,大敗元軍,追到應昌,於是包圍了應昌城。第二天攻克了那裡,俘獲了元主的嫡孫買的裡八剌和後妃、宮女以及諸王、省院的高官士卒等,還繳獲了宋元玉璽、金寶十五件,宣和殿玉圖書一件、玉冊兩件,鎮圭、大圭、玉帶、玉斧各一件,以及不計其數的駱駝、馬匹、牛羊。派人把他們都押送到京城。隻有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和幾十名騎兵逃走了。文忠親自率領精銳騎兵追擊他,追到北慶州,沒有追上就返回了。軍隊經過興州,遇到元朝將領江文清等人,江文清等人)率領軍民三萬六千九百多人前來投降。到達紅羅山,又使敵軍將領楊思祖等一萬六千多人歸降。軍隊返回北平後,派人押送江文清、楊思祖等人前往京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乙巳日,在圜丘的西邊、方丘的東邊修建齋宮,齋宮前後都是殿堂,殿堂左右是小殿堂,作為廚房和浴室的場所。外麵是都牆,牆的內外是將士住宿守衛的地方。又在外麵修築了溝渠,前麵修築了靈星門,修築了三座橋,左右和後麵各修築了一道門,各修築了一座橋。

丁未日。皇帝下詔舉行大射禮。當初,皇上認為先王的射禮已經廢棄很久了,射箭之類的事專門由武夫練習,而文人大多不了解。到這時,詔令太學生和郡縣的學生都要練習射箭。凡是遇到郊廟祭祀,提前命文武官員執行任務,舉行大射之禮。於是命令工部製作虎中、鹿中以及諸侯、卿大夫射箭所用射侯等器具,命令禮部考察確定射箭的禮儀,參考古禮與今禮斟酌確定,禮儀的繁瑣與簡略程度適中。於是禮部上奏說:“按照《周禮》中大司馬的職責,天子舉行大射禮時就要使諸侯兩兩配合來參與射箭)。他的下屬有射人這一官職,負責張設三種箭靶,司弓矢掌管六種弓、八種箭的相關製度。服不氏負責協助大司馬將射侯樹立起來,拿著旌旗站在乏的位置等候射中獵物的人)前來。古代的大司馬,就是現在的兵部尚書,應該讓兵部尚書掌管此事。其中箭靶有七種:繪有虎的箭靶有五種顏色,天子射箭時使用;繪有熊的箭靶有五種顏色,皇太子射箭時使用;繪有豹的箭靶有五種顏色,親王射箭時使用。豹鵠箭靶上畫有豹和天鵝圖案)有四種顏色,一品、二品的文武官員射箭時使用它。畫有白色裝飾的靶子,靶心為紅色,靶心外的裝飾為黑色,再往外是白色,這是三采,從三品到五品的文武官員射箭時使用。狐鵠兩種彩色箭靶,是六品至九品文武官員射箭時使用的。布做的靶子沒有色彩,射箭的是)文武官員的子弟。以及士人和百姓中選拔出的優秀人才參加射禮時使用。乏又叫容。凡是射箭的時候,要把旌旗放在箭靶右邊,手執旌旗的人和待獲者都要躲在旗子後麵。設置木架和熟牛皮。楅:一種放置器物的架子;韋:經過加工的熟牛皮)。當射箭的時候,把它放在前麵,用來整理箭。假設射中五張皮製成的箭靶,天子舉行大射禮時就使用這種箭靶。閭中,是天子舉行宴飲射箭比賽時使用的弓。虎中這種箭靶),皇太子、親王射箭時都通用它。用兕皮裝飾的箭靶,一品到五品的文武官員可以使用;用鹿皮裝飾的箭靶,六品到九品的官員、文武官員的子弟、士人和百姓中的俊秀之才都可以使用。他們的職責事務是,設置兩名司正官,負責查驗射箭者品級的高低、力量的強弱從而確定比賽分組,射中與否就記錄在算籌上。兵部授予他官職。司射有兩名成員,負責先用強弓射靶,通過示範射擊來鼓舞眾人的士氣,由擔任武職的官員來充任。司射器官設有兩名官員,負責處理弓的力量強弱之事,將弓的力量分為三個等級,查驗人的力量強弱情況然後把弓授予他們。於是工部任命他為官。舉爵者,負責把馬奶酒遞給侍從中的人飲用。由光祿寺的官員來置辦。請射的人,負責確定兩人一組進行射箭,射完一輪後再次請某一組射箭。每次鵠射安排兩名射手,由侍儀司負責。待獲者負責將射出的箭交給司射器者,司射器者則將其放進盛矢的器具中,並且要和各隸仆一起完成這項工作。拿著旗幟的人,在射箭場地的後麵拿著五色旗。如果射箭的人射中靶心,就舉起紅旗回應;射中彩色區域,就舉起彩色旗回應;箭偏西就舉起白旗,偏東就舉起青旗。箭射過了鵠,就舉起黃旗;箭沒有射到鵠,就舉起黑旗,由兩名士兵掌管旗幟。設置兩名引禮官,負責引導文武官員進退,命令侍儀司的舍人擔任這個職務。皇帝批示說可以。仍然下令將射箭的)儀式向天下的官府學校頒布,讓他們每逢初一、十五就在官署或者空閒的地方練習。官府學校的射禮儀式,在前期告誡射箭之人確定比賽的對手,選拔辦事人員擔任司正、副司正、司射、司射器、請射、舉爵、收矢、執旗、樹鵠等,布置完成。到了這一天,負責相關事務的人進入相應場所)並就座。請射箭的人引領主射正官以及各位官員子弟、優秀的士人百姓各自站到自己的品位位置上。掌管射箭器具的人把弓和箭放置在各位正職官員以及司射的麵前。請射箭的人到主考官麵前環繞作揖完畢後,帶到掌管射箭器具的人麵前,接過弓箭之後,回到自己的位置。司正拿著籌碼進來,站在庭中靠後的位置。請射的人到司射麵前說:‘請求為您表演射箭。’引導兩位司射兩兩相伴進入,各自將三支箭插在腰帶的右邊,將一支箭夾在兩個手指之間,按照年齡相互推讓,年長的為上射,年幼的為下射。上射先到射位,麵向箭靶站好,射出一箭,司正把投筭放在盛筭器中,舉旗的人按照射中的情況相應地揮動旗子。射箭完畢,射箭者)退下站在一旁,讓下一個射箭的人到射箭的位置上去。射完後,邀請的賓客都回到原位。負責收取箭矢的人,把箭矢取回交給射者。司正取出中靶的籌簽,先請射中靶心的人射,再請士人和百姓中的傑出人才射,再請官員的子弟射,最後請職位低的到職位高的官員射。他們到射位上射箭、收取籌碼、記錄射中次數、舉起旌旗、收回箭支、回到原位,都與前麵一樣。射禮結束後,司正、副司正各自拿著計數的籌碼向主射正官報告比賽成績。舉杯的人斟酒交給代獻者,代獻者飲下。射中靶心的人要喝三杯酒,射中靶邊的人要喝兩杯酒。飲完酒,負責射箭的人向屬官以下的人員行禮致意,接著捧著弓箭放到掌管射箭器具的人那裡,再回到主射正官麵前,互相作揖後退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戊申日,夏至,在方丘祭祀皇地隻。在這之前,賜給陪同祭祀的執事官員白色的祭服布,樂舞生每人發給新衣服。祭祀前兩天,到仁祖廟去祭告請求配享。他的祝辭說:‘孝子皇帝元璋,冒昧恭敬地向皇父仁祖淳皇帝宣告,這個月的某一天是夏至,我)將恭敬地在方丘祭祀皇地隻,恭謹地請皇父作牌位配享神靈。’到了規定的)日子舉行禮儀,那些器物、禮儀、音樂都完全依照舊有的儀式。祝告皇地隻說:繼位的天子臣元璋,冒昧地恭敬地告知皇地隻,此時正值夏至,萬物都順利生長,因而遵循常法,恭謹地率領臣下僚屬,用玉帛、犧牲、盛在祭器中的穀物、眾多祭品,奉行這埋物祭祀的典禮。皇考仁祖淳皇帝配享祭祀,牌位寫為仁祖。祝詞說:‘孝子皇帝臣朱元璋,謹向皇考仁祖淳皇帝宣告,此時正值夏至,萬物都順利生長,我恭敬地率領臣僚,恭敬地祭祀皇地隻,獻上玉帛、犧牲和齊酒、穀物祭品、各類物品,用來舉行典禮,恭敬地希望您莊重地接受瞻仰,永遠作為配祭之位。’禮儀結束後,皇帝起駕回宮,駕臨奉天殿,文武百官舉行慶祝大禮。

己酉日,升蘭州衛指揮使張溫為大都督府都督僉事。

辛亥日。命令禮部考定百官和內官在皇太子、諸王麵前的稱謂禮儀。尚書崔亮等人一同開會商議:“各級官員以及內使監的官員在皇太子、親王麵前稱殿下,自己稱呼自己的名字。”東宮屬官和太子宮裡的太監在太子麵前稱“殿下”,自稱“臣”。王府官員以及王府承奉司官員在親王麵前稱‘殿下’,自稱‘臣’。百官在皇帝麵前稱呼皇太子,稱呼親王為某王。哀公聽從了他的建議。

詔令考察曆代所崇尚的服飾顏色。禮部上奏說:“曆代崇尚的顏色不同,夏朝崇尚黑色,商朝崇尚白色,周朝崇尚紅色,秦朝崇尚黑色,漢朝崇尚紅色,唐朝服飾崇尚黃色,旗幟崇尚紅色,宋朝也崇尚紅色。現在國家繼承元朝之後,取法周朝、漢朝、唐朝、宋朝來治理國家,服飾顏色所崇尚的,以紅色為宜。”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

大將軍徐達和都督馮勝、參政傅友德、左丞李思齊,從徽州向南,經過一百八渡,到達略陽,擒獲元朝平章蔡琳,隨後進入沔州。又派遣副將金興旺、張龍從鳳翔進入連雲棧,合兵一處攻打興元。興元的守將劉思中、知院金慶祥出城投降。徐達留下金興旺、張龍鎮守,率領軍隊返回西安。

左副將軍鄧愈從臨洮進軍攻克河州後,派人招撫曉諭吐蕃各部的首領。

皇帝下令停止壽星、司中、司命、司民、司祿等祭祀活動。

夜裡三更時分,有一顆星大小如同杯子,顏色赤黃,尾巴的痕跡有光亮,從文昌星的位置升起,向東運行,到天船星的位置消失。

癸醜日。禮部上奏說:大明神)、夜明神)、星辰、太歲已經在圜丘祭天之處)配享祭祀了,而五嶽、四海、五鎮、四瀆也已經在方丘祭地之處)配享祭祀了,唯獨風雲雷雨以及天下山川不能按照類彆配享祭祀,這不是對神明廣泛敬重的做法,應該把它們增加排列在圜丘、方丘配享祭祀的序列之中。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於是下令在圜丘壇下的??內增設祭台,附帶祭祀風雲雷雨之神;在方丘壇下的??內增設祭台,附帶祭祀天下山川之神。祭祀的禮儀和祭祀太歲、五嶽、四鎮一樣。

甲寅日,禮部上奏說:“按照古時的禮儀,每祭祀一位神明就用一枚玉帛,所以如今在郊外祭祀天地以及嶽、鎮、海瀆等神明,都是按照這個數目,比如五嶽就用五枚玉帛。至於太廟每個室裡安奉著帝、後兩位神主,應當用兩塊幣帛,卻隻用了一塊幣帛,恐怕在禮節儀式上不相稱。各個宮室應該增加一匹幣,這樣才合適。況且祭祀天地、山川等神靈所用的幣帛也應依照古代的製度,祭祀天神用青色,祭祀地神用黃色,祭祀日神用紅色,祭祀月神用白色,都用它們本身的顏色,而祭祀五嶽、五鎮、四海,也都應該各自用它們所在方位的顏色。那長江、黃河、淮河、濟水這四條大河以及天下各條河流,應該用黑色來表示)。”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

湖廣行省平章楊璟攻打覃厚,沒有攻克,派遣使者前來請求軍餉。當初,楊璟率兵攻打覃厚寨,賊人覃厚寨的賊寇)眾多下山迎戰,官軍打敗了他們,趁著勝利追擊到半山腰。山勢高峻,看那寨子三麵都是險峻的山岩,並且向下俯視著江水,隻有一麵有道路,僅僅能通過一個人,官軍不能上去,於是回轉駐紮在山下。而賊人也憑借險阻之地自我防守。不久,賊寇率領三千人下山挑戰,官軍又打敗了他們,賊寇又逃入山中。楊璟於是率軍逼近他們,覃厚派人假裝投降,楊璟沒有發覺,派部下黃永謙前去答複,結果被覃厚抓住,於是他完全了解了我軍的虛實,一直堅守城池不肯投降。璟想要做持久戰的打算,派人來請求軍餉。皇上於是派遣使者責備他說:“你違背我的話,輕舉妄動卻不能平定賊人,已經失敗了,又中了他們的詭計,從而使部將陷入危險境地),你的智謀在哪裡呢?現在再次命令參政戴德率兵跟從,凡是各個小村寨都限定日期平定它們,仍然要安撫慈利等地的百姓,使他們安心生活,不要讓他們產生驚恐疑慮。如果再違背朕的命令,就一並按照在潞州失利的罪責懲治你。”詔令下達,楊璟於是督促將士全力攻打,盜賊逃入溪洞,官軍才回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丙辰日,免除蘇州拖欠的秋糧三十萬五千八百多石。在此之前,戶部上奏說:‘蘇州欠交的稅,應當依法追究相關官吏的責任。’皇上說:“蘇州剛剛歸附朝廷)的時候,軍府的費用,大多依賴它蘇州)的力量。如今所拖欠的賦稅累積兩年都沒有償還,百姓的困苦就可以知道了。如果逮捕了那些官員,一定會向百姓索取,百姓畏懼刑罰,一定會傾儘所有財產來交給官府。像這樣,想要捉蟬就不可能了。把他們所拖欠的租稅一並免除。”

山西蔚州定安縣刮起大風,降下大雨和冰雹,損害了田裡的禾苗。

丁巳日,皇帝對大都督府和中書省的大臣說:“建國初期設立都先鋒府和十大元帥、都尉、指揮的官職,任職的人很多。現在回想起來,有很多人戰死或者因病去世了。追念往昔的功績,我心中十分悲傷。如果有子孫繼承爵位,那麼俸祿足夠供養他們了。如果沒有後人繼承家業,那麼他的父母妻子又將依靠誰呢?應該給他們提供祿米來養活他們。有起初是同室而居,後來因為某種原因分開的,要分給他們祿米,讓他們能養活自己,不要讓他們失去生計。

皇上派遣使者再次送信曉諭納哈出說:從前因為上天變革元朝的命運,天下大亂,英雄豪傑們競相爭逐,百姓遭受苦難。朕率領一支軍隊,從淮河渡過長江,在姑孰取得了勝利,當時你也在那裡。當時我還不知道上天的意旨,到處作戰,並沒有一定要取得天下的心思。凡是遇到元朝的大臣忠誠於自己所做之事的,我)未嘗不憐憫他們的辛勞,並且惋惜他們沒有成就大業)。我依靠天地神靈庇佑,將士們同心同德,軍旗所指向的地方,沒有不順從的。如今天下已經平定,南邊最遠到朱崖,北邊最遠到燕雲,一時間的豪傑,順應天命愛護百姓,都來歸附我。隻有河東的首領,率領部眾向北逃竄,與關中的那些人相比,稍微有些倔強。然而他順應天命、愛護百姓,謀劃計算的才能,大概不如李思齊了。大將軍徐達還沒有到來,吐蕃的軍隊像蜜蜂一樣聚集起來,再次前來攻城,戰敗後被俘虜和擒獲的吐蕃人,就像孤獨的小豬一樣。所以勢如破竹,直接指向川蜀,雲南六詔,雙方)使者往來不斷。交趾、占城,不遠萬裡前來朝貢,高麗向我國稱臣,乘船渡海前來朝見。在這種情況下,盧龍的戍邊士兵,登萊、浙東沿海的水軍,都想要迅速行動,一舉打到遼東沈陽。我聽說你統領著你的部眾,不忍心再加重侵擾,特意命令使者,把我的意思告知你,使者回來後一點也沒得到關鍵信息,難道是因為遼海距離)遙遠,我的軍隊不能到達嗎?還是因為人謀劃時猶豫不決,所以瞻前顧後、遲疑不決呢?如果不是這樣,一定是因為上次來歸附時,沒有儘情享受賓主的歡樂,你)是認為我不能虛心對待你)嗎?為什麼相互忌恨得這麼深呢!從前竇融率領河西歸附漢朝,功勞在眾將領之上,我難道就不能為遼東的舊友用心考慮嗎?現在我再次派人前往,是順從還是違抗,都要明明白白地告訴你們,明智的人懂得見微知著,不要留下後悔。

鳳翔府寶雞縣進獻祥瑞的麥子,有一株麥子一根莖上長著五個麥穗,有一株麥子一根莖上長著三個麥穗,有十多株麥子一根莖上長著兩個麥穗。皇帝對朝廷大臣說:“以前鳳翔鬨饑荒,我憐憫那裡的百姓,所以特地派人去賑濟撫恤,還沒過幾個月,他們)就急忙來進獻祥瑞的麥子。假使鳳翔的百姓沒有糧食吃,即使有祥瑞的麥子又有什麼用呢?如果百姓都能得到很好的贍養,即使沒有瑞麥又有什麼關係呢?朕曾經觀察自古以來的情況,天下沒有戰爭之事,時節和順,年景豐登,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父親慈愛,兒子孝順,丈夫有道義,妻子恭順,兄長友愛,弟弟敬重,風俗淳樸美好,這些足以成為興盛時代的祥瑞。像這樣麥子的變異,隻是一種事物的祥瑞,不是全天下的祥瑞。”

大明太祖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實錄卷之五十二

喜歡白話明太祖實錄請大家收藏:()白話明太祖實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